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588节

  吴曦深知,北疆军以骑兵为主,个个骁勇善战,机动性极强,最难对付。

  金军精锐都不是北疆军的对手,自己率军北上,岂不是送死吗?

  他投降金国,是为了割据川蜀,享受荣华富贵,可不是为了替金国去抵挡北疆军的铁蹄。

  金国和北疆打的血流成河最好,他才不在乎呢。

  刘思邈这狗东西不安好心,若不是他代表着金国,吴曦定会立马弄死他,可现在还不能翻脸。

  吴曦皱着眉头,沉声道:“刘先生,北疆军的厉害,你我都清楚。”

  “他们全是骑兵,战斗力极强,我麾下的宋军多是步兵,根本不是对手。若是北上对抗北疆军,怕是会损失惨重,到时候,我如何在川蜀立足?”

  “所以,恕本王难以从命。”

  刘思邈无奈,也知道吴曦不好糊弄了,只能退而求其次说道。

  “大王的担忧,我家将军也考虑到了。既然大王不愿北上,那便做个姿态可好?”

  “大王可派少量士兵北上,摆出要与北疆军作战的样子,配合我金国大军对北疆蛮子形成威慑。”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算计:“不过,咱们也不能让宋廷好过。”

  “大王可派一部分士兵沿嘉陵江而下,声称要与我朝廷大军一起夹攻襄阳,为我大金在中原战场上的大军减轻压力。”

  北疆军离川蜀尚远,吴曦可以不在乎,但宋廷却是他与金国共同的敌人,毕竟一旦宋国得知自己割据川蜀的消息,等到结束北伐后,定然会派军前来川蜀征讨。

  所以,只要能给宋国找麻烦的事情,吴曦都乐意干。

  “这个主意好,本王答应了。”

  吴曦点头,既不用真的去对抗北疆军,又能威慑宋廷,一举两得。

  刘思邈笑着拱手:“大王英明。如此一来,大事可成,大王很快就能成为川蜀之主了。”

第333章 关中之战,霸业之基

  帅帐内的阴谋落地,不过半月,秦州方向便传来消息。

  吴曦正式献出阶、成、和、凤四州,以“归降”之名向金国称臣。

  金国皇帝接到奏报后,大喜过望,即刻下旨册封吴曦为“蜀王”,允许其割据川蜀,与金国以铁山为界,互不侵扰。

  册封诏书送达蜀军大营那日,吴曦身着金国赐予的亲王蟒袍,在帐前接受麾下将领朝拜。

  他看着阶下俯首的士兵,眼中满是得意,多年的隐忍与谋划,终于换来了川蜀的掌控权,从此他便是一方诸侯,再不用受制于宋廷。

  而就在册封仪式结束后,吴曦立刻兑现与金军的约定,联合完颜纲麾下的金军,朝着大散关外的程松所部发起进攻。

  短短一日间,程松所部便被击溃,两万宋军大多被吴曦强行吞并,编入自己的“蜀军”之中。

  程松在亲兵的拼死掩护下,带着数十名残将狼狈出逃,一路朝着临安方向狂奔,身后是川蜀大地的彻底易主。

  “吴曦叛降!川蜀沦陷!”

  当消息传到临安时,整个宋廷如同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朝野震动。

  皇宫的议事大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丞相韩侂胄脸色铁青,怒声骂道:“吴曦逆贼!”

  “枉我大宋对吴家恩重如山,他竟勾结金人,背叛朝廷,此等奸贼,若擒获,必诛九族。”

  他的话音刚落,殿中便传来一阵骚动,主和派官员们纷纷出列,对着皇帝躬身道。

  “陛下!韩相公错用吴曦,致使川蜀溃败,此乃滔天大错!”

  “若不是韩相公执意北伐,对川蜀防务置之不理,怎会酿成今日之祸?”

  “还请陛下治韩相公之罪,罢免其相位,以谢天下!”

  主和派官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矛头直指韩侂胄,大殿内瞬间乱作一团。

  韩侂胄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冷笑,这些人平日里反对北伐,如今出了差错,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落井下石。

  而且更是因为这些混蛋,这些年来一直苛待吴家,才生生的将吴家逼反。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对着皇帝躬身道:“陛下,吴曦叛降,臣有不可推卸之责。”

  “臣举荐失察,致使川蜀沦陷,愿辞去丞相之职,向陛下请罪!”

  这是以退为进,韩侂胄深知,如今北伐战事正酣,宋廷离不开他这个主战派领袖。

  果不其然,皇帝见状,连忙起身,亲自上前扶起韩侂胄,语气急切:“韩相公切勿如此!”

  “北伐之事全赖相公主持,若是相公辞官,北伐大业该如何推进?”

  “吴曦叛降乃是意外,与相公无关,还请相公安心主持朝政!”

  皇帝的话,道破了南宋皇权的窘境。

  自宋高宗赵构南迁之后,南宋皇帝便迅速沦为江南士大夫的傀儡,手中毫无实权。

  与北宋皇帝虽受制于丞相却仍有实权的局面,早已天差地别。

  为什么南宋的皇帝很多都绝嗣?

  有人生了十几个儿女,一个都没存活,有人在位四十一年,却没有一个子嗣?

  为什么南宋那么多皇帝明明身体健康,却主动退位成为太上皇?

  因为江南世家对皇权的控制已经到了一个变态的地步。

  他们通过联姻、科举,牢牢掌控着朝堂,皇帝更像是一个“橡皮图章”。

  只能看着不同派系的官员内斗,谁能压倒其他派系获胜,便支持谁的首领为相。

  倒是有几分日不落的君主立宪制雏形。

  如今,北伐由韩侂胄主导的主战派推动,只要没有另一派系能将其打倒,皇帝便不敢动他分毫。

  果然,皇帝话音刚落,主战派官员们便纷纷出列,对着皇帝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

  “韩相公一心为国,北伐以来虽有波折,却也取得了不少战果。吴曦叛降乃是其个人野心所致,与韩相公无关!”

  另一名主战派官员话锋一转,高声道:“更何况,北疆军已在西北取得大胜。”

  “他们不仅灭掉了金国的帮凶西夏,还派遣数万大军南下关中,接连击败金军。”

  “完颜合达所部精锐全军覆没,庆阳府、延安府相继沦陷!”

  “如今金国在关中自顾不暇,其精锐根本无法出关支援中原战场,这对我大宋北伐而言,乃是天大的利好。”

  “什么?北疆军竟如此厉害?”

  “连金国的铁浮屠都抵挡不住?”

  大殿内瞬间响起一片哗然,很多大臣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脸上满是震惊。

  他们此前虽听闻北疆军的名号,却从未想过这支“草原蛮子军队”竟有如此实力。

  皇帝也瞪大了眼睛,连忙问道:“韩相公,此事当真?北疆军真能牵制金国关中精锐?”

  韩侂胄点头,语气带着几分庆幸:“陛下,此事千真万确。”

  “我大宋此前已与北疆结盟,约定共同夹击金国。”

  “如今北疆军在西北牵制金军,我大宋便可集中兵力攻打中原,此乃天赐良机。”

  皇帝松了一口气,连连点头:“好!好!多亏韩相公深谋远虑,与北疆军结盟。”

  “否则我大宋如今面对金国的反扑,形势恐怕早已岌岌可危。”

  “如此一来,北伐大业便有了希望。”

  一场朝堂风波,就此平息。

  可韩侂胄心中却没有半分轻松,反而被一层阴霾笼罩。

  他清楚,吴曦叛降只是北伐困局的一个缩影,除了川蜀,其他两路北伐军的战事也并不顺利,损兵折将,进展缓慢。

  他这次北伐,押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成功了,便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青史留名,堪比武侯。

  可一旦失败,主和派绝不会放过他,轻则罢官流放,重则株连九族。

  “我不能输!”

  韩侂胄在心中默念,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他转身对着群臣道:“诸位大人,吴曦叛降虽使川蜀沦陷,但我大宋绝不能坐视不管。”

  “如今北伐主力皆在中原,无法抽调兵力驰援川蜀,只能依赖川蜀当地的忠臣义士。”

  “还请诸位大人举荐川蜀贤才,联络当地义军,共同镇压吴曦叛乱,收复川蜀!”

  群臣纷纷应和,大殿内的气氛重新变得凝重起来。

  韩侂胄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却明白,收复川蜀绝非易事,而北伐的路,只会更加艰难。

  ……

  宁州府的金帐内,亲卫捧着一份刚收到的军报走进来,躬身道:“大都护,刚收到南方传来的消息。”

  “吴曦献出阶、成、和、凤四州,归顺金国,被金国皇帝册封为蜀王了。”

  “蜀王?”

  站在沙盘前的李骁闻言,扔掉手中木棍,虽然他早就预料到了此事,但此刻的心中依旧满是凝重。

  “这群宋国蠢猪。”李骁低声怒骂道。

  “早前我便派人传信,提醒他们吴曦与金国有勾结,让他们严加防范,结果呢?”

  “一个个置若罔闻,现在好了,吴曦公然降金称王,宋国北伐也就到此结束了。”

  “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

  吴曦降金绝非小事,对整个天下的战局都将产生巨大冲击。

  宋国东路军、中路军本就深陷中原战场,如今川蜀后院起火,他们必然要分兵应对,北伐势头定会受挫。

  而对关中这边来说,麻烦更大。

  之前吴曦和程松的宋军在南线牵制着金国不少兵力,现在程松战败,吴曦倒向金国,金国再无南线之忧。

  关中军主力定会尽数调往北线,让这场关中之战,平白添了变数。

  李骁将军报扔在案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重新落回沙盘上的关中版图,语气渐渐变得凝重:“吴曦都敢称王,看来我北疆,也到了不得不立旗号的时候了。”

  “如今连下庆阳、宁州,下一步拿下邠州,便可直抵长安,届时关中尽在掌握,这个‘王’,也该有个名分了。”

  话音刚落,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东路军李东江的信使匆匆赶来,抚胸说道:“大都护,我第二镇所部已攻克坊州,不日便将西进,与大都护主力汇合。”

  “好!”

  李骁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二叔果真骁勇,第二镇更不愧为我北疆雄狮。”

  “坊州已克,本都自然不能掉马蹄。”

  李骁暂且放下吴曦之事,专注于眼前战局了:“传令,明日一早,大军发起总攻。”

  “拿下邠州。”

  完颜纲派遣了三名将领分别率领一万大军来抵挡北疆的三路大军。

首节 上一节 588/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