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480节

  那骑兵扬着尘土蜂拥而来,差一点这城池的城门都没来得及关。

  便是万万想不到,这里会出现敌军,会出现宋军。

  苏武自是一刻不停,开干,箭雨钩锁之外,路边的枯木都被搬来垫脚,硬弩把透甲的箭矢射进土墙上,也能作为“阶梯”。

  只管是攒射不止,只管是攀登上去。

  城池又开。

  简单得有些超乎了苏武的想象,苏武知道这一趟来不难,却万万没想到这么简单。

  一来是苏武真没想到这里的破败程度,二来是苏武没想到党项在这里的驻军如此之少。

  回过头来想,这里也驻不得大批军队,因为这里出产并不多,粮草全靠调运,驻军之靡费不必多言,且这里也没有必要驻扎军队,没有什么威胁在外。

  杀人吃饭,再去速奔,要的就是快!

  快去快回,甘州并不需要驻扎太多军汉,精锐军汉七八百人足矣,若是党项人来打,不打破头前凉州,那是万万不会到得这甘州来的。

  苏武有一次在熬,也不曾真感受到昔日霍去病大破河西之爽快,还有什么匈奴休屠王之类的可以抓。

  什么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没有,啥都没有,只有赶路。

  也没有看到什么妇女,更没有看到六畜。

  再去,肃州,也就是酒泉,又是五六百里,肃州又要繁盛不少,但也只是与头前两个地方相比,失去了商道的意义,这里,不过是沙漠孤舟,又有多少人愿意待在这里?

  一路去,还有瓜州沙洲之地,都是几百里几百里的去,瓜州也是小城,沙州,就是敦煌,那里,又繁盛一些,却也有限。

  但苏武知道,沙州所在,那里古迹无数,那里也还有繁盛之文明的遗迹,那里有无数巨大的石窟,石窟里壁画与造像,便是这个国家与民族的瑰宝。

  那石窟里,还藏着无数的文字书籍与各种记录,各个民族的都有,乃至还有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民族文字记载,一藏千年去,千年不腐朽,却被人卖给了外国人去。

  抓了几十个甘州肃州的老汉当向导,苏武继续往西去。

  却说此时此刻,燕云!

  大同城终于破了,耶律大石豁出命去,想了不少计策,诸多辽国之兵各处突围,他自己,忽然带着一支骑兵疯狂突围,掩护着天子耶律延禧往草原狂奔不止。

  女真还真中计,猛追猛打耶律大石,耶律延禧当真就此逃脱了去。

  女真人还真把耶律大石给擒拿住了,自也派人去狂追辽国天子耶律延禧。

  这场你追我逃的拉锯,会持续很久,耶律延禧回逃到夹山之中,追去的女真人,也会暂时束手无策,暂时稍稍松懈,也不仅仅是耶律延禧会躲会逃,更是草原勤王之军,已然从各处赶来。

  这所谓辽国,还能残存一段日子去。

  耶律大石,投降了!

  甚至还被迫带着女真人去追耶律延禧,也还真卖力去追,但只要女真人对他稍稍信任之后,他找准时机,说跑就跑了……

  还会再一次回到耶律延禧身边,依旧是耶律延禧身边唯一还能倚仗的大将。

  只是两人在后来,又会分道扬镳,原因很简单,当拢得草原各司一两万人马之后,耶律延禧急着要战,要夺回失去的江山,逼着耶律大石主动出击去打女真。

  耶律大石自是想着蛰伏以待时机,奈何天子不愿,两人岂能不分道扬镳?

  如此,耶律延禧奔着作死的道路去,最后被女真擒获,被抓到黄龙府去“安享晚年”。

  耶律大石走了,开启了他真正传奇的一生,往西去,去开创那个巨大的横跨中亚西亚之西辽大帝国!

  苏武知道这些,但他不知道这些正在发生,此时此刻,他已然就在瓜州城下,这里又多显几分繁盛。

  不免又是一通不太费力的攻打,甚至苏武也想,此时此刻,也不知道党项人知不知道他苏武已经打进河西了?

  按理说,西安州一破,党项人就该知道有一支人马往西去了,合该也有应对才是,便是苏武也想,回头的时候,是不是会遇到党项之军?

  且不管这么多,最后还有一个沙州,便是敦煌,打下敦煌,就要回头了。

  还有苏武不知道的事,那就是燕云里有人也在作妖。

  不免就是谭稹与郭药师。

  如何作妖?

  女真治下,有旧辽汉人想要南下归附大宋,偷偷派人到燕京去给谭稹送信,表达想念故国之归附之意。

  谭稹自己先决断了一番,口头上安抚住了,也表达了答应的意思,也是要往东京去信……

  只等天子与诸位相公决断,且看这事到底要不要做!

  (兄弟们,今日少一些……抱歉了!这个月最后一天了,兄弟们看一眼月票别过期浪费了。)

第289章 伐宋!伐宋!

  燕云,这段时间,终于也算忙好了,诸般官员一一定妥,便也是朝堂内诸般势力之间的争夺达到了平衡。

  其中最主要的是燕山宣抚使并燕京知府,其人名叫王安中,这位以往是翰林院学士,后来升为翰林院学士承旨。

  此人在文坛上,其实很有大名,也算是当世比较知名的词人,此人出身也是极好,乃苏门学士,早年当真拜过苏轼,今年四十八九。

  王安中能得这个职位,是王黼此时在政治上的胜利,也就是说王安中乃王黼举荐,甚至可以算是王黼一党。

  王黼以往没有党,自从超晋八级之后,一直在经营,终于让他经营出了一点成果,这个成果便是王安中,也是王黼头前干活真卖力,功劳苦劳也都算有,天子也照拂了一二。

  如此,王黼也算在地方上有了势力范围,就是燕京之地。

  只待这王安中好好干,干好了,再升迁,再升迁入东京,岂能不是王黼在朝中的一大助力?

  谭稹,便也算升官了,他官职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全权负责整个大宋的北地防务,人也驻在燕京。

  旧辽国也有一个人,名叫张觉,中过辽国的进士,本是辽国辽兴军节度副使,兵败降金,被金人赐官为临海君节度使,知平州。

  最近,金国直接把平州当做了金国的南京,张觉自然而然就成了金国的南京留守。

  张觉却也不安分,最近频频派人越过边境去燕京,带着私密的书信去找王安中,也找谭稹。

  所为何事?

  归宋!

  张觉有意归宋。

  王安中与谭稹自是大喜,商议几番之后,先安抚张觉,也暗自派人越境去见张觉,倒是如今这边境没什么危险,金人忙着干辽人,来去越境不算事。

  自也有那禀报的公文快马到得东京去。

  不免天子又与诸位相公来商议。

  汇报的主角是王黼,他激动万分,正在天子面前侃侃而谈:“陛下,此我大宋天朝上国之仁德也,天下之人,无不仰慕王化,心怀故国,张觉之辈,也算读书之人,得圣贤教化,昔日随辽,辽虽外邦,但早已非蛮夷之辈,而今在金,岂是正统?自是天下正统居中,我大宋人心在此!”

  王黼之语,一来是真心所想,二来,不免也是王安中之功劳要立,此事一成,王安中岂能不是天大的功勋?

  凭借这一件事,王安中入京来,岂能不是高位?

  往后,王黼在天子面前说点什么事来,岂不就有了一个极大的助力?

  这么经营下去,总有一日,王黼也能是那蔡京之势,一语出,满场附议。

  天子闻言,也看左右,便是让众人都来说说……

  蔡京倒是不言,他是被动知晓这件事的,刚刚知道,还在思索。

  童贯来言:“王相公,这般之事,利弊其中皆有,利自不用说,其中弊端……王相公可有思索一二?”

  童贯这话,那自也不得罪人,只是提醒一二,这件事是大好事,但也还是要从长计议。

  王黼立马来说:“枢相有知,此事弊端,不外乎与金人头前议定之事,不能互相招揽对方之民众,这不,咱也没去招揽啊,是那平州官员与百姓主动来的,是他们想当宋人,不是咱们招揽他们来的……如此,也并不违背头前议定之事,想那金人也无话可说。”

  蔡京算是回过味来了,却也稍稍有些纠结,这件事不差,开疆拓土,总归是好事,就是这办事的人……

  便也问一语:“谭相公乃边事帅臣,倒也不知他如何说?”

  问的是谭稹之意,这件事自也涉及谭稹,若说这办事的人,一个是王安中,另外一个是谭稹。

  真说起来,王安中是王黼的人,那谭稹自也与蔡京交好。

  且谭稹如今,显然也已成势,来日这枢密院必然是谭稹的势力范围,蔡京顾虑也多,这件事到底是支持还是不支持,谭稹的意见很重要。

  一来是不好随便因为一点事把谭稹得罪了,二来,谭稹如今还算尊重蔡京,算是自己人,还不到竞争对手的地步,谭稹的利益,也当维护一二。

  王黼等的就是这句话,立马说道:“回太师,谭相公自是边事帅臣,岂能不愿开疆拓土?此事,谭相公自是非常支持!”

  说到这里,蔡京倒也无话可说了,这天下的好处,他蔡京不可能一个人都吃得完,昔日童贯要吃,如今谭稹王黼要吃,自也都要吃上一口。

  但还是童贯来说:“就怕此时恶了女真,来日不免怀恨在心!”

  王黼当场就答:“岂能因为这点小事就怀恨在心,那头前我大宋还借粮二十万石与他,他们岂不感恩戴德?本是盟邦,此事也非我等主动招揽,是平州百姓与官员自己要来,他们要来,我等本着仁义之心,总不能把同族之人拒之门外,此理,到哪里都说得通!再说,女真而今战事未罢,且内政困顿,自顾不暇,有何不可?”

  倒是说得在理,童贯认真去想,女真如今,还真就是战事未罢,内政困顿,真说占便宜……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

  童贯倒也不信女真还真会因为这件事,就要动那兵戈。

  他们内部的事还没搞定,还真没有能力再搞事,自当是要捏着鼻子认下。

  且再去想,想那女真……

  长远之事来说,女真来日,与宋,许也是大敌,岂能不趁此机会削弱一二?

  童贯想来想去,便也不言了……

  那就天子来言:“而今我朝,兵锋正盛,出则数十万大军纵横,入则万万之民安居,历数史书之载,而今也不得不想那女真之事,女真虽然力微,兵力不过几万,人丁不过百十万,但自古北地之蛮夷,从来就是中原之大患,昔日为盟邦,那是时势所致,如今之势,只问如此女真,岂能为大宋之盟邦?”

  天子此语一出,已然不在此事,高度拔起来了。

  一边说的是宋金两国的本质,以及对未来的预计。

  另外一边,真说起来,一个百万人口都不一定有的国家,与如今之宋为盟邦,这种外交的模式,其实是不能接受的。

  也说汉与唐,那是万国来朝,那天子是万国共主。

  何曾见过汉与什么楼兰龟兹是盟邦?

  何曾见过唐与什么契丹党项是盟邦?

  天子之意,既是要重复汉唐,那自也当是天下共主,来日与女真的关系,那也应该如此,女真合该前来拜见受封,此,便是万国来朝,才是汉唐。

  不然,史书记载下去,后人看宋还与一个蕞尔小国是盟邦,这岂不难看至极?

  众人听来,便也就懂了天子之意,那就更多说不得什么了。

  天子又道:“所谓恩威并施,上次女真使节而来,朕已然施恩,此番,便也当上一些手段,好教女真知晓,大宋之国,有恩有威!”

  说白了,也是敲打一二,最好是女真人自己上道,下次再来,当以臣子之礼,那到时候便又好说,自是不再敲打了,一高兴啊,还赏赐几番。

  若是不上道,只待此番党项事罢,说不得还真要给点颜色去看看。

  人心如此,如今大宋当真如日中天,这天子,当真已经有了一代雄主之心思。

  说不了对错,合该如此,历来如此,祖宗教诲如此,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就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就该这么办,不干,那才是后人耻笑。

  至于天子赵佶与朝堂诸公,是不是对自己的能力与实力有错误的估计,那是另外一回事。

  王黼自是大喜:“陛下圣明,那臣这就与王留守……还有谭相公回信去,就说朝廷之意,乃胸怀仁义之心,既然不是招揽而来,是那平州官民仰慕王化之归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当以仁义待之!”

  天子听得很高兴,点头来:“这般,纳土归附,以平州为泰宁军,擢升那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张觉之下,各有官职,另赏赐财帛之物供应官民,此仁义也!”

  “遵旨!”王黼躬身大礼,成了成了,自是赶紧去干。

  朝堂上下,都在操作,苏武兴许,也有预料。

  不然,他何以让张叔夜与宗泽等人要加紧经营京东城防之事?

首节 上一节 480/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