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就是朕真正想与你们商议的。”
三公九卿,问题常常不在九卿,而在三公。
三公之位的罢黜,已经远远超越了政治层面,转而是来到了学术,甚至是思想的方面。
若是官方不给一套合理的说辞,只怕会在民间掀起暴动甚至于是暴乱!
宣室殿中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是不知道如何开口。
三公就好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若是不好好解决,背后的反噬足以将他们中任意一人的名声彻底臭掉。
名声臭掉是小,若是阻挠了三省六部的改制却是大。
眼见宣室殿中陷入寂静,刘协习惯性的喊了一句:“德祖。”
“陛下莫不是忘记了?德祖自回来之后便得了重疾,一直告假在家。”
司马懿此刻上前来提醒刘协,刘协这才想到似乎是有这么一回事。
听杨修说,是自己那日返回长安时冲撞了什么东西,出了一身冷汗,所以才得了重病……
“那算了。”
“刚好仲达你与宗伯还算熟悉,你在散会之后,便将消息带给他,问问他是什么看。”
如今的三公。
太尉杨彪、司空刘表、司徒田丰。
关中代表、荆州(中原)代表、河北代表。
田丰那里刘协是不会去的,如此便只有杨彪和刘表适合询问此事。
“宗伯一向学究惊人,又曾在荆州主政一方,他的学识应当能够为朕解惑,为朝廷寻个法子。”
“不过杨彪那里你也要去一趟,告诉他不要装死。朕之前记得他提过一嘴,说是关西经学被关东经学压制久矣!他若是继续这样不作为,关西经学怕是真的要被关东经学给弄死了!”
“喏。”
如今有以诸葛亮、庞统为首的荆州士子在大汉朝廷上逐渐活跃,又有文聘、黄忠这样的荆州将领锋芒毕露,都展示了朝廷对荆州官吏的信任,所以刘表大可不用再为那些荆州官吏站台。
况且刘表本身就志不在此,三公官制修改与否,对他其实没有任何影响。
让刘表出面在舆论上去解决此事,大概便是最合理的事情。
“距离大朝会还有一阵子。”
“可以将三省六部制度的消息透露出去些,让官吏也好,百姓也好,全都是心里有个底。一方面要让他们在真正施行的时候不会太过慌乱,另一方面也是方便有人能够上书陈述利弊,经过多方考虑之后再去调整、修改。”
改革官制,不是天子在宣室殿中召开个会议,和那么几个人商议一番就能决定的事情。
官府机构的运转,职权的划分,还有民间的舆论、官员在其中的扯皮……这都是朝廷要面对的事情。
今日不过是先商议一个草案,然后去慢慢试探,去慢慢理清大汉官制的细则。
“喏。”
众人应允,便按照天子的意思,将“三省六部制”放出,试探各方反应……
轩然大波!
这套脱胎于尚书台,却又与尚书台制度迥然不同的制度在尚书台官吏中瞬间引爆!
“陛下是当真不让我们过个好年啊!”
“……”
尚书台的几名主曹尚书都是纷纷赶往荀彧处打探消息,希望能够掌握先机。
几名九卿联合上书,以为天子废除九卿制度,改为“九司”实有不妥,请求天子慎重考虑。
即便是军方也被惊动,惹得牛辅、董承上书询问天子此次的改制有没有牵连到军队……
刘协不厌其烦的翻看着这些官吏上书的公文,都一一写上批注留在旁边,全然当做征求的意见。
可在翻到京兆尹张既的公文时,刘协却忍不住停了下来。
“张既,这人朕倒是还算有印象。”
第399章 卷六 商税?
张既在昔日关中救灾之时便表现突出,其治理的新丰县在那两年饥荒中甚至是少数没有饿死人,反而是人口有了增加的县城。
凭借其治理有功,已然是坐到了京兆尹的位置,算的上是一员能吏。
今日张既上书给天子的公文并非是关于三省六部制度,而是关于古早的一桩旧事。
昔日刘焉上表“废史立牧”的大事!
中平五年。时任太常的刘焉向汉灵帝刘宏建言,提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
如此,自然便导致了军阀割据,并酿成了最后关东诸侯联合进攻雒阳的惨剧。
张既上书,便是严明此事,希望天子能够重新废除州牧制度,重新改回刺史制度。
而且因为州牧制度的施行,如今的行政机构其实是有三级,即——州、郡、县。
废除掉州牧制度,只保留郡、县两层行政制度,本身也能够加强中枢对于地方的管控。
同时。
因为裁剪掉了一层机构,本质上便是节省了朝廷的成本,减轻了大量的负担。
至于“州”一级的制度,则还是按照昔日武帝当年的“刺史监察”施行,并不当做一级的行政机构存在!
在公文中,张既甚至引经据典,用大量的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比如“刺史制度”始于秦朝的“监察制度”,只是在汉初遭到荒废。
后来又是武帝他老人家给各州刺史规定了明确的监察职责,叫“六条问事”,用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
随着中央对地方的干预愈盛,本来是“监察官”的刺史也就渐渐成为了“行政官”。
直到王莽乱政,将“刺史”改为“州牧”,刺史一职也就彻底成了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还是光武帝拨乱反正,才将“刺史”又恢复为了“监察官”,施行监察之责。
如今时代轮回,“刺史”又再一次成了地方官,甚至干脆直接就有了别驾、从事之类的属官,成为了大汉地方的又一级行政机构,所以张既才出言,趁此机会,不如直接发旨废除刺史的行政权,让其重新归为“监察官”。
刘协看完张既的公文,感到有趣。
先不说别的。
废除一级行政机构,确实是能为国家省下大量的钱粮。
至于剩下的钱粮有什么用?
张既作为京兆尹,赫然是写道——
“新建长安!”
刘协将张既召入宣室,指着他公文上最后的言语半开玩笑道:“德容(张既表字)是想要以公事来完成自己的私事吗?”
重新修筑长安,政绩肯定归属于张既。
只是刘协没有想到,张既竟然这般胆大,竟然将钱财的来源打到废除一级行政机构上面!
他可知道,若是自己的这篇公文流传出去,不知道会砸了多少人的饭碗,让多少人记恨于他吗?
张既仪表堂堂,高大威武,典型的关中汉子。
听到天子责问,张既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是反问天子:“难道陛下以为臣说的不对吗?”
“州-郡-县层层传递下去,要白白耗费多少时日?耗费多少钱粮?”
“臣是从县令一步一步做上来的,很多事情陛下不清楚,但臣却是清楚的很!”
刘协听到此处眉头一皱。
当即正襟危坐,一手伸出给张既赐座:“还请德容说个明白。”
张既见到天子果真愿意虚心纳谏,也是将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说了出来——
“如今朝廷官员大都是科举出身。因其本身与当地豪族没有利害关系,所以大多时候都能公平处置。”
“但一遇到棘手的案子,这些官吏便大都不愿沾身,只想着报到郡里,报到州里,让上面的官吏处置。”
“因郡、州的官吏大都不明白事情真相,只能是又专门前去探查,这一来一回,反而是耗费了不少时间。”
“三层官府,常常是互相推委,将事情拖来拖去……待拖到自己任期结束,自然就算再无牵扯,如此在留下一地狼藉之后自己也就能够脱身。”
好熟悉的套路!
刘协听后询问:“所以德容以为,废弃州这一层的制度,便能够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这种事情,杜绝是不可能的。”
张既一路做官做上来,什么样的世态炎凉没有感受过?什么样的人心叵测没有经历过?
“臣上书陛下,只是想要告知陛下,现在不光是位于中枢的尚书台出了问题,位于地方的各级官府同样出了问题。”
“还望陛下在改革官制的时候,一并将这些事情考虑进去,不要只是想着中枢而不顾地方!”
这话说的有些严重。
但刘协听在耳中,却觉得张既所谋深远,这确实也是朝廷需要处理的事情。
“朕明白了。”
刘协惭愧。
“朕这些年,一直执着于光复故土,征战四方,却是对政事有了太多松懈。”
“今日既然德容说起,朕也不可能当做没有听见。”
“你且放心,朕一定会将此事好好考虑。就算建安六年的大朝会上无法定下此事,朕也会在建安七年将此事定夺下来。”
张既还是第一次单独朝着天子谏言。
即便他已经听过太多太多这位天子仁义的事迹,可今日他才是真切的感受到天子那如同山海一般的胸襟。
“但是……”
刘协一个转弯。
“你说的废除州一级制度的事情,朕可以考虑。”
“但这修筑长安一事,还是要暂且放一放。”
“就算真的省出了钱粮,朕也要用在刀刃上。”
“如今辽东、青州、徐州、江东都还割据在外,将来打起仗来绝对是一笔笔不小的开销。”
“所以此事还是休要再提,等到将来朕再来做此事。”
张既闻之,却是直接从袖口掏出一封公文——
“臣恳求陛下修筑长安,绝对不是为了阿谀奉承陛下,更不是为了自己的政绩着想。”
“若陛下看完这份公文,还以为修筑长安之事不急,那臣也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