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 第91节

  赤井氏,是清和源氏赖季流的分支。源赖季的儿子满实在信浓以“井上”为苗字。满实有四个儿子,其中三子家光在保元三年(1158年)迁入丹波芦田庄。

  由于井上氏出自信浓国佐久郡苇田庄,所以迁居丹波的家光的后裔都以“苇田”两字作为苗字。同时在家光领地内的栗栖氏与苇田氏通婚,苇田一族逐渐在当地兴盛起来。

  承治四年(1180年),源赖朝为源氏再兴而起兵,文治元年(1185年)平家被灭,芦田一党也抓住机会,扩大自己的领地。

  家光的儿子道家,凭借自己的军事与政治才干、以及源氏族人的支持,把势力由原来的冰上郡向天田、何鹿、船井三郡扩张,不久就占据了丹波半国。经过道家、忠家、政家三代的经营,芦田一党终于确立了丹波强豪的地位。

  到了政家孙子为家时,举家迁往赤井野,在赤井野的南山定居筑后屋城,就以当地的地名“赤井”作为苗字。为家有两个儿子,长子家义继承父亲后屋城,而次子重家,则迁往朝日村,以“荻野”为苗字。

  大永六年(1526年),当时掌握幕府实权的是细川高国,而波多野秀忠和他的两位叔叔柳本贤治、香西元盛是细川高国的近侍。这年七月,细川高国听信谗言逼死了香西元盛,愤怒的秀忠和贤治回到丹波,开始暗通细川高国的对立者细川晴元。

  同年11月,细川高国派兵讨伐柳本贤治和波多野秀忠。柳本贤治退守神尾寺,波多野秀忠则从八上城出兵援助,同时,赤井忠家也率兵赶来支援治,并最终击败了细川高国的讨伐军。

  神尾寺城之战过后,赤井氏借势又把何鹿郡收入手中,成为了掌握两郡的豪族。

  天文二年(1533年),波多野秀忠倒向了细川高国残党细川晴国,并奉命对臣从于细川晴元的赤井忠家发起进攻。赤井忠家战死后,波多野秀忠又击败了八木城来援的内藤国贞,基本控制了整个丹波国。

  此战过后,赤井时家、家清父子投靠了播磨别所氏。但是随着天文五年(1536年)细川高国自杀,波多野秀忠返回到细川晴元一方。一直支持细川晴元的赤井氏在丹波的领地也得到恢复,赤井时家返回丹波,并在乌帽子山附近筑城,作为进出天田郡的据点。

  就此,丹波的情况基本搞清楚了,目前国内主要还是波多野秀忠一家独大,但占据何鹿、冰上两郡的赤井、荻野氏与之并不对付;同时,西北天田郡则被以横山城(历史上的福知山城)为居城的盐见一族控制。

  此外,多纪郡的酒井、籾井氏,冰上郡南部的足立氏也是暂时被波多野氏压制,其内部也有不少对波多野秀忠的反对声,并且他们和逃亡在外的内藤国贞暗通款曲,成为安插在八上城周边的“定时炸弹”。

  逐渐失去细川晴元信任的波多野秀忠,开始担心起了自己在丹波的统治地位。为了依旧能震慑周围的国人以及流亡在外的内藤氏,他亟需拉拢义重作为新的靠山,毕竟现在的丹波国,北面和西面都氏若狭武田氏的领地。

  而义重这边,出于当前的领地防御形势,也需要一个安定的丹波,而保持安定最直接省力的办法,便是让与自己亲近的波多野秀忠继续掌控丹波,尽管这种掌控并不是绝对的。

  虽说家中有一种声音,希望义重能拿下丹波,彻底解除丹后、若狭侧翼的威胁。但义重认为时机未到,毕竟丹波名义上仍是细川晴元的势力范围,国内各方势力虽然面和心不和,但碍于管领的权威,还是能保证表面上的团结的。这种情况下,自己冒然侵攻丹波,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义重会漠视丹波发生的一切而做事不管。

  首先,他对丹波北部三郡,即天田、何鹿、桑田的部分国人进行调略,诸如与盐见氏不对付的金山氏,长期受赤井氏压迫的志盒、上原氏,以及桑田郡相对独立的上林、川胜氏。

  利用这些国人亟需一个强大依靠来抵御敌对势力的迫切需求,义重很快便与之形成了较为频繁的联系,其中不少国人还将子嗣送到爱宕山城作为义重的侧近,以此来拉近与若狭武田氏的关系。

  其次,便是向处于芦田一党(赤井、荻野)压迫之中、同属于冰上郡山垣城的足立一族伸出援手,承诺帮其抵御赤井氏侵攻的同时,将其打造成为由但马进入丹波的一座桥头堡。

  足立氏出自藤原北家流远兼之子远元。远元因领有武藏国足立郡,而以“足立”为苗字。他先后侍奉源义朝、赖朝、赖家、实朝等源家四代,年轻时被赐予右马允。

  源赖朝起兵之际,在武藏武士中第一个参阵。在追讨平家中表现活跃,被任命为公文所的寄人,成为后来“十三人合议制”中的一员(大河剧《镰仓殿的13人》便出于此时)。远元不仅武勇,而且擅长行政,是个能力相当高的人物。

  其孙足立远政因“承久之乱”有功,在丹波国佐治庄获得地头职后西迁,此后逐渐壮大,成为以山垣城为活动中心的一支国人力量。

  可以说,足立氏的祖辈是比芦田一党风光不少的,但现如今却落得被赤井氏三面包围、时常威逼压迫的境地。因此,现任当主足立基清心有不甘,便通过素有往来的但马太田垣一族,主动向义重寻求支持。

  他之所以没有选择向波多野秀忠,而是向邻国的若狭武田氏求援,原因很简单:

  波多野和赤井两家都是从属于细川晴元,现在波多野秀忠并不得势,也不愿因为足立氏去得罪赤井氏,从而把事情闹到细川晴元那里。况且,足立氏的地理位置偏僻,对波多野氏并无什么益处。

  因此,波多野秀忠能做的,只有时不时地给赤井氏“善意的提醒”,除此之外也是无能为力。

  而对于若狭武田氏而言,足立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他们不仅可以作为将来武田氏进出丹波的桥头堡之一,还能从侧翼屏卫但马的朝来郡,而生野银山就在朝来郡,故而足立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后,义重为了加强对丹波的探查以及为以后做打算,他以方便波多野吉乃省亲为由,劝说波多野秀忠同意修筑一条连接爱宕山城和八上城的街道。

  其中,丹后段由义重负责修建,丹波段由波多野秀忠负责修建,建成后的这条街道被称为“丹波道”,后世因为这条街道的最初用途,又将其成为“波多野道”或者是“吉乃道”。(本章完)

208.第207章 大内败退

  208.

  由于这条丹波道从北到南纵贯整个丹波国,且穿过多家国人的势力范围。因此,是否配合修建这条街道,被义重视为是否愿意与若狭武田氏交好,或者是否臣服于波多野氏的一个重要标识。

  令义重颇为满意的是,这条街道先后穿过何鹿、船井、多纪三郡,途经的国人基本都对街道的修建表示支持,即便是占据何鹿郡中南部的赤井一族,也对此事表示默许,这倒是让义重有些惊讶,毕竟赤井和波多野氏并不对付,他们没必要给波多野氏提供便利。

  不过转念一想,义重也能理解,毕竟波多野秀忠是丹波第一大势力,而若狭武田氏又是幕府的相伴众,且与朝廷和管领关系都不错,赤井氏虽然占据丹波两郡,但比之上述两家不论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不够格。

  况且,细川晴元对内还要指望波多野秀忠帮他稳定丹波,对外还要仰仗义重帮他牵制朝仓、尼子等大名,自是不愿因为修建一条街道就与这两家闹翻,因此,赤井氏作为支持细川晴元的丹波国人,也不敢违背细川晴元的意思,在这件事上与两家结怨。

  因此,在各方势力的配合下,这条丹波道在天文十二年(1543年)三月正式建成,使得丹后爱宕山城、宫津城到丹波八上城、八木城的时间缩短了一倍。且在波多野秀忠的暗自支持下,若狭武田氏对丹波西、北部的影响力开始不断增强。

  说完了若狭武田氏东面的情势,再看看其西面的战事。之前势如破竹杀入出云的大内军,此时已然没了锐气,战场的天平也开始在两军之间反复摇晃。

  自从去年六月,大内军在赤穴城下损失两员大将后,大内义隆决定将赤穴城团团包围,并于七月底发动猛攻,但是在城主赤穴光清的顽强抵抗之下,即便是陶隆房、吉川兴经等猛将也败下阵来,大内军不得不一度撤军。

  遗憾的是,赤穴光清在守城期间中了流矢而亡,失去主将的守军只好以放其回归月山富田城为条件开城投降。此后,大内军相继又攻陷了几座城池,“尼子十旗”中三泽城主三泽为清、三刀屋城主三刀屋久扶等不少国人也都转投到了大内义隆麾下。

  天文十二年(1543年)正月二十日,大内义隆在阵中召开军议,想要将本阵移往月山富田城下的京罗木山。

  但是以毛利元就为代表的渐进论派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表示京罗木山离月山富田城太近,如遇危险来不及组织撤退和防御,不如将本阵设置在稍远点的位置,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压缩月山富田城的外围阵地,最终完成对城池的全面包围。

  这一观点,与以陶隆房为代表的急战论派的意见相左,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口角冲突,最终大内义隆还是给了陶隆房面子,宣布两日后进驻京罗木山,择时与与尼子氏进行决战。

  然而,进军出云国的大内军和先前包围吉田郡山城的尼子军一样,陷入了持久战之中。

  三月十四日,尼子军击退了内藤兴盛、毛利元就等将的进攻。

  三月下旬,尼子诚久、尼子敬久兄弟率领新宫党两千余在洞光寺击败了来袭的大内军。

  四月,毛利元就率军向月山富田城西侧的盐谷口发动进攻,但在尼子军的严密防守之下,毛利军又无功而返。

  与此同时,大内军一直受到尼子军游击战一般的骚扰,又迟迟无法打一场决定胜负的大仗,搞得全军士气低落不说,许多国人还因此产生了动摇。

  四月下旬,三泽家、三刀屋家、本城家、吉川家、山内家等出云、安艺、备后国众重新转投尼子氏,进入了月山富田城之中,胜负的天平一下子向尼子氏倾斜过去。

  大内军的阵营里只剩下毛利元就父子、武田信实、宍戸隆家、熊谷信直、天野兴定、小早川正平等少数武将,兵力也大为减少,士气亦是跌入低谷。

  失去了诸多国人的支持,对月山富田城的包围网出现多处漏洞,使得大内军首尾不得兼顾,对月山富田城形成的包围网也彻底瓦解了。相反,尼子军因为突如其来的增援,士气异常地高涨。

  形势已经变得对尼子氏十分有利,大内军的补给粮道随时有被切断的危险。为了避免自己被尼子氏反包围甚至歼灭的危险,大内义隆决定即刻从出云撤兵。

  五月七日,大内义隆从京罗木山本阵退却,随即遭受了尼子晴久的追击,历经艰险后,总算经马潟、津田、石见退回周防,于五月二十五日返回了山口城。

  而大内义隆的养子大内晴持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在乘船走水路撤退时小船被乱军打翻,淹死在了海里。

  出云兵败及嫡子溺亡,使得大内氏全面转攻为守,大内义隆从此战意全消,而是开始沉湎于文艺方面的兴趣,并开始重用文治派的相良武任,而疏远武断派的陶隆房。

  而尼子晴久则趁着击败大内军的势头,再度对外积极地展开战事,重新控制了石见、备后大部,并将势力范围再度延伸到了安艺。

  值得一提的是,大内义隆之所以能够安然退回周防,主要是靠毛利元就担任殿军,挡住了尼子氏追兵的掩杀。

  毛利元就先经过岩坂道、熊野路,之后在通过出云簸川郡的古志、后浜时,遭到尼子军伏兵的袭击,损失了大量的部下,所幸在进入石见国后,受到当地豪族波根泰连的庇护,修养了数日。

  然后退到了仁摩郡的波根,在由矢泷道向邑智郡三原村行进的过程中,又被石见银山附近山吹城的守军袭击,一路追杀到大江坂七曲,渡边平藏、儿玉元保、小早川正平及数名谱代家臣战死,毛利元就父子也陷入极度的危机中,眼看九死一生。

  这时,与毛利元就曾有杀父之仇的渡边通摒弃前嫌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担任毛利元就的影武者,掩护他脱离战场。

  渡边通穿上毛利元就的甲胄,骑上元就的战马,带领内藤九郎等六名同伴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壮烈战死,留下了“七骑坂”的古迹,毛利元就因而安全逃回安艺。

  为了感激渡边通的忠义,毛利元就封赏了渡边家“世代毛利氏家臣第一等”的丰厚待遇。

  经此一役,毛利氏得到了安艺丰田郡头崎城的奖赏,但也重新成为对抗尼子氏的前线。而护送大内义隆返回周防的武田信实,则凭此功绩,获得了安艺山县、佐西两郡各一部的奖赏,并在大内义隆的要求下,着手对安艺北部的吉川兴经展开攻略。(本章完)

209.第208章 平分两川

  209.

  以安艺和石见交界的小仓山城为居城的吉川氏,据说是藤原南家之祖武智麻吕三男乙麻吕一脉,同脉的武家还有工藤家、伊东家、二阶堂家、相良家等。

  吉川氏的始祖吉川经义,他在源赖朝麾下立了战功,获赐骏河一处名为吉河(吉川)庄的庄园,并以此地名为苗字。

  到了镰仓末期,吉川氏被幕府转封到安艺北部靠近石见的地区,至第十代吉川经基可称为吉川家的全盛期,他以安艺国人的身份追随山名宗全的西军阵营参与“应仁之乱”,击退投身东军的备后豪族,更因多次击退东军的畠山义就而声名显著,得到“鬼吉川”的称号。

  战后,吉川经基致力于扩张领地,统治触角伸入石见境内,往东也扩大到备后,构筑出吉川家最大领地。永正六年(1509年),吉川经基让位给长子吉川国经,并在十一年后以九十三岁的高龄逝世。

  随着吉川经基的退位,吉川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迫于尼子氏、安艺武田氏的南北夹击,吉川国经被迫投靠尼子氏,从而与亲近大内氏的毛利元就形成了将近二十年的对立局面。

  但即便如此,两家之间的复杂关系也不是说断就断的。吉川国经的女儿妙玖是毛利元就的正室。而吉川国经长子吉川元经的正室,是毛利弘元的女儿,也就是元就的遗母妹。

  大永二年(1522年)吉川元经去世,十四岁的吉川兴经接任为吉川氏第十四代当主,由年老的祖父吉川国经担任后见,不过祖父亦于四年后去世。

  和其曾祖父吉川经基一样,兴经是一位猛将,在战场上勇猛无匹,尤其精于弓术,其弓术被认为足以匹敌平安时期名弓手镇西八郎,因此又被称为“今镇西”。

  可是,吉川兴经终究还是一介武夫。他生性多疑反复,脾气刚烈,亦不是很善于处理政事和与家臣的关系,战场勇猛的他,政治上确实平庸无奇。

  吉川兴经成年后,积极扩大吉川氏在安艺国北部跟石见国南部的势力范围,成为大内义隆、尼子经久两方都着意拉拢的对象,但由于地缘关系和祖父吉川国经的妹妹是尼子经久正室这两层原因,吉川兴经仍坚持站在尼子氏一边。

  虽说在尼子晴久攻击毛利元就的吉田郡山城失败后,接受大内义隆招揽,从尼子家叛出。但在大内义隆进攻月山富田城时,他又阵前倒戈,再度加入尼子方,这一行为不仅导致了大内义隆的战败,还进一步破坏了与毛利元就的关系。

  可刚刚才倒向尼子家的吉川兴经,不久又萌生了倒向大内家之意。可是,大内义隆对他反复叛变的行为大感忿怒,并要将吉川氏的领地瓜分给安艺武田氏和毛利氏。

  尽管有毛利元就从中求情,但刚经历战败的大内义隆已经是怒不可遏,见毛利氏不愿动手,只能将攻灭吉川氏的任务交给安艺武田氏。

  此时的吉川氏内部,家臣们正对吉川兴经的反复背叛行为十分不满。加之吉川兴经宠幸外样大塩右卫门尉,用以压制叔父吉川经世、老臣森胁佑有,引起了更多家臣的不满。出于对吉川氏未来的担忧,这些家臣认为吉川兴经已不再适合担任吉川氏当主。

  得知安艺武田氏即将出兵小仓山城,吉川氏内部很快分成了亲毛利、亲武田两派。

  亲毛利派不必多说,至于亲武田派,也是希望利用吉川、武田两家的姻亲关系,说服安艺武田氏撤兵,化解当前面临的危机。

  虽说吉川兴经身上流淌着毛利氏的血脉,但吉川氏与安艺武田氏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吉川兴经的妹妹嫁给了武田光和,吉川兴经本人则迎娶武田元繁的女儿、也就是武田光和的妹妹为继室。

  因此,就姻亲关系上来看,毛利派和武田派平分秋色,但鉴于当前安艺武田氏准备奉大内义隆之命攻打小仓山城,使得城内支持武田派的家臣占据一定优势。

  天文十二年(1543年)八月,已经返回安艺的武田元光,收到了吉川氏家老重臣森胁佑有的密信,说是家中的毛利派已经和毛利元就达成一致,准备趁吉川兴经不备,将其软禁,逼迫他将毛利元就刚刚元服的次子收为养子,并将吉川氏家督之位传给他。

  这样一来,毛利元就便能凭借这层关系,拜请大内义隆撤销对吉川氏的征讨,从而使吉川氏转危为安,并从此纳入毛利氏的控制之下。

  得此消息后,武田元光丝毫不敢怠慢,立即命武田繁清、白井清胤率三千军势向小仓山城进发,同时向大内义隆请示,希望他将武田光和之子武田小三郎送回银山城,并向大内义隆表示,吉川氏毕竟是安艺名门,家名不可断绝,故而希望将小三郎过继给吉川兴经,继承吉川家名。

  此时,已经在大内义隆身边侍奉了将近三年的武田小三郎,不久前刚刚元服,并拜领了大内义隆的偏讳“隆”字,并继承了武田光和的“光”字,更名为武田光隆。

  大内义隆对武田光隆这几年的侍奉很是满意,知道他继承安艺武田氏家督之位无望,觉得能继承吉川氏也未尝不可,因此便答应了武田元光的请求,将武田光隆送回银山城。

  兵贵神速,武田元光一面意图快速包围小仓山城,断绝毛利派和毛利元就的联系。另一方面,给武田派创造动手的时机,毕竟武田派要做的不仅仅是软禁吉川兴经,还要铲除城内的毛利派,给武田光隆的入继营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八月二十日,武田军夺取了小仓山城外的数个城砦,基本完成了对城池的包围。

  当天夜里,以森胁佑有为首的武田派,趁吉川兴经不备,将其与一众眷属尽数捆绑软禁在御殿之内,并以商量要事为由,将毛利派的领袖吉川经世等一众家臣诓骗到御殿内,随即关上大门,这时,殿内早就埋伏好的武士从四面八方倾巢而出,如同砍瓜切菜般,对毫无防备的一众毛利派一番屠杀。

  基本取得城内控制权的武田派,生怕毛利派的武士继续作乱,便赶忙命人打开大手门,迎接武田军进城。随着武田繁清、白井清胤的进驻,武田军联合武田派对城内毛利派残党展开追剿,战事一直持续到八月二十二日,这才基本扫清了城内的毛利派。

  为避免夜长梦多、毛利元就从中作梗,在武田派的轮番威逼利诱下,被软禁中的吉川兴经最终答应收武田光隆为养子,并将家督之位传给他。作为回报,武田元光并未对吉川兴经及其家眷痛下杀手,而是将其尽数押到银山城“好生恩养”,相当于换个地方继续软禁。

  八月二十四日,十九岁的武田光隆正式入主吉川氏,并更名为吉川隆经,正式继任安艺吉川氏第十五任当主。

  这一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吉田郡山城,得此噩耗的毛利元就震惊不已,他没想到自己的精心布局竟会被这么迅速地瓦解,更没想到,安艺武田氏竟会如此雷厉风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稳定城内局势。

  “看来,银山城的那几位若狭来客,都不是好对付的角色啊。”吃了瘪的毛利元就,在听闻武田派已经站稳脚跟,并且武田光隆已经继任家督后,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

  就这样,安艺武田氏将吉川氏纳入囊中,基本完成了对安艺西部的掌控。

  不过毛利元就并未因此气馁,见安艺武田氏日渐做大,他也加快了对周围势力的并吞和扩张。

  小早川氏出自桓武平氏良文流,最开始,侍奉源赖朝的土肥实平的儿子土肥远平被封到了相模土肥乡北部的小早川,成为小早川这一苗字的开始。

  后来,源赖朝在全国设置守护庄头,土肥远平被给予安艺国沼田庄,故而移住安艺,并在不久后因战功加封了安艺国竹原庄。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早川家一分为二,宗家为沼田小早川家,分家为竹原小早川家。

  步入战国时代,竹原小早川家的势力大幅扩张,依托逐渐强大的水军众,成为濑户内海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在大内氏攻略安艺时,两家小早川都向大内氏表示臣服,并竭力保障大内氏对安艺沿海的控制。

  早在大内军从出云败退之前,也就是天文十一年(1542年),竹原小早川氏的第十三当主小早川兴景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去世,于是竹原小早川家的重臣提议将毛利元就的三子毛利隆景过继竹原小早川家,并在日后继承家业。

  出于对德寿丸的宠爱,大内义隆替毛利元就做主,答应将毛利隆景过继给竹原小早川氏,他也就此更名为小早川隆景。

首节 上一节 91/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