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都有手推车从这里产出,
再由专门的三轮车拉去应天商行售卖,
原本人迹罕至的天福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就连在京城做工的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回到家中,
虽然工钱比之京城要少上一些,
但能在家中,老婆孩子热炕头,
谁又愿意到人生地不熟的京城呢?
官道上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天福村的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甚至,还有几十人领着几名衣容华贵的员外在绕村行走,
对着这些房舍指指点点,像是在介绍着什么。
李至刚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开头千难万难,
而一旦有了一个成品,其余人都会随风而动。
在他离京时,就有几个富庶村庄前来观看,改造村子的意愿十分明显!
只可惜,尽管他们有钱有人,
但京城却一改往常,暂停了应天建筑商行的一应建造,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
原本,李至刚对此也是模棱两可,不明所以。
但随着河南一行,他就已经知道了,
京城最近的氛围为什么会如此凝重,
也知道了为什么一向风平浪静的京畿之地,会时常有叛逆之事发生。
“快些走吧。”李至刚侧头看向车夫,吩咐道。
“是,大人.”
一行人摇摇晃荡,因为应天的商贸繁盛,
不过十里道路,生生走了一个时辰。
看着前方屹立的应天城门,李至刚面露感慨,
本以为此行一去至少要待上五年,没想到短短几月就要回返。
车队中的一应家眷脸色有些不好,气氛沉闷到了极点,
短短十几天的路程,他们已经能够想明白发生了什么。
自家大人不是回京求援,
而是在争斗中遗憾落败,无奈只能回京。
这一回,仕途全无。
就连一向活泼好动的沈藻都有些萎靡,
看着繁华的京城,提不起神。
护卫军卒在出示了河南布政使司以及河南都司的令牌后,
车队一路畅通无阻,就这么顺利进城。
他们很识趣地没有进城,
就隔着黝黑深邃的城门洞,静静看着李至刚的车队缓缓离开
当车队的身形消失在视线之中后,
一行人这才掉头回返,只觉得心情畅快到了极点。
而入城的车队则愈发萎靡,连说话声都少了许多,与周围热闹场景格格不入。
反倒是一路沉默的李至刚罕见地有了笑容,
甚至嘴里还哼出了小曲儿,
让在前方带路的沈藻频频回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就在他想着带队回到李府时,李至刚突然开口:
“去太子府。”
沈藻愕然地回过头来,很快便点了点头,对着身旁车夫吩咐:
“带夫人们先回.”
“不用了,一起去。”
李至刚的声音打断了沈藻的吩咐,让他愈发愕然,
“大人.如此拖家带口的,是否有些不雅?”
“无妨,去吧”
沈藻有些茫然地回过头来,
不过既然大人已经下令,他还是挥了挥手,
于是,车队继续前行。
在一行人的茫然下,车队浩浩荡荡驶入了太子府所在的街道。
他们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太子府护卫的注意。
百余人抽出长刀,快速冲上来,拦住他们,
其中一人上前一步,喝道:
“太子府重地,此地禁行!”
李至刚缓缓走下马车,朝着亲卫们拱了拱手,说道:
“本官河南参议李至刚,有要事相见太子殿下,还望将军禀告。”
“李大人?”
守卫们有些愕然地看着他。
若是没记错的话,李至刚在离京时太子曾亲自前来相送,
怎么这还没有三个月,居然又回来了?
守卫脸色严肃,连忙派人前去禀告。
不多时,在几名护卫的引领下,
李至刚进入了太子府,在最隐秘也是最安全的书房内见到了太子朱标。
太子朱标此刻脸色凝重地站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见李至刚进来,第一时间发问:
“你怎么回来了?”
见到太子,李至刚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松了下来,
他连忙躬身一拜:
“臣见过太子殿下,此番回京是受人所托,相送一人!”
说着,李至刚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封文书。
一直站在一旁的大太监,连忙走了过来,
挡在太子身前接过信件,
仔细检查一番,确认无误后才转头递给太子。
太子有些狐疑地拿过信件拆开,映入眼帘的话语,
让他面露愕然,有些震惊地抬起头来:
“梅义在你手中?”
话一出口,原本还神情淡然的大太监脸色猛地一变,
身形连忙后退,一直退出书房,甚至还拉上了房门。
等到书房内彻底安静,李至刚才沉声开口:
“太子殿下,微臣在开封城碰到了北平行都司的陈景义,
他是负责运送汝南侯以及三万卫指挥使许成的人。”
太子朱标眉头紧锁,沉声发问:
“他把人交给你了?”
李至刚回答:
“陈景义找到微臣,希望能代为护送汝南侯,微臣答应了。”
“为什么要找你?”太子继续追问。
“追兵凶猛,陈大人没有把握能将人安然送来应天,
所以采用了丢车保帅之法,
由他们一行百余人充作诱饵,吸引追兵,再由微臣行偷天换日之举。”
李至刚脸色平静,神情中有着些许动容。
他到现在还记得,
陈景义说他们要坦然赴死时的平静,像是在说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事。
“人呢?”太子朱标追问。
“门口的车队中,由微臣的夫人亲自看管。”李至刚回答。
太子朱标上下打量着李至刚:
“你去河南治水,这么匆匆回返,还能安然来到应天?”
李至刚脸色变得古怪,声音也带着一些唏嘘:
“太子殿下,到了开封城,微臣才知道,地方早已沆瀣一气,内外勾结。
治水于地方豪强而言,只是一门生财手段。
微臣带着建筑商行的材料到开封,
是断人财路,杀人父母。
他们对微臣频频发难,
恰逢此时,黄河溃堤,
他们想让臣回京求援,借此让臣无法插手治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