有人问这个穿军装戴墨镜的是谁,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陈毅回来了”,让我非常震撼
恰巧我们计划去的前一天天气不好,天气预报说第二天天气是阴转雷阵雨,大雾天气能见度很差。那个工会领导跟我说,“冯黎老师,不行咱就下次吧”。我说道:“什么事都可以不干,但是来陈毅元帅曾经战斗过的战场,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陡,我一定要去看看,即使不开车我也要走上去。难道还有什么样的困难能比得上老爷子曾经的三年游击战争更艰苦吗?!”他们被我这种坚定的信心所感动,在我的影响下大家也毅然决定前往。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奔赴茅山去了,由于雾大能见度很差,车也是走走停停的。当我们终于爬到山顶,突然一下子云消雾散了,天一下就亮堂起来,令我精神一振。我相信是老爷子在天之灵保护我们,希望给我们机会去更好地学习他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时我已经扮上了元帅,与我同去的有七八个陪同人员,包括当地政府的官员和当地的一些优秀企业家。到山顶后围上了很多游客,有人问这个穿军装戴墨镜的是谁,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陈毅回来了”,让我非常震撼。大家在一起照相留念后,我又在茅山书摊上搜寻到很多有关陈毅的老书,让我欣喜若狂。随后我们一起参观了新四军纪念馆,还参观了苏北抗战纪念碑,我们又在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的雕像面前合了影。
我们还听说当地有一位曾经给陈毅元帅送饭的老人仍然健在,于是打算到村子里去拜访,后来一联系说可能已经离世了,再加上时间不是很充裕,就未能前往。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句容看看,来悼念这些已故的抗战英雄们,还有当地的一些抗日军民的后代,看看能否也为这些曾经在历史上支持我们革命老区的这些百姓尽自己一份心力。当天回来时,当地陪同我们的朋友又给我讲了一路的新四军抗战历史,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我在梅岭
大家也都知道,陈毅元帅战斗最久最艰苦的地方是在广东梅岭。我去过梅岭很多次,每次都会有新的感受。第一次去梅岭是在我组织的一次纪念陈毅元帅活动之后,一个组委会领导慕名打来电话说:“你是饰演陈毅元帅的冯黎老师吗?”我说:“您怎么知道我?”他回答说:“您曾在央视的一个重要颁奖活动上给大家颁奖的。当时您给那些有成就的嘉宾颁奖,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之后他跟我说他们本月要在广东的南雄市,就是陈毅元帅三年游击战争的发生地,有一场纪念千年古塔的重要活动,与此同时要糅合陈毅元帅可歌可泣的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到活动中,希望我能够参与。我觉得这对我而言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广东南雄也是我一直期待前往的革命圣地。我如期地去参加了此次活动,出发之前我跟组委会提了一个特别的要求,我说别的都无所谓了,重要地是我在演出完第二天就要返回,我希望能给我再增加一天,好让我去革命圣地感受伟人的足迹。组委会被我这份真诚感动,欣然同意了。组委会就安排我与周总理的扮演者赵老师提前一天到达。头天晚上到达后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我们与当地宣传部的领导、当地文联的一些同志一行直奔梅山。
初到梅岭,我万万没有想到是如此的平常,不是高大陡峭的山体,也没有四季如春的景色。但是也有一句古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平凡中更见革命的真谛。从家走时我把家里最好的上等茅台带了几瓶,就是为了到当地后祭拜陈毅元帅。尤其是到了梅关古道,我几乎走了一路就倒了一路。陈毅元帅曾经在这个地方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艰苦奋战,为我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所以我觉得这是我的一点点心意,是我由衷表达自己对革命元勋的追思与哀悼。上午到梅关地区参观学习,一路爬山上去,路很平坦,但是我们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到了梅花诗碑林,我在陈毅《梅岭三章》诗碑前进行了祭撒,还拍了很多珍贵的照片。周围书摊上也有大量的革命书籍,连几岁的小孩都知道陈毅的革命故事,可见陈毅元帅在当地多么深入人心。一些游客看到了我和周总理扮演者在那边出现,当时氛围瞬间就沸腾了,大家争相来找我俩签字留念、拍照合影,那场面让我十分感动。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梅花诗碑林
上午的参观结束后,我们中午就奔赴陈毅元帅三年游击战争中藏匿的地方和办公的地方,我们驱车前往那个村落,当地的村支部书记还有当地的曾经新四军的交通员、炊事员的后代,都聚在了一起,我们一起在村支部家里吃了一顿充满了乡土情味的农家饭。吃罢饭,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走向了曾经是元帅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在梅岭附近的油山,山确实不是很高,树木也不是很茂密,也许是由于曾经国民党为了追杀陈毅元帅而进行大规模的烧山导致,路还是以前的样子,看来没有什么人登这座山。我们一行上了山,走了将二十多分钟左右,最终到达山的最高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三块石头,一块大的石头,两块小一点的石头。上面写着:陈毅元帅寝室。我特别好奇,说这个石头是个门吗?就这么块石头,石头背后也没有房子,也没有床铺,只靠一块大石头和两块小石头支撑,中间的位置非常窄,人只有猫腰才能进去,而且也只能弓着身子待在里面。在那个地方陈毅元帅前前后后待了三年,当然躺下还可以,但是腰是直不起来的,我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陈毅元帅的居室。我们一行人员都忍不住流泪了,难过地说不出话来。我说陈老总能在这么艰苦的地方还能谱写出来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三年的游击战争,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面对困难时退缩,任何困难都应该无法打倒我们的。
我们在山上久久不愿意离去,村支部书记给我们讲发生在他们父辈跟陈老总之间的故事。因为当年国民党反动派严查,并在当地烧山并村,为了给元帅送一顿饭也必须得拿些竹器伪装,本来很简单的路就能够找到陈老总也必须得经过多次的绕圈和轮回,把国民党特务绕晕后才能够最终达成,有时候送一顿饭就耗过一天的光景,甚至有时候会花费两天时间才能把这一顿饭送到陈老总跟前。为了能让陈毅元帅抽上一口烟,他们都不惜从江西辗转一个月最后才能送到陈老总手里。村支部后来介绍说在这个山脚下有一个农家的老大娘,曾经招待过陈毅元帅,我们也特别高兴,就一起去看望她。
我在梅岭
我们从山上一步三回头的下了山,很快到了村支部书记所说的那个农家,当地文联的陪同人员对屋里的那个老大娘说:“您知道谁来看您来了吗,刘高老来看您来了。”谁是刘高老呢?当时为了便于发展壮大革命队伍,便于消灭敌人,同时也要更好地保护自己,陈毅元帅化名叫老刘。在当地,成人男性就叫做高老,这就是“刘高老”这个称呼的由来。我当时一下子没明白过来,再加上有部分方言我听不懂,因此不明就里。没想到这位老人家激动得不得了,三步并两步地快走过来,攥着我的手就往屋里拖。
当时我戴着墨镜穿着军装,老人家就真把我当成陈毅元帅了,她攥着我的手就说“你胖了,比以前也高了”,我听不懂,旁边的陪同人员帮我解释。我激动地说:“我想念大家了,想念你们了,来看望你们。”她一把攥住我的手跟我说:“你上我家吃过好几次饭呢,你每次都要给我留下银元,我不要你还非塞给我,你还说你们游击队不能白吃老百姓的饭,老百姓都非常艰苦。”还回忆起当时陈毅元帅跟身边人说我们每吃一次饭都是解决了我们大问题,老百姓冒了风险,我们能在这吃一顿饱饭,一定得好好保护他们,他们也不富裕,我们钱再少也不能白吃老百姓的东西。陈老总还交代身边的人把钱交给老大娘。老大娘一再拒绝没要,老大娘说我一点没有拒绝,你送我的衣服我都留下了,这时老大娘就开始翻大衣柜给我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