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199节

  众人正在商议时,西面忽然传来战鼓声。

  长江江面上,大小战船密密麻麻,楼船就有二十余艘,拉起的狼牙拍杆宛如野兽张开的獠牙,一架架重弩朝着东面。

  其他艨艟、斗舰、飞鹘不下四五百艘。

  朝廷的水军在他们面前,仿佛孩童一般。

  北岸上,一支两千人的骑兵掀起偌大灰尘,宛如长龙。

  骑兵之后,旌旗蔽空,甲光耀日。

  一支四五万的步卒分成前后左右四个阵列,雄赳赳气昂昂的东下。

  仿佛是为了震慑北府军,呐喊一声比一声嘹亮。

  刘牢之犹豫不决按兵不动,但桓玄没有,在派何穆游说的同时,已经派遣大将冯该,攻打历阳的司马尚之。

  而刘牢之将北府军集中在洌洲岛上,恰恰成了作茧自缚之举,被荆州水军堵住了,想驰援历阳也来不及了。

  没有北府军的庇护,司马尚之绝不是桓玄的对手。

  “我再去劝一劝舅父,桓玄若是得势,岂会容我北府?出征前,琅琊王对我恩重如山,不可辜负也……”

  何无忌是太学博士出身,深受司马元显器重。

  司马元显封其子司马彦璋为东海王,以何无忌为东海国中尉,加号广武将军。

  这份恩宠,在北府军中不比高雅之差。

  高雅之连战连败,司马元显不得不重新物色人选。

  “不用再劝了,父亲已经……投附桓玄……”候中军大帐掀开,刘敬宣满脸惭愧的望着众人。

  投附是委婉说法,照顾刘牢之的面子。

  刘牢之不是第一次背叛了。

  “胜负已分。”刘裕脸上波澜不惊,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都督!”孙无终大喊了一声。

  刘牢之自己投降也就罢了,连累了其他北府诸将。

  “此自绝于北府自绝于天下也!”刘袭转身而去。

  中军大帐的帐帘动了动,但终究还是没有掀开……

第273章 时

  泗水之上,风云激荡。

  自江左而来的东南风吹到淮泗。

  “刘牢之归降,司马尚之大败,司马元显携大军退守建康,谁料皇帝竟然下诏投降!”高珣念着江东的消息。

  刘遵纳闷道:“那皇帝口不能言,衣不能穿,如何下诏?”

  “你别忘了,朝中还有一位卫将军、录尚书事司马德文,早就看不惯司马元显的飞扬跋扈。”

  皇帝司马德宗生活不能自理,全靠他这个弟弟照料。

  如果没有司马元显横插一刀,琅琊王之位应该是司马德文的,甚至以后的皇帝宝座也是他的。

  司马元显若是击败了桓玄,下一步肯定是要废帝自立。

  连司马德文也会被一脚踢开。

  即便山穷水尽,司马家也没忘记内斗。

  皇帝下诏投降,建康城门大开,司马元显部众自溃,桓玄兵不血刃入城,历数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之罪。

  将其交付廷尉,下狱问罪。

  一同问罪的还有庾楷、司马尚之以及司马元显父子的原属吏三百余众。

  其后,桓玄自置为太尉、平西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加衮冕之服,绿綟绶,增班剑至六十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

  比其父桓温果断多了,权臣的一切一次性拿到手。

  再以桓伟出任荆州刺史、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桓弘为青州刺史,桓石生为江州刺史、卞范之为丹阳尹、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内外要职,皆由桓氏升任。

  “他这是连口汤都不准备给别人喝了。”刘道规看着情报,忍不住冷笑一声。

  兖州差不多是自己的地盘,桓玄连个招呼都不打,完全没将自己放在眼中。

  “桓玄若是整肃内外,必会对将军下手。”戴耆之捋着长须。

  当年桓温大权在握,至少还装装样子,弄个三赐三让,通过北伐建立军功,然后再徐徐图之。

  桓玄倒好,一上来就给自己弄了“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权臣三件套凑齐了。

  “以你之见,我军能挡住桓玄吗?”刘道规还指望着休养几年,没想到风雨这么快就来了。

  戴耆之目光一闪,“如今刘牢之投降,桓玄身兼北府西府,精兵不下六万,还有数万精锐水军,将军拿下兖州不到三年,根基太浅,精锐不过一万……”

  如果只有一个桓玄,刘道规努努力,还能抵挡。

  但刘牢之投降的太快了,桓玄基本没有什么损失。

  刘道规如今要面对的是朝廷、北府、西府,三股势力……

  以桓玄的性格,肯定容不下自己。

  “水来土挡,兵来将挡,怕他个鸟!”刘遵两眼一瞪,一脸的莽夫气质。

  高珣道:“事情还没到那一步,有刘牢之和北府诸将在前面顶着,可静观其变。”

  一山不容二虎,北府诸将才是桓玄的眼中钉。

  戴耆之道:“将军若要自保,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上表朝廷,劝司马氏禅位于桓玄,从龙之功,想必桓玄会网开一面。”

  桓玄篡位之心,路人悉知。

  刘道规正色道:“你这是馊主意,我若上了这道表,以后还有脸见人吗?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即便上了奏表,桓玄也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除非放弃到手的一切,解除兵权,孤身入建康。

  “就是,还没打就下跪,岂不让天下人耻笑?西府北府又能如何?咱们是彭城刘氏,北府是咱们的,你小子骨头软,我们不是吓大的。”

  刘遵伸手拍了拍戴耆之的肩膀。

  戴耆之满脸苦笑,“刘牢之身为北府都督都跪了,咱们还能强过他……”

  这话让所有人都沉默起来。

  刘牢之不战而降,不仅坑了司马家,也坑了所有北府将领,士气也受到极大影响。

  以他的实力和声望,手握北府兵权,完全可以自成一系,与桓玄、司马元显分庭抗礼。

  谁也没想到,他就这么跪了……

  “你方才说什么?”刘道规望着刘遵,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刘遵一愣,摸了摸后脑勺,“还没打就下跪,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不是这句。”

  “咱们是彭城刘氏,北府是咱们的……”

  “善!”刘道规击掌而赞。

  自己身上还挂着彭城太守。

  桓玄这种人,你对他下跪没用,只会换来他的屠刀,而是要适当的给他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天高地厚。

  “你想作甚?”刘遵两眼懵逼。

  “先下手为强,传令,大军集结,随我南下彭城!”

  刘道规拍案而起。

  彭城是淮北首府,相当于西府的襄阳,钱粮广盛,人口不下二十万。

  刘道规身为彭城太守,又出身彭城刘氏,返回故土,理所当然。

  其次,彭城为淮北第一坚城,有北国锁钥、南国门户之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拿下这座城池,即便桓玄倾国而来也不怕。

  “哈哈哈,早该如此!”刘遵大笑。

  两日间,兵马自各郡而来。

  这次南下不是攻城,主要是壮一壮声势,也就不用那么多兵马。

  只有骑兵和两校甲士而已。

  这两年吃饱了饭,一个个虎背熊腰,极其雄壮,兵器盔甲,无不精良。

  就连胯下的战马都分外健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晋人的身高、身体素质明显强于胡人,两汉时一汉抵五胡,刘道规觉得自己麾下人马,差不多也能以一敌三了。

  正准备下令,沈庆之却一路小跑赶来,“将军,琅琊刘主簿求见。”

  “是刘兄来了,快快有请。”刘道规心中一喜,刘穆之比戴耆之靠谱多了。

  寸有所短,尺有所长,戴耆之精通阴谋诡计,缺乏远见,不擅长阳谋战略。

  东面几匹快马奔来,为首一人正是刘穆之。

  到了刘道规面前,才低声道:“将军万万不可在此时占据彭城。”

  一上来就泼了一盆冷水。

  “为何?”

  “刘都督还在,若桓玄令刘都督携北府军来攻,将军何以自处?”刘穆之一句话就道出了其中关键。

  刘牢之这人当狗还是合格的,给一根骨头,他逮谁咬谁。

  他若率手上两万精锐来攻,自己就算能挡住,肯定也伤亡惨重。

  桓玄这一战,步步占得先机,肯定有个厉害谋士。

  随便一个驱狼吞虎之计,就能让自己受不了。

  彭城是刘牢之的地盘,门生故吏乡党亲眷遍布,到时候里应外合都有可能。

  高珣道:“若无彭城,淮泗无险可守。”

  刘穆之道:“拿下彭城便能守住淮泗么?桓玄如今挟天子以令四方,朝廷诏令一下,军心立即动荡。”

  刘道规是晋室的建威将军,可以割据一方,可以军令有所不受,但朝廷大军来袭,肯定有人心怀疑虑。

  建威中军的核心其实还是曾经的征虏中军以及军户。

  两晋加起来,两百年天下,大义名分深入人心,无可取代。

  这也是桓玄手上最大的筹码。

首节 上一节 199/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