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541节

  【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一刻,刘备不禁想起李基曾经所言的那句话,感慨良多,怔怔出了神。

  甚至就连大汉有乱象至此,何尝不是也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

  “主公?”

  直至徐庶轻声地唤了一声,刘备方才有些不好意思地回过神来。

  “一时出了神,让元直见笑了。”

  徐庶本就已经到了能够及冠的年纪,而在此前的参谋团中,徐庶初步展现了自身的能力后。

  在李基的支持下,刘备便将徐庶调到了身边负责查缺补漏,且给徐庶挂了个吴郡主薄的属官官职。

  这官职或许不大,但重要的是,徐庶自此可就算是刘备真正意义上的“秘书”了。

  为表示对徐庶的看重,刘备亲自在下邳城为徐庶行冠礼,取字“元直”。

  而徐庶也没有让刘备失望,虽说初出茅庐稍显经验不足,主政一方还有些稚嫩,但以着徐庶的聪慧才学,为刘备查漏补缺却是绰绰有余。

  尤其是以着陈珪为首的徐州官吏世家已经全面向刘备靠拢的情况下,在徐庶的辅助下,如今刘备已经实质地掌握了徐州一应军政诸事。

  且在十天前,陶谦再一次向刘备谦让徐州,刘备二度婉拒,但陶谦也借势隐于府邸不出,仅仅只是保留着徐州牧的名头。

  只等陶谦上禀朝廷辞让州牧之事有了答复,刘备便能在陶谦再一次谦让之下,名正言顺地将徐州纳入治下范围。

  而徐庶打断刘备的思索,便是向刘备汇报着号召百姓返回琅琊国以及东海郡的一应进程。

  由于此前曹军在琅琊国与东海郡的肆虐,大量百姓南下避难,这不仅造成了下邳国与广陵郡的压力骤增,还让东海郡与琅琊国出现了大量良田无人耕种的状况。

  因此,欲恢复徐州的秩序,当务之急便是尽可能地号召逃难的百姓返回籍贯地。

  “元直处理得相当不错,之后此事便劳烦元直多加注意,且需尽可能照顾百姓的意愿,万万不可闹出什么民怨来。”

  在徐庶汇报完毕后,深感满意的刘备叮嘱着徐庶之余,却也是很自然地给徐庶放权。

  习惯了李基总览大量军政要务的刘备,对于“放权”这一技能几乎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明白“放权”是作为主君最该掌握的能力。

  只是这暗含信任的放权举动,无疑却是给徐庶尚且有些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徐庶当场便给刘备行了一个大礼,激动地开口说道。

  “庶定为主公大业效死力!”

  刘备将徐庶搀扶了起来之余,温声道。“你我主臣,同为汉臣,重在交心,齐心匡扶汉室便是了。”

  “遵命。”

  徐庶眼含热泪地回答着。

  随即,深呼吸了好几口才恢复几分镇定的徐庶,再度翻动了一下手中的文书,然后汇报起了如今冀州的战况。

  由于距离的问题,冀州战况传回到徐州起码也有五到七天的时间差。

  如今最新传回的消息,则是袁绍已经逐步从冀州北面战场缓缓撤军,调集着麾下重兵开始南下。

  只是似乎由于南皮城在曹操手中,其中不仅仅有袁绍的家眷,还包含着袁绍麾下大量文武心腹的家眷亲属俱在曹操的手中,让袁绍投鼠忌器不敢轻动。

  袁绍生怕由于自己逼迫过甚,让曹操在南皮城中大举屠刀,导致麾下群臣离心离德。

  袁绍那犹豫且迟缓的行军速度,无疑也给曹操争取到了大量的时间,渤海郡、清河国、魏郡等冀州南部郡县相继被曹操实际掌控。

  一时间,冀州的局势出现了相当戏剧性的一幕。

  年前袁绍所占据的便是渤海郡、清河国以及魏郡,依仗着三个郡国的地盘在界桥大败公孙瓒与韩馥。

  不到一年的时间,袁绍原本的根基之地反倒尽数易手给曹操,而袁绍则是占据了一部份的并州以及原本韩馥的地盘。

  “主公,以这个趋势来看,曹操显然不可能还会再退让冀州,袁绍迟早也必然会认识到这一点……”

  “袁曹之战,爆发在即,且很可能双方会战之地……还会是界桥。”

  最后,徐庶略带迟疑地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还是界桥?”

  刘备听着这个熟悉的名字,一时不免得有些哑然,然后问道。

  “那元直认为袁曹之战,谁胜谁负?”

  徐庶斟酌了一下,给出着自己的意见,道。

  “袁绍此前与公孙将军在界桥对峙超过一年,对于界桥周边的地形利弊可谓是了然于心。”

  “且秋冬之季已是枯水期,曹操再想复现此前袁绍的战果是没有可能的。”

  “兵力上,袁绍可用兵力多是精兵悍将,曹操手中的败军之势怕是迄今都还没能缓过来。”

  “曹操唯一的胜算便是拖入冬季,逼迫袁绍退兵,借着冬季迅速消化冀州南面的地盘,来年能有足够的兵力与袁绍相争。”

  “地利、人和,皆是袁绍占优;唯有天时略偏向于曹操。”

  刘备闻言,不禁点了点头。

  徐庶的分析无疑是相当的客观准确,起码从当下已知的冀州情报中双方的优劣确实是袁绍占优。

  在刘备眼中,袁绍与曹操显然都不是什么易与之辈。

  两虎相争,两败俱伤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不过刘备对于曹操的暴行甚是厌恶,再兼之此前李基做出的判断是认为曹操的胜算更高,以及曹操占据北方之患更甚于袁绍。

  所以……

  “传令给孙策、周瑜,让他们可伺机进攻青州,断了曹操的退路。”

第719章 公瑾雄风

  来自于下邳城的命令,在快马的传递中很快就送到了屯兵在琅琊国的孙策手中。

  “哈哈哈,果真如公瑾所料,袁绍开始南下的情报传到主公手中,主公便会允许我等进军。”

  孙策的人未到,声音便先一步地传入到周瑜的帐篷之中。

  也不等周瑜出声,孙策便风风火火地钻入到了周瑜的帐篷,然后将手中的命令塞入到还坐在榻上没完全清醒过来的周瑜怀中。

  对此,周瑜却早已是习以为常的态度,很是自然地接过命令打开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伯符,立功机会已至。”

  周瑜的眼中亦不禁出现了一抹火热。

  如今刘备已初显称霸天下之势,北伐中原已取了徐州,国士侯李基则正领着重兵攻伐豫州。

  中原四州豫、徐、青、兖,也就剩下了兖州与青州。

  其中,青州或许贫瘠,但好歹也是一州之地。

  若是能以一己之力领偏军一支攻取青州,那可是足以位列公侯的大功。

  不说能与国士侯李基平起平坐,但也足以完全奠定他们二人在刘备麾下的地位。

  当即,周瑜也不顾身上穿着的是中衣,起身便走到了悬挂在帐篷里的一幅地图面前。

  孙策屯兵在琅琊国临近青州的地方已有近半个月的时间,周瑜自然是早早就提前做好了一系列进攻青州的准备。

  且周瑜往青州派遣了大量斥候或探子,大体也已经摸清了青州的状况。

  为了谋取冀州,曹操近乎将手中可用的兵力都调往了冀州抵挡袁绍,留在青州的郡兵都相当有限,大多都是些紧急招募的农兵。

  而被曹操留在青州坐镇后方之人,则是荀彧为主,曹仁、程昱、刘晔等人为辅,在临近徐州的边境布置了不少兵力。

  当然,那些不过是从地里临时征召的杂兵,周瑜轻易就看透了其中的虚实,也完全没有跟那些死守城池的杂兵耗的打算。

  在此刻的地图上,周瑜早已准备了三条不同的进攻青州路线。

  与孙策交流,周瑜完全没有故弄玄虚的意思,径直就指着一条北上青州的路线开口道。

  “主公的决定下得比预想之中的要快上许多,如此一来,我军只需单刀直入即可。”

  “无须入青州,转而是先入泰山郡,绕过被荀彧布置了不少兵力死守的齐国,急行军直入济南国。”

  孙策略微一怔,疑惑地问道。“可如此一来,粮道也需途径泰山郡,是否过于凶险了?”

  虽说如今的兖州没有什么大诸侯,都是些占领着一方郡国,甚至是一些县令在地方上作威作福。

  但泰山郡终究不是自家势力范围,且即便绕过了青州齐国,也避免不了与齐国距离过近的问题,这无疑有着被袭击粮道的风险。

  “无妨!”

  周瑜自信地笑了笑,道。“侯爷此番攻取豫州,以水军提前运输粮食在濄水等候接应,这倒是给了吾不小的启发。”

  旋即,周瑜指着地图上的济南国,开口道。

  “如今青州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兵力与我军野战,荀彧也不过是打算依仗坚城死守拖延时间罢了。”

  “毕竟我军兵力不过两万,想要占据青州全境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一座座城池攻伐下来,兵力分散之下,渐渐反倒是形成不了什么威胁。”

  “而主公的命令虽说是让我等骚扰曹操后方,迫使曹操回援,不过以曹操的心狠果决,未必就会回军。”

  “可……”

  周瑜的手指自琅琊国北面入泰山郡,绕过了齐国之余,直入济南国,然后直直地往着北面而去。

  “由南到北横跨济南国,便能抵达黄河,也将是曹军从青州渡河到冀州的港口东朝津所在,也是青州不断往冀州运输着钱粮的通道所在。”

  “直取东朝津,只要占了东朝津,那么就等于切断了在冀州的曹操与青州的联系。”

  “届时,曹操要么是继续留在冀州与袁绍相争,要么被迫放弃冀州退回青州驰援。”

  说到这里,周瑜自信一笑,道。

  “然,曹操实则没有退回青州的选择,已然同时恶了主公与袁本初的曹操,一旦退回贫瘠的青州便是坐以待毙。”

  “届时,我军只需以东朝津为据点,逐步封锁黄河下游,有的是时间步步蚕食整个青州。”

  孙策听得连连点头,只觉得周瑜已有自家老师的几分风姿,着实让人钦佩。

  不过,孙策还是不忘初心地继续追问道。

  “可粮草问题怎么解决?”

  这一问,却是险些让意气风发的周瑜咳嗽出声。

  敢情他刚刚说了这么半天,已然直白到了这等地步了,孙策还是没能悟到如何解决粮草问题。

  “伯符,侯爷能走淮水、濄水解决深入敌后的粮草问题,我等又为何不行?”

  “须知,茫茫大海之中同样也有着我军的水军,并且传闻中通往瀛洲的航道应该距离黄河入海口不远才对。”

  “而东朝津距离黄河入海口同样不远,大可通过海船转运的方式运送粮草直接入东朝津。”

  孙策听罢,眼眸随之微亮。

  周瑜对于那传闻之中的瀛洲航道,只是略有耳闻。

  可孙策对于那条航道的走向与方位,那可是一清二楚的,迅速地在心中估摸了一下,发现周瑜想要做到周瑜所说的并不难。

  周瑜接着更加直白地解释道。

  “如我适才所言,如今青州的兵力少之又少,荀彧便是有心阻拦我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首节 上一节 541/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