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结束后,专业老师和专业导演就介绍我去请师傅,还帮我找了大量的资料。我买来了《梅岭三章》、《陈毅传》、《陈毅年谱》,只要是有关陈毅的书刊资料我都买了,北京的各个书店包括潘家园古旧书市都让我给搜遍了。到了后来我再去潘家园,那些书商见到我都肃然起敬,都互相说“陈毅来了”,我说我不是陈毅,我是陈毅的符号,是他的扮演者。我和他们之间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只要是和陈毅相关的东西我肯定就买,不管是陈毅元帅的作品、陈毅生平经历的文献、关于陈毅的传奇故事,这些东西我都包了,以后他们就都会给我留着。最终我把有关陈毅的东西都学得非常深,即使别人很少涉及的方面我也都有所了解。
也有几个扮演陈毅比较有名的演员,我抽空也会看一下他们的视频资料,从他们身上去学习一些东西,因为学海无涯苦作舟,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集思广益,才能获百家之长。而且这些前辈已经得到了广大观众和业内的高度认可,他们也各有千秋,他们身上有很多我需要学习的东西,所以我都去尽可能地模仿,尽可能地去学习。
看过他们的一些表演之后,当时虽然还没有正式地去扮演陈毅,但是我认识到一个演员的专业程度也决定了他的高度。只有突破了初期探索的瓶颈,专业性才会逐渐自然地变得浓重。尽管不是专业演员,但是我觉得自己也积累了一些基本的素质,海外经历对我人生阅历的丰富也极大地帮助了我塑造陈毅的形象。而且相对于别人而言,我会拿出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红色书籍,如有关毛泽东思想、陈毅精神或者十大元帅的生平介绍等。鲁迅先生曾说过:“要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我就是这样做的。
过了没多久,我们正好组织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重大庆典活动,我又作为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即将参加活动,而这个活动中恰巧有节目需要“伟人”出场。导演和专业老师对我说,“这就是你的机会,好好表现。”他们都非常支持鼓励我。
为了第一次的表演我专门拿出十多天的时间,把其他的一切工作都搁下了,就为了来更好更准确地表现出伟人的神韵,能够最大化地去展现伟人的风采。这十多天的时间几乎睡觉的时候都在想如何去演好。当时我最简单的想法是,我要在舞台上面对广大的观众去再现伟人风采,责任一定是重大的。我觉得一定不能让自己犯一丁点的错误,所以在这种心理压力的驱使下,使得我一定要把所有的事情放掉,来集中精力最大化的完善与塑造这个领袖角色。
在表演之前会彩排一次,走了一次场后,我又根据大家的意见我做了一小部分的调整。临近表演前夕,我的压力更大了,几乎夜不能寐。尽管压力很大,但是想到能够能有此机会去塑造领袖,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那是我第一次作为“陈毅元帅”登台,当时是在一个有几万人的现场,全场坐满了五万八千人,这对我们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鼓励。我首次登场,一出场达到了非常轰动的效果,满场经久不息的掌声。那个场面让我非常震撼,至今难忘。
难忘师恩——情深似海,莫逆于心
在我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后,经过一些导演和专业演员的介绍,我拜了八一制片厂塑造陈毅元帅而名满天下的李仁堂为师,他也是八一演员剧团的团长,成为了我的开门老师。
没拜师之前我以为李老师肯定不认识我,没曾想见面后老师说在事前就认识我,他就说:“我知道你这个小伙子,你为咱们华人组织在世界各地做工作,留下了一些可圈可点的东西,你没问题的。”李老师积极地鼓励我,而没有说“我估计你够呛,你一天都没学过,都没做过,你怎么可能呢”之类的话来打击我。他还称呼我为冯主席,他说:“冯主席我们都知道你,你在我们的圈内影响不小,我们这的特型演员经常参与你的活动,都有互动,我是了解的。所以今天我觉得你来找我不是偶然的,这是必然的结果”。李老师非常的真诚,也非常乐于扶持我一把。李老师给我借来了大量关于陈毅元帅的比较集中且有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和我讲他跟陈毅元帅结的这份善缘,还和我讲他曾经在几部重大的片子里面都饰演了陈毅元帅的经历,讲了他所理解的陈毅元帅的那种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作风,我真是受益匪浅。
李仁堂老师从专业角度上给我吃小灶,经常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给我进行指点。除了李老师,还有一个知名度也非常高的表演艺术家、德艺双馨的赵登峰老师,他饰演朱德元帅三十余载,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和艺术才华,他也指点了我很多。赵老师也非常厉害,他能模仿几大元帅的声音,还有开国的几位元勋的声音语调,表演得淋漓尽致。
从语言上的把握就是赵老师教给我的,他在这方面是无人可比的。当时学语言也存在困难,我毕竟是北方人,对四川的方言习俗知之甚少,尽管通过书里介绍对四川有些了解,但是在舞台上需要介入那个氛围,要用四川方言来表现陈毅元帅的脾气性格,这对我还是有一定压力的。要在特型演员这方面有大的发展,语言方面一定要有突破。赵老师为了让我过语言关,费了很多心血,告诉我一些关于陈毅元帅家庭情况和家乡的环境介绍,讲了四川的风土人情,还告诉我陈毅元帅说话声音的特点,各方面他也都非常细致入微地教我。当时我请了一个摄像师拍下我跟赵老师学艺的这些情节,使得我回家以后能够非常直观去复习这些功课。根据他的言传身教,我自己回去后想尽办法练习。为了不打扰邻居,我一般都是在洗浴的时候练习基本功,或者很早起床去郊外人烟稀少的地方练习发声。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最终我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李仁堂老师、赵登峰老师教会了我很多,我饰演陈毅元帅的成功是与他们分不开的。我不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专业素养,他们优秀的品质、良好的艺德也让我收获良多。八一制片厂的军事部主任颜品先生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各方面对我帮助很大。在这里我由衷的感谢他们,没有他们的帮助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功。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茅山
第一次表演的成功,我觉得和当时我拥有不错的心态有关,也与临场专业导演的指点是分不开的。表演之后得到了其他伟人特型老师与专业导演的认同,在我欠缺的方面他们也给我指点迷津,告诉我日后应该在哪方面再去完善,也更使得我有信心,我也非常感动。
这个活动后大家对我有了更高的认可,没几天就有好多活动组委的邀请函纷纷而至,都来请我去演出,一些有伟人特型演员出场情节的红色文化活动的邀请函也不断飞来。我参加了很多由某个地区的市政府承办的红色老区相关活动,民间的活动也尽量参与。随着演出越来越多,我在表演之余反复思考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让自己的舞台形象能得到更好的完善,也了解了越来越多的相关历史知识。
我去过距离南京六十公里处的句容市,那是陈毅元帅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句容的茅山①曾是陈毅元帅带领的新四军驻扎处,在茅山曾经有一次“韦岗大捷”②,堪与平型关大捷相媲美。抗战中,茅山的道士们并未“与世无争”置身事外,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铁血战斗中,与抗日军民共进退。当年,陈毅、粟裕率新四军第一、二支队挺进茅山后,第一支队司令部和政治部就设在茅山乾元观宰相堂与松风阁。自此,当地道士们便以拯救民族危亡为最大之“道”。他们为新四军带路送信、养护伤员、筹粮措款、购买药品,有的道士还直接参加了新四军。茅山道士为抗日所做的牺牲十分巨大,后来日军不仅洗劫宫观,而且将元符万宁宫乾元观里的22名道士凶狠杀害。这段历史是我去了茅山后,当地的一个工会系统的领导跟我讲的,让我对茅山的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