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扶汪阁老起来坐下。”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作为伺候了昌平帝多年的老人,戴权当然知道自己的主子就是故意让汪知节等人跪着的,但面上还是露出惶恐之色,伸手给自己来了两巴掌,这才喝令小太监们搬来了锦凳,并请汪知节等人坐下。
等到几人坐下后,汪知节才说道:“陛下,遴选阁老,按例要进行庭推,而后将名单送呈陛下御览。
老臣等提议,七日后开始庭推,老臣等人必将为朝廷,为陛下选出一位能干的阁老。”
“不……爱卿说错了。”
昌平帝摇了摇头:“不是一位……而是三位。”
“什么……三……三位?”
这下汪知节四人再也控制不住心情,惊讶、惶恐甚至不舍等神情全都呈现在脸上。
“正是。”
昌平帝道:“我大夏太祖自从开创内阁制以来,便定下了七人之数,只是朕继位的这些年一直忙于国事,将内阁之事疏忽了。
而且,这些年诸卿的辛苦朕也看在眼里,朕听文渊阁的人禀报,诸位爱卿每日忙得连解手的时间都没有,朕实在是不忍看到爱卿一把年纪了,还如此辛劳。
朕思前想后,打算将内阁的人数恢复到七人之数,这样也好让诸位爱卿不那么辛苦。”
听到这里,汪知节等四人心里甭提有多难受了。
他们很想告诉昌平帝,其实我们不怕辛苦,内阁的人数能不增加最好,再多的活我们也能干的完。
只是心中虽然是这么想的,但这种话打死也不能说出来,否则一旦传扬出去,那些言官御史能把他们给喷回老家。
尽管内心极度不适,但四人还是不得不唯心的向昌平帝道谢。
昌平帝又对四人讨论了一会政事,待到四人告辞而去,昌平帝的脸色这才缓缓阴沉下来。
他盯着门口的方向,良久才转过身子,对一旁的戴权道:“走……”
戴权赶紧问:“皇爷,回寝宫歇息吗?”
“不……去父皇那里。”
“太上皇?”
戴权拿着浮尘的手就是一顿,但很快便反应过来,随即朝外头喊道:“陛下摆驾龙首宫啦……”
不提昌平帝去龙首宫,汪知节四人回到文渊阁后,也坐了下来。
待到仆役送来清茶后,入口自微苦回味甘甜的茶水入肚后,四人的精神这才好了些。
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叶祚忍不住率先对汪知节道:“鑫山公……陛下要恢复七人制的内阁,看来是对我等开始不满了,咱们应该如何是好?”
汪知节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品着香茗,一旁的简德三也皱眉道:“倘若再增添三个名额的话,确实对我等有些不利,不过朝廷制度本就如此。
陛下这么说也是天经地义,咱们什么也做不了啊。”
武英殿大学士杨继林翻了个白眼,“现在知道怕了?前些日子老夫就说过,不能放任下面的人乱来,可伱们谁听了?
好家伙……一个个眉头都不眨的,大手一挥一千万两银子就这么出去了,感情你们是仔卖爷田心不疼是吧?
现在终于惹怒陛下了,看着吧……接下来几个月,大伙也别干别的了,为了这三个阁老的名额,下面的人非得打出狗脑来不可。”
如今内阁只有四人,其中汪知节和叶祚属于浙党,这两人在内阁中占据了一半的力量,再加上汪知节身为内阁首辅,可以说在内阁里,浙党占据了绝对上峰。
而杨继林是湖广人,属于正儿八经的楚党,像现在可以光明正大冷嘲热讽的机会可不多,他当然不会放过。
汪知节眉头一皱,沉声道:“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既然陛下已经开了口。
接下来的庭推不仅要举行,而且速度还要快。”
“速度要快,汪阁老,您这是什么意思?”
一听到这里,杨继林和简德三心中立刻警觉起来,难不成这个汪知节还要往内阁里塞自己人不成?
他们俩人一个是楚党,一个是晋党,要应付汪知节和叶祚两个浙党已经很吃力了,要是进来的人里头再有一两个浙党,内阁可就真的成了浙党的天下了。
汪知节将两人的表情看在眼里,轻哼一声:“你们都想到哪去了,老夫之所以提议要尽快廷议,是因为老夫怀疑陛下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咱们倘若不尽快敲定人选,搞不好就会生变。
你们也不想陛下趁机将新党塞进来吧?”
“新党?”
一提到新党,几个人的面色便齐齐一变。
所谓的新党,是近些年来,朝堂上新出现的一股势力。
这些人对朝廷旧的保守势力极为鄙视,极力鼓吹实行变法,认为朝廷应该重新丈量土地,废除人头收税制度,改为按田的实际数量收税这才合理,为此他们不断上折子,建议昌平帝进行变法,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富国强民。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党的名气也逐渐增加,吸引了不少官员的加入。
不过从目前来看,新党的实力暂时还没法和以浙、楚、晋等旧党相比。
尽管如此,新党的出现还是让旧党们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叶祚冷哼一声,“新党……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而,根本不足挂齿。
这么些年了,他们也没能成什么气候。
不过老话说得好,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老夫以为,消息传出后,肯定会引得朝堂轰动,新党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所以各位阁老一定要加倍小心才行,一定不能让新党的人混进来,否则有一就会有二,届时咱们的麻烦可就大了。”
旧党们尽管平日里相互之间斗个不停,但在对付新党这块上,他们可是有着共同的利益。
“这点不劳您多说,我们自己晓得。”
杨继林也没了刚才幸灾乐祸的心思,虽然新党大都是由一些出身寒门的官员组成,但通过这些年,还是有不少新党开始爬到了较高的位置,要是一个不小心让他们钻了空子,那可就麻烦了。
汪知节轻轻翘了翘桌子,待到众人看过来后,他沉声道:“你们不用太过担心,新党如今羽翼未丰,就算给他们机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拟出一个章程出来呈送陛下御览,老夫以为,内阁还是需要一些老成持重的人较好,那些嘴上没毛的人就不用考虑了。
这样好了,待会各位回去之后,仔细思索一下,两日后将各自的名单送到老夫这里来,再过五日便是大朝会的日子了,届时陛下肯定会在朝会提出庭推,咱们一定要准备好。”
众人立刻就明白了汪知节的意思。
他话里的潜台词便是,楚党和晋党可以再塞一个人进来,同样的,浙党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内阁的势力就变成了楚党和晋党各两名,浙党三名。
如此,内阁便可以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第234章
六月初八早晨
今天没有早朝,原本是可以睡个懒觉的,但昌平帝还是起了个大早。
当他吃完了白皇后亲自端来的早餐后,便吩咐宫女给他换上一套新的窄袖四团龙常服,白皇后见状也过来帮忙,几个人忙活了好一阵后才穿戴完毕。
昌平帝今天穿的这套常服上有四团圆型龙纹,分别是前身、后背、两肩,头戴乌纱折上巾(翼善冠),富丽堂皇中带着一种威严。
白皇后又仔细打量了一阵,这才满意的说道:“陛下穿上这套新衣裳后可真威武。”
昌平帝微微一笑:“衣裳只是外物而已,朕今日之所以打扮得稍微隆重点,也是为了给满朝的文武看的,而且朕也担心贾瑜那小子误以为朕对他这个功臣不够重视,朕可不想担上一個苛责功臣之名。”
白皇后忍不住笑了起来,昌平帝好奇的问,“梓童,你怎么了,难道朕的话有什么不对吗?”
“这倒不是。”
白皇后忍不住掩嘴笑道:“此番贾瑜可是给朝廷送来了足足五千六百万两的白银,这才换来了陛下换上新衣裳出宫亲迎。
恐怕陛下这套衣裳也是古往今来最贵的一套龙袍了吧?”
“呃……”
昌平帝闻言微微一愣,随即也笑了。
“你还别说,梓童这话确实挺有道理的。
说起来贾瑜这小子还真是朕的财神爷呢,自打认识他以后,每次办差都能给朝廷弄来一大笔银子,这次更是吵了那些盐商的家,弄到了数千万两银子,就连父皇对其也是赞不绝口呢。”
“您也知道他是您的财神爷啊。”白皇后也忍不住为贾瑜抱屈道:“您自己算算,贾瑜这一年多来给朝廷弄了多少银子,立下多少功劳?
而且贾瑜所求着并不多,就是让您给个兼挑的恩典,可您却一直扣着不给,直到此番林如海再次上了折子,您这才同意下来。
就连臣妾看了都替那孩子抱屈,您对他未免也太苛责了吧?”
“妇道人家,你知道什么!”
看到自家媳妇都替贾瑜抱屈,昌平帝轻哼了一声,“朕一直压着不给他兼挑也是为了他好。
他才多大了,来神京还不到两年,就已经有了一妻两妾。
现在还闹着要兼挑,他是上辈子没见过女人么?
朕之所以压着不给他办,那是怕他沉迷于女色不可自拔,省得好好的一位少年俊杰被女色给毁了,怎么到了你的嘴里却成了苛责功臣了。”
白皇后掩嘴笑了起来,笑得花枝乱颤,过了一会才道:“好吧,是臣妾误会了陛下的好心了。
既然如此,待会陛下去迎接贾瑜的时候,替臣妾告诉他一声。就说他上次送给臣妾的那套胭脂水粉,臣妾很喜欢,不过现在已经快用完了,倘若还有的话,让他再送一套过来。”
“朕不说,想要的话你自己跟他说。”昌平帝的头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
开什么玩笑,身为堂堂一国帝王,却开口向臣子讨要胭脂水粉,倘若传了出去,他这张老脸可要丢光了。
看到昌平帝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自己,白皇后也有些生气了,轻哼道:“陛下既然连这点小事也不愿帮臣妾办,那臣妾自己问好了。
小蕊,咱们走!”
“喏!”
旁边的宫女偷偷看了眼昌平帝,赶紧跟上了白皇后出了凤藻宫。
看到自家媳妇有些生气的出了凤藻宫,昌平帝挠了挠脑袋,第一次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只是堂堂一国帝王,却要替自家媳妇向臣子讨要胭脂水粉,实在是太难为情了。
“唉……”
想到这里,昌平帝就觉得有些头疼,他已经在考虑这段时间是不是到其他几个妃子那里去住几天了。
就在昌平帝为了晚上住宿的地方而思考的时候,贾瑜率领的虎贲营已经来到了城外。
看着熟悉的城门,贾瑜长长吐了口气,感慨道:“终于回来了。”
他随即凑到大车的窗户旁,掀开窗帘对里面的黛玉道:“玉儿,待会我命人先送你回去,我先将那些银子押解入库,完事后我再到荣国府看你。”
黛玉点点头,柔声嘱咐道:“快去快回,我在荣国府等你。”
“放心好了,明儿个我有了空闲,一定第一时间就去看伱。”说完,贾瑜还把手伸进了窗户一把拽住了黛玉的纤纤玉手。
羞得她小脸通红,使劲拽了两下却能没拉开,只能红着脸啐了他一口,低声骂道:“无赖!”
“嘿嘿……”
贾瑜才不会理她怎么骂自己呢,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
反正这个妹子已经被他老子许配给自己了,现在摸一下怎么了?
不过看着脸越来越红的黛玉,贾瑜也知道适可而止,要是太过份的话,妹子就得跟自己翻脸了。
只是还没等他将手拿开,就看到前方突然是锣鼓喧天,随即从城门处涌出一大群人,贾瑜定眼一瞧……诶哟……这不是户部尚书耿本成这个老货吗?
再往后一瞧,耿本成的身后还跟着许多一看就知道在户部任职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