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458节

  “是韩国公?”沐楚婷小心发问。

  “这件事疑点重重,

  以我现在的官职,还无法得知其中关键。

  但辽东地理位置特殊,连接朝鲜和倭国,向来是走私的重要通道。

  如今海贸管控严格,通过辽东与这两国往来,

  再进行货物周转,倒也说得通。”

  陆云逸长舒一口气,眼神渐渐变得空洞。

  若他身处中枢,或许能知晓更多内情,

  但在大宁边陲之地,只能靠推测。

  虽然结局早已注定,但过程充满变数,

  一个不慎,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机遇与危险往往只在一线之间。

  沐楚婷默默起身,走到陆云逸身后,轻柔地为他揉捏肩膀:

  “夫君,我最近重读《孙子兵法》,颇有感悟。

  其中《军争篇》写道,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夫君如今坐镇大宁,远离京城纷争,本就稳如泰山。

  若能在道路修建和商贸往来上雷厉风行,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今日在城中看到,百姓得知有做工的机会,都十分高兴。

  整个大宁百姓都会是夫君的后盾,

  到时候就算是韩国公想对您不利,也要有所顾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意有时是保命符,有时会变成催命符。”陆云逸感慨道。

  “那现在呢?民意对夫君来说,是保命符还是催命符?”沐楚婷好奇地问。

  “暂时是保命符。”

  沐楚婷笑着,手上的力道更轻柔了些:

  “那就好。”

  “但我担心,用不了几年,这民意就会变成催命符。”

  陆云逸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座椅扶手。

  沐楚婷一脸疑惑,正要发问,却听陆云逸继续说道:

  “韩国公年事已高,他想为两淮勋贵们争取利益。

  陛下也老了,为了大明江山稳固,说不定会采取雷霆手段。

  到那时,局势如何发展,实在难以预料。”

  说罢,陆云逸缓缓闭上双眼,一股疲惫感袭来。

  虽然早已做好心理准备,

  但当这些在史书中浓墨重彩的大事即将发生时,

  他还是忍不住感到激动与忐忑,

  因为这背后,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沐楚婷小心翼翼地问道:

  “夫君,会波及大宁吗?”

  陆云逸依旧闭着眼睛,淡淡道:

  “大宁前卫指挥使曲清风,从北平而来,目的就是争夺那个空缺的佥事之位。

  他的父亲曲嘉瑞,是北平右布政使,与韩国公是同乡。

  陛下向来喜欢斩草除根,

  等京城的争斗结束,曲清风恐怕难以善终。”

  “没想到危险就在身边”

  沐楚婷震惊不已,本以为来大宁能远离朝堂纷争,

  却没想到风波依旧如影随形,避无可避。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和秋荷欢快的声音:

  “少爷,少爷吃饭啦!”

  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秋荷蹦蹦跳跳地跑进来。

  可一看到屋内场景,她立刻闭上嘴,身子也变得拘谨起来。

  不知为何,她总是有些害怕眼前这位二夫人。

  “少爷.二夫人,吃饭啦。”秋荷怯生生地说。

  陆云逸睁开眼,看她畏畏缩缩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

  回头对沐楚婷说:

  “秋荷好像有点怕你,你可别欺负她。”

  沐楚婷白了他一眼:“说得我好像是个毒妇似的。”

  她看向秋荷,温柔地说:

  “秋荷,以后在家里不用这么拘谨,这些事吩咐下人去做就好。”

  “是夫人。”秋荷小声应道。

  陆云逸坐了起来,朝着他挥了挥手:

  “帮少爷拿衣服。”

  “好。”

  秋荷一喜,连忙小步跑到衣架旁,

  取下长袍,乖乖站在一旁等着。

  陆云逸走过去穿好衣服,揉了揉秋荷的脑袋:

  “走吧,一起去吃饭。”

第670章 正值新春,每个人都有光明的未来

  今日,乃是洪武二十二年的最后一日。

  天还未亮,大宁城中便已传来烟花爆竹燃放的声响,噼里啪啦之声不绝于耳。

  虽说声音有些聒噪,

  可城内却呈现出一年里最为安宁祥和的景象。

  吏员官员们无需上衙当差,

  工坊掌柜也不必开工劳作,

  就连各家商行的掌柜们,也都乐呵呵地打开店门,盼着今日能赚个盆满钵满。

  昨日告示上写明的福利,也开始发放,

  一大清早,便能瞧见不少人从集市或是街巷口拎着猪肉、扛着米面往家走,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城北安和街,今日的安和商行却大门紧闭,

  往日排队的人群也不见踪影,

  这让附近百姓一时之间有些不太习惯。

  蒙哥阿斯尔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就拿着扫帚走出家门,清扫街道。

  虽说有了排队买白糖这份轻松活计,

  可清扫街道的活儿也不能落下。

  此刻的他,更是干劲十足,

  只因他揽了个旁人都没有的活儿,

  有人雇他在城北盯着一切异常的人和事。

  一个月给一两银子!

  起初刚听到话时,

  阿斯尔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对方是个骗子。

  可当他还没开始干活,

  就先拿到了过年的赏钱二两银子时,他便深信不疑。

  从那时起,他心里明白,

  曾经那个穷困潦倒、被逼急了还得跟人抢活干的阿斯尔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的他,衣食无忧,干活也愈发勤恳。

  这会儿,他手里拿着肉馅烧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一边哼着小曲儿,不大的眼睛则滴溜溜地转着,

  紧紧盯着北城门附近的一举一动。

  没一会儿,他就瞧见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中年人,

  从一个孩子手中抢过糖果,还偷偷拿走了露在外面一半的压岁钱红包,

  而后竟还装模作样,好似什么都没发生过。

  阿斯尔记性好,将这人的模样记了下来,继续留意着周围情况。

  很快,他又看到都司军卒带着崭新告示来到告示牌前,

  正往上面刷着浆糊,仔细张贴着。

  原本零零散散、装作不在意的好些人,

  一下子就把目光都投了过去,

  甚至有人赶忙加快脚步,冲到近前。

  阿斯尔的视线在每个人的脸上扫过,想尽力把他们都记下来,

  可人数实在太多了,他不禁有些泄气,

首节 上一节 1458/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