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前,牛魔王扯住悟空,说道:“贤弟,既今你我再修兄弟情,我当劝你一二。火焰山乃你昔年大闹天宫之事而生,此地受灾多时,你若不曾根治,他年必成大祸,诸般因果,乃作你身。听兄一句,当将此山去之。”
悟空闻言,问道:“兄长可知当如何根治这火焰山?莫非要将火焰山搬走?”
牛魔王道:“非也,非也。八百里火焰山,搬之甚难,你手中芭蕉扇乃是不可多得的宝贝,你只消连扇七七之数,定根治火焰山,再不发火。但若连扇七七之数,非神力不可为,我老牛连扇半数,便须进食,我见贤弟耐久,当可功成。”
悟空拜谢牛王提醒。
牛魔王笑道:“前路漫漫,贤弟且去,若有难时,请人马来报,兄麾下万馀妖兵,定来助阵。”
悟空道:“多感兄长。”
他谢完,又拜谢真人,再者与龟蛇二将等言说,让一众转达他的谢意与玄帝所知,如此之后,方才带着行李离去。
牛魔王见真人离去,双手奉还豫鼎,只道功成。
姜缘接过豫鼎,系在腰间,他笑道:“你却险些教悟空过不去,不想你们尚能重修旧情。”
牛魔王说道:“老爷,昔年我曾与老爷去五行山下看他,那时他尚一脸妖魔相,今时却有灵相,佛性深重,归正道而行,老爷曾教我一句,是以‘闻道者,同作一人’,老牛亦是个修行的,重修旧情并无甚不妥。”
姜缘道:“你亦不曾懒惰了修行。”
真人不再多言,收整玄帝兵马,打算随其一同去武当山太和宫中拜见玄帝。
牛魔王本教同往,为真人护法,姜缘却留牛魔王在山中收整,有闲时再去方寸山即可,这般吩咐后,姜缘才与龟蛇二将并五大神龙,众多精锐兵马往武当山而去。
……
火焰山房舍处。
行者带行李与芭蕉扇归来,他将妖兵唤退,恐惊了唐僧,后入房舍里,叫道:“师傅,师傅!老孙来了。”
那老者同唐僧,沙悟净齐出。
行者将手中芭蕉扇举起,道:“师傅,今功成矣。这便是芭蕉扇。”
老者细细一看,喜道:“正是这扇,正是这扇!曾见铁扇仙使过。”
唐僧近前说道:“贤徒得此宝,有莫大功劳。”
沙悟净四下张望,说道:“大师兄,二师兄何在?”
行者备陈前事,教唐僧与沙悟净知晓其中事由。
唐僧闻听,诸般事由,乃因当初八戒不修口德而生,他说道:“八戒不修口德,当教他悔改,不可再犯,不然多生祸端,我等何时可去往西天?”
沙悟净道:“师父,果该使二师兄修口德。”
行者亦赞成这等,他拜道:“师傅,前路火凶,且待我使芭蕉扇,根治此山火,使此地再不生火来,那时方才可过山去。”
唐僧合掌道:“当是如此。”
老者闻听,拜倒在行者跟前,垂泪说道:“神仙大恩,大神大恩!”
行者扶起,只道不需跪他,他将老者扶起,持定芭蕉扇,踏云雾而起,往火焰山深处而去,行至火焰山炎热之处,他执扇子,使神力扇动,望着火焰山山头连扇七七之数,待是行者筋疲力尽方才停下。
那山上有大雨淙淙,山火尽去,再不复发,火焰山自此根治。
行者又一驾筋斗云,去天宫见了老君,与之分说火焰山事,为那土地求个恩情,老君不曾多说,只说免去其罪。
行者遂将芭蕉扇完璧归还牛魔王,与唐僧一众再是上路西行,暂是不提。
……
却说姜缘同玄帝兵马不消一日,归至武当山中,兵马入内禀报,荡魔天尊闻听真人来访,即出太和宫外,亲迎真人。
真人见了荡魔天尊,行礼而拜,说道:“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门下弟子广心,拜见玄天上帝。”
荡魔天尊回礼道:“与真人神交已久,请真人入殿。”
姜缘遂与荡魔天尊入得太和宫内,待入宫中,天尊请人奉茶,一应路数,俱是周全。
姜缘感念于天尊之礼,然他却不明得,天尊怎知他名,他方问道:“玄帝静享武当山,我久闻玄帝之名,然我一无名之辈,不知玄帝如何知我名。”
荡魔天尊笑道:“真人,你昔年成道时,我尚目睹,怎个不知?久闻真人之名,只觉与真人有些相似,故倍感亲切。”
姜缘问道:“玄帝与我有相似之处不成?”
荡魔天尊道:“真人可知我往日修行前事?”
姜缘道:“有所耳闻,但不尽知。”
荡魔天尊笑道:“我尚未成道前,生在一国主家中,生有神异,少年便勇猛,不弱沙场猛将,长大自有灵气其中。我父见我勇猛,喜爱于我,使我为太子,将统王位,乃在一难下,使我知得人世间如过往烟云,早晚不存,故一心修行,舍弃富贵,入山修行,参玄入定,苦修不知多少年,幸有些运道,得以功成。那时功行圆满,白日飞升,玉皇敕号于我,再见北方多有妖邪,故下界除妖多年,威镇北方,得以‘真武’之名,剪伐天下妖邪。”
姜缘闻听,心中有喜,只道前者乃是与他一般,苦修正道者,他起身拜礼于荡魔天尊。
荡魔天尊起身回礼,遂问道:“真人何故作礼?”
姜缘道:“拜你如拜己。”
今见真武如见我,当是如此。
荡魔天尊笑道:“我回礼亦如回己。”
姜缘说道:“今方知,为何玄帝言说,见我倍感亲切。”
荡魔天尊道:“我早闻真人亦是苦修功成者,道心不移,然我不曾有真人那般定力,见天庭在前而不入,再有闻玉帝二请真人不得,真人于此,胜我多矣。”
姜缘摇头道:“非如天尊所说,我乃因无心于天庭,只为修行。”
荡魔天尊道:“此心难得可贵,修行的,谁不知道天庭之好?修行者,多有以飞升为重,只道入天庭中,再不受生死之扰,以此为修行,怎能功成。真人之心,正是修行者该有的。”
姜缘说道:“世多修行人,不知天庭如何,故心有向往,亦是常事。”
荡魔天尊说道:“若教向往,一心修行便是,然我所见,修行的,多有不法之心,难以修得功成。”
姜缘问道:“玄帝言说,乃是修旁门的?”
荡魔天尊道:“修持正道者,亦不在少数,降伏身中五人其一,自以功成,卖弄本事,心生不法,终是功败。然则功败前,多有冤孽而生。”
姜缘闻听,沉吟良久,说道:“不瞒玄帝,我久不曾离山,多在山中清修,故不知这等。”
荡魔天尊道:“若世修行者,多如真人,怎能不功成?”
姜缘问道:“玄帝既言说这等,可有何法,以约束不法者?”
荡魔天尊道:“正有些思绪,但尚需些光阴。”
第160章 真武借剑,取经人行至宝梁国
却说姜缘与荡魔天尊在武当山太和殿中相见,一见如故,见之如见己,一番畅谈,说至修行道心及世间多有修行人不法之事。
姜缘闻听玄帝有言,有法以约束不法者,他即问其详情。
荡魔天尊摇头说道:“有些思绪,然终有不美之处,故尚需些光阴。”
姜缘说道:“不知玄帝可能与我说道一二,是有何处不美?”
荡魔天尊道:“自无不可,我本以见世间,亲书律法,震慑不法,然我静享武当山,坐镇太和殿,震慑我南瞻部洲并北惧芦洲作祟妖魔,若我离去,恐妖魔生顽,起了灾祸,故不得亲见世间,只以部将去世间所见,终有不美之处。”
姜缘道:“若玄帝不弃,我可代你以见世间。”
荡魔天尊喜道:“若是真人这等以见世间,自当闻见不法处何在,但恐扰了真人清修。”
姜缘道:“不曾有扰,若教修行者,安心修行,不法者受及惩戒,乃大功也,助之如助我。”
荡魔天尊拜道:“既如此,劳烦真人,请真人受我一拜。”
姜缘起身回礼,道:“玄帝不必多礼。”
荡魔天尊道:“真人亲临世间,当得我一拜。”
姜缘道:“当不得。说来,果如玄帝言说,世间不法者甚多,许正是要律法,以成震慑,方能教其安心修行,否则在阎浮世界修行如此,修行将功成,白日飞升后,亦是如此。”
荡魔天尊说道:“正如真人言说,天庭之中我所见不法者,亦有不少,如昔日那天蓬元帅那般,掌权天兵,不收凡心,犯下如此大罪,教人唏嘘。”
姜缘说道:“待我归山收整一方,那时便下山亲临阎浮世界。”
荡魔天尊道:“有劳真人,但请真人在我武当山上中享些时日,好使我一尽地主之谊。”
姜缘欣然应允。
真人遂留太和宫中一二月,二人谈经说法,印证彼此,真人三家本如然,天尊大罗道法玄,各取所需,情投意合。
待是一二月后,真人本教归山去,荡魔天尊绝不肯放,再留真人居一月后,方才准真人离去。
……
姜缘驾祥云,少顷间行至灵台方寸山,入了三星仙洞,拜见祖师。
真人入静室之中,与祖师相见,他行得大礼以拜,将悟空的事情尽述一遍。
祖师闻听悟空修行有进,言说‘齐心协力,不生二心’之言,倍感欣慰,说道:“这猴儿能有今日这般,童儿功不可没。”
姜缘道:“乃师父教导之功,再者悟空师弟有些灵性,方才有今时修行再归正道之说。”
祖师道:“你之功劳,我看在眼里。”
真人不再多言,再与祖师言说荡魔天尊之事以及亲往世间见不法事。
祖师闻听,笑道:“此乃好事,于你有些帮助,童儿可前往,炮制金丹之事,往后等些便是。”
真人道:“师父,弟子正觉‘助其如助我’,故相助之。”
祖师道:“此事与我好处,远不止如此,你且安心前往,归来时再是炼丹便是。”
姜缘深深的唱了个喏。
祖师再道:“童儿,南瞻部洲尚是好说,人祸常有,然妖邪气尚不算成大祸,若入北惧芦洲,方是要当心。”
姜缘道:“劳师父挂念,弟子定当戒备。”
祖师道:“只须起戒心便可。你今有甚深法力,断无精怪能奈你何。”
姜缘静心听着祖师教诲。
待是祖师说完,他方才离了静室,去往丹房之中,将他要外出的事情与之尽述,并询问金角银角要在府中还是返回天界。
金角银角选择在府中静等真人归来。
真见问道:“大师兄,今去可需师弟与你同往?”
姜缘道:“师弟,无需这般,你且安心在府中修行,若有闲时,替我照此看重阳。”
真见自是领命。
姜缘在府中歇息了二三日,便是离去,将紫袍穿上,头戴七星宝冠,拂尘,戒尺,豫鼎一物俱是随身。
真人方才走出府中,他本教往翠云山走上一遭,他尚未踏云离去,忽是心有所感,朝天外张望而去,但见有云雾自远而来。
“真人,真人!”
云雾散去,见着龟蛇二将在近前。
姜缘问道:“二位将军怎至,可是玄帝有何事情?”
龟蛇二将手捧一剑,说道:“真人,奉玄帝令,取七星宝剑与真人。玄帝有言,真人代之行走阎浮世界,但有危难,与此宝剑同真人护身。”
说罢。
龟蛇二将手捧七星宝剑,递与真人。
姜缘沉吟许久,将七星宝剑接过,说道:“劳二位替我拜谢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