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周瑜不可能自降身份担任魏延的军师情况下,李基仅剩的选择也就不多了。
提出这个策略的司马懿,无疑就是最恰当的人选。
李基也是如此想的,下意识地准备开口推介司马懿为军师与魏延同去郯县。
虽说司马懿的年岁不足,能力还不会是荀彧的对手,但提醒魏延避免中计,料想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就在李基准备开口之际,骤然想到了什么……
或许从司马懿的角度看来,自己私下与李基接触得不多,表面上也一直维系着一个正常门生的形象。
可李基还不清楚司马懿暗里是什么性格吗?
司马懿与贾诩两个人共通点可不少,明显的区别仅限于野心方面。
‘好你个司马懿倒是心思灵敏,怕是猜到了前方有异,见势不妙就想开溜?’
李基暗自笑了一声,转而向着刘备开口道。“举贤不避亲,基有一门生年岁虽幼,却素有奇谋妙策,可堪一用。”
“哦?子坤但说无妨。”
刘备答了一句,青春版司马懿也忍不住抬起眸子,闪过一丝激动。
“正是……”
李基特意拉长了些许声调,以眼角余光扫了一下司马懿,然后才接着说道。
“襄阳庞统。”
??!!
司马懿。
这……这不对吧?
司马懿的脸色一下子忍不住垮了大半。
而对于李基所挑选的一众门生,刘备实质也是相当的重视且关注。
庞统虽丑,但内里长得美,年纪轻轻就表现出来非凡才智,颇得刘备的看重。
面对着李基的推举,刘备也没有过多的犹豫,开口答道。
“既然子坤有此信心,那便以魏延为将,庞统为军师,领兵一万前往郯县断曹军粮道。”
旋即,在刘备命人将魏延与庞统唤过来之时,李基转而冲着司马懿开口道。
“懿儿提出的此策甚妙,且记上一功……呃?懿儿脸色如此,莫非是有哪里不舒服?”
青春版司马懿终究还没有那般的喜怒不形于色,有些结巴地答道。
“老师,我确有些不舒服,或许需要……”
不等司马懿说完,李基便上前伸手按在了司马懿的额头处,确认了司马懿并未出现高热后,语气关切地说道。
“懿儿勿忧,我这便将随军医师唤来,那可是张仲景高徒,医术了得,且让他来为懿儿检查一番。”
第650章 愿立军令状
显然,这不是司马懿想要的关心,但这也硬生生将司马懿后半句想要病遁的话给堵了回去。
司马懿再怎么装病,甚至真的病了。
有张仲景的高徒随军,也能给司马懿治得妥妥当当的,根本就不存在安排司马懿独自回后方修养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司马懿被把一下脉象,是否有恙根本就瞒不过去。
“谢老师关心,不过些许不适就不劳烦老师费心了。”司马懿满怀感激地拒绝道。
“真不用了?”李基再问。
“行军打仗又非儿戏,弟子不敢因这等小事便让老师分神。”司马懿拱手道。
“也罢。不过懿儿年纪尙幼,一路随军甚是艰辛,若有不适之处切勿隐瞒。”
洞悉了一切的李基也不坚持,如此道了一句后,便让司马懿先行退下去了。
目送着司马懿骑着小马驹退下,李基的眼眸流露出思索之色。
以相性而言,刘备与诸葛亮、徐庶的相性无疑是最佳的。
其次,庞统这等渴望被重视、被认可的人材,也是渐渐归心于刘备。
司马懿则算是一个例外。
与贾诩相似,司马懿同样擅长明哲保身,道德下限极低。
可用不可尽信,便是这等人的特征。
在有生之年李基必然会与刘备完成一统天下的夙愿,但终究是需要将大汉交给下一代人的手中。
而大汉是很大的,世间也不存在绝对的伟光正,有些脏事也必然需要一些有能力的人去干。
司马懿无疑就是一个恰当的人选。
敌之仇寇,吾之英雄。
司马懿做的若是异族看来的脏事,未必就不会是大汉的英雄。
只是司马懿这小子,在李基看来还需要慢慢用心的雕琢打磨才能真正大用。
道德底线可以没有,但是理想信念却必须刻入到司马懿的骨子里。
何为汉?
又何为汉人。
只要司马懿始终保持心向大汉,保持一个大汉的原则,那么今后关门放司马懿,才不会担心冢虎会咬伤自己人。
就在李基思索着关于司马懿的培养安排之时,魏延与庞统一脸喜色地赶了过来。
独自领兵几乎是每个将领的追求,这代表的是能力的认可,更是来自主公的高度信任。
一心追求进步的魏延以及一心想得到认可的庞统,怎能不兴奋?
在魏延与庞统见礼后,刘备语气威严中又包含着信任地说明着让他们二人领一支偏军前往郯县。
“文长可有信心?”刘备问道。
“延,愿立军令状,不取郯县,提头来见。”
一脸亢奋之色的魏延不愿放过这个进步的大好机会,高声地应道。
这一言,不仅是刘备与李基吓了一跳,庞统那丑脸更是瞬间挤成一团。
郯县,可不是这么好取的。
不说是荀彧亲自坐镇郯县,且郯县守军亦有不少,深入敌后进攻郯县,必然会引得周遭的曹军迅速驰援。
刘备并非是什么苛刻的主公,也深知孤军深入本就是风险极高的事情,一万兵力能否攻下郯县无疑是个未知数。
相对比一个郯县,刘备看重的是魏延与庞统这两个可造之材。
因此,刘备温声地开口道。
“军令状便免了。文长能攻下郯县最好,即便攻不下郯县能短暂地断了曹军粮道,吸引部分曹军不得不回援郯县也是大功一件。”
“倘若事不可为,文长当以保全自身为上,万勿勉强。”
“不然失文长一将,于备而言,无异于痛失一条臂膀。”
若论拉拢人心的手段,刘备比之刘表何止是胜了一筹,这三言两语间,便尽得了魏延的心,让魏延恨不得当场为刘备死战。
本来是骑着马一边赶路一边听令的魏延,忍不住翻身下马,跪拜于地,大呼。
“延,愿为主公效死。”
刘备也是连忙下马亲自将魏延扶了起来,又自然无比地为魏延拂尘之余,道。
“那备便等着为文长庆功的那一日。”
“是,主公。”魏延目光灼灼地朗声应道。
旋即,刘备向着李基问道。
“子坤可有什么需要交代的?”
“确有数言。”
李基应了一句,也翻身下马,与魏延、庞统走到了大军行军路线的一旁,然后开口道。
“文长可知我为何向主公推举你领兵前去郯县?”
魏延微微一怔后,连忙行礼道谢。“延必不敢忘都督的举荐之恩,今后都督但有所需,延……”
“停停停!”
李基没好气地打断了魏延接下来的发言。
魏延这个人,军事上方方面面的能力都相当不错,就是明明政治水准就那样,但满脑子都想着进步与拉帮结派。
且不说李基举荐魏延完全不是为了拉帮结派,更重要的是,魏延完全看不清李基压根就没有拉帮结派的必要。
李基想要拉帮结派的话,头号交椅说不得就是刘备本人,这么一来拉帮结派又有什么必要,将魏延拉进来又能干什么?
“说了多少次了,你能记着举荐的情义,我很开心,但是你身为一名武将,将精力放在拉帮结派上,让我甚是不喜。”
李基低声地呵斥了一句,吓得魏延连连称是。
在李基看来,如宋朝那般文官指挥武将打仗是大忌,可反过来武将参政拉帮结派,那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赵匡胤是怎么黄袍加身的?
朱元璋又为何要在暮年杀得淮西勋贵人头滚滚?
所以,李基一直有意无意地在推行着文武分立,即便是如今前往荆州坐镇的关羽,实则也并不能插手荆州政务。
即便是李基也一直有意在非战时将兵权交还回去,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刘备那是真硬塞的,让李基只得倍感无奈地一直挂着大都督之名成为一个特例。
不过除了李基外,整个刘备集团内部的文武分工是相当明显的,武将不得插手政务,文臣也没有机会染指兵权。
此次李基提出的参谋团,也是为了维持这个平衡的方案之一。
而被李基这么呵斥了一句,却是吓得魏延汗如雨下。
李基不是第一次提点魏延,但魏延过去都是下意识地以为李基在故作矜持罢了。
直至此刻,魏延才是真的怕了。
第651章 刘备的决断
只是魏延也不算什么擅长言辞之人,只能连连开口道。
“延一时口不择言,请都督勿怪,勿怪。”
李基如此再度敲打了一下魏延后,也没有紧揪着不放,冷哼了一声后,转而开口道。
“向主公举荐你为主将,一则是你能力尙可,二则便是郯县情况不明,主将需胆大心细且极具勇略,方能有所斩获。”
“军中诸将,唯文长能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