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479节

  纯赤色战旗是第二镇,由大都护的亲叔叔统领。

  而这镶了白边的,则是第五镇的旗号,由大都护的亲弟弟李骜掌管。

  去年就是他率领第五镇大军,把整个喀什哈尔城的异族屠灭殆尽,是个不折不扣的屠夫。

  想到这儿,牛福后脖颈子直冒凉气。

  他自认为是个胆大的,当年在兴庆府城外跟马匪拼命都没怵过,可这会儿望着那赤色白边的战旗,心底还是有些发毛。

  他凑到魏牛犊身边,压低声音问道:“老魏,咱们以后……不会就在第五镇麾下讨生活吧?”

  魏牛犊挑了挑眉,干笑两声:“你说对了。”

  “咱们要去的地方叫七河,就是第五镇管着的地界。”

  魏牛犊顿了顿,看了眼牛福紧张的模样,又补充道,“不过你也别太担心,他可管不着咱们这些屯垦团的。”

  “咱们只需要听万户的话就行,万户听巡抚的,虽然七河现在还没设巡抚。”

  “但这些都跟咱们这些小人物没啥关系。”

  魏牛犊拍了拍牛福的肩膀,力道不小:“到了七河,老老实实种地干活,肯定能吃的饱饱的,过上好日子。”

  “若真想着发家富贵,那就去当六镇的兵,砍人头换军功……”

  话没说完,魏牛犊就闭了嘴,眼神瞟向远处。

  牛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几名身穿赤色白边甲胄的骑兵正朝着屯垦团这边冲来。

  那些骑兵身姿挺拔,一看就是精锐。

  屯垦团万户是曾经的第四镇千户转业,名叫周大力,乃是飞鹰堡周家的家主,属于最初一批跟随李骁之人。

  只不过因为年龄有些大了,所以便转业成为了万户。

  与第五镇探骑交流一番后,便立马安排屯垦团在北疆军大营外面,露天扎营。

  夜色刚漫过戈壁,负责焉耆事务的第五镇千户赵顺子就带着一队亲兵,走进了屯垦团的营地。

  “周叔。”

  赵顺子老远就翻身下马,对着迎上来的周大力拱手,声音里带着年轻人的爽朗,又藏着几分对长辈的敬重。

  “是渤海堡的赵家老三啊!”

  周大力眯着眼打量他片刻,突然哈哈大笑,伸手拍了拍赵顺子的胳膊。

  掌心的老茧蹭得甲片沙沙响,“几年没见,都当上千户了?不错不错,后生可畏!”

  两人都是九堡十八寨的汉民,周大力还和赵顺子的老爹认识呢。

  周大力领着他走到自己那顶稍大些的棚子下,亲兵们识趣地守在外面。

  “周叔,你们这次来了多少人?”

  赵顺子盘腿坐下,从怀里摸出个羊皮囊,递过去,“这是东喀喇汗国的葡萄酒,尝尝。”

  “三个万户,差不多有十万人。”

  周大力接过来灌了一大口,咂咂嘴:“我打前锋,其他两个万户你也该认得,前合寨的吴瞎子,黑山寨的葛老扁。”

  正常情况下,三个万户的百姓肯定不止十万人。

  只不过,因为七河与伊犁处于对抗王廷的前线,第五镇随时需要兵力的补充。

  所以,这三个万户中的西夏降兵和民夫,比例更高一些。

  很多降兵和民夫的家人还在河东呢,孤身一人来到北疆,一个人就算作一户,总人数自然远不如五、六口之家。

  再加上从甘肃出发时编的万户名册,一路上又折了些老弱病残,到了此地,也就剩下十万人多点了。

  人数虽然不多,但只要在北疆扎下根,给点土,给点水,给了女人,要不了几年,这十万人就能翻一番。

  赵顺子微微点头:“那可太好了,我们伊犁和七河正缺人呢,尤其是缺咱们汉人。”

  “大都护早就说了,要让汉人在这西域扎下脚,就得靠你们这些屯垦的兄弟。”

  “那些异族,根本靠不住的。”

  周大力呵呵一笑,北疆军中有很多异族,包括突厥人、回鹘人、乃蛮人和契丹人等等。

  不过,除了契丹人之外,其他部族的人始终都融不进北疆军的核心权力圈。

  更多的就像是一种战争消耗品。

  北疆这座大厦,得需要大量汉人的填充才能稳固根基。

  “按照大都护府的命令,我这个万户将会前往七河屯垦。”周大力话锋一转说道。

  他不止一次参加过对王廷的西征,对七河那地方也算是比较了解了。

  一望无际的草原戈壁,水草丰美,可毕竟挨着与王廷对峙的前线,时不时就有小股骑兵袭扰,实在是凶险。

  所以,就需要足够的支援才能保证屯垦团在那扎根。

  赵顺子看出了他的顾虑,沉声说道:“周叔放心,都统心里有数。”

  “虽然都统还在克尔平逼着东喀喇汗国交粮,不过先前已经从苦先、轮台等地征了不少,足够支撑一阵子。”

  “都统的意思……”

  赵顺子顿了顿,看着周大力的眼睛:“可以给你们三个万户各自五万石粮草。”

  “不过考虑到周叔你的万户独自在七河,所以可增加两万石。”

  “七万石?”

  周大力猛地直起身子,刚才还带着疲惫的脸上瞬间亮了起来,手不自觉地攥紧了羊皮袋:“那可太好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他们这支屯垦团手里剩下的粮食足够撑到七河。

  又有了这七万石,按每人每天五两的口粮算,足够让他们这一万户人,吃一年多时间呢。

  到时候垦出的新地里也能长点庄稼了,牛羊也该下崽了,日子就能自己滚起来了。

  赵顺子看着他喜不自胜的模样,嘴角也勾了起来,又抛出个消息:“除了五万石粮食,都统还给你们准备了女人。”

  “女人?”周大力愣住了。

  “不多,只有两千个。”

  赵顺子解释道,“都是从东喀喇汗国那边收编的。”

  周大力这下是真的乐了,猛地一拍大腿:“太好了,我正愁这件事呢!”

  屯垦团里有不少单身汉,都是些从西夏战场上俘来的兵卒,或是孤身逃难的民夫。

  在这异乡戈壁里,心里没个牵挂,日子久了,难免会生出些念想,保不齐就有人敢冒着砍头的风险,偷偷往回跑。

  可若是给他们分个女人,成个家,生个娃,有了牵挂,那心自然就定了,七河的根,才算真正扎下了。

  “都统考虑得周到。”周大力感慨道。

  赵顺子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粮食和女人都在城中,明天一早,周叔你可以派人来接收。”

  “七河那边虽苦,但有了这些,日子总能熬出头。”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屯垦团的汉子们就揣着攒了一路的精气神,跟着周大力往焉耆城里去。

  粮食的事暂且被抛在了脑后,所有人的目光都直勾勾地盯着城门口那片空场。

  那里,将要送来他们盼了一路的女人。

  如今的屯垦团不缺粮,第五镇给的七万石足够撑到明年年底,可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夜里躺在窝棚里,听着风刮过戈壁的呜咽,心里头总像空了块。

  尤其是牛福这种二十多岁的老光棍,还不知道女人是个啥滋味呢。

  昨晚听说要分婆娘,翻来覆去整宿没睡,脑子里净是些模模糊糊的念想。

  刚走到空场边,牛福就被眼前的景象勾住了魂。

  那些回鹘女人被圈在临时拉起的绳栏里,有的裹着破布头巾,那些没裹的,也是被北疆军强行扯下扔掉的。

  虽然身上的衣衫又脏又破,脸上还挂着泪痕,可那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窝,在晨光里透着别样的风情。

  “漂亮,太漂亮了……”

  牛福咽了口唾沫,眼睛都直了。

  整个屯垦团也像炸开了锅,汉子们交头接耳,粗嘎的笑声和口哨声此起彼伏,连最木讷的夯货都咧着嘴笑,空气里飘着一股躁动的春天气息。

  “都给老子安静点!”

  周大力的吼声像闷雷,压下了场子里的嘈杂。

  “这些婆娘可不是白给的!”

  “平日里买头牛羊还得掏银子,何况是能暖床、能下崽的婆娘?”

  周大力扫了眼众人,目光在那些直勾勾的眼神上打了个转:“每个婆娘,五贯铜钱。”

  这话一出,场子里安静了片刻,有人开始咂舌,五贯钱可不是小数目,差不多能买一头壮牛了。

  “没钱也没关系。”

  周大力早料到了,嘴角勾起一抹笑,“可以先欠着,记在账上,日后挣了粮、换了钱再还。”

  “想讨婆娘的,来我这儿登记。”

  他顿了顿,眼神一厉,扫过那些拖家带口的汉子:“身边有婆娘的就别掺和了。”

  “想纳小的,要么自己去战场上抢,要么等秋后卖了粮食牛羊,自己去集市上买。”

  “现在,没婆娘的都给老子过来!”

  牛福的心脏“咚咚”直跳,五贯钱像块石头压在心头。

  之前在西夏当兵攒的钱,早已经赔进去了,现在是分币不剩。

  可一抬头看见绳栏里那个抱着肩膀、眼神怯生生的异族女子,他猛地咬了咬牙。

  一头牛换个能生娃、能在寒夜里焐脚的婆娘,值了!

  “俺要一个!”

  牛福扯开嗓子喊了一声,像头蛮牛似的冲在前头,几步就跑到周大力面前。

  “万户,俺要一个婆娘!”

  他这一开头,后面的汉子们像开了闸的洪水,纷纷往前涌。

  “万户,我要!”

  “给我也来一个!”

  人群里挤得水泄不通,有人扯着嗓子喊,有人急得直搓手,连那些三四十岁的民夫都红着眼往前凑。

  在这异乡戈壁,有个家比啥都强。

  绳栏里的回鹘女人被这阵仗吓得更怕了,一个个往角落里缩,有的甚至捂着脸哭了起来,可她们的哭声被汉子们急头白脸的叫喊声盖得严严实实。

  牛福死死盯着那个大屁股的女子,她的胸很大,哭起来的时候一颤一颤的,波涛汹涌,让牛福都挪不开眼睛了。

  再见了,刘寡妇。

首节 上一节 479/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