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480节

  “再者,曹操认定主公就是凶手,便是老朽找到了真凶怕也是不认,反倒是弱了气势。”

  事到如今,陶谦哪里不明白随便找个替罪羊是不可能让曹操退兵,但已无胆气的陶谦还是不免得心存幻想。

  眼见陈珪这个老狐狸不愿帮忙,陶谦只能看向眼神中同时夹杂着清澈与迷茫的曹豹,开口道。

  “曹将军。”

  “在!”曹豹起身答道。

  陶谦正色道。

  “由你派人即刻去调查到底是何人袭杀了曹巨高,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牵扯到哪个大人,你都要给老夫一查到底。”

  “是,主公。”

  曹豹虎躯一震,深感来自陶谦的看重,声音更是洪亮了三分地应着。

  这一幕落在陈登的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轻蔑。

  在陈登眼中,曹豹当真可谓是人如其名,草包一个。

  陶谦,亦是一个年迈胆小的鼠辈。

  不过,顾虑着徐州百姓安危的陈登犹豫了一下,还是主动出列提醒道。

  “主公,真凶自是需要调查,此中毕竟涉及着主公与徐州的清白,但曹操举大军而来,怕已入琅琊国内。”

  “眼下,当速速调兵遣将布防之余,派人联系玄德公,让玄德公派遣援兵相助,如此方为上策。”

  陶谦听罢,眉头一皱,拒绝道。

  “这般小事,何须请玄德派兵来救?”

  旋即,陶谦的目光在下方一众将领身上一扫而过,下令道。

  “令曹豹即刻率六万大军北上开阳、即丘,务必要将曹操挡在琅琊国内。”

  “曹豹领命!”曹豹连忙应道。

  “至于袁术屯于沛国一带的兵马……”

  陶谦犹豫了一下,下令道。“拟令原屯于开阳的臧霸、孙观、吴敦等将,率本部部曲两万移入彭城驻防。”

第620章 徐州局势

  等这一次显得有些匆忙的会议结束,陈珪、陈登父子坐上马车返回府邸途中。

  陈登忍不住开口道。

  “父亲,陶公如此安排兵马,仅派遣六万大军北上琅琊国,主将还是曹豹,怕是挡不住曹操。”

  “嗯。”

  陈珪的反应异常的平淡。

  “曹操此番来势汹汹,又有袁绍、袁术相助,父亲便不忧虑吗?”陈登再问。

  “有何忧虑?”

  陈珪抬起眼皮,然后自顾自地说道。

  “主公将臧霸调入彭城,既是为了防备袁术,也是在向臧霸示好,以制衡我等徐州世家。”

  “主公这是在表示着对徐州世家的不满,这般情况下,你我父子便是说得再多,忧虑再多,又有何用?”

  陈登听罢,忍不住叹息出声。

  与陈珪那似是看透了一切的心性相比,陈登不免还有些少年意气,让陈登下意识想要设法扭转徐州局势。

  可陈珪深知眼下的徐州,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错误的也不一定是错误。

  曹嵩之死不仅仅是引来了外敌,更是进一步挑起了徐州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

  如陶谦乃是丹阳人,真正的嫡系是丹阳兵;

  臧霸是兖州泰山郡出身,自领有孙观、尹礼等部将,又有两万私人部曲屯在一城,大有几分听调不听宣的独立倾向;

  曹豹虽能力不足,但却是陶谦入主徐州后所扶持起来的心腹嫡系;

  还有更多类似于陈珪、陈登父子这般,且因陶谦满足不了世家的利益,反而不断有意打压,逐渐开始离心离德的徐州世家派系。

  多年承平的徐州也并非只能调动六万兵马,而是拔出六万兵马交给曹豹是陶谦的心理底线。

  再多,陶谦就需要担心手中直系的兵马,能不能压得住治下的不同派系了。

  旋即,陈珪轻声地教训着陈登道。

  “登儿可向主公建言,但下次万勿主动提起玄德公的名字。”

  “为何?”陈登问道。

  陈珪的目光微微一垂,道。“徐州南部重镇广陵、淮陵二城,常年有重兵驻防,登儿以为主公防备的是谁?”

  陈登的神色一凛,转瞬间却是明白了过来。

  刘备的仁德名声,最初可就是安置了大量自中原逃亡南下的流民而来,且常年在徐州境内安排了粥摊等等施恩于流民。

  这也让刘备的仁德之名除却了扬州外,最广为流传的地方便是徐州了。

  徐州百姓或有不知州牧陶谦者,却少有不知玄德公。

  便是当年陶谦刚刚入主徐州之时,为何有意主动与仅是一介郡守的刘备交好。

  陶谦也正是看中了刘备诺大的名声,欲借刘备的名声来抬高自己,继而稳固对徐州的掌控。

  眼下,刘备已成霸主之势,兼并荆扬二州,北伐中原之势初成,陶谦如何能不惊不惧?

  一旦刘备派兵入徐州援助,陶谦需要担心的便是屁股下的位置能不能坐得稳,是否有被刘备架空的可能性。

  “说不准,主公心中对杀害曹太尉的真凶最大的目标便是玄德公。”

  陈珪幽幽地道了一句,趁机指点着陈登。

  陈登瞪大着双眼,脱口而出地反驳道。“玄德公以仁德之名显于世,岂会做这等下作之事?”

  对于陈登的反应,陈珪并不意外。

  知子莫若父。

  刘备的仁德之名显于世时,恰是陈登刚刚及冠且开始四处游学之际。

  仁德书院,陈登也曾前往见识讨教。

  这让陈登私底下对于刘备可谓是推崇备至。

  “玄德公或仁德,国士侯可不是什么善与之辈,对徐州暗中谋画了一番有何稀奇之处?”

  陈珪慢悠悠地捋着白须解释,让陈登一时有些哑口无言。

  “当然,此事是玄德公与国士侯所为,微乎其微。”

  陈珪自顾自地反驳了一句,低声解释道。

  “若是玄德公能安排一队兵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琅琊国,且屠戮千人而始终无人察觉,那徐州早就易主玄德公了。”

  “那父亲觉得是何人所为?”陈登小声地追问道。

  陈珪沉吟了一阵,又摇了摇头道。

  “真凶何人追究已无意义,重点在于眼下此战看似是青、徐两州的战争,实则背后怕是玄德公与袁氏之间的角力,登儿且看且想吧。”

  “是,父亲。”

  陈登若有所思地回答着。

  ……

  在寿春之内,刘备同样召集了一众文武讨论青州之变。

  对于曹嵩之死,同样也是众说纷纭,唯有李基自始至终没有吭声。

  即便是刘备询问,李基也是回答难下定论。

  猜测的对象不是没有,关键在于李基没有任何证据。

  至于到底是谁所为,李基一贯秉承着基本逻辑,那便是谁受益,谁便是幕后真凶。

  眼下,谁人受益?

  毋庸置疑的正是曹操。

  曹嵩这一死,死得对曹操来说可真的是太妙了。

  不仅解决了曹操困守青州,还得坐视兖州为二袁所夺的困境,还能强行引导二袁协助曹操攻打徐州。

  借用袁氏的力量,打自己的地盘,不可谓不妙。

  且曹嵩一死,曹操便能主动地整合曹氏的所有人脉、资源、人才为己所用。

  一如此前讨董之战中的袁绍、袁术二人那般。

  二袁是不清楚董卓眼皮子底下还有叔父袁隗、长兄袁基等亲族吗?

  自然是清楚的。

  可袁绍与袁术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起兵讨董,这等把脖子与刀都递到了董卓手中,就逼着董卓动手有什么区别?

  袁隗不死,袁基不死,袁绍、袁术又如何能真正继承到大量的袁氏底蕴?

  曹操无疑也是如此。

  纵观曹操起兵至今,有时窘迫得都快吃土了,可曹嵩手里还掌握着大量的钱粮不放,可想而知曹氏内部同样也有矛盾,甚至曹嵩、曹操父子本就不和。

  这下好了,曹嵩一死,曹氏的一切自然就落在了曹操的手中。

  可李基也清楚去深究真凶毫无意义,眼下的关键却是曹操在二袁的支持下入场,开始进攻徐州。

  徐州,不能落入曹操或袁氏的手中。

  否则荆扬二州北伐中原的通道,将会完全被袁氏派系的诸侯给堵死。

第621章 战略攻势

  于情,刘备与陶谦是盟友与好友;

  于理,徐州作为北伐中原的重要通道,刘备也不能容忍被袁氏派系的诸侯所夺。

  因而,厅内一众文武所议论的除了曹嵩的死因外,更多所讨论的便是出兵事宜。

  与陶谦那迟滞的反应不同。

  在曹嵩身亡之事在青州扩散以及曹军出现异动之时,相关情报就迅速传回到了寿春,否则刘备的书信也不可能这么快就送去了徐州。

  而由于李基对于沙盘的重视,沙盘推演在刘备治下最是盛行。

  很快,众人便合力搭建出了近乎半个厅堂大小的徐州地形沙盘。

  尽管地形不一定百分百符合,但却也是依据着东观藏书中的大汉地图,以及糜氏商会多年来秘密探查绘制的徐州地形进行修正,与现世相差不大。

  一面面代表着兵力的小旗插了上去。

首节 上一节 480/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