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693节

  犹豫了许久,詹徽嘴唇翕动,缓缓吐出了两个字:

  “不知。”

  李原名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眼中疑惑更深。

  他接着发问:“太子殿下可知晓?”

  詹徽陷入沉思。

  作为詹事院詹事,他是太子最亲近的属官,

  甚至太子府一众文书信件都是通过他的手往来传送。

  但在这件事上,詹徽有些拿不准。

  又沉默了许久,詹徽看向身前的一个个绯袍背影,轻轻摇了摇头:

  “太子殿下暂留太子府,应当也不知。”

  听闻此言,李原名瞳孔微缩,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他自认颇了解这位久伴的君王,

  陛下做事向来是拉一派打一派,稳妥到了极点,从来不会冒进,

  一个个强敌被他击倒,毫无反抗之力。

  但今日,他看到了仓促,

  看到了一意孤行,偏偏没有看到以往的运筹帷幄。

  这让李原名心生疑惑,

  陛下怎么了?

  很快,他脑海中想到了一个可能,让他步伐都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陛下的身体?”

  他回头看向不远处高大巍峨的奉天殿,眉头紧锁。

  这些日子,不论什么事都透露出一股仓促。

  陛下也离开了久居的武英殿,转而来到了奉天殿.

  其中意味,李原名不敢深思。

  “李大人,您想到了什么?”

  一旁的詹徽小声发问。

  李原名轻轻摇了摇头,轻声道:

  “詹大人,陛下一意孤行,非稳妥之道,

  还请詹大人面见太子殿下,劝一劝陛下。

  想要设立市易司,至少要徐徐图之,

  如此着急,岂不是让隐藏在朝堂中逆党找到机会?”

  詹徽轻轻点了点头:

  “李大人,本官这就去太子府。”

  李原名继续开口:

  “詹大人,如今逆党已经垮塌,一众党羽尽数被抓获,

  这个时候太子若还在宫外,可能会横生枝节,太子殿下还是及时入宫的好。”

  “嗯应当如.”

  詹徽的声音戛然而止,瞳孔骤然收缩,

  干枯的手掌狠狠地攥住衣袖,

  猛地看向李原名,又看向身后的奉天殿。

  他不是傻子,反而聪慧至极,

  否则也无法力压一众朝臣成为吏部尚书。

  他听出了李原名的意思,也猜到了其中可能。

  他定在原地,沉默了许久,缓缓说道:

  “李大人,不会吧。”

  李原名目光深邃,没有回答。

  他想到了一件事,

  淳皇帝六十三岁逝世,而陛下今年六十二岁了,再有一年就是到了其父逝世的年纪。

  作为年长者,李原名深有体会,

  对于父亲逝世的年岁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生怕自己也活不过这一个坎。

  而他自己是活过了这个坎后,才慢慢消除了心中这种恐惧。

  想到这一点,李原名忽然觉得,

  自己好像知道为什么会在今年匆匆动兵,匆匆剪除李善长一党.

第769章 漫天要价 就地还钱

  早朝结束后,市易司的消息如同流水般向四方涌去,顷刻间传遍了大明朝廷。

  凡是听到此消息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骇然。

  太子朱标也是如此。

  晨时初,马车摇摇晃晃地奔入皇城,进入皇宫,向着奉天殿而去。

  太子朱标端坐在宽敞的马车中,

  神情凝重,眉头紧锁,只觉得脑袋隐隐作痛。

  刚刚听到消息时,他十分震惊,

  但随着马车穿过应天城,来到皇城之中,

  他的思绪渐渐有了转变,开始有了自己的猜测。

  马车稳稳地停在奉天殿的殿前广场,

  太子朱标不等下人搀扶,

  便自己走下马车,急匆匆地走入大殿,大声喊道:

  “父皇,父皇”

  朱元璋正坐在上首,静静翻看着手中一封抄家文书。

  听到声音,他微微抬眼,扫了一眼急匆匆进入大殿的太子,问道:

  “什么事啊,这般着急。”

  “父皇!”

  太子朱标急匆匆地走到上首,躬身一拜,说道:

  “儿臣听闻父皇要设立市易司,儿臣敢问父皇,为何事情如此仓促?”

  “仓促吗?”

  朱元璋放下手中文书,满脸感慨地靠在龙椅上:

  “标儿,时不我待啊,

  朕已经老了,若是再不做一些事,恐怕.来不及了。”

  此话一出,周遭的太监们一个个跪地不起,瑟瑟发抖。

  朱标眉头紧皱,他记得上月太医还给父皇看过身体,

  说其身体康健,比之五十岁时丝毫不差,怎么现在

  沉吟片刻,朱标挥了挥手:

  “都出去。”

  太监宫女们如获大赦,连忙站起身匆匆离开。

  等到殿内只剩下父子二人之后,朱标直接发问:

  “父皇,到底发生何事?”

  朱元璋笑了笑,在桌上翻找,

  很快便找出了一本没有封皮的文书递了过去:

  “看看吧,昨日朕在这见了陆云逸与刘思礼,

  其中一些话给了朕一些启发,还有一些与朕不谋而合。”

  朱标眉头紧锁,接过文书快速翻看,

  上面是殿中三人的对话,最后还有户部尚书赵勉加入.

  朱标很快将其看完,有些凝重地皱起眉头。

  “怎么样,看出什么名堂了吗?”

  朱元璋笑呵呵地问道。

  “父皇,儿臣还要再看一遍。”

  朱标说完,视线扫动,

  很快就在一旁的花瓶上坐了下来,静静翻看。

  这一次他看得无比仔细,到了一些关键地方,还会停下来仔细思索,

  但他的眉头却没有就此舒缓,反而愈发紧锁。

  过了许久,他终于将文书看完,

  左思右想之后,沉声道:

  “父皇,朝廷若是掌控部分商行,

  或许能聘用更多的百姓,分润更多银钱,

  但市易司要统筹天下商贾之事,步子未免迈得太大。

  儿臣在来时,就已经得到消息,

  整个六部现在都闹得沸沸扬扬,

  只因不知从哪传来的消息,

首节 上一节 1693/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