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459节

  但是大帅如此来言,他也说不得什么,那就等几日吧……

  如米擒真韧这般怒火中烧的党项人,军中也不在少数,米擒、往利、费听的汉子们,哪个不是如此?

  当然,军中多汉人,真出自这几部党项,也还是少数。

  也说西南数百里之外,洪州城捏,种师中面前,他自也不断收到来自远方苏武的信件。

  信件里有安排,说得很详细,让种师中开始攻打早已被围困得水泄不通的洪州城,此都是配合之策。

  乃至种师道那边也要打起来,要开始攻城拔寨了。

  便是要牵制党项,苏武也担忧,担忧自己屁股后面又来一支党项部队,那就难办了,所以,各处皆要开始动手了。

  如今主动权当真在手,要把实力都亮一亮,好教党项人知晓,宋军没有一处是玩笑的,就要让党项人难以取舍。

  护城的壕沟早已填出了无数平地通道,巨大的攻城器械,也准备了不少,宋军也不是第一次攻打洪州城,一切有条不紊,众军开始爬墙。

  再往西去,种师道面前对的是西夏清远军城,在西夏静塞军司治所韦州城以南,城池不大,没什么百姓,主要是军汉,以及军汉的一些随军家属。

  军汉两千来人,家属已经先走了一些,此时还在的不过数百。

  也是围困许久了,自也开始攻城。

  尸山血海在杀,就在三年前,此地许多宋军老卒,就是昔日随着刘法打进党项的军汉,也曾如此攻破过不少西夏边境城池,只是那一次,最后败得极为惨烈,败退之时,刘法亲自殿后……

  再攻城,军汉们也并无多少畏惧,只管随着诸般器械往城上去冲,前赴后继而去!

  老帅种师道,也下了死令,不论填得多少人,今日必要克得清远军城,让兵锋指向韦州。

  这是苏武来的军令,严苛非常。

  一切都是时间节点,这些节点格外重要,不能有丝毫拖沓。

  唯有计划一步一步推行,才能慢慢把党项人压迫到越来越难以取舍的境地。

  西夏,一个有八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却只有二三百万人口,境内诸般地形无数,草原沙漠隔壁山地……

  与大宋的边境之长,弯弯绕绕就有两千多里地去。

  这般的国家,其实就有先天不足,那就是难以兼顾,这也是昔日神宗时代要搞五路伐夏的原因,也是要让党项人难以四处兼顾。

  只是那时节,正是党项最穷兵黩武的时候,正是一个战争狂人西夏梁太后执政之时,她能把党项天子李秉常给囚禁了,不断对宋发动战争,几乎把西夏所有青壮男儿征召一空,与宋死磕。

  五路伐夏之时,前期宋军自是处处占优,城池连连打破,只是后来深入之时,结局还是那个结局。

  而今不是梁太后的时代了,党项再也干不起来昔日那般把青壮征召一空之事。

  原因也简单,梁太后那一次之后,党项虽然好似挡住了宋军五路,好似大胜了,但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生产能力,死伤无数甚至影响了国家的人口与繁衍,进一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致使国家立马陷入危机之中,好多年恢复不过来,直到现在,还恢复不过来。

  这也导致整个西夏对梁氏一家,痛恨非常,梁家人虽然在西夏盛极一时,其后果也不言自明,而今朝堂,再无一个姓梁,梁家那些男人,后来被清算的也不知多少。

  这一切都是多久之前的事?三四十年前。

  也说李乾顺这一朝,也还有一个梁太后,李乾顺继位的时候,梁氏还依旧把控着朝堂,直到后来,也就是二十年前,李乾顺才刚把梁家人彻底肃清,自己亲政。

  梁氏这一族,对党项的打击,那是无以复加,也说此时党项,才靠着李乾顺这二十年的励精图治,稍稍回了一点血。

  若不到万不得已,这党项万万没有穷兵黩武的土壤。

  也好在这些年,大宋好似也越来越不太行了,三四十年来,再也搞不出昔日那般五路伐夏之事了。

  却又哪里想到,陡然间,好似又来了个三路伐夏。

  只待战起,军情如雪片一般飞到兴庆府里,最近之处,清远军城,其实离兴庆府只有三百多里,很近。

  国主李乾顺与晋王李察哥,看着军情,也是心焦不已。

  李乾顺连连在问:“良辅那边如何了?可有军情回来?”

  还真有,李察哥一语来:“他也要援军,想要一支快骑,沿着沙漠边缘往东去,出现在宋骑身后,他说这般,就能必胜!”

  “他有三万人,其中骑兵就有五千余,宋军拢共一万,他何以还要援军?”国主李乾顺有些急,若是李良辅那边能胜,眼前之局,立马就简单清晰了。

  李察哥便是来答:“那军情奏报之中,也说宋骑难缠,此话倒也不假,再等几天,若还是不胜,许真要出一支援军去了……”

  “怎么?他畏战?”李乾顺却也生气。

  李察哥连忙解释:“他不是畏战,而是那宋骑压根就不与他战,他追出去,便是以寡击众,不追出去,步骑一处,又动弹不得!”

  “宋骑善战乎?”李乾顺一语问来。

  李察哥真是良帅,立马再说:“不可轻敌,此兵法之道也,他也有他的难处……”

  兄弟两人,显然一文一武,配合得极好,也向来互相信任非常。

  李乾顺唯有一口气叹去:“那终归也要催一催才是……”

  李察哥点点头:“自是要催,良辅善于用兵,他若为难,定是真为难……”

  “这般局势拖沓下去,何时能见分晓?如今宋军好似当真不急,举国之力而来,只怕久拖,越发艰难……”

  李乾顺显然也看得懂大局之势。

  “不若臣领一支骑兵往前线去看看?”李察哥如此一语来。

  李乾顺立马来说:“万万不可,已然定计,先用边境城池消耗宋军之力,再集结大军战于腹地之处,此可胜也,向来如此,不可轻易更改,若是随意调动,一走一拨来去分散,若是出得差错,来日决胜,怕是岌岌可危。”

  这西夏,看似赢了一次又一次,这西夏可以赢一千次一万次,但就是不能输一次,但凡真输一次,那就是万劫不复。

  哪怕只是运气不好输了一次,这西夏也就没了。

  这个道理,才是西夏核心里真正的困局所在,这西夏看起来很强,又看起来很弱。

  弱国就是如此,它是永远没有安全感的,最缺的也是安全感。

  所以,李乾顺,在大战略上,显然保守非常。

  李察哥点着头来:“陛下说得在理,以往宋来征讨,也还有辽人可以求援,若是真入困局,明里暗里,辽人也会给咱们无数的资源,兵刃甲胄马匹……此番……”

  李乾顺立马接话:“是时候了,既然良辅退兵而回了,那这辽人,咱们已然是恶了,那就派遣使节出使女真,眼前之局,女真自也清楚知晓,留得我大白高国,对于女真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那就速速派人出使!”李察哥显然也是此想。

  这国际局势,着实复杂。

  女真再出使大宋,与大宋修好,与大宋一定边境边民之策,与大宋借粮。

  大宋答应了。

  大宋苏武又派遣使者,让女真出兵合击党项,女真也答应了,但女真之中无数人,又在议论来日与宋开战之事……

  此番,党项又派使节去女真,要女真支援党项,女真会应吗?

  不必多想,也会应,只看支援之法是哪般……

  许其中也还有时机上的问题,比如宋人当真把二十万石粮交割给女真之后,女真兴许才会真正翻脸,在此之前,想来暗地里的事会多,明面上的会少。

  想来,来日女真与党项借粮这件事,也会发生。

  这一切,复杂得紧,却又都是合理非常,乃至历史上,辽国覆灭与靖康之间这些事,也如此复杂非常。

  真比起来,各方势力里,许就那汴京城里的达官显贵与天子,最显出几分纯真……乃至可笑。

  大横水。

  对峙也依旧还在,宋骑夜里,常常奔腾而起,许三四千,许七八百骑,便往那车驾围起来的营地里去攒射,甚至也射火箭去,马速不停,射完就走。

  党项军自是夜里要起,该反击的反击,该扑火的扑火。

  宋军就在那不远不近的地方,李良辅似也想过要夜里去袭营,也如这般攒射一番就是,却也知道,一旦马蹄奔起,宋骑立马就会集结一对,就会打起来,打起来怕是要吃亏。

  宋骑就在那里,晚上来袭,白天围着营地四处来走,左看看右看看,看得机会就往前去,攒射几番,又远远避开。

  甚至有那宋骑,远远奔驰而来,冒着箭矢,把许多羊腿扔进了营地之中。

  这自是苏武的命令,不免就是表达一个意思,熬?又得熬,我还有肉吃。

  李良辅那军帐之中,自是个个一脸憋闷,请战之言,早已此起彼伏,却还是李良辅,一人压下了诸多请战之语。

  他自在说:“陛下的援军许就在路上了,再等几日许就到了,如此前后夹击,宋骑定就退去了。”

  这话也说得很直白,不是宋骑大败,而是宋骑自就退去了,在冷兵器时代,想真正在旷野之地大败一支骑兵,将这支骑兵打得溃不成军死伤无数,何其难也?

  只要他不想跟你决死,那你拿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哪怕你自己也有骑兵不少,也是没办法。

  这就是机动能力在战争之中无与伦比的优势。

  这也是此时苏武,身为数十万大军的主帅,依旧还敢安然在此的原因,便是他要走,那就一定走得了,只看往哪里走。

  又是数日过去,宋骑依旧能往营寨里扔进来羊腿……

  李良辅的军帐里,气压着实不高。

  曾几何时,党项人胜败皆有,却从未如此憋屈过。

  那米擒真韧一语而来:“大帅,不若就以五千骑,与宋人拼了!我米擒男儿,个个敢死!”

  便听话语又来:“我往利男儿,也是个个敢死!”

  军帐之中,自也有汉将不少,若是放在二三十年前,梁家人掌权之时,这些汉将还真一个个地位不低,话语权不少,只是而今,梁家人差不多都死绝了,这些汉将自就无甚可说了,只看着党项人来去争吵就是。

  李良辅深深一口气叹去:“你们也看到了,已然这些时日了,那些宋骑,可当真有过懈怠?来去奔驰,那马队阵型,可有丝毫松散?宋骑善战,辽人之语不假!”

  “他善战又何妨?只管拼了就是!”米擒真韧话语连连,着实是忍无可忍了。

  李良辅起身踱步,却还是摆了摆手:“不可,宋人许耗不得多久了,咱们粮草还有一些!陛下的援军,怕是真就要到了。”

  “咱们三万大军在此,陛下何以还愿派援军来?”米擒真韧满腔皆是仇恨,又道:“若是三万人打不过宋人万余,那这场战事还如何去打?”

  李良辅慢慢来说:“我知晓你们有些人报仇雪恨心切,但胜了才是报仇,败了,不过是枉死陪葬罢了,兵家胜负之道,就是要沉心静气!援军肯定会来!”

  李良辅所言不差,援军是会来的,但李乾顺与李察哥本就说了过几日再看,早几日前,看得李良辅久久不胜,已然真支派了援军来,就近,夏州总管,也就是嘉宁军司的主官,辽人萧合达。

  让萧合达整嘉宁军司之军,出夏州城北上!六七千人,马军两千余,正在北来。

  显然,这也是无奈之举,也是给苏武多留了一条后路,即便是战败撤退,那就是直接往夏州方向回宋,既然夏州城的军队出来了,那夏州岂不空虚?

  苏武凭借这么多马,真要撤退,还去什么大同,直扑夏州就是,且问李良辅与萧合达,又如何来追?轻易敢不敢追?

  这也是党项无奈之举,兴庆府与韦州,太近太近,也就是与种师道太近,兴庆府的兵,不能走,一走,就是中了宋人之计策,一定要保持庞大规模的党项军,准备与宋人在兴庆府之南,灵州城之南,或者据城而守,或者与宋人野外决战。

  真论西夏,看似有边境草原,看似有河西四郡,其实,真正人口聚居,生产力集中之地,就是黄河边缘兴庆府附近,兴庆府与西平府(灵州)在,西夏就在,其他地方,战略上兴许有些重要,但经济实力与人口上,其实都不太重要。

  战略向来如此,一直都如此,从李元昊立国开始,其实从未变过,而且每一次都是成功的经验,岂能弃之不用?

  夏州,其实就在王亭镇以南,到大横水不算很远。

  女真,完颜宗弼,更也在来的路上……

  好似一场风云际会,就在眼前。

  苏武游骑无数,正在来去,岂能不知身后来人?

  一场新谋划,好似就在苏武脑海之中酝酿开来,说干就干!

  (兄弟们,节奏要快起来了……接下来的内容,是一系列变化……)

第278章 生死一处,勠力同心!

  西南边来人了,游骑早早把消息带到了苏武面前。

  苏武与众多军将,就坐在大横水的党项毡房里,炉膛里烧着牛粪,屋内倒是温暖许多。

首节 上一节 459/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