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632节

  “汝荒唐……”

  眼见诸葛司马这对冤家似乎已是初露端倪地要争辩起来,李基以指头轻敲了一下桌案,顿时就让自觉失态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冷静了下来。

  “尔等二人所言之计,皆为上策,仅是理念不同。”

  李基先是定了性,以表明不偏不倚,然后方才起身道。“只是,此二策都不合我心。”

  平日里都是沉稳之极的诸葛亮反思着自己为何轻易被司马懿给激怒之余,脸上恢复了不悲不喜地问道。

  “老师之意是?”

  “三日后,各地调动至邳亭的兵马将聚齐。”

  李基背着手道了句,然后以着异常平淡的语气道。

  “那便尽起邳亭的十二万大军,挥师入青州。”

  “我倒要看看,于禁要如何挡我李子坤,如何挡我雄兵二十万,如何挡我煌煌北伐之势。”

  诸葛亮闻言,本能的谨慎几乎是下意识就脱口而出想要反对。

  可话到了嘴边,诸葛亮又是硬生生地将话给吞了回去。

  北伐大业,老师终究不可能一直坐镇在后方居中调度各方兵马的。

  唯有真正亲临前线,方能时时做出相应的指挥安排。

  如淳于城或是青州有数的坚城,但所谓的无懈可击也须看是对谁而言。

  诸葛亮的分兵东莱之策,暗藏凶险,将命运寄托在了又一名将领的手中,李基不喜。

  司马懿的静待天时之策,过于被动,更不适合北伐王师,李基同样不喜。

  且李基从未打算一直在后方邳亭坐镇,只是须等待后续兵马调度抵达,方才一直留在后方整军罢了。

  如今,既然前线一时遇阻,那亲提北伐大军入青州踏平阻碍。

第868章 挡得住吗?

  三日,转瞬而逝。

  当最后一股奉命前来赶到邳亭汇合的兵马抵达,李基没有再继续留在后方,当即便是竖起北伐大旗挥师北上。

  当这十二万大军一动,进入到青州境内经过安丘之时,第一时间就被曹魏的斥候所发现。

  十二万大军的踪迹不是轻易就能遮掩的,再者便是李基从未想过去进行无意义的遮掩。

  用兵之道,从来都是奇正相合。

  若说赵云、孙策、魏延所率领的是奇兵,那么李基与徐盛便是堂堂正正之师,青州这一战也是战给天下人看。

  因而,当麾下的斥候也察觉到了曹魏斥候的存在,得知消息的诸葛亮向李基请示是否多散开骑兵斥候在周边,尽可能地绞杀曹魏斥候,避免大军行踪泄露。

  如过去那般坐在战车之上的李基,大手一挥,朗声道。

  “且让那些曹魏斥候查探,且让他们将情报带回去给于禁,带回去给曹仁,带回去给曹操,让他们都知晓我李子坤亲提北伐大军已入青州北伐伪政,让他们惶恐不安仓惶应对。”

  “也须教天下人知悉北伐之势,无可阻挡,大汉必将重归完璧。”

  平日里可谓是温文儒雅的李基,目光灼灼地看着行军所途径的这片齐鲁大地的大好河山,脸上少有地多了几分豪情。

  “是。”

  待诸葛亮应声去安排完毕,重回到战车之上,打算争分夺秒地继续处理一应军务时。

  站在战车上的李基,却似是大有所感地说道。

  “孔明,有时人生倒是有趣且巧合。”

  诸葛亮不解地抬头看向李基,在那不免嘈杂的行军声中,安静地聆听了起来。

  “十三年前,本侯与大王于涿县相遇,兵不过两千,将不过关张,一路南征北战至今,仅是调动吞并青州的兵力之数便接近三十万之多,贤臣猛将更是不计其数。”

  “且,在十三年前乃是从北到南历经乱世,如今却是从南到北重整山河……”

  李基的声音顿了顿,诸葛亮也没有出声打扰。

  直至好几息后,李基双手按在战车边缘,整个人微微前倾地说道。

  “待重回到涿县之日,天下便是重归一统之时,那一日不会远了,也不知当年所住的茅屋是否尚存。”

  诸葛亮想了想,道。“丞相若是有意,可传信于幽州,提前派人将茅屋修缮一番。”

  李基有所意动后,答道。“若有那一日,还是本侯亲自动手修缮好了。”

  诸葛亮道。“老师若不弃,弟子愿从旁协助,效劳一二。”

  李基忍不住轻声出声,道。“哈哈哈,那便允孔明一个名额……”

  而当曹仁收到了斥候紧急传来的李基亲提大军北伐青州之时,所体会到的不是李基那速取青州重整山河的豪情,而是一股难以形容的压迫感。

  自黄巾之乱以来,各路诸侯涌现,贤臣猛将争先登场扬名。

  在这大汉十三州中,或许吕布便是诸多将领难以跨越的无双猛将。

  可,更令无数人心悦诚服的高峰终究是那大汉丞相兼大都督,佩相印将剑,节制大汉兵马的国士侯李基。

  纵使曹仁对于李基将会亲征青州已经有了一定心理准备,可当真正收到这个消息之时,还是忍不住的暗暗冒着虚汗。

  挡得住吗?

  曹仁看着急报中对于李基亲率的大军兵力估算为十二万左右,再加上徐盛所率领的那部分兵马,那便是足足二十万的大军。

  且以大汉的国力推算,纵使有吕布在旁牵制,这个兵力也断然不会是大汉的极限。

  这让曹仁尚未真正直面那座高峰,内心便忍不住生出了动摇犹豫。

  挡得住吗?

  曹仁看着急报想了好久,颇有自知之明的曹仁甚至找不出自己的优势何在。

  就是耗费了许多时间为抵御南面所准备的北海防线,随着战线被短短数日间被推进到了淳于城,这无形中已是将曹仁所精心布置的防线废了大半。

  可,曹仁更清楚大王将魏国的青州交到了自己的手中,那就断然不能有失。

  曹仁乃是曹魏的曹,今日曹氏荣光尽源于曹魏。

  “来人,给本将披甲……”

  可就在曹仁正准备前去点兵出战之时,传令兵送来的一则消息令曹仁顿感意外。

  朱虚城被破了!

  破城的汉军也不是此前朱虚城守将所探查的虚兵三千到五千之数,而是足足三万,且那三万汉军破城后直奔着齐国的方向去了。

  “嘭!”

  “庸将淳于琼害我!!”

  曹仁刚刚提起的心气为之一滞,顿有冲天怒火涌出。

  驻守朱虚城的守将不是别人,正是袁氏降将淳于琼。

  淳于琼除了一身不俗武勇外,余下的还真没有多少曹仁能看得上的地方,为人亦是嗜酒懒散。

  只是碍于如今袁氏降将在曹魏中自成一个派系,淳于琼被派到青州担任战将之一,曹仁也不好置之不用,免得让袁氏降将派系生出什么非议。

  而将淳于琼打发出去的朱虚城是针对南面的防线之一,但又远远不如正面的安丘、昌安来得重要。

  且,因与齐国相邻,从布置上还能随时从齐国调兵援助,算是一处相对稳妥不易出问题的地方。

  此前,淳于琼遣人接连送来三份军报,第一份言辞急迫地陈述有汉军出现,第二份则是陈述已识破汉军的虚实,第三份则言明不日会觅机破贼立功。

  这一连三份军报,每一份都写得相当的漂亮,且内容可谓是有理有据。

  并无千里目的曹仁,只能从军报中确认朱虚城的状态,认为淳于琼的判断没有什么问题,确像是李基所使的虚兵之计,为的就是逼迫自己分兵。

  正基于这种种的判断,曹仁方才相当放心朱虚城,将精力都放在了徐盛一部。

  可令曹仁万万没想到的是,原本以为出不了什么问题的朱虚城竟然陷落了。

  “如此说来,淳于琼必是被汉军的奸计所诈,三万汉军伪装成数千虚兵,为了就是让本将与朱虚城都放松防备?”

  “可如此大费周章,何故?”

  一时百思不得其解的曹仁快步走到一侧的地形图,数息后,瞳孔随之一缩,额头不自觉地再度冒汗。

第869章 自己监视自己

  在曹仁原本所布置的防线中,朱虚城作为临近汶水下游的一座城池,布置了不少兵力防守的本意,乃是为了防止敌军见安丘、昌安难攻。

  转而,敌军会选择在取朱虚城远远绕过汶水,从侧翼打开进攻都昌的通道。

  当然,这一条通道相当的曲折,行军路线也是比经过淳于城的要远得多。

  可刚刚曹仁才收到了李基亲率大军北上在前往淳于城的路上,再从朱虚城绕道进攻都昌城反倒是毫无意义。

  这也是曹仁原本有些疑惑的地方,可当曹仁结合着地图以及军报中那一支汉军的动向,骤然就意识到了问题何在。

  那支汉军目标不是都昌城,怕是位于齐国境内的临淄城。

  临淄城内,可存放着青州过半的军粮。

  更为严重的是,曹仁才刚刚将齐国境内绝大部分的守军都抽调往了北海郡,此刻的齐国境内所剩不多的守军如何能阻拦那三万汉军过境?

  “传令曹休即刻率领虎豹骑前去拦截这股汉军,临淄绝对不能落在汉军之手。”

  混身有些发冷的曹仁,一边迅速下令的同时,一边连忙翻找起青州各部赶往北海郡的行军路线。

  待曹仁确认了数支距离齐国最近的兵马后,几乎是毫不犹豫让传令兵持着军令前去让他们调转前往防守临淄。

  ‘临淄可只有四千守军,可一定要赶上……’

  匆匆做出了一应布置的曹仁,眼眶都急得有些发红。

  临淄一旦陷落,也就代表着北海郡中的曹军最为重要的一个粮仓没了,光是北海郡内所囤放的粮草怕是连冬季都难以度过。

  这并非是曹仁故意不在北海大量囤粮,所怕的便是北海郡会被敌军所攻陷,为安全而虑,自然就选择将粮仓设在算是青州腹地所在的临淄。

  如今,若想要从别的郡县粮仓调粮,且不说要麻烦不知道多少,在临淄准备充足的人手、粮车以及相对平坦的官道,这些条件也不是其余郡县粮仓所具备的。

  然而,还不等曹仁从临淄的忧虑中缓过神来,又一道急报送到了曹仁的面前。

  曹仁看罢,更是觉得眼前一黑。

  这是济南国守军所送来的急报,其上的赫然是发现在了济南国中有大规模骑兵过境的踪迹。

  且这个数目之多,过万!

  东朝津?!

  仅仅是瞬间,曹仁就想到了曾经孙策不惜横跨泰山郡欲夺取的东朝津。

  可曾经孙策能轻易过境泰山郡,那是由于泰山南麓那片地方在乱世中近乎是三不管的地带,多是些土匪山贼盘踞。

  然而,现在泰山郡可是归属赵国所有的地方。

  曹仁亦曾与泰山郡郡守进行过书信交流,提醒对方应在泰山南麓设下哨岗之类的监视徐州动向,避免再一次出现过境之事。

  此刻,曹仁只想问一句吕布:这么大一股骑兵就这样从泰山南麓横穿了过去,泰山郡郡守莫不成都是在吃干饭的不成?

首节 上一节 632/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