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对岸的那些友邦们由于文化思维不同,只会选择殖民,只会选择掠夺。
但汉家文化体系下的诸侯王,可不会做得如此的粗糙,更不会想着捞一笔就走。
如此无疑会给时代带来剧变,也会给大汉带来极其深远且未知的影响。
以好的说,那便是汉家文化在这个时代所向披靡,开始根治在每个角落。
以坏的说,那便说不准有朝一日会有汉家文化体系下的诸侯王效仿昔日大秦,选择一统五洋七洲反攻中原。
要尝试推开这扇大门吗?
李基的拇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扇骨,迟迟犹豫不决。
毕竟,李基很清楚这一决定不仅仅会影响整个大汉数以千万的百姓命运,更是会给当世友邦们也带来深远的影响。
“啪!”
扇子重重地敲在了手心处,李基心中已有了决定。
“来人,去把刘宝喊来。”
随着李基的一声令下,命令迅速传递了下来。
原本已经在家中歇息的刘宝连忙整理衣冠,匆匆地赶到了国士侯府。
在被一盏盏油灯照得通明的议事厅中,刘宝恭敬地向着李基行礼。
“拜见侯爷。”
“刘宝,且过来说话。”
李基指着自己面前的位置,开口道。
第829章 取字三保
刘宝目露激动,难掩兴奋地小心跪坐在李基的面前,整个过程小心之极,生怕在侯爷的面前失礼。
借着那明亮的灯火,刘宝看清着李基的面容,眼眶不自觉地湿润。
这个潜伏于皇宫多年,甚至能凭借着心计手段,成为被吕玲绮所依仗的心腹常侍的刘宝,表情难以控制的失态。
“大丈夫何故做这女儿态?”
李基有些严厉地呵斥了刘宝一句,刘宝没有反驳,反倒是有些傻傻地笑着。
对于一个天阉之人来说,刘宝从记事以来就不曾感受过父母的温暖,甚至当年被黄巾军裹挟前,刘宝就已经被家人给赶出了家门四处流浪。
即便是成为桃园众的一份子被养育长大,刘宝也一直担心自己的秘密被发现,继而引来同伴们的白眼嫌弃,甚至被直接赶走。
只是就算刘宝再如何小心,在那种集体环境中,也不可能一直瞒得下去。
由于十常侍把控朝政,阉狗无疑是最被鄙夷之人。
即便是在桃园众中,刘宝也不出所料地遭到了相当多的白眼,直至那一日躲在角落抽泣的刘宝身后传来着一声儒雅温和的声音。
“大丈夫何故做女儿态哭泣不止?”
对于刘宝而言,乃是侯爷给了自己一份自尊,依然将他视作真正的大丈夫,甚至为此呵斥了不少孩童。
与桃园众中普遍更多的孩童会喜欢亲近刘备不一样,刘宝一直将自己视为侯爷的死忠,愿意为侯爷效死而无悔。
也为了早日能为侯爷效力,刘宝近乎疯狂地吸收学习着一切有用的东西。
而李基看着刘宝那傻乐的模样,反倒是有些愧疚自己平日里对于一些桃园众的孩童们关心有些少了,问道。
“回到寿春可还住得适应?”
刘宝如实地回答着。“有些太过安逸无趣,每日除了练武就是读书……”
说到这里,刘宝的声音一顿,追问道。“莫非又有什么能用刘宝的地方?”
李基闻言,心中反倒多出了一分犹豫。
在李基原本的打算中,刘宝立下了这般不能公开的大功,足以让他安享余生了。
所以在刘宝安然离开司隶后,李基就没有对刘宝做出什么安排,单纯让刘宝开始适应脱离皇宫的平静新生活。
只不过刘宝终日不是读书就是练武,显然仍有志气。
所以,李基本是想着,或许今后能向刘备推荐本就是天阉的刘宝为近侍。
不图刘宝掌握什么权利,但也能为锦衣司体系下监视皇宫内部的眼线之一,在皇宫内安度余生。
可这一刻,李基想到了一个刘宝更为适合的去向。
刘宝的好学,让他成为桃园众中为数不多对航海操船有所研究之人。
“刘宝,若是让你出海开拓航线,你可愿意?”
刘宝起身,单膝跪倒,正色答道。“只需侯爷一声令下,刘宝纵使是粉身碎骨也绝不生半点迟疑,出海更是不在话下。”
“这是在问你的意向与想法,不是试探你的忠心,如实回答。”李基呵斥道。
“侯爷的命令便是刘宝的方向!”刘宝毫不犹豫地答道。
李基叹息了一声,开口道。
“那你便出海去吧,为大汉开拓出一条远航的航线,一旦功成,你刘宝将会成为名垂青史的大丈夫。”
对于刘宝,李基自然是相当的了解。
除了心性坚韧以及忠心耿耿外,作为天阉之人的他仅存不多的执念就是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眼下,这无疑就是一个机会。
此前扬州的海运蓬勃发展不假,但终究都是些近海航行,北不过至瀛洲,南也只是抵达林邑罢了。
当真想要实现在海外布局诸侯王的蓝图,那么无疑要提前就开始做一系列的准备。
其中,找出一条往西的远航航线,摸索清楚沿途的友邦情报,这无疑是重中之重。
当即,李基细细地向刘宝讲述了让刘宝率领一支远航舰队尝试往西开辟航线的打算。
在州级海船试验已经初成的情况下,远航的条件尽管还显得粗糙,但也不是没有可行性的。
只是,风险无疑是极大的,一去或就是几年的时间,甚至还有舰队在异国他乡尽数埋葬在海底的可能性。
可只要刘宝功成,那么他的功绩封侯必然不在话下,也将无人敢再诟病身体残缺的问题。
最后,李基凝视着刘宝,再度给刘宝一次反悔的机会,问道。
“现在,我再问你一次,汝可愿去?”
刘宝思索沉吟了片刻,然后开口道。
“仅有一求,望侯爷答应。”
“但说无妨。”李基答道。
刘宝咬着牙,大胆地说出着心中之愿。“若一去不回,不知侯爷能为我立一衣冠冢。”
李基整个人的动作为之一顿,忍不住抬手拍了拍眼前年龄比自己小了一轮的刘宝,开口道了一句。
“汝可愿改李姓?若你一去不回,那在我死后所立的坟墓左右便会有你的衣冠冢,与我齐享后人香火,如何?”
“李宝,愿意!”
李宝激动万分地答应了下来,然后当场就朝着李基磕头。
“我记得你还没有取字,由我给你取个字吧。”李基问道。
“请侯爷赐字。”李宝满脸欢喜地开口。
李基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李宝,就取‘三保’为字,望你保大汉,保万民,也能保自己。”
当然,李基也希望这个字能够给李宝带来好运,让李宝能够顺利地远航归来,且带回一份能够引领大汉走向不同方向的海图。
得了李基赐字的李宝,可谓是欢喜之极,一连低声念了好几次,脸上依然满是笑意。
翌日。
李基亲自带着李宝去面见刘备,言明了准备将李宝收为家族一员且改姓之事。
对于这等小事,刘备自然不会反对,反倒是颇为惊奇。
不过李基在言明了准备让李宝率领远航舰队开拓航线之事后,刘备也是随之明了,且相当积极地答应了下来。
当然,远航舰队的组建也绝非易事。
即便是筹备工作,也需要准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且李宝也需要进一步熟悉以及掌握大量航海事宜。
第830章 进位大典
而对于李三保的安排,在刘备称王前夕的这个节骨眼,仅仅只是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罢了。
除却刘备与李基异常重视,司马懿有所注意外,其余人眼里甚至未曾关注过李宝这么一号人物。
祭天称王仪式的种种安排,如期地顺利推行。
改秣陵为建业,兴建新都,也已经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工程。
除此之外,刘备治下能让人侧目关注之事,便是名为“报纸”之物的推行,且在各州郡所建的书院学子定期需到相应的郡县中进行推行诵读。
由于百姓识字率极低,报纸推行全赖各地书院学子,所以初期报纸发行仅定为半月一期。
即便是如此,那无疑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革新。
一钱一份的低廉价格,也让许多不识字且慢慢生活安稳起来的百姓,都选择买一份回家供起来,以沾一沾文字的气息。
而这大汉的首版报纸所登载的头版大事,无疑就是刘备进位汉王在即,以及阐述汉贼曹操、吕布称伪王之事。
且在报纸的最角落处,还以留了一句话:刘宝因大功而改姓李宝,取字三保。
以此,昭显李宝之志,使其名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随着逐渐接近八月五号的进位之日,报纸的宣扬作用,也让刘备治下百姓生出与有荣焉之感,一片喜气洋洋之象,为之齐庆。
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他们或许没有纵观时代的目光,但是身处乱世之中,他们却是最为切身感受到刘备施政的仁德。
日子变好了,有田可耕,有衣可穿,有屋可住……
既不用再如过去那般挨饿不说,苛捐杂税一去不复返之余,就连强制劳役都取销了。
在宣传的作用下,百姓们无疑深深明白这一系列的仁政该感谢的是谁。
因而在刘备即将进位汉王的前夕,治下许许多多受了仁政恩德的百姓几乎是自发的张灯结彩。
即便是再困难的百姓也选择在门前挂上一条红布,以彰喜庆。
不过在荆徐豫三州的边境上,形势却是显得相当的紧张。
曹操、吕布就似是提前商议好了那般,齐齐往着边境屯兵,大有趁机越境进犯的态势,以迫使刘备放弃进位称王。
一份份加急文书日夜不停地传到李基所坐镇的官署之中,境内的兵马也不断开始往着边境开赴进行备战。
曹吕两家会不会趁机开战,合力攻刘,这是谁也猜不准的事情。
刘备的称霸之势,无疑让并不是一条心的曹吕二家不得不联合抗衡。
对于刘备李基而言,所想或许再积攒一年左右的钱粮兵马,携滔滔之势横扫不臣,以期一举击溃曹吕二家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