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301节

  如今归来,孩子会不会已经认不出自己?

  那些曾经天真无邪的面容,

  如今是否也被岁月染上了风霜?

  军卒们的眼神中,既有对归家的急切渴望,又有对未知的忐忑不安。

  “玉盘玉盘。

  那孩子已拂去风霜。”

  “玉盘玉盘,

  何时可掇,载笑载言,携归故乡。”

  唔——

  号角声陡然间变得慷慨激昂。

  陆云逸身跨战马,手持喇叭,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大喊:

  “归家——”

  “归家!归家!”

  军卒们齐声高喊,声音响彻云霄。

  士气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心中的热火熊熊燃烧。

  原本沉重的脚步,此刻变得轻快起来。

  他们整齐地迈着步伐,紧紧跟随在将军身后,缓缓走出营寨。

  微风轻轻拂过,带来泥土芬芳和青草气息。

  他们似乎从中闻到了家乡的味道。

  “玉盘玉盘,

  那天宫是否有答案。

  玉盘玉盘,

  那大圣取经何时还。

  玉盘玉盘,

  那孩子何时越过天上万重山。

  漫漫,漫漫,漫漫,向星汉。”

  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浦子口城宽敞的道路。

  穿过巍峨耸立的城门,踏上宽阔的护城河大桥,一路向北。

  浦子口城守将鲁谵,望着军卒们浩浩荡荡远去的背影,神情动容。

  他猛地扬手一挥,高声下令:

  “奏乐,送同袍!”

  浦子口城对面,应天府河渡口。

  一行文武大臣,静静地聆听着那悠扬而又略显古怪的韵律。

  他们看着前军斥候部军卒离京,

  扬起的漫天沙尘,很快便消散一空,

  一切归于平静,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

  太子朱标伫立在码头上,转头问身旁的李原名:

  “这是什么礼乐?

  说的是月亮,但孤听着,却像是出征的战歌。”

  李原名微微动了动胡须,躬身答道:

  “殿下,此曲名为“问月”,

  用的是出征时的正韵。

  臣初次拿到曲子时,也觉得十分古怪。

  分明像是一首儿歌,可听在耳中,却别有一番味道。

  正所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今日说玉盘,想的是小时候的自己,也是那遥远的家乡。

  在我大明,说的正是出征在外的军卒啊。”

  太子朱标望着那已渐渐变成一个小黑点的军队,眼神空洞,喃喃自语:

  “怪不得,孤听了心中竟然生出几分悲伤。”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礼部尚书李原名开口,继续说道:

  “礼乐之道在祀,祭奠的是逝去的先人、祖先,

  但凝聚的却是活着的大明千千万万百姓。

  殿下能与之产生共鸣,实乃国朝之幸。”

  朱标轻轻点了点头,这些道理他自然清楚。

  但站在身后的国子监一众学子,却纷纷面露诧异。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闻这种说法。细细思索一番,竟觉得真有几分道理。

  正因为有了礼乐,大明百姓才能拥有共通的情感。

  离家之人会思念家乡,会担忧家人,会牵挂孩子,会满心渴望归家。

  大学士宋纳看向身旁的孙思安与夏元吉:

  “你们听明白了吗?”

  二人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疑惑。

  宋纳却丝毫不在意,淡淡地开口说道:

  “这便是礼部的尊贵之处。

  你们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才算得上心怀天下,登堂入室。

  作为老夫的弟子,这是第一道课业,你们回去后要好好琢磨。”

  “是”

  二人齐齐躬身应道。

  “陛下驾到——”

  这时,一声高呼从城门处传来。浩浩荡荡的皇庭禁军,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出城门洞。

  阳光洒落在他们身上,

  金银二色的甲胄熠熠生辉,显得光鲜亮丽。

  城门附近以及码头上的诸多力夫和商贾,

  看着眼前声势浩大的仪仗队,心中满是疑惑。

  今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皇帝竟然也来了。

  这时,随着皇帝的辂车缓缓驶出城门洞,

  后面跟随的文武百官也如潮水般蜂拥而至。

  他们身着官袍,稳步踱步而行,时不时地望向远方,脸上满是期盼之色。

  百姓们见到这一幕,更是震惊不已。

  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太子来了,皇帝来了,文武百官也来了。

  很快,他们便知晓了答案。

  官道尽头,一辆朴素而不显眼的马车,摇摇晃晃地驶了过来。

  马车上没有随行人员,只有一名上了年纪的车夫,在稳稳地赶着马车。

  马车自视线尽头出现的那一刻起,城门附近的气氛便陡然一变,变得复杂万分。

  不知有多少人踮起脚尖,努力向前张望,渴望能看一看那马车。

  辂车上,身穿衮服的明皇朱元璋,从掀开的车帘中缓缓走了出来。

  他脚踏实地,稳步向前。

  一旁的太子朱标,也紧紧跟随其后。

  二人向前走去,渐渐越过守卫的皇庭禁军,又越过了密密麻麻的官员队伍。

  二人在道路中央停了下来,

  与此同时,那辆马车也缓缓停下。

  一只苍老且布满褶皱的手,从帷幕中伸了出来。

  随后,一个头发花白、胡子花白、眼睛浑浊的素衣老者,探出头来。

  他慢慢地走下马车。

  老者个子中等,气质儒雅平和。

  整个人静静地立在那里,周身散发着一股超脱凡尘的意味。

  即便脸上布满了沟壑纵横的皱纹,依旧能看出其年轻时的英俊模样。

  一身素衣穿在他身上,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明皇朱元璋见到这人,眼神微微一动,胡须微微颤抖,

  就连嘴唇也开始抖动。

  他第一次显露出些许老态,走路时脚步有些踉跄。

  他颤抖着向前走了两步,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

  “老哥,一晃多少年了,咱们都老了”

  马车上下来的老者,同样面露动容之色。

  他张开双臂,踉跄着走了过来:

  “上位.一眨眼,咱们都半截身子入土了。

首节 上一节 1301/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