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 第60节

  绳张则是设计环节,这个环节非常考验筑城者的能力,他需要在图纸上画出曲轮的配置,设计堀、垒、虎口和道路的位置,是建造一座防御坚固的城池的前提。

  普请则是筑城的土木工程环节,包括开掘堆土,夯建曲轮基础,建造天守台和橹台。使用石垣的城还要完成石头的切割、搬运和堆砌等工程,为城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事指的是筑城中的建筑工程环节,包括天守、御殿、橹的建设,就连木雕、邀请画师绘制隔扇画都属于这一环节。

  由于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城主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安全,因此相对普请,需要更为精心和仔细。

  历史上,江户幕府建立之初,德川家康曾发动“天下普请”,召集天下大名兴建了许多城池。

  但是很少有人关注的是,那些大名的分工也是分远近亲疏的,普请这种“力气活”一般是交给外样大名的;而关系城主安危和生活舒适度的作事则是交给亲藩和谱代的,由此可见作事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最后便是城下町建设,一般的国人、豪族可能并不存在这个环节,但以若狭武田氏现在的体量,以及对工商业的重视程度,城下町的建设不可或缺。

  不仅要修建家臣“城下集住”所需要的屋敷,还需要为町人(商人、手艺人、普通百姓)提供经营和居住的场所,这些设施建设的好坏,决定了城下町前期能否吸引更多商人聚集。

  听完山本重幸的汇报,义重心里很是满意,但是对于天守的建设,他还是提出来一点不一样的看法。

  “五重五阶我觉得有些太招摇了,三重三阶或者三重四阶便足够了。至于连立式的天守,看起来确实宏伟,但本家确实没有实际需要,还是按照独立式天守建设吧。”义重说道。

  “臣明白了。”山本重幸欠身回答道。

  随后便是香川盛久汇报检地的情况。据他所说,总体上,整个检地过程相对顺利,特别是若狭和敦贺的国人,并未产生过激反应;

  但是丹后就有点复杂了,从“五公五民”一下子降到“一公二民”,降幅超过三成,虽然没引起大的骚动,但许多国人还是希望义重能谨慎考虑,哪怕是循序渐进,给他们一个缓冲时间也好。

  “盛久,你是怎么看的?”义重先想听听香川盛久的看法,毕竟他是站在检地第一线的人,最有发言权。

  “恕臣直言,如果主公还要在但马施行检地的话,丹后这些国人的意见确实要认真考虑。”香川盛久的回答似乎是在义重的意料之内,并没有引起他的惊讶。

  “丹后和但马皆是新附地区,特别是但马,当初为了快速拿下三郡,主公答应了当地愿意臣服的国人一些条件,其中有一条,便是保证其现有的税赋年贡制度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不变。

  这意味着,即便在但马施行检地,也无法以检地后的石高为基础进行赋税年贡改革。如此一来,但马各地依旧施行“五公五民”甚至“六公四民”,与之相邻的丹后却是“一公二民”,同为武田领,相差如此巨大,您觉得丹后那些国人能心甘吗?”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说到这,香川盛久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纠结要不要说,“主公,臣在丹后检地时发现,不少但马的农民,听闻丹后年贡低,举家搬迁到丹后耕作了,这可不是一个好信号。”

  “你是担心,这会降低但马的年贡?”义重反问道。

  香川盛久点了点头:“不仅如此,人口的减少会导致包括军役、年贡、普请役等在内许多方面出现问题,当这些问题积压到一定时候,势必引起豪族、国人的不满,到那时,造成的影响可是比检地棘手的多。”

  “你说的有道理。”义重微微颔首,他本意是减少百姓头上的负担,削弱豪族国人的实力,以强化在领内的权威。

  但现实却让他明白,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能在自己完全掌握局势的前提下进行,在局势尚未明朗或者稳定的地区,还是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一些,从而避免引发不必要麻烦。

  “既然如此,丹后临近若狭的加佐郡继续施行‘一公二民’,丹后剩余地区施行‘四公六民’,过渡期三年,三年后也施行‘一公二民’。至于但马,暂时先不施行检地,后续看情况推进。”

  “主公英明!”义重的决定,让香川盛久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自己也好对丹后的国人有个交代,但马的农民出逃问题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缓解。

  “你们的事情都说完了,接下来,该说说我的事情了。”到此,义重才算是要进入正题。

  随后,他便将安艺武田氏希望从家中迎立一人为当主的事情告知山本重幸和香川盛久,并将自己因为派兵与否和武田元光发生冲突一事也据实相告。

  听完义重之言,山本重幸和香川盛久皆皱着眉头陷入沉默。

  “怎么,你们觉得我做的不对吗?”义重问道。

  “主公,恕臣直言。”山本重幸率先打破了宁静,“臣以为,派兵护送彦六郎前往安艺,也未尝不可。”(本章完)

152.第151章 大略既定

  152.

  “未尝不可?这么说,重幸你支持派兵去安艺?”义重没想到,自己的这位军师,竟然会支持这样一个收益和风险看似不成正比的决定。

  “请恕臣直言,有个问题,臣一直想不明白。正好借此机会,想请主公解答一二。”山本重幸并未直接回答义重的提问,而是看似十分严肃地向义重反问道。

  “但说无妨。”义重也是看出他神情凝重,心想应该是什么要紧事,便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臣自前年腊月与主公在越前相识,至今已经一年有半了,这期间,主公东败朝仓,取敦贺一郡;西破一色,得丹后一国;今年年初,又平定逸见氏之乱,顺势豪取东但马三郡,成为横跨四国、诸邻不可小觑之势力。

  如刚才盛久所言,经过检地,本家领内的总石高达到三十万两千石以上,这是主公继承当主之位时,若狭武田氏领内石高的将近四倍。

  这般体量,比之细川京兆、尼子、大内虽仍有较大差距,但相较山名、浅井、波多野则绰绰有余。毫不客气地说,用不了多久,以本家的财政和军事实力,跟朝仓、六角正面掰掰手腕都不成问题。”

  山本重幸说了这么多,却没有切入正题,这让义重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照你这么说,我武田氏前景不是一片大好么?你究竟想说什么?”

  “看似一片大好,可这也是问题所在。”顺耳的话说完了,山本重幸准备说逆耳的了。

  “若狭本就是一狭长小国,经过一年多的东征西讨,现在的领地更加狭长,极易被敌人截断,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毕竟主公已经想出了解决之法。

  问题的关键是,本家一会向东对抗朝仓,一会向西征讨丹后,现在又涉足相对陌生的但马。

  凡此种种,看似领地扩大了一圈,实则因此四面受敌、处境微妙。说直白点,就是目的不明,毫无战略可言。长此以往,怕是没等本家进一步发展起来,就要被周遭大名合力瓜分掉了。”

  山本重幸的话确实刺耳,但义重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纳谏,家臣说的对的他都会虚心接受。山本重幸的这番话,触及到关系武田氏存亡和发展的大战略,自是引起了义重的强烈关注。

  实际上,自拿下但马后,义重便陷入了一种恐慌和危机感中,正如山本重幸所言,截至目前,若狭武田氏的发展策略都是模糊的,一直处于被外部力量牵着鼻子走的状态。

  不论是抗朝仓、破一色、败山名,还是平定“宫川之乱”、逸见之乱,都是被动状态下的反击。

  虽说都以义重的胜利告终,也给武田氏带来了一些利益,但这些都是以牺牲武田氏自由发展为代价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了武田家现在这么一个东西狭长、不利于防御的尴尬领地。

  此外,义重身为一名穿越而来的现代人,他的思路并未完全打开,还是想着借助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来蹭一波发展,而非主动、大胆、自主地谋求突破。

  这使得武田氏在他的带领下,一会快步上前、一会停滞不前,如同一条蚯蚓般,在历史的时间线上缓慢蠕动,这种毫无节奏的“被动前进”,也使得义重自己以及武田氏的家臣感到别扭和不安。

  “你说的这些我都清楚,”义重点了点头承认道:“我继任家督这一年多来,虽说屡有建树,但总体上仍是处于被动防御或者防守反击的状态,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仔细设想、构建一条符合武田氏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这也是我深感担忧和不安的。”

  “既然主公早就察觉其中隐患,那今天,臣想跟主公好好谈一谈。”

  山本重幸表情依旧严肃,可眉宇间已然有所舒缓,“古有诸葛孔明‘隆中对’三分天下,今天臣不才,也想跟您商讨下,本家接下来如何发展、向哪发展。只要这条路定下来,主公便会明白,为何臣认为派兵前往安艺也未尝不可了。”

  “那就麻烦重幸你了。”义重微微欠身向山本重幸致意。

  “刚才臣的分析中,您应该也听出来,细川京兆、六角、朝仓目前尚不能起正面冲突,况且管领和弹正目前与本家交好,更没有理由和他们翻脸。正所谓投鼠忌器,没有正当理由,波多野、浅井这些附属势力也不能随便起冲突。”

  “这样一来,向南、向东的路都被堵死了。”义重叹了口气。

  “目前看是这样,”山本重幸点了点头,“这样一来,就只能是向西发展了。”

  “向西不是但马么,本家刚和两山名达成和睦,再对其用兵,怕是会引起周边大名的猜忌,特别是尼子氏,兴许还会强势介入。”听到向西发展,义重不免担心道。

  “向西不一定是但马,也可以是播磨。”山本重幸提醒道,“况且,如今的尼子家,已不是‘云州之狼’‘十一州太守’经久公秉政了,而是其孙子尼子诠久继任家督,这时候的尼子家虽是庞然大物,但并非不可战胜。”

  “你的意思是,本家要向西和尼子家争雄?”义重有些惊讶,毕竟以自己满打满算三十万石的实力,和山阴霸主尼子氏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能保持和睦已是万幸,更别说击败他们了。

  “以现在的情形,除了向西攻略,主公还有其他路可走吗?”山本重幸也知道尼子氏现在势力仍然强大,但他却能从最近尼子诠久的动向里嗅出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前些日子天气炎热,臣得闲前往此隅山城拜访了茂五郎(熊谷隆直),从他口中得知,自三年前经久公退隐,尼子家这位新任当主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一直在对外用兵,一时间搞得山阴山阳烽烟四起,豪族国人人人自危。”

  听山本重幸这么一说,义重也似乎记起来这几年尼子诠久的四面出击。

  先是继位当年,也就是天文六年(1537年),八月,尼子诠久从大内氏手中夺取了素有“战国军资”之称的石见大森銀山。当年年末,又发动了对播磨的远征,一举在高砂击败备前、美作、播磨三国守护赤松政村(后改名赤松晴政)。

  天文七年到八年(1538-1539年),相继攻占了龙野城和英贺城,赤松政村先是投靠东播磨的别所就治,后因别所、尼子媾和,被迫逃离播磨前往淡路和堺港,尼子诠久随后陆续降服当地豪族国人,成功将西播磨纳入麾下。

  随后,志得意满的尼子诠久,又将矛头指向了首鼠两端的毛利元就,决定对安艺、备后进行压制,从而断绝今后向东攻略的后顾之忧。天文八年(1539年)十一月,他在月山富田城中召开评定,不顾众将反对,决定远征安艺、讨伐毛利氏。

  “我倒是想起来,不久前尼子诠久是不是还征讨了同属安艺的毛利氏?”义重问道。

  “确实,就是上个月的事情。”山本重幸点了点头,“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尼子军竟然被击退了,看来这毛利家也不是泛泛之辈。”

  义重和山本重幸所说的这场战斗,指的是今年六月尼子氏讨伐毛利氏的先遣战。

  当时,尼子诠久派遣尼子国久率领新宮党三千骑为先锋,绕道备后向吉田郡山城进逼。

  但是新宮党在行至甲立城时,遭到毛利氏盟友宍戸一族的顽强抵抗,后在犬饲平合战中,被宍戸元源、隆家祖孙以滚木落石击败,这场先遣战遂以失败告终。

  “你是不是觉得本家可以趁火打劫,借着尼子家这次战败,从播磨对其发动袭击?”义重问道。

  “那倒不是,尼子家虽然战败了,但实力并未受损。”山本重幸否定了义重的推测,“您看,尼子家夺了大内家的银山,打了大内家的附庸,这等于正是和大内家撕破脸了,若是本家此时和大内家结盟,局面是不是就一下子打开了?”

  “和大内家结盟?!”义重怔了一下,“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这样一来,不是无端和尼子家结仇么?”

  “结仇?在这乱世,没有一直的敌人,更没有一直的朋友。主公若是时刻想着和周边大名保持和睦,今天这个不能打,明天那个不能惹,武田氏还怎么发展?”

  山本重幸的话,让义重深感惭愧,自己作为一名穿越者,拥有着上帝视角,竟然看得还没有他通透。

  “主公也不必担心,尼子家会因为本家和大内家结盟,就来讨伐本家。毕竟他们的防御重点要放在西面,放在石见和安艺,大内才是他们的心腹大患。”山本重幸笃定道。

  “以尼子家的实力,四面出击的攻势注定不会长久,终有一天要因此遭到反噬。

  主公要做的,就是等待时机,在此过程中,逐渐蚕食、寝反尼子氏在播磨、但马的领地和国人,默默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尼子家这个庞然大物将要倒塌的那一刻,上去给他致命一击。”

  “联合大内氏,东西夹击尼子氏,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义重点了点头,心想尼子诠久马上就要兵败吉田郡山城下,尼子经久不久也将病逝,届时依靠大内氏对尼子氏的牵制,自己在但马和播磨应该能有一定的收获。

  “不仅如此,与大内家结盟,还能保安艺武田氏周全,他们周全,本家的安艺的大义就得以存续。”山本重幸继续说道。

  “安艺武田氏被大内氏夺取了两个郡,且和毛利氏不共戴天,因此一直站在尼子氏一边。我实在不知道有何办法,能让他们摒弃前嫌与大内氏达成和睦,更不知道大内氏是否愿意就此放过他们。”

  义重的担心不无道理,安艺武田氏三面被大内、毛利包围,一直是尼子氏安插在安艺的一枚钉子,是大内氏的肘腋之患,说服两家达成和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山本重幸却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之前大内氏之所以要除掉安艺武田氏,是因为其臣服于尼子氏。若是其转而臣服大内氏,并且有本家和大内氏的同盟关系作保,保留安艺武田氏还会是一件难事么?”

  “结盟之事,我可以考虑,但是让安艺武田氏转投大内氏,本家没有这影响力吧?”义重问道。

  “以前没有,但此番彦六郎殿下若是成为安艺武田氏的新当主,不就有了么?”山本重幸反问道。

  “可是银山城(安艺田氏居城)里还有一些家臣仍对当年之事耿耿于怀,让他们同意转投大内氏,谈何容易。”义重不免担心道。

  “所以,臣在刚来的时候就说,派兵护送彦六郎殿下去安艺,未尝不可。”山本重幸回答道。

  “我明白了,你是希望本家能派兵威慑银山城里的尼子派,使他们不敢造次。”义重这才恍然大悟,“有了本家的军势,以及家中大内派的支持,便可以让安艺武田氏调转船头,停靠在大内氏这个码头里。”

  “可是,我仍有一点担忧。”义重谨小慎微的性格在此处袒露无疑,“若是因此惹怒了尼子氏,使得安艺武田氏遭受他们的讨伐怎么办?”

  “安艺武田氏被大内方的势力团团包围,他尼子家怎么讨伐?而且武田领紧靠着防长,大内介是不会坐视尼子军杀到家门口的。”

  说罢,山本重幸叹了口气:“比起这些,主公还是想想派多少军势,以及派家中哪位大人随行吧。”

  “这安艺武田氏,直领不过三五万石,我认为派遣五百军势前往便足够了。”

  义重心里清楚,安艺武田氏的家臣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中立以及亲大内派的,只有品川一族等少部分反对与大内氏媾和。有香川光景等重臣的支持,再加上五百军势,应该能保证彦六郎在安艺站稳脚跟。

  “至于派谁随行……”义重思忖片刻,给出了一个方向:“彦六郎年仅十六岁,且未涉世事,必须找一个有威望、有能力、镇得住场面的人陪陪他一同前去。”

  “不如让发心寺殿去吧?”想了半天,义重突然开口道,“对,就让发心寺殿去,不过他年纪大了,不能独行,这样吧,我跟白井民部商量一下,让助次郎(白井清胤)去吧,他在田边城下的那一箭,我可是印象深刻。”

  “助次郎一箭射杀一色义幸,确实勇猛,派他前去臣没有意见。可是发心寺殿……臣担心他不一定愿意。”山本重幸担忧道。

  “为了安艺武田氏的存续,他必然会答应。”义重笃定道,“我请他去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充当本家的使者出访大内氏。”(本章完)

153.第152章 君臣相和

  153.

  听说义重想让武田元光作为使者出访大内氏,山本重幸略一沉思,对他的想法表示赞同:

  “发心寺殿在朝廷和公方那里素有声望,又是本家的前任家督,在安艺武田氏内部也有着一定的支持者和话语权,由他出使周防,大内介那边就算再怎么孤傲,也不会说什么。”

  “既然如此,这件事就暂且定下来了。发心寺殿那边,我会跟他好好谈谈的。”

  这次,义重咬了咬牙,心一横,总算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的战略,那就是:

  与大内氏结盟,保住安艺武田氏的同时,利用大内、尼子的冲突,逐步蚕食尼子氏在但马、因幡和播磨的领地,在山阴山阳两道东部站稳脚跟,改变现在东西狭长的现状,扩大战略纵深。

  至于近畿和北陆,义重暂时不想掺和其中,既是避免和三好利长产生冲突,也避免和加贺一向宗直接接触。

首节 上一节 60/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