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再自大也不敢对林妹妹的亲事横加指责啊,况且许配的还是瑜大哥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对女孩子知冷知热的年轻俊杰呢。”
听到宝钗这么说,薛姨妈不但没有释然,心里反而愈发警惕起来。
正所谓知女莫若母,宝钗的举止实在太反常了,“不对……非常不对,自己这丫头提起瑜哥儿时,脸上那丝不正常的红晕证明了绝对有问题。”
不过薛姨妈也明白倘若现在追问的话,搞不好会引起女儿的警惕和反感,旋即淡淡笑了笑便不再追问了。
不过她随即眼珠子一转,突然想到一件事,随即站了起来:“女儿,为娘有点事要跟你姨妈商量,伱且坐着,为娘先过去一趟。”
“母亲有事尽管过去吧。”宝钗不疑有他,点点头表示知道。
薛姨妈说完后便带着丫鬟同喜匆匆离开了,屋子里只留下宝钗和她的丫鬟莺儿,屋子一下陷入了寂静。
看到宝钗一下沉默下来,莺儿尝试着问道:“小姐,如今天色尚早,您要不先歇会?”
宝钗向来有午睡的习惯,如今已是午时,闻言后条件反射般打了个哈欠。
“那好吧,我先睡一会。”
宝钗站了起来走向了里面的屋子,来到薛姨妈的床上坐了下来,脱下绣花鞋,露出一双精致小巧的玉足,上了床后便开始了午睡……
一条通往西北方向的官道上,一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正沿着官道缓缓而行,在这支队伍的中间同样是数千辆一眼望不到头的大车。
这支队伍便是奉旨押送银两回京的贾瑜和他麾下的虎贲营。
只不过来的时候乘坐的是船,回去的时候却只能走陆路了。
毕竟五千六百万两银子实在是太多了,扬州一时间根本找不到那么多的船只,而且走水路虽然舒适,却远不如陆路安全,所以贾瑜还是决定走陆路的好。
数千辆装满了银子的大车晃悠悠的走在官道上,它的周围则是一万多虎贲营大军,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毕竟如今虎贲营上下谁都知道自己运送的是什么东西,要是这些银子出了问题,上至贾瑜下至小兵,谁都得玩完。
而在大军的中央则行驶着一辆特制的大车,这辆大车足有后世的一辆小巴这么大。
这辆大车里面坐着的便是黛玉、雪雁、紫鹃。
当然了,在大车的周围还有十多名负责伺候她的壮妇和婆子。
不仅如此,在这些大车里,还混杂了上百辆不属于朝廷的车辆,而这些车辆里装满了林如海委托贾瑜帮他带回神京的银子。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纵使林如海没有刻意去贪,但在他这个位置上,想要一点银子都不碰那是不可能的。
在《红楼》原著里有这么一段话:随着荣国府的落败,府中的资金链几乎断裂。
恰逢为了操办贾母的寿辰,将家中剩余不多的银两消耗殆尽。
恰逢宫里的太监来荣国府打秋风,贾琏急了,对王熙凤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银子。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
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贾瑜认为这个“再”字非常重要,这个没有交代来处的财应该就是林家的财产了,根据作品的描写,荣国府能获得如此巨大财产的唯一机会,便是林如海死后,林家财产的并入。
毕竟林家四代列侯,几代人积累下来再加上林如海在扬州当了十载的巡盐御史,能积累下几百万两银子并不算离谱。
而现在,这件事也被证实了。
就在贾瑜离开扬州之前,林如海将这笔银子交给了他,拜托他将这笔银子一并带到神京。
毕竟林如海也不傻,几百万两银子想要安全的运抵神京,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那可就太大了,而且交易单走漏了消息……呵呵……恐怕全大夏所有贼寇都会闻风而动吧。
现在好了,自家的毛脚女婿要押运五千六百万两巨款回神京,自己让女婿帮个忙顺道带回去,那就是顺手而为的事了。
“瑜大爷……”
正当贾瑜打量周围的景色时,旁边传来了叫他的声音。
他扭头一看,发现紫鹃正从大车的窗户旁探出头来朝着他挥手。
贾瑜策马走了过去问道:“有何事?”
紫鹃抿嘴笑道:“瑜大爷,小姐让您入车里,她有话要跟您说。”
“有话要说?”
贾瑜打量了一下,看到周围都是自己的亲兵,于是便下了马,将马匹交给一旁的亲兵队长赵秋白,自己则钻进了大车里。
这是一辆装饰得颇为奢华的大车,里面不但有一张小床,还有一张茶几和几个锦凳,布置得颇为舒适,能尽最大程度的减缓疲劳。
贾瑜刚一进入车里,便看到一双明亮如星眸般的眼睛正一眨不眨的看着自己。
这双明亮星眸的主人正是黛玉。
看到贾瑜上车,她的眼中虽然露出了一丝掩饰不住的喜色,但却扬起了雪白修长的脖颈,故作不悦的说:“哟……这不是咱们的贾爵爷吗,怎么舍得登上小女子的住所啦?”
“嗯……这是怎么回事?”
贾瑜微微一愣,摸了摸后脑勺,犹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自己好像没有做错事啊,怎么还使起小性子啦?
她试探着问道:“玉儿,你怎么了?”
黛玉轻哼了一声,给了他一个娇俏的白眼并不说话。
这下贾瑜更搞不懂了,还是一旁的雪雁忍不住笑道:“瑜大爷,您莫非忘了答应我们家姑娘的事了?”
“我答应什……哦……你是说这个啊……”
贾瑜一听才明白,感情是我们的黛玉想听故事了。
那部射雕英雄装早在几天前就说完了,原本是应该继续说下一部《神雕侠侣》的,但这些天一直忙着赶路,昨天好不容易闲了下来,原本答应了黛玉今天就开始说神雕的,没曾想被他给忘了,这不……被人追债了。
想到这里,贾瑜笑了起来,“我当是什么事呢,原来是那本神雕侠侣啊。这个好办,我这就开始讲!
不过嘛,我这人有个脾气,那就是从不跟噘着嘴的人讲故事,因为这也意味着人家不喜欢我书,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用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呢?你们说是吧?”
黛玉一听急了,一张小脸涨得通红,怒视着贾瑜娇喝道:“你胡说……人家什么时候让你用热脸去贴人家的……人家的……”
终究是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即便是气急了,也没有说出屁股两个不雅的字眼来。
看到黛玉急了,贾瑜嘿嘿一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一把便握住了她的一只小手。
黛玉吓了一跳,赶紧用另一只手去拍打他,不料就连这只手也落入了对方的魔掌。
用力挣扎了几下,发现实在挣不脱后,恨恨的白了他一眼,骂了声:“无赖!”然后就不再挣扎了。
贾瑜有对看热闹的紫鹃佯骂道:“你有没有点眼力劲,不知道说书很耗费口舌吗,还不赶紧给大爷倒杯茶来。”
紫鹃也不生气,笑嘻嘻的说了声“是!”,然后便起身给他倒茶了。
贾瑜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这才道: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伴随着贾瑜开始说话,黛玉主仆三人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了过去……
第233章 争议再起
“今年的辽饷居然需要五百万两,莫非辽东那边的将士打算天天吃山珍海味吗?
但是最让真感到吃惊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你们这些内阁的哥老们,居然让这个折子给通过了?”
大明宫御书房
昌平帝将手中的折子甩到了内阁首辅汪知节的脸上,消瘦的脸上阴云密布,仿佛立刻就会爆发。
汪知节跪在地上,头垂在地上一动不动,简德三、杨继林、等三人也跪在身后。
等到昌平帝说完后,汪知节这才低声道:“陛下恕罪,容老臣为您道来。”
昌平帝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说……朕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子丑演卯来?”
汪知节苦笑道:“去岁,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沈阳城,虽然如今已被击退,但辽东军损失颇重。
为此西宁郡王这段时间不断的上折子请朝廷拨发粮饷、器械并修缮沈阳城墙,光是这些东西就需要至少三百万两银子。
平西郡王还在折子里说,去岁的那场大战,辽东军虽然给予了后金大军以痛击,但自身也损失了近两万人,光是补充这些兵员缺口和对战死将士的抚恤,对有功将士的褒奖也需要上百万两的银子,这些林林种种的东西加起来,五百万两银子似乎也不算多。
老臣和诸位阁老考虑到这点之后,才在折子上批复了同意的。”
“这样啊。”
昌平帝冷漠的一笑:“银子呢……这五百万两银子从哪出?汪爱卿莫非打算你们几位自己凑一凑么?”
汪知节不假思索道:“老臣得到最新报告,定远伯贾瑜率领大军已在返回的途中。
距离神京只有两三日的路程,等到贾瑜押解的那笔银子抵达神京后,便可即刻派人押解银子送往辽东。”
饶是昌平帝心性隐忍,也忍不住气急而笑:“嘿……好一个无缝衔接啊!
朕问你们,倘若贾瑜此次下扬州,没有抄了八大盐商的家,弄到了这五千六百万两银子,不知汪爱卿你们又要如何批复这份奏折啊?”
倘若是一般人被一名帝王这般逼问,绝大部分都会被问得哑口无言,但汪知节显然不在此列。
他依旧面色平静道:“陛下此言谬矣,定远伯纵使没有从盐商那里抄家,辽东的局势也不会为此而有任何改变。
西宁郡王同样会向朝廷索要粮饷、器械,银子照样是少不了的。
只不过,由于定远伯在扬州的一系列动作,西宁郡王索要的数目相对而言就多了些而已,老臣以为这也是人之常情。”
听听……五百万两的巨款,却被汪知节说得如此风轻云淡理直气壮,昌平帝一时间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五百万两银子啊,这可是往年朝廷半年的赋税,现在却被他说得好像五百两银子那么轻松。
感情这些银子不是你家的,所以花起来一点都不心疼是吧?
昌平帝气得不想再跟汪知节废话下去了,他干脆又拿出几本奏折摔在了龙案上。
“这里还有清理黄河、赈灾、给九边拨发饷银等等,朕粗略算了一下,至少还需要五百万两银子。
如此一来,一个月不到,一千万两银子就这么花出去了,朕还是头一次发现,汪爱卿还真是挺会花钱的。”
说到这里,昌平帝站了起来,在御书房里走了几步后,突然对着跪在地上的汪知节等人说了一句:“自从谈卿云被革职后,内阁便一直没有再增加人,朕拟让内阁增加新人,不知诸位爱卿可有好的人选推荐啊?”
即便是被昌平帝斥骂也能面不改色的汪知节等人听到昌平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后,却如同听到惊雷般,面色立刻就是一变。
大夏太祖建立大夏之后,为了增强皇帝的权力废除了宰相制。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夏太祖发现宰相废除之后权利是增加了,但工作强度也是呈几何倍数的增加。
实在受不了的太祖便弄了個内阁制,为的是将皇帝从繁琐的政务解放出来。
内阁一般设有一到七名阁老,一般来说不管内阁成员有多少人,数目都是单位数。
而自从谈卿云被革职查办后,内阁成员便降到了四个人,至今已有一年多了。
这种情况是很不合理的,因此昌平帝提出增加内阁人数并不算突兀,只是对于汪知节等人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毕竟内阁掌管的权利就这么多,人越少每个人掌握的权利就越多,现在昌平帝突然提出要增加内阁成员的人数,这对于习惯了手握大权的他们来说,又怎么舍得将到手的权利分给他人呢。
有心要反对,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而且他们自己也非常清楚,目前这种由四人组成的内阁无疑是不合理的,皇帝要恢复内阁人数是天经地义,他们根本找不出任何理由来阻止。
看到汪知节等人不做声,昌平帝总算是出了口气,脸上浮现出一丝讥笑,扭头对戴权喝道:“你这老货,汪阁老他们都跪了那么久了,也不知道提醒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