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94节

普鲁士的外交大臣瑟维尔勋爵也在搜肠刮肚地想着自己该说些什么,最后蹦出了一句。

“还有我们普鲁士的农产品。”

帕麦斯顿是个合格的外交家,眼见事情正向不利自己的方面发展,立刻改口。

“各国的意见,我们会考虑的。但今天不是应该讨论,如何维护欧洲诸国在奥斯曼的利益吗?”

“不如我们继续谈自由贸易吧,我....”

就在梯也尔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他的话又被人打断了,这一次是涅谢尔洛夫。

“我们俄国希望,各位能尊重俄国的利益。如果埃及人进攻达达尼尔海峡,我们俄国愿意出兵十五万,帮助奥斯曼帝国渡过这次危机。”

这一下涅谢尔洛夫立刻成了全场的焦点,俄国南下出兵十五万,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俄国是打算继续蚕食奥斯曼的领土。

这显然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帕麦斯顿立刻表示反对。

“不行,俄***队绝对不能进入安纳托利亚!”

“对!俄军不能南下,这是奥斯曼帝国内战!”

梯也尔也反对俄军南下对抗埃及,虽然埃及人在奥斯曼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但是与真正的列强战斗,他们还不够格。而且同时对付毛熊和英国,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

历史上,正是因为英、法的强烈反

对,再加上普奥也支持英法,才阻止了毛熊南下。

但是此时的普奥并没有表态,俄国人也没有退缩的意思。

帕麦斯顿立刻急道。

“难道我们不该维持近东的现状吗?梅特涅先生,您不也支持奥斯曼苏丹的统治吗?”

“没错,我们支持奥斯曼苏丹继续统治奥斯曼,可我们为什么要阻止俄国人南下呢?”

梅特涅当然知道俄国南下的目的,但那和奥地利又有什么关系。此时奥地利巴不得英法俄三国打成一锅粥,奥地利好趁机闷声发大财呢。

普鲁士的意见对各国来说并不重要,所以瑟维尔勋爵被忽略了。

英、法、俄三国之间互有矛盾,奥地利则是希望坐收渔人之利,等着其他列强来拉拢自己,普鲁士则是对近东地区实在无能为力只能打酱油。

会议的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

英法俄都希望能将处于中立地位的奥地利拉向自己一方。

最先找到梅特涅的是帕麦斯顿,他显得十分自信。

帕麦斯顿认为只要和梅特涅讲清近东局势的现状,后者就会立刻加入英国一方。

埃及的强大,就意味着法国的强大,而法国的强大显然不符合奥地利的利益。

因为法国会和奥地利争夺意大利,以及德意志的领导权。

而俄国人南下势必要加强对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奥地利再想东进将会困难重重,而且俄国也会阻止奥地利向北吞并德意志,因为沙皇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奥地利。

历史上,梅特涅正是沿着这个思路,一直给帕麦斯顿当小弟,可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英国也是奥地利的阻碍。

此时的奥地利已经有了自保之力,再加上弗兰茨的一通分析和英国人派出的那支弱小得可怜的舰队,让梅特涅觉得英国是需要盟友才来找他。

空手而来的帕麦斯顿显得毫无诚意,这让梅特涅觉得被轻慢了。

“帕麦斯顿勋爵,您的分析十分精彩,但我们奥地利帝国并不惧怕战争。任何国家胆敢侵犯我国利益,必定会遭到我***队强而有力地还击。

您说过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只会站在符合奥地利帝国利益的那一方。”

梅特涅是在打太极,而帕麦斯顿显然不想接招,他就像是一个被惯坏的小孩子没有立刻得到糖果一般,撂下一句狠话就离开了。

“鼠目寸光!你会后悔的!”

第三十二章 各怀鬼胎(下)

第二个找上梅特涅的则是法国人,梯也尔十分讨厌梅特涅,这个参与了肢解拿破仑帝国的人。

但是现在法兰西需要盟友,最起码不能让奥地利倒向英国一边,否则埃及就要面对灭顶之灾。

这当然不是奥地利帝国海军的强大,而是奥地利可以给英国舰队提供补给,同时让法国舰队不敢参与到对英国舰队的围攻之中。

梯也尔有信心对付英国,但他没有信心对抗整个欧洲,他认为拿破仑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树敌太多,所以不想步其后尘。

梯也尔表示愿意支持奥地利在意大利搞亚平宁关税同盟,同时可以和奥地利共享埃及这块殖民地。

梅特涅对于梯也尔开出的条件并不满意,因为亚平宁关税同盟根本不需要法国的支持,而埃及被打垮之后,奥地利同样可以和英国共享埃及的资源。

“梯也尔先生,我想您应该知道,目前亚平宁关税同盟只有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统治的国度参加,应该不需要您的支持。至于埃及的资源,你们法国是吃不下的,他们肯定会愿意和奥地利做生意的。”

“梅特涅先生,相信我,一旦英国人进入埃及,他们就会想办法垄断埃及棉花的出口,到那个时候奥地利纺织业的原料安全就掌握在英国人手中了。”梯也尔说道。

“不是还有美国人吗?听说巴西人也开始种棉花了,相信以后我们不会再为棉花发愁了。”梅特涅回答。

梯也尔不愿意出让实际的利益给奥地利,因为奥地利不够强大,不值得他花费更大的代价。

双方的交谈自然是不欢而散,梯也尔此时将希望寄托于埃及人能迅速和奥斯曼帝国达成协议,避免列强集体干涉,那样法国只需要对付英国就好。

放弃和强大的英法结盟,其实不符合梅特涅一贯的作风,但他们的开价太低,只想让奥地利做事却不准备将利益分给奥地利,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涅谢尔洛夫比起帕麦斯顿和梯也尔则是要爽快得多。

“亲王阁下,什么才能换取您的支持?”

“贝尔格莱德,并不是整个塞尔维亚。为此我们愿意用附近的图拉兹、萨拉热窝、福查三个省来交换塞尔维亚的土地。”梅特涅没有绕圈子,因为他怕对方听不懂。

用三个省来交换塞尔维亚的一个省,应该是赚到了。而且这三个省的人口都是塞尔维亚人为主,绝对可以大大加强此地斯拉夫人的实力,想必沙皇陛下也会同意的。

涅谢尔洛夫突然想到似乎有什么不对。

“等等,亲王阁下。您说的这三个省份似乎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地。”

“没错,但奥地利可以先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得到这些土地,再拿来和塞尔维亚交换。这是塞尔维亚大公,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写给奥地利帝国皇室的信。”

梅特涅亲王说完便将一封信交给了涅谢尔洛夫,然后继续说道。

“我想你应该知道,我们奥地利帝国完全可以打着帮忙平叛的旗号,将塞尔维亚的亲俄派彻底铲除,再趁机扶植一个傀儡国。这次交易,完全是出于两国长久以来的友谊。”

涅谢尔洛夫听后深以为然,他无法决定这场交易,但是他觉得这件事有必要让沙皇陛下知道,这次交易的重要性。

之后的谈判里,奥地利都和俄国站在了同一边,这让英法不得不短暂联手以阻止俄国南下。

其实俄国并没有打算南下,除非埃及人打算破坏和俄国的秘密协定,染指巴尔干地区,或者是幼发拉底河以北的地区。

然而欧洲宪兵俄国给人的压迫感太强了,让英法不得不携手御敌。

可俄国得到了奥地利的支持,这两个国家联起手来,在巴尔干地区是没有敌手的。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之际,马哈茂德二世驾崩了。

1

839年7月1日。

久病在床的马哈茂德二世,接连得到噩耗,先是他花重金打造的舰队投降了埃及人,之后又是他倾注全部心血打造的奥斯曼新军,在第四次尼济普战役中惨败,几近全灭,他最信任的将军战死。

马哈茂德二世拼尽最后的力气吼道。

“君非亡国之君,臣非亡国之臣。实是民智未开,诸君还需努力....”

之后整个人便像被抽空了一样倒了下去,这时候他的继承人阿普杜勒·麦吉德端着药走了过来。

“麦吉德,你虽然弱不禁风,但却是我最聪明的儿子。你以后一定能成为最伟大的苏丹。你要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为奥斯曼帝国争取利益,一定要开民智,否则人民只认黄金,不认国家,到头来还是功亏一篑..”

“父亲,喝药吧。”

马哈茂德二世喝过药,躺下不久之后便双眼圆瞪,呕出一口黑血,气绝身亡。

虽然当时马哈茂德二世被称为奥斯曼帝国第一国贼,但后世人却将其列为最伟大的苏丹之一。

马哈茂德二世与他那些伟大的祖先不同,他并不是一位军事天才,也不是一位擅于玩弄人心的外交家。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不断萎缩,国家***不断遭到破坏。

但是在他统治期间为奥斯曼帝国扫清了改革的障碍,并且用远见卓识的规划,止住了奥斯曼帝国颓势。

奥斯曼帝国因而获得了一个新生的机会,开始朝着一个现代国家的方向缓慢前进。

马哈茂德二世死后,他年仅16岁的儿子阿卜杜勒·麦吉德继位成为苏丹。

麦吉德看起来温文尔雅,完全找不到其祖先凶悍的影子,纤细的手臂,更是被人称为“最瘦弱的苏丹”。

然而在其柔弱的外表之下,隐藏的却是一颗完全不输其祖先的巨大野心。

麦吉德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将宫廷中重要的大臣全部换成了自己的心腹,那些反对他的大臣,要么突然暴毙,要么被调到前线去对抗埃及人的军队。

他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内部有教团和反动势力想要趁机夺权,外部***·阿里的军队正在步步逼近。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位苏丹一定会号召,国内势力一致对外的时刻。

麦吉德却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要和***·阿里和谈。

同时他要各国的大使来到他的花厅,聆听他的讲话。

第三十三章 教堂、医院、兵工厂

维也纳,美泉宫。

弗兰茨悠闲地躺在阿佳妮的腿上,比起塔莉娅,阿佳妮更会哄人,也更温柔,还会唱歌。

塔莉娅在为弗兰茨读着报纸,内容当然是离不开西班牙内战和近期爆发的第二次土埃战争。

报纸还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塞尔维亚以及波斯尼亚地区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新闻。那些人受迫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报出来,当然是梅特涅亲王的手笔。

梅特涅亲王对于弗兰茨说的,用奥斯曼的土地去换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的提议十分赞成。

毕竟空手套白狼,谁能不爱呢?

贝尔格莱德作为巴尔干之钥,是必须掌握在奥地利手中的。

但是为了避免引起俄国的愤怒和奥斯曼的过分警觉,奥地利拿走贝尔格莱德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塞尔维亚的实力,甚至让塞尔维亚的势力将贝尔格莱德包围起来。

除此之外,这次交换的目的还为了增加克罗地亚人口数量,同时控制奥地利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口数量。

虽然同为南斯拉夫人,但是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显然比塞尔维亚人对帝国更加忠诚。

弗兰茨也并没有闲着,他在蒂罗尔开办了一家兵工厂。阿佳妮有些奇怪,弗兰茨为什么会把兵工厂选在蒂罗尔。

蒂罗尔并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市场,即使银矿复采,它也是奥地利最穷的省份之一。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制枪匠,要知道培养一名合格的制枪匠要3-5年的时间。

阿佳妮对于弗兰茨的做法十分不理解,她对于这种做法理解成了是对蒂罗尔人的施恩。

因为弗兰茨之前,就不止一次地在蒂罗尔捐助学校、教堂、医院。

但实际上这些捐赠,弗兰茨一分钱都没有出,出钱的是教会。

蒂罗尔是一个试点地区,当地以德意志人为主,但同时也存在大量的意大利人和少量的法国人(拿破仑战争的副产品)。

教会的学校会强行推广德语,但教育是免费的,并且会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午餐。

首节 上一节 94/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