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造反你侄子,取消你大哥追赠,还写小作文抹黑你大哥的时候怎么没想过那是你亲大哥?”
“哼,谁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纵使是真的,那也是以后的事,俺大哥永远是俺大哥。”
“行行行,我是外人总行了吧。”
朱云峰跟朱棣小声拌著嘴,说话间他们也走出了地宫,来到了地宫外。
刚出来首先迎面而来的是呼啸的冷厉北风。
尚峰山山顶的风比这大,比这冷,往年时常山下没下雪,山头却已满白头,到处冻成霜。
但尚峰山的风却不如这风空旷。
山里层峦起伏的山岭以及茂密的丛林令寒风似箭,能把人吹得骨头都快散架。
而此处的风尤为壮阔,犹如浪花汹涌,给人一种排山倒海的感觉。
朱云峰眯起眼睛四下打量。
正是下午黄昏,将夜未夜的时候,天空云雾略显阴森,只剩下西方还有一片绚烂的晚霞照耀。
他身处的位置是一片巨大的广场,广场由石砖铺成,一路向南延伸。
秋风萧瑟,四周空旷无比,唯有北面是一片汉白玉建成的小平台,平台四周栏杆如北京故宫那样雕龙画凤,自平台阶梯而下,往南百余米为一道宫门。
而平台上方隐约能看到巍峨高大的宫殿琉璃瓦顶,以及四角斗拱飞檐。虽正是傍晚,光线较为阴暗,却依旧庄严肃穆,尽显奢华。
‘这就是大明皇宫?’
看著这第一眼只觉得浩大的宫殿,朱云峰心中不自觉产生了一种肃穆感。
这是在现代北京紫禁城无法感受到的情绪。
因为如今的紫禁城早已经成为名胜古迹,中外游客可以自由进出游览,早就没有了皇室和宫廷。
而现在的南京故宫却是真真正正的大明皇室宫殿,哪怕四周并没有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处处守卫森严,但那高耸的围墙以及周围的古人,无不在说明一件事——这里是古代!
“云峰,怎么样?”
朱标笑呵呵地站在他身边对他说道:“咱们的大明是否威严?”
“嗯,确实够气派。”
朱云峰心中升起的肃穆感迅速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豪与骄傲感。
即便封建王朝又是如何?
在他们见多识广的现代人眼中,无非就是大一点的牢笼而已。
古代文明再是璀璨万丈,但相比于伟人所领导的新中国时期,终究只是在昙花一现的绚烂,与如今相比,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呢?
因此正因为看到了古代文明的璀璨,才能意识到今天的来之不易,心中对古代也早已没有了畏惧之心。
“走吧,我带你去乾清宫。”
朱标走在了前面。
朱云峰跟在他身后四处张望。
因为地宫涉及机密,朱元璋已经把所有人都屏退。
所以等他上了那汉白玉台上,周围空荡荡,看不见一个人。
前面浮现出来的是一座巨大的宫殿,朱标介绍道:“这就是父亲的寝宫乾清宫。”
说著带著朱云峰踏入宫内。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类似于开早朝的大殿,两侧地方宽敞,至少能容纳二三十名文武大臣站立。
大殿正对著大门有一座高台,台上金黄色龙椅安置,两侧皆有屏风,还有侧门可以出入。
朱云峰好奇打量著这座宏伟的殿宇,说道:“这就是金銮殿了吧。”
“什么金銮殿?”
朱标纳闷。
“习惯性称呼,官方正式名应该是太和殿,好像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
朱云峰随口说道。
“上早朝?”
朱标更加不解了,说道:“父亲并不在乾清宫上早朝,更不在太和殿上早朝,而是在奉天门。”
朱云峰想了想道:“想起来了,太和殿就是奉天殿改名后的称呼,太和门应该就是奉天门。”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说的应该就是奉天殿了,不过父亲早朝不在殿内上,殿内太狭窄了。”
朱标一边说还一边指著殿外的南方向道:“奉天殿便在奉天门内,从奉天殿出来就是奉天门。”
“额,我孤陋寡闻了。”
朱云峰挠挠头。
他由于不写明朝历史小说,只是知道明朝历史,却并不怎么了解这些细节。
毕竟你查了这些细节对你写东汉三国小说意义不大,所以不怎么研究具体建筑资料,却是闹了个笑话。
事实上明朝十四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包括清朝的顺治、康熙也在这,直到雍正时期把寝宫搬到了养心殿才结束乾清宫的政治意义。
但这里却不仅仅是皇帝寝宫那么简单,乾清宫前面是个大殿,能容纳六部尚书以上的高级官员开小型早朝,左右两侧各有偏殿、暖阁,后殿则是寝宫、书房、通道。
而世人熟知的金銮殿,也就是太和殿实际上是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
比如祭祀、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等,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
奉天殿外的奉天门则是朱元璋上大早朝的地方,基本上也就他这么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地折腾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员,风雨无阻地让数百号中高层官员每天都清晨四五点钟就来开会。
等开完大会朱元璋才会继续在乾清宫召集高级官员们过来再开小会。
基本上奉天门是朱元璋了解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的地方,而乾清宫大殿则是进行重大政策决议的地方,两处都是朱元璋牢牢把控大明权力的重要枢纽,缺一不可。
“来,这边。”
朱标带著朱云峰从龙椅右手边的侧门进入。
他们进门的右手边,龙椅的左手边是朱元璋的寝宫,进门的左手边,龙椅的右手边则是西偏殿。
穿过西偏殿就是西暖阁,然后才是书房。
不过朱标并没有带著朱云峰前往书房,而是来到了西暖阁里,这里同样也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偶尔也会在这里召见臣子。
后世很多明清时候的电视剧就展现过这一点,暖阁并不大,估摸著也就十来个平方,进门的左手边就是暖阁,靠墙摆著一张类似于火炕般的床。
床上铺著皮毛毯子,还有羽毛填充物的枕头,用金丝线和丝绸缝制,十分奢华,中间放著一张茶几,如果不是所有的器具都是名贵的材料制作,整个形势看起来就像东北火炕。
而进门直走则是一条走廊,走廊由珠帘隔开,顺著那帘子看去,隐约间好像看到屋子里摆满了书架,书架附近有一张桌子,桌后似乎还坐著一个蒙胧的人影。
显然。
这次谈判将由朱标与朱云峰在西暖阁举行,而仅与西暖阁一墙之隔的书房内,自然还有另外一对耳朵在聆听他们的声音!
第30章 约法三章
“坐吧。”
西暖阁内放著炭盆,温暖如春。
朱标示意朱云峰就坐,他自己则抢先坐到了进暖阁的那个座位,把靠著书房那一边让给了朱云峰。
跟在后面的朱棣则从外面偏殿搬了把椅子进来。
朱云峰四下扫视,也注意到了身后就是隔壁朱元璋的书房,隐约间能看见里面有个人影。
于是他把电锯放在他右手靠里面的位置,才坐上去笑著说道:“皇室看来也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多规矩森严,跟普通人家一样嘛。”
朱标笑了笑道:“皇家也是一家人,也要过日子。说句不避讳的话,父亲亦是平头百姓出身,父父子子,夫夫妻妻之间本就应该和睦,礼之用,和为贵嘛。”
“整个古代也就咱们明初老朱家了,很多时候父子之间能把话敞开了说。不过得纠正太伯爷你一点,那就是老祖宗的身份我觉得不需要避讳。”
朱云峰坐在了茶几另外一端的沙发上,把摩托车面罩打开说道:“最惨的时候做过四处乞讨的云游僧,在我们后世把这件事解读成了乞丐,所以就有了开局一个行乞的碗,结局一个偌大的国的说法。”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
朱标想了想,觉得有趣,说道:“这形容还颇为贴切,父亲虽托词云游四方,实则亦是四处化斋乞讨,也不算是说错。”
“那当然了,古往今来,很多帝王将相出身都是高贵名门世家。唯独老祖宗出身寒微,却最终得到了天下,这其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朱云峰乐道:“也是为什么老祖宗虽然有诸多缺点,在后世却评价很高,甚至能公认在历代帝王榜上稳定排名前五的原因之一,这样的经历是牌面,更需要大力宣扬。”
听到他的话,仅一墙之隔的书房内,正在假装批阅奏折,实际上耳朵竖起来,仔细聆听隔壁暖阁动静的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
他对朱云峰这番吹捧十分享受。
因为朱元璋自己也从来没有否定过自己的出身。
包括继位诏书,皇明祖训,以及写的一些诏令、信件当中就多次说明这件事。
如“予本淮右布衣”,“朕起微寒,奉天继元”,“我起自徒步,托身缁流”等等。
就连大儒宋濂也认为上下几千年,历代开国帝王当中,得国之正,能与朱元璋媲美的就只有汉高祖刘邦。
“较之于古如汉高帝,其得国之正,二也。”
教员也评价他说“可不要看不起老粗,朱元璋也不识字,是个放牛的,可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可见评价之高。
所以朱元璋从来都没有避讳过自己做过放牛娃,当过云游僧,干过乞丐这件事。
反而时常挂在嘴边,来以此强调他得国的正统性。
唯一让朱元璋有些不满意的是,就是朱云峰那句有诸多缺点。
什么意思?
我一个乞丐起家却最终能得天下,还能有这么多缺点?
那天下又为何是我一个乞丐夺来?
为何不是那些世家大姓,门阀权贵?
“父亲亦是如此,他自也不避讳过去。”
朱标说道:“只是我们这些做孩儿的,自然还是要为尊者隐。”
他说著就又道:“还是开始谈正事吧。”
说完这句话后,包括朱棣在内,朱家父子三人都脸上明显露出较为激动的神色。
他们很好奇,朱云峰能为大明做些什么,让大明强盛千古!
朱云峰看到朱标脸色变化,笑了笑说道:“那好,就开始谈正事吧。”
说著他把背在后面的背包取下来,说道:“这几天我连小说都没更新了,一直在为大明做计划,连睡觉的时间都没多少。”
“辛苦了。”
朱标这一句辛苦了,让朱云峰心情特别好。
他觉得对方温文尔雅,很懂礼貌,让人充满好感,难怪能得百官和所有人青睐。
朱云峰拉开背包拉链,从里面掏出东西来说道:“就是时间有些仓促,可能还做得还不够周全,基本上有几条不成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