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558节

  李骁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地打好基础,扩大统治根基,用庞大的国力去消耗未来可能产生的内部矛盾。

  同时,设立严格的对继承人的培养制度,让每一代继承者都能尽可能地优秀,守住这份家业。

  若是苍天庇佑,或许能让北疆的日月战旗,得见七百余年后的世界。

  轻叹一声,将这些思绪暂且抛开,李骁与众将继续商议要紧事宜。

  首当其冲的便是粮草问题。

  西夏本就缺粮,北疆军在兴庆府中缴获的大都是金银财宝、绸缎古玩,粮食却寥寥无几。

  可偏偏,他们又俘虏了近十万战俘以及城中的众多百姓。

  再加上之前在克夷门之战中俘虏的十五万人,以及斡罗孩城俘虏的两万战俘和三万老弱妇孺,北疆军手中的战俘已有三十多万。

  这么多人,每天的吃喝都是个巨大的开销,根本养不起。

  但李骁进攻西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西夏的人口,自然不能对他们不管不问,否则人心离散,后续的统治将难以为继。

  “大都护,可以从武威调集粮草。”

  营田司参军高忠义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去年的甘肃府库中结余了三十余万石粮食。”

  “今年虽然爆发了战争,但夏军被我军挡在了虎狼谷之外,对甘肃的生产影响有限,预估余粮也有二十多万石。”

  “另外,百姓手中也有一定的余量,可以让河西商行出面收购,价格公道些,百姓应当愿意出售。”

  李骁点点头,这倒是个可行的办法,只是武威到兴庆府路途不近,运输是个难题。

  锦衣卫万户张石头则是:“大都护,还可以委托大同府商人走私粮食。”

  “之前我们一直与大同府范家有合作,此次可以多联系两家商号,用兴庆府中的钱财,购买金国的粮食。”

  而比起向漠北运送粮食,送往兴庆府一带要便捷得多。

  从大同出发,向西四百里便是黄河,利用船运,一次能运送更多粮食,成本也相对较低。

  “金国人不管吗?”有将领道。

  张石头解释:“大同府商人唯利是图,只要给足价钱,他们定然愿意冒险。”

  “而且可以让他们打着运送粮食到西平府的旗号,只要粮食过了黄河,自然就是咱们说了算。”

  李骁微微点头,此计可行,不过他却另有打算,金国走私来的粮食,最好还是送去漠北。

  其他将领也纷纷建言献策。

  “我们还可以劫掠城外的那些富户们。”

  “咱们之前一直在攻打城池,没工夫搭理他们,现在是时候请算了。”

  “没错,夏国国库的粮食所剩无几,但那些为富不仁的田主们,家中地窖里定然藏着不少粮食。”

  “他们平日里盘剥百姓,如今拿他们的粮食接济战俘,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这话一出,不少将领纷纷附和,觉得这是个快速解决粮食短缺的好办法。

  听着这些建议,李骁准备三管齐下。

  劫掠城外富户田主,收缴他们的土地变为公田,将所存粮食全部收缴,用以度过兴庆府的此次粮荒。

  其二,甘肃和金国走私来的粮食,不直接送来兴庆府,而是在沿途设置粮站。

  告诉百姓,想要吃粮,那便迁移去甘肃,去漠北。

  到了那里,不仅能够迟到粮食,而且还会分土地,分草场。

  每户只需要缴纳四成的租税,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的。

  李骁最终的目的,还是移民。

  将西夏的百姓迁移去北疆,解决漠北汉民数量不足的问题。

  不过马上便是冬季来临,年前只能向甘肃和漠北各自迁移一批百姓了,余下的只能明年继续。

  李骁打算,至少要向漠北迁移六万户汉民,填充草原,使其与草原牧民的数量达到平衡。

  彻底将漠北收入华夏固有疆域。

  接下来的日子,北疆军各部四处出击,劫掠各地田主富户。

  而留在兴庆府的部队,则是对这些战俘进行改编。

  ……

  高泰寺,乃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下令修建的皇家寺院,坐落于兴庆府东十五里的黄河岸边。

  寺庙殿宇高大,飞檐斗拱气宇恢宏,香火鼎盛,是西夏当之无愧的佛门中心。

  这一日,一名年轻和尚跌跌撞撞冲进寺门,脸上满是惊惶,大声喊道:“城破了,城破了!北疆蛮子攻破皇城了!”

  众和尚闻言,全都大惊失色:“什么?”

  “佛祖啊~”

  一名老僧瘫坐在蒲团上,双手合十不停颤抖:“我大夏百年基业,怎就落得如此下场……”

  “陛下呢?有没有事?”

  恐慌如瘟疫般在寺内蔓延。

  有和尚脸色惨白地嚷嚷:“北疆人都是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魔,听说他们无恶不作,连刚出生的娃娃都不放过!”

  “何止啊,”

  另一个去过凉州的和尚声音发颤:“他们根本不信佛,对佛门毫无敬意。”

  “凉州的佛寺全被他们铲平了,佛像都被劈了当柴烧。”

  这话一出,和尚们吓得脸色煞白。

  有人慌忙跑到偏殿:“快,咱们把香油钱和信徒捐的金银分了,各自逃命去吧。”

  “这寺庙是保不住了!”

  “荒唐!”

  方丈猛地一拍案几:“高泰寺是德宗皇帝敕建,佛门清净地岂容尔等如此亵渎?”

  “老衲今日便留在此地,与寺庙共存亡!”

  就在众人争执不休时,寺庙外突然响起震耳的铁蹄轰鸣声,仿佛有千军万马踏来。

  “这里就是高泰寺?”

  “包围寺庙,不许逃走一个和尚。”

  “反抗者,格杀勿论。”

  伴随着寺外的一道道嘈杂喊叫声和马蹄声,便听见“哐当”一声巨响,厚重的寺门被撞开,北疆军士兵鱼贯而入。

  领头的将领,是个身披赤色甲胄的年轻人,正是三豹。

  他手抚骑兵刀,在众士兵的拱卫下走了进来,环视着金碧辉煌的大殿,嘴角勾起一抹嘲讽。

  “兴庆府的寺庙果真奢华,一根普通的柱子都描金绘彩,怕是能顶得上普通百姓一个月的吃食了吧?”

  旁边的杨守敬微微点头,沉声道:“这高泰寺乃是夏国开国皇帝李元昊下令修建,距今已有百年。”

  “是夏国最大的寺庙,香火鼎盛,有着众多信徒的供奉,再加上周围十几里的农田全都是高泰寺的的财产,和尚们自然不缺少银钱和粮食。”

  “哼,”

  三豹闻言,轻哼一声:“百年又如何?”

  “坐拥千亩粮田,不事生产,整日里敲着木鱼蒙骗百姓香火钱,这样的蛀虫,留着只会拖累国家。”

  “夏国已经被这些秃驴们拖垮,可别留着祸害我北疆。”

  说着,他猛地拔出腰间长刀:“传大都护令,关停高泰寺!”

  “寺内所有财产、土地全部充公,这些秃驴,全部还俗为民!”

  “若有不从者,格杀勿论。”

  就在他的话音落下,一些和尚怒目而起,大声喝道:“你敢~”

  “贼子,我高泰寺乃是德宗皇帝修建,有信徒百万。”

  “你们若是毁了高泰寺,不怕遭报应吗?”

  寺内的一些武僧见状,纷纷抄起棍子和铲子,怒目而视。

  三豹不屑地瞥了他们一眼:“一个个长的膘肥体壮,平日里没少克扣香油钱吧?”

  “可当夏国危难之际,你们捐过一粒粮食,出过一次力吗?”

  “给过你们改过自新,为我北疆出力的机会,竟然不懂得珍惜。”

  “留着你们有什么用?”

  “本将军就送你们去见佛祖吧。”

  说罢,三豹直接抬起手,示意喝道:“放箭!”

  一声令下,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武僧。

  在鲜血和惨叫声中,这些敢于反抗北疆军的武僧们纷纷倒下。

  武功高强又如何?

  在成建制的军队面前,任何个人武力都是一个笑话。

  见到北疆军真敢在寺庙中杀人,其他和尚吓得浑身颤抖,再也不敢有丝毫反抗。

  “搜,不许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三豹下令喝道,士兵们则是四散开来,在寺内展开搜查。

  最终,在库房中找出不少金银,甚至连大雄宝殿的佛像都镀着厚厚的一层金。

  三豹见此更是冷笑:“大哥说的果然没错。”

  “佛门秃驴表面上叫嚣着众生平等,可一个个吃得油光满面,比地主老财还肥!”

  “百姓们在佛前花钱许下的愿望,合着全实现在你们身上了吧?”

  他踢了踢地上的满箱子银钱道:“兴庆府大战时,夏军缺粮少钱,士兵都吃不饱饭,你们倒是把金银藏得严实。”

  方丈见三豹如此嘲讽,上前一步,双手合十道。

  “将军息怒,这些银钱都是百姓自愿奉送给佛祖的,我们只是代为收取,用于修缮寺庙、供奉佛祖,绝非克扣所得啊。”

  他话音刚落,一名都尉就满脸兴奋地从后院跑来,大声嚷嚷道:“将军,旁边院子里有一群尼姑,长的老好看了。”

  “尼姑?”

  三豹愣了一下,随即呵呵笑了起来:“这里好像不是尼姑庵吧。”

  “这些尼姑也是你们帮佛祖代为养着的?”

  “堂堂的高泰寺,竟然也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方丈脸色一变,连忙解释:“将军误会了,这些师太都是心向佛门,自愿出家为尼的,并非什么藏污纳垢之事。”

首节 上一节 558/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