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到了,看到了……”
李赞不敢再抬头,生怕又是几鞭子就抽了下来。
李赞都如此表态,其余看着李赞挨了一顿鞭子的曹军就更不敢吱声了,纷纷在李赞的示意下让开道路,甚至下意识地低头不敢看向淳于琼。
“传令继续行军!”
淳于琼装模作样地向着魏延下令,魏延则是朝着后方打了个手势。
当即,大军再度进发,从这一处关隘通行而过。
等离开了关隘,淳于琼脸上原本的嚣张之色瞬间消散一空,讨好地说道。
“将军,此处再往前不足五十里便是临淄所在,曹仁那厮将大半的青州军粮可都存放在其中。一旦占了临淄,将军那可就为大汉立下了大功,平步青云,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嗯。”
魏延的表情不咸不淡地应了句,但眼中却也难掩几分兴奋,转而朝着庞统问道。
“士元,若由淳于琼诈开临淄城门可有把握?”
“不妥。”
庞统摇了摇头,回想着关于临淄的情报,道。
“驻守临淄的乃是曹将李乾,此人据闻治军颇严,有几分名将之风,深得曹仁信任,仲简手中无有军令,断然不会让仲简带大军入城。”
魏延点了点头,也明白面对那些小关隘的守将,淳于琼还能凭借身份强压,但李乾的地位不低于淳于琼,大概率不会上当。
旋即,魏延朝着淳于琼开口问道。“对于李乾此人,汝可了解?”
“有过几次接触,但不算熟悉。”
顿了顿,淳于琼绞尽脑汁地回忆着,答道。
“临淄守将以李乾为主,两名副将也皆是其同宗子弟,一人曰李整,一人曰李典,守军有八千之数,呃,还有,还有就是城内有粮仓……”
只是魏延越是听下去就越是忍不住皱眉,淳于琼林林总总说了这么多,俱都是些浮于表面的内容,真正的军事布置一概不知也就罢了,就算守将李氏三人的性格能力也是说得模棱两可。
“同为青州守将,你就知道这么点?”魏延质问道。
淳于琼满脸尴尬地答道。
“将军明鉴,我素来都与曹氏出身的那些人不和,曹仁那厮对我也是多有打压,接触的次数也是寥寥。”
第875章 李氏三杰
魏延的嘴巴动了动,好悬没将“废物”两个字说出来。
这淳于琼除了一身还算可以的武勇外,还当真是一无是处,骨头也软。
魏延皱眉思索了一阵后,问道。
“不如让淳于琼只率领一小队兵马入城,降低李乾的戒心,再趁机让淳于琼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如何?”
“还是不妥,如此太过于凶险了,仲简一旦被识破有杀身之祸。”庞统拒绝道。
魏延略微一怔,然后猛然理解了庞统的言外之意。
那不是担心淳于琼死不死的,而是压根就不信任淳于琼。
倘若淳于琼返回临淄后,再度反水,提前在城内设下埋伏诱汉军入城,那可就中计了。
尽管魏延觉得淳于琼这厮没有这个胆量,但也不得不承认庞统的顾虑不得不防。
魏延再度思虑了一阵后,说道。
“那如此一来,似乎最好的法子就是趁临淄不备,于夜间奇袭临淄,尝试能否一举夺下临淄了。”
“且容我想想。”
庞统道了一句,低头思索了起来。
如今抵达临淄城在即,距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可谓是奇迹。
但恰恰是怎么迅速攻破临淄,这是个难题。
若是走的是西线,稳扎稳打地推进入的齐国,那么就算慢慢强攻,也就是粮草损耗较大罢了。
可如今走的是用险的东线,后勤是无法持续补给的。
这就迫使拿下临淄必须要迅速,否则对于这一支偏军而言,颇有隐患。
而关于临淄守将的情报,庞统了解得更多一点,甚至在临行前,李基还暗中叮嘱过庞统需要多加注意。
李乾、李整、李典,足可称为山阳李氏三英杰,能力都相当不错。
尤其是李典,李基称赞为曹魏少有的儒将。
不过临淄终究是囤粮重地,就算是身处青州腹地,曹仁自然不会当真疏忽之极,安排有心腹大将坐镇,这也是情理之中。
五十里的距离,不过魏延所率领的大军而言,不过一日有余就能跨越。
派到最前方的斥候,已然找到了临淄所在。
然而,斥候所带回的消息却是令魏延的脸色相当的难看。
临淄四门紧闭,俨然是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
魏延以着噬人的模样盯着淳于琼,质问道。“莫不是你这厮暗中与关隘曹军交谈之时通风报信?”
淳于琼连忙解释道。“将军明鉴,我万万没有,我心向大汉,又怎会向曹军通风报信?”
“那临淄怎会是这般模样?”魏延质问道。
“这,这,这我也不知啊……”
“文长勿怒,倒也不一定是仲简之错,怕是我等低估了曹仁。”庞统开口道。
“怎么说?”魏延问道。
庞统思索了一下,便得出了答案,道。
“我本以为老师亲提大军压境之下,曹仁已无暇顾及余事,但或是朱虚城破之事传至曹仁耳中,令曹仁瞬间就洞悉了我等的意图。”
“因此,曹仁若是派出快马昼夜疾驰前往临淄报信,确有赶在我等之前告知临淄的可能,如此也就不难解释临淄为何会是如此如临大敌的模样了。”
魏延脸上多有不甘,道。“还是慢了些许吗?”
只不过,这已然是步卒行军最快的速度了,这两百余里的路途,魏延那是紧赶慢赶,但终究还是迟了些许。
若是临淄无备,那么偷袭临淄的成功率可就大大增加了。
如今临淄有了防备,纵使魏延有兵马两万六千之数,三倍于临淄。
但,须知这里是青州腹地,曹仁分兵来救也用不了多少时日,甚至说不准隐隐已有一张大网向魏延包围过来了。
思虑间对于局势已然判断明了的庞统,也是忍不住微微皱眉。
这也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是走的西线,慢则慢矣,但届时青州守军已尽数被曹仁调到北海郡抵御老师,纵使知晓临淄被袭,一时怕也是难以抽调兵马来救。
可走的是东线,快倒是快了,但现下的这个时间,曹仁想要抽调兵马前来临淄却是不难。
至于是战是退的选项,魏延几乎是一瞬间就有了决断。
战!
“既然如此,那么也惟有强攻一途了,且教曹魏狗贼知我汉军之锋。”
魏延沉声地开口道。
退走,魏延断然是不能接受的。
取巧不行,那就硬着来。
临淄已在眼前,有了防备又如何,那便强攻。
魏延不愿放弃,庞统同样也不愿意放弃,点头赞同道。
“也唯有如此了。”
不管如何,都必须得打一打,试探一番再做决定,岂能兵至临淄,就因对方有了防备就灰溜溜退却?
待试探一番后,纵有其余打算再做计较不迟。
倘若曹仁当真不惜调集重兵来围,那又有何妨,权当是给老师那边减缓压力了。
庞统顷刻间,也是着眼整个青州大局,将当下的状况捋得清清楚楚。
深陷敌军腹地,确是不利。
可北伐之势如此浩荡,又岂是曹仁就能妄图以一己之力逆转攻守之势的?
纵使临淄有了防备,曹仁会从周遭调兵来援,紧张的也依然该是临淄才对。
就算一时强取不下临淄,那也是逼迫了曹仁不得不双线作战,使本就不足的兵力越发捉襟见肘。
且魏延大军所带粮草也有近一个月的用度,长时间对峙或有不足,但短时间内粮草问题还是无须担忧的。
旋即,魏延选了一处距离临淄八里之外,且是易守难攻的地形进行安营扎寨,准备让连日赶路的大军进行一番休整再说。
这一切,同样也被临淄城内所派出的曹军斥候远远地刺探到,迅速将情报带了回去。
见斥候所送回的情报中,当真发现了汉军的存在。
作为临淄城守将的李乾,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曹仁所派信使仅仅只是比魏延早了三个时辰,但凡迟上些许,对于临淄城而言说不准就是灭顶之灾。
“父亲,那汉军假冒为曹军同样也是连日赶路至此,为的便是偷袭临淄,想必也已然是疲乏不堪,何不趁其立足未稳,营寨未成之际进攻,或能一战而定,使其大败而归。”
李整开口提议道。
“不可……”
一身儒雅气,不像将领,反倒更像是儒生的李典连忙出声反对。
第876章 一万,够吗?
“叔父、大兄。”
李典正色开口道。“今敌将未明,敌情未知,轻动则易中敌计,宜以不变应万变。”
“典弟所言确有几分道理,但斥候所探查的汉军之数足有两万余,而临淄守军如今实则只剩五千,纵使紧急召集城内部份青壮守城,也不过一万之数。”
李整听罢,提出着自己的忧虑开口道。“可若不能趁机大大挫了汉军士气,临淄一味死守严防,怕是守久必失。”
李典坚持道。
“何须守久?曹将军既已派信使前来提醒汉军将会偷袭临淄之事,必然也会做出相应安排,且想必用不了多久,就是远在邺城的大王也会知晓此事。”
“临淄只需坚守七天到十天,必有援军至,深入敌后的汉军粮草不足亦必退走,便可保临淄不失。”
李整有些无奈地教训道。“典弟如此岂非是壮敌声势,而自愧不如?有贼军犯境,当设法破之,为大王分忧,而非仅图不失。”
李典劝道。“大兄,临淄之重,涉及青州安危,不可为图战功而轻举妄动,当慎之。”
听着性格迂回的两兄弟还在争论,李乾抬了抬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