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脱口而出地开口劝诫道。
“主公,宜速速驰援彭城,笼络臧霸,万不可使臧霸降袁。”
紧跟在庞统之后,司马懿、徐庶、诸葛亮等也是纷纷表态,赞同当速速驰援彭城。
彭城不失,徐州大局就不会出现巨大变化;
可一旦彭城落入到袁术的手中,即便最后刘备重新将彭城给夺了回来,但战火也将进一步蔓延到徐州的腹地。
在琅琊国与东海郡已经被曹操打烂的情况,一旦彭城告破,战火进一步往彭城与下邳城之间蔓延。
那么最后即便赶走了袁术,刘备所能得到的也只会是一个彻底打烂了的徐州。
一个尚有几分元气的徐州与一个彻底被打烂的徐州,这二者之间的价值差距不可估量。
此中道理,在李基略加提醒下,刘备便已经彻底明白。
然而……
刘备一拳砸到了桌案上,怒声地说道。
“可就如此让曹贼安然退离徐州,备又有何面目面对惨死在那厮屠刀之下的徐州百姓,又有何颜面得陶恭祖礼遇以徐州相让?”
李基叹息了一声,说道。
“主公,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为徐州惨死的百姓报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要让更多的徐州百姓免遭战火之害。”
“不知南阳郡乎?”
“袁术占有南阳郡后横征暴敛,甚至撤离南阳郡前不忘强征大量青壮,使之今生再无归家的可能。”
“彭城一陷,即便主公再将彭城夺回,百姓也不复初也。”
随着乱世的持续,众多诸侯无疑也渐渐意识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当然,每个诸侯对于人口的重要性侧重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
在曹操眼中,每个人口都能投入到屯田制中产出粮食;而在高高在上的袁术眼中,更侧重于强征人口为劳役或兵员。
可想而知,被袁术所强征的青壮最后落得的结果,十有九点九九都会是客死他乡的下场。
而没了青壮,仅剩的老弱妇孺在乱世中又该以什么为活,又该如何狼狈地活下去?
第673章 拒之吞之
不是每个诸侯都如刘备这般被李基养得钱粮丰盈,在乱世中兵役不仅不是强制性的,甚至所给的军饷还远超大汉鼎盛时期的份额。
在初定未久的荆州地区还不明显,但在扬州范围之内,尤其是在吴郡之中。
军户的含金量与地位已经明显提升了不知道多少,许许多多家中有足够青壮的农户现在挤破头都想要搞一个军户的名额。
这一股源自于制度的风潮,随着刘备的统治时间拉长,必然也会以着吴郡为核心,扬州为中心不断朝着其余州郡蔓延。
也就是李基不想穷兵黩武,更担心搞出一个比战国时期的大秦还要疯狂的环境,以免光增长兵员,结果其余行业一片萧条的偏科状况。
否则,扬州的人口与兵员比例,绝对会让其余诸侯深感不可思议。
可袁术不是刘备,袁术麾下也没有那种能给他疯狂搞钱搞粮的能臣,在袁术的兵员紧缺后,他所采取的方式便是简单粗暴的强征。
如今袁术能够这么迅速地恢复了兵力,也跟袁术在南阳郡狠狠地榨干了一遍有关。
所以,彭城一旦陷落,除了战火蔓延会波及到大量徐州腹地的百姓外,掠夺人口与强征青壮也将会是必然发生的。
届时,徐州也跟打烂了没多大区别。
这对于目标均是长治久安的刘备与李基而言,都是不能接受的。
这一次,刘备同样也是被李基所轻易说服,叹息着答道。
“大义面前,个人喜好恩怨确实微不足道。”
顿了顿,刘备接着问道。“子坤,可那曹贼就当真不管了吗?若是待我军回转彭城后,他又杀了个回马枪可就麻烦了。”
早有腹稿的李基答道。
“曹操不可不管,不过只需以一支偏军遥遥衔尾防备,一路驱赶着其退离徐州即可。”
“如此,即便曹军有何异动,一支偏军也足以牵制一阵,令曹操如鲠在喉。”
说到底,李基还是在欺负曹操没有骑兵,以及徐州地形近乎都是平原。
这一支偏军之中只需有两三千的骑兵分散遥遥地监视曹军,便足以让曹操无可奈何了。
“也只能如此了。”
刘备点了点头,明白这是当下最好的方法。
随后,刘备略微思索后,目光落在了此前李基曾推举过的孙策,决定让孙策与周瑜领两万偏军,衔尾防备曹军且沿途收复徐州城池关隘。
这一支偏军仅有一个主要目的,那就是防备曹操会杀一个回马枪。
在有三千骑兵为这一支偏军耳目的情况下,足以让孙策与周瑜盯死曹军。
且即便曹操有什么异动,也能牵制住曹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余,派人向刘备进行示警。
对于这个安排,孙策自然是大为欣喜,一直摆烂的周瑜也明显地精神一振。
而在军议结束,下令各部迅速整军开始回援彭城,其中更是传令给张飞先行率领四千骑兵赶赴彭城支援,向臧霸表明刘备的态度。
李基则是找了一个无人帐篷正准备歇息一阵,缓解一路快马加鞭地赶路的疲乏之时。
魏延在帐外犹豫了半晌后,还是在许褚那警备的目光中走了过来,道。
“末将有事求见都督,请许将军通传一声。”
许褚不留情面地拒绝道。“侯爷吩咐过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除非是主公亲至,否则都不能打扰。”
这让魏延的脸色显得有些不太好看。
在魏延看来,许褚不过是个山野猎户,有着几分蛮勇,然后被主公看重,得侯爷欣赏,这才被侯爷当做是贴身护卫留在身边。
而魏延夙来看不起这般徒有武勇,却无半点军略的莽夫,这般莽夫的地位也全仗着上位宠信,没有半点军功或功劳可言。
不过,魏延终究不敢在李基的帐外放肆,心中甚是不悦,也只能是开口答道。
“既然如此,我便等一阵子。”
许褚沉声道。“请退至五步开外。”
“你……”
就在魏延忍不住要发火之时,帐内李基的声音响了起来。
“仲康,让魏将军进来吧。”
“是。”
许褚应了声。
魏延则是冷哼一声,心中反倒是升起几分喜悦,觉得侯爷果然还是更看重自己,正想大踏步地往帐内走去时。
许褚再度伸手拦住了魏延。
“汝为何又阻我?”魏延质问道。
“卸兵器。”
许褚答道。
魏延闻言,也不敢放肆,解下了腰间佩剑递给许褚,这才掀起帘子走了进去。
这营帐之内并不昏暗,魏延走入其中后,连忙躬身向着李基行礼道。
“末将拜见侯爷。”
李基低头擦拭着青釭剑之余,头也不抬地问道。“文长将军不去整军准备大军启程之事,这个时候过来做什么?”
“就是末将想要给侯爷汇报一番此去领兵前往郯县的经过,请侯爷指正其中是否有疏漏之处。”
面对着李基,魏延的态度可谓是尊敬又小心,将自身的姿态摆得也是相当低,让人挑不出丝毫的毛病来。
只是,李基却是很明白魏延的心思。
魏延这是生怕夺取郯县失败,会被李基怀疑能力不行,借故前来解释之余,更是想摆明自己的一举一动可都是听着李基的令旗行事的。
提醒李基可不能偏心旁人,而让他人独领一军,却不再给自己机会。
洞悉了魏延想法的李基,此刻却也是感到几分无奈。
其中这除了魏延的功利心重是主要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李基的地位日益提升,以及魏延在刘备麾下唯一能抱紧的大腿便是李基。
旋即,李基将青釭剑重重地放在了面前的桌案。
“咚”的一声,让魏延顿时就感到了几分压力,微微低着头,不敢直视着李基。
李基打量了一下魏延后,开口道。“郯县之事暂且不谈,吾正好有一事欲问汝。”
“延,必不敢有丝毫隐瞒。”魏延连忙答道。
“若是由汝代替孙伯符,汝准备如何行事?”李基问道。
这一问,让魏延的精神一振,迅速思考了一番后,朗声答道。
“若曹操生反复之心回师徐州,当为主公拒之;但曹操有破绽显露,当为主公吞之。”
第674章 益处何在?
李基的眉头一挑,看着低眉顺目的魏延,脑海里几乎是下意识地蹦出一个念头:
你这小伙子挺会吹牛逼啊。
曹操就算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算上曹洪以及荀彧手中的兵力,曹操开始撤往青州的兵力也还有近七万之多。
就算是让李基独领两万兵马去正面跟如今的曹操对上,自知也是赢面不大,最多也就能牵制曹军一段时间。
这也是李基权衡利弊后,极力劝戒刘备放弃追击曹操的原因所在。
兔子逼急了尚且还会咬人,更何况还是麾下尚有近七万可用战兵的枭雄曹操?
虽说李基一时对于曹操退离徐州战场也是心生疑惑,不明白曹操是另有谋算,还是单纯想要保全实力静待时机,但李基从来没有搞混战略目的上的主次。
曹操是个心腹大患不假,但作为夺取中原的重要立足点,徐州才是李基所势在必得的。
且必须要尽可能地保全徐州,而不能是一个彻底被打烂,还需要李基设法输血续命的徐州。
天下大势,分秒必争。
李基无意将一统天下的时间拉长到十几二十年,也不想在治理徐州上再费上大几年的时间。
所以曹操自行退离徐州,在战略上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结果,魏延这张嘴就是拒之或吞之,口气大得不行。
魏延无疑是个可造之材,但魏延能有拒之或吞之的实力吗?
无疑是没有的。
李基开口反问了一句,道。“若拒之失败,被曹操长驱直入,直捣黄龙,该如何是好?”
魏延脱口而出就是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