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饭没什么,流民乞丐多了,容易出问题,对治安的影响也很大,不能这么放任下去。”
说着转头吩咐道:“徐副官,明天你带人,把这些乞丐流民都给集中起来,一一甄别。真要是残废,没有劳动能力的,可以让他们乞讨。那些四肢健全的懒货,全部送到看管比较严的工地搞建设,咱们也不压榨他们,管吃管住,工资照发,就是不能让他们这么混日子。”
徐维新道:“是,团座!”
走着走着,李牧又看见一些小乞丐,走过去问了几句,叹了一口气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次战乱,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孩子成了孤儿!”
“徐副官,明天城里的小乞丐和那些流民中的孩童,都送到慈幼院,根据人数,请先生过去教他们读书。不然这么在社会上流浪着,不是继续当乞丐,就是不走正道,或者饿死横死,对整个社会也没有什么益处。”
徐维新迟疑道:“是,团座。不过,我听说城里的慈幼园现在也挺艰难的,如今前方战事正酣,地方财政空虚,没有多少余钱拨给他们,只能勉强维持着。”
“如果再送去这么多人,还要教他们读书,那…”
李牧道:“这倒也是问题,现在哪个地方财政不空虚。算了,以我的名义,捐五万法币给慈幼院,先把这些孩子收进去,读上书。以后等财政富裕了,再想办法解决。”
五万法币,现在差不多价值三四万块大洋。一九三九年之前的法币,其实还挺值钱的,三九年之后由于货币乱发,才开始大规模贬值,越来越不值钱。
对于慈幼院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大财富,即便养上千个孩子也没问题。
徐维新神情郑重道:“是,团座!”
一行人继续行走,忽然前面一阵喧哗声传来,李牧抬头望去,竟然是十几个吊儿郎当的青皮流氓,正在对晚上摆摊的摊位挨个收保护费,有的商户不想交钱,直接被一脚把摊位踹翻,一群人上去拳打脚踢。
李牧看得心头火起,以他现在的身份,也不好冲上去动手。
转头吩咐徐维新道:“徐副官,交给你了,先把人逮进去,好好的审一审,一个小时后我要听汇报。”
徐维新道:“是,团座!”
一行人逛街穿的都是便服,表面上看只跟着几个警卫,后面其实还有一群远远的缀着。
李牧说完,也没有继续逛下去的心情,转身回去。徐维新立刻招呼后面的警卫,上去抓人。
李牧在南阳城的住处,是一处二十几亩大的园子“豫园”,亭台楼榭,花草掩映,最中间是一栋中西合璧,装饰奢华的小洋楼,算得上南阳城最好的宅邸了。
据说最初是南阳的某位父母官修的,又经过几任官员持续修缮,成了如今的这个模样,收拾了一下,刚好做李牧的府邸。
回到豫园,刚好晚饭已经准备好了,几个青春靓丽的丫鬟,很快把饭菜备好,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豫园的几个厨师精通各种菜系风味,据说还有祖上是从御膳房出来的。
李牧向来不是亏待自己的人,只要有条件,该享受就享受。
作为习武中人,每天的运动量大,饭量也很大,很快一桌子菜就吃了个七七八八,这才心满意足。
刚漱完口,徐维新那边就过来汇报,李牧让丫鬟下去。
听完汇报,皱了皱眉头道:“这么说,现在南阳城有三大帮会,利用一些手段垄断了不少生意,而且还收保护费,今天动手的,是其中一家叫小刀会的。”
徐维新道:“他们是这么交代的,我又专门找人了解了一下,确实是这么回事。”
李牧抬手敲了敲桌子:“南阳,不需要这些灰色势力,也不会允许这些不稳定因素存在。”
“那边的剿匪任务,现在差不多已经结束了。除了少数一些逃入深山老林,匪患已经被扫荡一空。明天,调两个营入城,然后再通知警察局,让他配合你们,把这几个帮派一网打尽。”
“举行一个公审大会,罪名严重的直接枪毙,剩下的全部送到山里劳动去,正缺劳力呢!锻炼几年,什么时候改好了,再放他们出来。”
徐维新立正敬礼道:“是,团座!”
李牧笑道:“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了,好了,回去休息吧。”
徐维新这才转身出去。
入主南阳城后,关于南阳未来的发展,李牧考虑很久,对此他有三种发展方略。
一是有限投入;二是只针对工业和军事领域重点投入;三是全方位投入,百花齐放,从各个方面打造南阳。
考虑良久,李牧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对南阳进行全方位投入,从各个方面对他进行全力打造,争取各领域百花齐放。
他这么选择,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南阳确实是块好地方,土地肥沃,人力众多,最重要的是,是豫省最后沦陷的城市。
沦陷的时间,好像是一九四五年四月,离小本子的投降也就几个月而已。
除了这次沦陷打了一个月仗,其他时间没打过什么大仗,基本都是和平的。
很适合作为基地经营和发展,而且有他在,南阳地区也不可能再沦陷。
次日上午,李牧召集公署各部门主管开会,议题有三个,一个是教育问题,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最后一个是征兵和建设民兵预备役的问题。
教育问题,主要是在南阳地区,尽量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要有书读,有学上。
尽可能的普及四年小学义务教育。
李牧要求也不高,让大家都完成四年小学义务教育,最起码能读书识字,不当文盲。
其中有天赋,名列前茅的,可以继续上中学。
这方面难度很大,不是因为人才的问题,截止抗战前,民国的识字率差不多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老师还是很好找的,主要是经费问题。
想要普及小学四年义务教育,整个南阳地区,可能最少需要新建一千五百所小学。
新建一所小学,即便大部分都是在农村地区,物料工价都比较便宜,加上桌椅板凳,基础的教学工具,差不多也要三四百块大洋,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如果要摊派,肯定会加重农民的负担,他们可能宁愿孩子不读书,也不愿意承担这些沉重的摊派。
不少官员都忧心忡忡,生怕李牧真搞什么摊派,以他的地位和权势,只要下定决心,众人还真阻止不了。
李牧只能说你们想多了,一千五百所小学的建设费用虽然不少,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多,也就五十来万银元。
考虑之后,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李牧自己出手补贴了一百万法币,相当于七十多万银元。不但一千五百所小学的建设费用不成问题,相应的初高中的建设、修缮费用也有了。
基础义务教育就这么解决了。
第二项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主要是道路、电力和通信。
道路问题,李牧已经在南阳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几条主干道,更是全部修成了公路。其实,抗战爆发前,国内的各个省份和重要城市,基本上都已经通了公路,南阳地区本身已经有了几条和外界相连的公路。
这些公路修通后,南阳地区的交通和交流将会更方便。
电力问题,南阳目前有十一家发电厂,南阳城三家,下面的县八家,还有不少县份目前没有通电。
李牧计划,再修建一批火电厂,主要任务,当然是为接下来将要修建的各大工厂提供电力支持,有富裕的电力,也可以供应南阳城和民间。
目前,南阳城有三家发电厂,功率都不高,因为战争爆发,一些机器无法采购,自然也无法扩建,修新电厂。
现在南阳城里,能用上电的家庭,不足十分之一。一是因为电价太贵了,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二是电确实不够用,每天就发那么多电,也无法供应那么多人。
未来火电厂建起来,如果有富裕,到可以供应民间一部分。
然后是通信问题,李牧计划利用电报和电话,建设覆盖南阳的通信网络。
各个县城,各个重要据点和乡镇、工厂、学校…都要通上电话和电报。
这些并不困难,抗战爆发前,很多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通信网络建的比这规模大多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征兵和建设民兵预备役的问题。
地盘扩大了,手里也不差钱,不缺武器,一个加强团明显不够用了。
李牧计划征召两万新兵,同时再组建差不多十万人左右的民兵预备役。
南阳本身就有超过五百万人口,再加上大量逃难避祸的人群,人口更多了。
征召两万新兵,组建十万民兵预备役,对地方的负担并不重。
如今前方战火纷飞,各地兵荒马乱,南阳的安定繁荣也需要军队维护,这个议题,自然毫不意外被通过了。
接下来,就是实施建设阶段。
第418章 大学内迁
南阳的各大建设工程,和征兵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这边,刚刚修建好的一片校舍前,李牧正和一位中年人握了握手。
“刘校长,欢迎,欢迎来到南阳。”
刘校长看着眼前崭新的校舍,内心十分激动,连连说道:“谢谢李专员,谢谢李专员接收我们。为我们准备校舍,为我们拨款。”
李牧笑了笑:“别客气,大学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种子,值此国难之际,怎可袖手旁观。”
刘校长感动的眼睛都红了,如此混乱的局势下,大学要内迁,想要找一处好的落脚点儿真的太不容易了。南阳这边的条件,比他们想象中的更好。
眼前这位刘校长,其实是焦作工学院的校长,焦作工学院的知名度可能太低,大家没听说过。但以后这家大学会改名中国矿业大学,它正是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焦作工学院。
这家工学院系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当时,校址选在豫省修武县泽煤盛厂附近的焦作村,故名焦作路矿学堂。
学制四年,培养采矿、冶金和铁路专门人才。1933年,又增设了土木工程科的路工桥梁系、水利系。
不过,按照原本的历史,抗战爆发后,焦作工学院四处寻找落脚点,先是跑到西安,最后又跑到天水。并将全部设备、仪器、图书、标本和实习工厂的机床等教学用具,连同教职员工和学生一并迁了过去。
这次,由于李牧提前出手,这边不但提前准备好了校舍,又给出了极好的条件,直接截胡了。
当然,如今不能说截胡,以如今国内的形势,很多城市对这些大学并不在乎,甚至担心来了之后增加本地的负担。在如今这个到处都是战火时代,连本地都顾不了,哪还在乎其他。
相较而言,像李牧这样给出这么好条件的,极其罕见。
就算西南联大,搬到昆明后,条件也好不了哪里去。由于战争期间,办学经费非常吃紧,连盖一个房子都缺钱。最后只有教室的屋子用上了铁皮屋顶,学生宿舍都是茅草顶。
还有武汉大学,搬到了乐山,这也是武大历史上物质生活最艰苦的时期。
薪金减少,物价飞涨,即使是大学教授,其薪水甚至都不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而莘莘学子更是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吃的是掺杂砂石稗谷的“八宝饭”,穿的是缝满补丁的破旧衣。
由于生活、医疗条件恶劣,十多位教师被贫病夺去了生命,而学生的死亡人数更是在百人以上,学校公墓也不得不一再扩大,甚至被称作“第八宿舍”,当时学校只有七座宿舍。
不但是省内的焦作工学院,北平、天津、河北大部…相继陷落后,这些地方的大学都在找地方外迁。很多大学,由于人数太多,甚至每个院系各自拆分出来,各自找地方外迁落脚。
不少大学由于和北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受国府重视,很多只能自己联系地方。
通过李牧几个月的联系和沟通,早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北平大学,还有北洋大学的理学院和工学院,对李牧开出的条件都挺心动的。
已经派员过来考察,不出意外,很快就会转移过来。
另外,还有本省的国立河南大学,历史上抗战时期,河南大学在省内迁来迁去,到处躲藏办校,虽然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也没有搬去外省。
李牧两个月前已经派人和他们沟通,由于在本省内,不用迁去外省,他们还是挺重视的。
金陵陷落后,处于中原大地的豫省风雨飘摇,省城更是越来越危险,河南大学尽管不想搬走,形势是如此,不得不搬。
如今,双方就到底怎么搬?什么时间搬?这边能给出什么样的条件?仍然在沟通协商中。
还有一个摇摆不定,正在紧急沟通中的是国立山东大学。由于局势紧张,山东又是沿海省份,山大的内迁速度还是挺快的。
十一月份,山大从青岛内迁到安徽安庆,结果,刚在那里待了一个月,金陵就没了。
金陵守不住,安庆自然也不可能守住,只能再次找落脚的地方,继续内迁。
历史上,他们迁到了万县,上面实在没有多余的资源,刚到地头屁股都没坐热,就被兼并了。抗战胜利后,才又在青岛原址上复校。
现在,山大也在纠结。这段时间,他们跑了多少趟主管部门,协调了多少次,才找到一个肯接收他们的地方万县。虽然条件差了点,毕竟也是主管部门好用不容易帮他们联系的。
另一边,是主动联系他们的南阳,给的条件很好,说实话很吸引人。而且,对方知道他们作为国立山东大学,抗战胜利后肯定要回山东的,不可能留在当地。但依然开出这么好的条件,不求回报的养着学校,更加难得可贵。
其实,这也是一些名校想找一处条件好的落脚点,不容易的原因。都知道留不住,抗战胜利后肯定要回去。没有好处,吃喝拉撒却都要本地供应,有多少地方有那个觉悟和手笔。
考虑了很久,他们内心仍然倾向于南阳,只不过,主管部门那里,必须要好好的解释一下了。
其实,这时候的大学,自主性还是挺大的,特别是知名的大学。比如北大、清华、南开,从长沙到昆明,学校搬去哪里?具体选址?都是他们自己定的。
定好了,再让有关部门协调就行了。
山大这边也差不多,想搬去哪里,只要地方肯接收,不会有多大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