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大唐 第94节

  而且和尚如此,道士纵比他们少些,但也绝少不了多少。李建成如何能忍?

  但光凭一张嘴,便是皇帝的金口玉言,也别想让这帮自有一套逻辑的和尚将吃进去的吐出来。

  因而他才特意绕了这一大圈,顺势下达了《沙汰僧道诏》:“释迦阐教,清静为先,远离尘垢,断除贪欲……乃有猥贱之侣,规自尊高,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变,托号出家,嗜欲无厌,营求不息。

  诸僧、尼、道士、女冠等,其不能精进戒行有阙者,不堪供养,并令罢退,各还桑梓。

  所司明为条式,务依法教,违制之事,悉宜停断,京城留寺八所,观九所,其馀天下诸州各寺观两所,馀悉罢之!”

  皇帝的诏书宣读后,僧道无不大惊失色,这不是割肉啊,这分明是砍头啊。

  他们哪里知道,李建成已经是在克制了,若非在民智未开、科技不发达、律法也不公平公正,底层百姓在天灾人祸面前也毫无基本抵抗的时代,要维护国家安定,还是需要宗教起一定作用的话,他还要做得更狠一点。

  和尚道士从不是逆来顺受的良民,但李建成提拔了傅奕为民部侍郎通议大夫,安排了刚回京的齐王李元吉督办此事。

  并且意见最大的新安郡公萧瑀贬为国子博士,震慑住了群臣。

  而在此时,神武军也传来了捷报,南方诸郡皆以克定,贼首独孤怀恩也被擒获,将与其他一干逆贼一同押解入京。

  辽东也传来好消息,高句丽国王对皇帝的使臣毕恭毕敬,言称再也不敢觊觎辽东城。

  连续几件事对内对外的胜利,让皇帝声威大振,而随之旨意也就更有权威性。

  齐王是个不信神佛的人,同样也不是个敬重长辈的人,因而长安近百座寺观都被强行拆除,大力之下,自也有一些丑事被揭露在青天白日之下。

  傅奕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对涉事的僧徒毫不留情,证据确凿后便会强硬的要求刑部明正典刑,并公示罪状。

  其中也不乏声名显赫的高僧,一时让长安笃信百姓大受打击。

  而在长安之外,情况就复杂了,天下又有十余个郡县起兵谋反,而且都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聚兵数万的。

  好在多在洛阳附近,皇帝直接下旨命秦王平叛,只是数月的功夫,天下就又回复平静了,而朝廷突然多了几十万人口。

  太平元年,在并不算多太平,但大体上太平的情况下结束了。

  太平二年初,群臣上奏请求皇帝召嫔纳妃,以维护社稷兴旺,皇帝准奏,恩纳诸家贤德之女充实后宫。

  皇帝对关陇代北山东江南雨露均沾,宇文氏杨氏元氏郑氏薛氏王氏崔氏卢氏等贵女一同入宫侍奉君王。

  而看下来,最受宠爱的便是郑氏贵女,明明年纪最大,但却以最快的速度到了九嫔之首的昭仪之位,离四妃尊位仅一步之遥。

  荣阳郑氏也自然显赫,子弟陆续由地方调至京中,让其余世家眼羡不已。

  等神武军班师回朝,皇帝钦命晋王携百官出迎,晋封李神通为永康郡王李神符为荣国公。

  两位宗室主将领着平乱功臣入朝觐见,皇帝一一看过,将人物与名姓对上,然后命人宣读封赏。

  封裴行俨为神武军果毅都尉、程知节为左监门直长、苏定方为左千牛卫振威校尉,侯君集为晋阳折冲府校尉、薛万彻…

  多是六七品的官职,并不算高,但诸将都很满意,毕竟此战实在不算艰难,朝廷派遣那一卫的兵马,都能顺利得胜,何况六七品怎么说也算是个不错的起点了。

  李建成看着下面的文臣武将,心中不由得感叹,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啊,他起码几十年都不必担心高层人才的短缺,尤其是武将方面。

  然后就是处理独孤怀恩等人一干贼逆,旁人还可以不见,独孤怀恩毕竟是正经的姻亲,皇帝命人将狼狈不堪臭气腾腾的独孤怀恩提了上来。

  几个月前还风光显赫的工部尚书,此时却是已经沦落街边乞丐见了都要嫌弃的程度。

  独孤怀恩痛哭流涕的叩首请罪,缺了牙的嘴巴不断开合,口水四溅的想要将罪过推给已经死在战阵中的元君宝等人。

  独孤怀恩刻意联系数日放纵屎尿,为的就是博取陛下的同情,好求的一条生路。

  但他小心的用目光与上面高垂下来的目光接触了一刹那,只感觉到其中蕴含的蔑视,以及毫不掩饰的杀意。

  独孤怀恩顾不得别的,向同宗至亲求情,只要能求到太上皇身上,那他就还有救的。

  毕竟太上皇是自己亲姑母的儿子,他们是正经儿的亲戚,他起兵也是为了让太上皇执掌天下啊!

  但没有人理会他,包括他的亲兄弟亲侄子。

  太上皇身康体健,家族这份底蕴,绝不会浪费在一个蠢货上。

  ……………

第215章 弃城

  独孤怀恩终究是被斩首示众了,没有动用更残酷的刑罚,也是因为他皇亲国戚的身份,这也让朝中独孤氏的官员再三向皇帝谢恩表忠。

  而佛道的反抗还在继续,但已经开始由直接对抗转变为软化,大力的宣传皇帝之神圣功绩,李建成也适当的放松了一点,命齐王李元吉回返晋阳。

  李建成的后宫也逐渐有喜讯传来,连续三位妃嫔有孕,这让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欣喜不已,朝中文武及宗室也都放下了心。

  虽说大皇子健康,但毕竟太小,孤零零一个也不算做保障。

  朝中频频上奏皇帝再纳妃嫔的臣子们终于消停了,李建成也是松了一口气。

  妃嫔们入宫都是带着任务以及家族使命来的,端庄典雅时尽显名门望族的风范,但在私底下可真是不遗余力的邀宠,铁打的身体也磨不过这么多的二八佳人。

  在朝会上,李建成问询了民部今年的民生,现在天下大概有近四百万户的人口,而当年文帝开皇鼎盛时,天下可是有八百多万户的。

  李建成竭力避免了六七年的割据混战,让天下在最短时间内形成统一,可情况依旧是这般的惨烈,可见炀帝害民之深。

  李建成在宣政殿再次强调了朝廷今年的政策,依旧是与民修养,劝农桑促婚嫁,避免内外战事,以恢复天下的繁荣。

  但他并没有放下吏治的事情,再以神武军扫荡了南方诸郡后,派遣了谏议大夫魏征黄门侍郎陈叔达前往,务要肃清吏治以刑罚惩戒胆敢害民违政的地方官吏及豪强。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吐谷浑接连进犯芳州洮州等地,党项寇松州,突厥始毕突袭攻马邑,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遣使节入朝求婚。

  而百济新罗派使臣请求皇帝能够约束高句丽的进犯,庇佑他们不被高句丽所吞并。

  一味避战显然是不行的,皇帝与群臣商议后,命右卫大将军秦王李世民领兵北上抵御突厥,随军将领有李密单雄信秦叔宝薛万彻侯君集。

  但还不等秦王出发,马邑那边的的消息就传来了,马邑太守江夏郡公李高迁胆小退怯,见突厥兵马源源不断赶来,就要彻底围住马邑,竟然趁夜带领部下四千多骑弃城出逃。

  更可恨的是,李高迁出逃都还不顺利,被突厥发觉半路截杀,人马损失过半狼狈不堪。

  朝中魏征不在,一时无人率先发言,毕竟李高迁是宗室,宗室现如今兵权在握,天下十六卫大将军,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河间王李孝恭就占据了三卫,而新建的神武军的两位主将也是宗室。

  所有人都想先看看皇帝的态度,但皇帝好似没有听见一般,沉默片刻后尚书左仆射裴寂出列,身为宰相,注定他不能如寻常臣子般坐观形势,他一定要最先做出态度来。

  “陛下,臣请严惩李高迁,本朝还未有过未战先怯弃城而逃的官吏将领,必要严惩以儆效尤!”

  “臣附议左仆射之言。”

  “臣附议…”

  有了领头羊后,大半的官员都站了出来,而宗室文武却是还没有表示,他们也知道李高迁这次的过错太大了,但毕竟是同族亲戚,也不好落井下石。

  因而没有支持但也没有出言反对,其实就是默认了朝廷可以严惩。

  但皇帝显然还是要让宗室表态的,李建成将目光落在晋王李玄霸身上:“宗正觉得该如何处置才好。”

  李玄霸在朝中素来少言寡语,但此时也表态很是坚决:“臣以为,既为宗室,犯此大罪,理当罪加一等!”

  这话让其余宗室有些不舒服,本来还有希望活命,罪加一等可就死路一条了。

  皇帝点点头然后目光落在面色最是愤愤不平的宗室郡公身上,算起来他乃是自己的堂叔祖。

  “兴昌郡公以为呢?”

  李硕当即就要表示可以去爵免官,但怎么也该留下性命,以全陛下之礼亲之义。

  微微躬身抬首就要说话,但他却突然发觉一直没有动摇过身体的皇帝身体缓缓前倾,目光极为冰冷的注视着他,好似饿虎饥龙一般。

  “兴昌郡公觉得朕应该如何处置宗室犯下重罪呢?”

  李硕艰难道:“当…当严惩!”

  李建成点点头对着群臣道:“晋王所言深得朕心,宗室尊荣至极,朕不仅封公册王,且还委以高官显职,以朝廷紧要郡县托付之。

  朕念亲亲之情,宗室难道不该竭力报答?寻常臣子将领尚知忠君报国,难道宗室受恩至此,还不如仅食朕俸的官吏小卒了?

  着令楼烦太守即刻押解李高迁回京,齐王督晋阳兵马拒守突厥,秦王至后,收复马邑,将突厥赶回草原!”

  “诺!”

  兵部侍郎房玄龄道:“陛下,突厥始毕狡诈,与吐谷浑党项高句丽多半有联系,其他方向也不得不早做安排,以防范于未然。”

  武勋们即刻请战,皇帝命左卫大将军卫国公李靖领兵西出迎战吐谷浑,随军将领薛举裴兴俨苏定方程知节。

  而对高句丽,皇帝只是命荣平郡公张忽峍前往辽东城坐镇,并派遣使者,正式册封高建武为高丽王,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

  “如若哪国不受册封,即为不臣,朝廷当派遣大军征讨,汝当使其等知之!”

  涉及到高句丽,就有官吏担忧,李建成道:“朕拥辽东城,高句丽能依靠的只有平壤,朕只需派遣水师八万,即可覆灭高句丽,诸卿不必担忧。”

  诸臣一听也是,当年炀帝攻高句丽不顺,总是被辽东城所阻拦,而今辽东城在手,平壤无险可守,水师便可至击,确实不必太将他当回事儿。

  受命的使臣见状心中就有底了,当即领命而去。

  几日后北疆的消息不断传来,齐王领兵与突厥交战,败多胜少,但总算是没有失地丢城,而秦王也终于从洛阳感到了前线。

  只是初见,秦齐二王便针锋相对,前线将领担忧不已,立刻将消息传回朝廷。

  ……………

第216章 统叶护

  “皇兄钦命我为主将,元吉,你胆敢违逆旨意吗?”

  李元吉冷笑一声:“我乃并州牧,主责防范突厥,已经与突厥交战,且有胜算,你此来二话不说就要夺走兵权该换战略,我答应,我麾下的将士们也不答应。”

  这话说的问题极大,有抗旨不遵之嫌,但谁让说这话的是齐王,便是皇帝也不可能因为这点事,而如何自己的亲弟弟。

  因而随着李世民赶来的李密薛举等人都没有说话的意思,他们实在掺合不起宗室之间的纷争。

  而资历够的秦叔宝单雄信只想当个忠于皇帝的纯臣,同样不想掺合秦齐二王的争端,免得被陛下误会。

  李世民怒气冲冲,但他现在也是对李元吉也没什么办法,并州兵权都在李元吉手中,现在闹出大争端,岂不是给突厥可乘之机。

  于是只能压着怒火道:“高满政还在苦守马邑郡城,李高迁带走了四千精锐,他手中兵将不足,撑不了多久了。

  若马邑郡城被突厥占据,再想夺回来千难万难,而现在若趁郡城还未被攻下,我们只要突破突厥封锁,让一些兵马驰援郡城,突厥不能彻底占据马邑,他们就只能知难而退了。

  李元吉反驳道:“高满政那边的消息,已经断绝三日了,马邑郡城很可能已经被攻占,我们应当在崞城固守,等幽州和朔方的府兵赶来,然后再夺回马邑。”

  两位亲王互不相让的情况下,两军根本不能合兵共抗突厥,一起行动反而更容易出事。

  李世民也很明白这一点,就算靠着圣旨强行接管兵权,只要李元吉有心阻碍,那大军很容易在关键时候露出破绽来。

  于是李世民怒斥李元吉后,领着自己从洛阳带来的兵马就要出战,单雄信秦叔宝李密等人自然要追随有旨意的秦王。

  出了李元吉的大营后李密开口道:“秦王殿下,某认为齐王所言也未必没有道理,消息断绝三日,那便是什么可能都会发生,为帅者应当先考虑最坏的可能。”

  李世民上马道:“李高迁出逃后,高满政本可以直接献城而降,但他没有,反而顽强拒守了十余日,此即为大忠大勇,只要还有半分希望,本王就不能放弃这等忠臣。

  而且突厥不擅攻城,只要我们现在即刻进军,那么就还有机会!”

  尔等李世民走后,李元吉的面色也不好看,其心腹劝道:“殿下,秦王毕竟是奉旨而来,这若是让陛下知道…”

  “哼,又不是本王强逼他走的,难道他秦王一到,本王就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

  心腹们叹了口气:“那么殿下应当尽快上书陛下,若是让秦王抢险,那么罪过就全在您一人身上了。”

  ………

  很快李建成分别接到了两个弟弟的奏书,各执一词固执己见,将过错都推到对方身上,尤其是李元吉,绝口不提自己不遵旨意的事情,只说李世民见稍有争论,便愤然弃并州军而去,毫无主帅担当。

  见他们俩还是这般的水火不容,李建成也是颇感欣慰,如果这两手握兵权的弟弟关系很好,那他反而是睡不着了。

  只不过这两人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首先谁的决策更正确这先不论,既然他已经明旨秦王挂帅,那么齐王就应该遵从旨意将兵权交给秦王。

首节 上一节 94/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