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我骄傲的事情,那就是我的孩子们了。
我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儿子小时候没少跟我一起干活,浇地、扎篱笆,什么都干。他现今已经从七机部退休,儿媳也已经退休。我每周周一到周五的中午、晚上都在他家吃,大儿媳做饭。大儿子陪我聊天、看电视、吃水果小吃,总是逗我开心。
二儿子现在依然在工作。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我屋里看看,问问我身体怎么样。因为我和他们住在一起,每天的早饭都是他们做,合理的营养搭配使我有个健康的身体。每次我有病都是他忙前忙后,尤其是去年那场大病。为了让我方便起坐,特意做了一把二层的木椅,用药熏蒸痔疮、大小便都能用,给我减轻了很多痛苦。平时我的脏衣服也是他们负责清洗。自从上次患病后,有好几次大便控制不住,内裤、外裤都弄脏了,他也都毫无怨言地给我洗干净了。
小儿子忙着打理生意,对我和老伴的吃、住非常关心,只要我们需要或是他看出来的都会无条件满足,在孝顺父母方面没的挑。虽然生意很忙,但他总是抽出时间陪我在国内、国外旅游。他常说,爹妈这辈子很辛苦,我们做儿女的要让他们过得更幸福。老爸要保重身体,您的养育之恩我们几个儿女会加倍报答的。
我大女儿也退休了,虽然住得稍远些,但也常来看我。现在我90岁了,手机、相机都会用,只要出门我就带上,为同学朋友拍了很多照片,每次都很开心。这些都是大女儿给我买的。每天晚上大女儿必打一个电话和我聊会天,聊聊我每天的情况,今天去哪里了,遇上谁啦,身体怎么样……不仅这个成了惯例,而且只要外出游玩她肯定会陪我去,这也成了生活中的惯例。
二女儿还在工作,平时比较忙,只要一有空就来看我。只要我说去哪,她就开车带我去。到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她就去买,看到小吃少了,就补上,营养品等她都惦记着,只要我爱吃的,她一来抽屉就满了。
每逢双休日,琉璃厂、各个公园都有我和两个女儿的身影。
不仅我的儿子、女儿孝顺,儿媳和女婿也都很懂事;大儿媳善良老实,她自己虽然身体不太好,但生活上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只要是我说得出的菜,她一定去给我做,而且色香味俱全,哪道菜我都爱吃;二儿媳是做事情很细致周到的一个人,每天晚上都把水果洗好、切好配着酸奶端给我,买各种各样的小零食。不仅如此,二儿媳还会给我打好洗脚水,凡是能想到的,她都帮我做了。现在我的孙女和孙女婿也向她学习,对我照顾得细致入微。俗话说“有个好女儿,不如有个好儿媳”,我经常想自己上辈子真是修了福,能找到这么好的儿媳真是太幸福了!
我在花园学戏的时候都是早晨8点多从家出发,先在外面随便吃完早点,然后自己慢慢走到花园。孩子们会事先商量一下,等上午十点多的时候谁有空谁去接我回家,事事尽心,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
崔鹏、崔征是我孙子,蓝明、杨光是我外孙,崔娇、崔伊美至是我孙女,这几个孩子个个乖巧懂事,孝顺。他们在工作上也都很敬业。
我算是一位比较严厉的家长,孩子们知道我脾气大,所以一般我说什么他们都听。
孩子们还在上学的时候,为了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我承诺只要学得好,我一年奖励他们5角钱。那时候孩子们都很小,即使是1角钱对于他们而言都很满足了。老大长大之后就不奖励他了,剩下的几个小的孩子奖励的钱都是二女儿拿着,她负责管钱。
我的孩子们个个懂事、能吃苦。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家粮食本来就不够吃,老伴记挂着我父亲,坚持让他在我们家多住一些时日。大女儿当时也就六七岁,吃饭去盛粥的时候,老伴看看锅里,然后叹了口气对她说:“别盛了,你爸爸还没吃呢!”女儿听了这话,不哭也不闹,自己端着个空碗又默默地回来了。后来再想想这件事,我心里总是发酸。
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现在过得都很幸福,身体也好,他们都说,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老爸、老妈给的,他们千辛万苦付出了这么多,真是太不容易了。
孙子们也是人见人爱,崔鹏是我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所以他跟我母亲的关系最好。母亲被四弟接回老家的时候,崔鹏才4岁,母亲前面走,他在后面紧紧地拽着太奶奶(我母亲)的衣服角,亦步亦趋地跟着。我母亲去世已经三十多年了,每年祭奠,崔鹏总是记着给太奶奶烧纸,真是难得孙辈们一片孝心啊!
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只能尽自己所能来寄托哀思。生活还要继续下去,而幸福也在继续……
子女感言
我父亲的回忆录图文并茂,笔墨虽不多,但文中所反映的事情皆是真实的,点点滴滴的回忆刻画出了他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对父母双亲的敬重;刻画出了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也刻画出了父爱如山的身影。
作为农民的儿子,父亲真切地感受到了新旧社会之间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是如此热切和真挚。后来父亲从农民转为了工人的角色,但这没有改变他勤劳、质朴的品质;没有改变他对信仰、对事业、对人生的积极追求;亦没有改变他踏实肯干的精神。父亲这些闪光点,值得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学习。
父亲为祖国甘洒一腔热血,坚守自己对于光明的信仰,忠贞不渝;为家人披星戴月地操劳,无怨无悔;为朋友肝胆相照,不计得失……父亲的种种,我们做子女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深受感动。看着他那慈祥的身影,我们总会想起朱自清在《背影》中所描绘的那位平凡又伟大的父亲。
我们的老父亲在生活中历经风雨,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依旧是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的伞,是为我们遮挡风雨的港湾,是照亮我们前行之路的灯塔。
父爱如山。父亲,我们作为子女在您的庇护下长大,成家立业。对于您的付出,我们无以报答,谨以此拳拳之心祝老爸身体健康,寿比南山,天天快乐,幸福到永远!
崔立冬等五兄妹敬上
后记
回首我的一生,我不禁感慨万千……
每个人生命的最初形态都是一样的,具有先天优势的人总是少数,更多是像我一样的普通人。通过生活的历练和打磨,我们的生命逐渐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的人精彩,有的人平淡;有的人一帆风顺而越发春风得意,有的人则屡遇挫折而一蹶不振……种种境遇,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在每个生命中都是有意义的存在,这也是决定人们日后视野和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人生的前半部分旅程可以说是泥泞多于顺畅,坎坷多于坦途。马克思主义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社会、国家如此,作为组成社会的个人就更不用说了。然而生活的真谛古人早已教给我们,陆游在他的《游山西村》中有言:“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惜的是有很多人往往走到看似山穷之地就停下了脚步,没有勇气继续前行,所以也没有机会看到前面柳暗花明的明媚春光。
走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回头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已经历这么多的坎坷,如果放弃,那我的故事就只能在悲伤中结束,而若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我无比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并且感谢那时一直支撑我的勇气和坚韧,一直给我希望的老伴和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