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168节

  朝廷会发放一些银子,并且给予免税,鼓励他们开垦荒地。

  二是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俘虏补充到屯田卫中,

  让他们去做开垦荒地、挖沟渠之类的苦差事。

  最好活干完了,直接累死在田里做废料,还能省下一大笔粮食。

  麓川的使团跟随大军来了,过几日就要商讨具体事宜,到时你也来参加,以作震慑。

  而那些俘虏,思伦法不打算要了,

  朝廷也不能白白养着他们,

  准备将他们编入云贵的屯田卫。”

  “不要了?”

  陆云逸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瞪大了眼睛,

  对思伦法的“慷慨”感到不可思议。

  “岳父大人,这思伦法是不是脑子糊涂了?”

  沐英摇了摇头说道:

  “他精明着呢,麓川需要一个强大外敌,也需要大明这个对手。

  如果我们把俘虏都放回去,岂不是正好彰显大明睦邻友好?

  这样一来,思伦法的王位可就坐不稳了。”

  听了这番解释,陆云逸恍然大悟。

  一个强大的外敌不仅能缓解麓川国内的矛盾,

  还能稳固思伦法的统治地位。

  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大明需要麓川,

  而是麓川离不开大明这个“对手”。

  了解了朝廷对屯田卫的后续处置方案后,陆云逸开始暗自思索。

  如果去到大宁,该如何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既然无法设立更多的屯田卫,那就只能把主意打到兀良哈三卫身上。

  可是,怎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大明效力呢?

  陆云逸一时没有头绪,急得一个劲地挠头。

  天色越来越暗,他的举动引起了沐英的注意,

  “你在想什么?”

  “岳父大人,小婿在思考如何让兀良哈三卫心甘情愿地为大明做事。”

  “做事?你打算做什么?”沐英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既然去了大宁,总不能无所作为,尸位素餐,那可对不起朝廷的重托。

  小婿打算开垦荒地,发展大宁特色,

  至少要让这片关外之地对大明朝廷多一些归属感。”

  陆云逸这次没有压低声音,

  前方马车中的朱标掀起帘幕,看了他一眼,眼中流露出赞赏。

  沐英也被他的这番话震惊了,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年轻人就是有干劲!

  兀良哈三卫是外族,不听话就杀,十抽一不行就五抽一,

  等他们都怕了,自然就乖乖干活了。”

  陆云逸对这种军候式的简单粗暴手段并不意外。

  不远处的李景隆也回过头来,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云逸,这个法子很管用,

  我爹说过,那些外族人不打是不会听话的。”

  陆云逸抿了抿嘴,没有回应。

  李文忠三次打到关外,北元朝廷三次停留的地方,都被他杀得血流成河。

  尤其是洪武三年的应昌,

  北元新朝廷的官员几乎被杀光,就连众多妃嫔也未能幸免。

  陆云逸并不打算采用这种方法。

  如果杀人能解决问题,他绝不会犹豫。

  但在大宁,杀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也无法改变山海关建立后,大宁地处关外、战略优先级较低的尴尬处境。

  正当他绞尽脑汁思考对策时,前方传来几声惊呼。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在视线的尽头,官道上出现了一个黑点。

  很快,这个黑点逐渐变大,

  变得庞大而悠长,转眼间变成了一条土黄色的长龙。

  伴随着如雷的马蹄声,这条长龙迅速向他们逼近!

  陆云逸明显感觉到,周围一些皇庭禁军顿时紧张起来,手中的长枪紧握!

  尤其是太子车辇附近的军卒,

  已经拔出了长刀,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这让陆云逸暗暗点头,

  太子的安保措施做得相当到位,皇庭禁军也十分尽职。

  这时,随行的大太监已经确认了来人的身份,

  高举令旗,大声高呼:

  “征南大军回朝,下马相迎——”

  在场众人纷纷翻身下马,而迎面而来的千余人马也在距离百余步的地方停了下来,纷纷下马。

  领头的颍国公傅友德的身影清晰可见。

  太子朱标走下马车,整理了一番衣袖,快步迎上前去,

  脸上带着亲切而熟悉的微笑。

  “唔——”

  沉闷的号角声在车队前后响起,苍凉的声音仿佛来自远古,传出去数里之远。

  整个葱郁的麦田中,

  蚊虫和鸟兽受到惊吓,纷纷飞上天空。

  “大军凯旋,百鸟相迎——”

  随行的太监打开了马车上的一个个笼子,

  原本被囚禁的鸟儿纷纷飞出,

  在车队上空盘旋,密密麻麻,场面十分壮观。

  陆云逸看到这一幕,先是一愣,随后心中涌起一丝憧憬。

  有朝一日,自己也要这样,受到如此迎接。

  双方队伍中央,颍国公傅友德已经看到了太子朱标的身影,

  步伐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

  还没走到近前,他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身后的众人也纷纷跟着跪拜。

  “臣傅友德承蒙皇恩,凯旋而归!”

  “咚咚咚——”

  轻缓而沉重的鼓声在这一刻响起,气氛变得庄严肃穆,带着一丝悲壮。

  傅友德老泪纵横,情到深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太子朱标也加快了脚步,眼中泛起了泪花。

  他快步上前,搀扶住傅友德,用力想要将他拉起来,

  “颍国公不必多礼,一去一年,老将军辛苦了。”

  傅友德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不知为何,他显得比以往更加苍老。

  “臣虽年老,但斗志弥坚,愿为陛下和太子殿下征战至死,何谈辛苦。

  臣只是为那些战死在战场上的将士们感到悲痛。”

  太子朱标眼眶通红,声音有些哽咽,

  他紧紧握住傅友德的双手,郑重地说道:

  “还请颍国公放心,孤与父皇向来厚待为大明流血牺牲的将士,绝不会吝啬!”

  “臣在此代死去的将士们,多谢太子殿下!”

  “礼乐起——”

  大太监见气氛有所缓和,高举令旗,大声呼喊。

  随行的礼部吏员们立刻开始演奏,

  欢快的器乐声响起,驱散了一些战争带来的阴霾。

  二人交谈了足足一刻钟,才携手走回队伍。

  迎接的众人纷纷躬身行礼:

  “拜见颍国公,恭贺征南大军回朝。”

  傅友德那布满血丝且有些浑浊的眼睛在一张张熟悉面孔上扫过,脸上露出感慨。

  他没有多余的客套话,只说了一句:

  “都是老熟人啊,能再次见到你们,真好。”

首节 上一节 1168/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