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霁满脸红光,“胡虏不过如此,我北府不满万军,只八千就能纵横无敌!”
自淝水之战后,北府军经常以少击多,不是五千人击溃五万氐秦大军,便是八千精锐渡河向几十万秦军发动猛攻。
刘牢之率两万人马一路杀入邺城之下,两次击溃慕容垂的二十万大军……
其他大大小小的胜利更不用说。
刘裕还以千余人马,在蒜山击溃了孙恩的十万大军。
北府军的战力也算冠绝天下了。
刘道规心中虽然兴奋,但嘴上还是保持克制,“别高兴早了,冀州兵力空虚,我们只不过刚好钻了空子而已。”
并非魏军不强,而是魏军主力不在。
曹霁笑道:“近日大河两岸都在流传:北府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士卒百姓士气旺盛,都督已名扬天下!”
刘道规率四万大军北伐,堵在邺城之下,为的就是提振北伐晋人的士气,为他们出一口恶气。
现在看来目的已经达到了。
魏国对冀州之南郡县似乎并不怎么上心,
都已经过去一个半月了,还没有一支大军过来防御或者牵制,东面庾岳和达奚斤手上三四万兵马不闻不问。
许昌的长孙肥也按兵不动。
不过算算时间,他们的粮草应该也差不多。
拓跋珪在平城集结的大军越来越多,似乎要动真格的了,随时可能南下。
“都督,刘主簿来信。”军吏送来刘穆之的信。
刘道规看完之后,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竟然是劝退兵的。
“都督兵临邺城之下,大涨北人士气,然则索虏肆掠我境,拓跋珪于平城聚兵,只待天寒出兵,届时黄河、淇水、清水封冻,无险可守,将至四面被围之境,过犹不及,宜退会河南为上……”
信中除了河水封冻之事,还有冬衣和后勤转运。
此次忽然杀入河北,没跟刘穆之沟通,所以后方准备不足。
这年头到处都穷,冬衣价格极其昂贵,普通人家都是一件传三代。
到了冬天,北府军战力下滑,鲜卑人习惯了苦寒之地,战力增强,拓跋珪骑兵众多,数日间就能穿过飞狐口,杀入冀州,一旦被他咬上,到时候想退都难。
刘道规走出大帐,一阵寒风袭来,寒凉之意扑面。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秋,水盆里面的水结上了薄冰,很多士卒还穿着单衣套着盔甲,现在还能扛住,再等一两个月,大雪一来,黄河封冻,连水军都退不了。
“报,拓跋珪亲率十万步骑出平城,直奔上党而来!”这时孟干之匆忙来报。
“十万步骑?”刘道规全身一寒。
孟干之道:“其中至少三万骑兵。”
拓跋珪现在是家大业大,出手就是十万大军。
“退兵!”刘道规没有拖泥带水。
沈庆之道:“枋头和黎阳……”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两失,保存实力为上,拓跋珪气势正盛,占据天时,不宜与其正面相抗!”
刘道规深吸一口气。
如今局面,相当于以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军府抵抗人口近千万的北方霸主。
实力太不对等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没必要死扛。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拓跋珪直奔上党而来,占据战略要地,居高临下,俯视河内、洛阳、邺城、枋头。
骑兵奔袭,转眼即至。
只这一手,刘道规就知道这一战没得打。
拓跋珪短短几年就灭了后燕,非唯天时,抑亦人谋,其文韬武略,在北国一时无二。
敢下决心推行汉化,计口授田,便是一代雄主,远超当年的慕容垂。
第303章 退
刘道规有自知之明,现在还不是拓跋珪的对手。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就没必要留在河北。
拓跋珪骑兵来势极快,前锋拓跋纥罗率三万步骑出轵关陉,入野王,之前王仲德攻破汲县、共县、林虑、修武诸县立即倒戈,投降拓跋纥罗。
枋头直接暴露在魏国骑兵铁蹄之下。
魏国后将军来初真率八千骑兵出滏口,顺漳水而出,南下攻打黎阳。
拓跋珪出手又准又狠,直接刺向刘道规的身后。
大军当即南退,枋头已经回不去,拓跋纥罗之所以还按兵不动,就是等着自己退回枋头。
刘道规舍弃枋头,退往黎阳,与刘钟的水军汇合,返回濮阳。
黎阳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
刚退到黎阳就阴云密布,下起了鹅毛大雪。
今年的冬天来的比以往早一些,天气也更冷。
大雪一下,两三天间,黄河就结冰了。
黄河之所以不是天堑,就是因为秋冬容易结冰,其他时节还容易干旱,不像长江一年四季波涛汹涌。
长孙肥向滑台退兵,公孙表也向滑台靠拢。
这场大战并没有停歇,而是暂停。
刘道规虽然失去了滑台,但前后掳掠将近三万青壮,牲畜两万多头,斩杀的胡虏两万余众,整体上占了一些便宜。
至于滑台,只能等到黄河解封,切断其与河北的联系后再反攻。
一座滑台魏军根本守不住。
拓跋珪在黄河边上逛了一圈,退回邺城,这么大的风雪,即便鲜卑人也扛不住,冻死了不少战马和牲畜。
胡虏的日子其实过的比江左百姓更艰难。
仅靠放牧养不活几百万的人口,耕种水平较为低下,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冻死饿死。
江左虽然难一些,但气候温润,还能有一口饭吃。
对这时代的人而言,每年冻死的人远比饿死的人多。
人饿极了,什么都能吃,但大雪一来,万物肃杀。
“都督,拓跋珪派人送来劝降信。”
刘道规正和高珣、沈庆之烤着火,孟干之推门而入,整张脸冻得通红。
“劝降?”刘道规看都不看一把火烧了。
手上捏着淮泗,占据整个兖州,俨然一方诸侯,哪怕是战死沙场,刘道规也不愿投降,给胡人当狗,给刘氏先祖蒙羞。
“报——拓跋纥罗趁风雪稍停,突袭孟津!”斥候掀帐而入,带进一缕风雪。
高珣道:“索虏要攻打洛阳!”
洛阳还真是多灾多难之地,永嘉之乱后,反复易手多次,住在其中的族群都换了几次。
拓跋珪啃不下兖州,转头又去攻打洛阳了。
但现在濮阳和洛阳之间隔着滑台,自己这边一动,长孙肥和于栗磾也会跟着动。
沈庆之道:“洛阳城池坚固,与金镛互为犄角,拓跋珪大雪攻城,伤亡必定惨重,都督可静观其变。”
索虏也是人,是人就怕冷。
这种天气后勤也是一大难题。
拓跋珪的兵马越多,受到的掣肘反而越大。
只要辛恭靖和夏侯宗之不投降,洛阳就坚不可摧。
刘道规按兵不动,拓跋珪也没了动静,东面的慕容德和庾岳也早早退兵。
黄河两岸一夕之间恢复了安宁。
大雪停了,但天气依旧非常冷,滴水成冰,屋檐上吊满了冰挂,士卒们全都窝在稻草里面熬冬。
除了斥候和戍守城墙的士卒,其他人几乎都足不出户。
洛阳那边的魏军也打不下去。
“都督,桓玄派使者前来。”门吏在外禀报。
“这么冷的天,他派使者来?”刘道规感到不可思议。
人被带进来,竟是何无忌,后面还跟着三个膀大腰圆的随从。
天气虽寒,他却依旧腰杆挺直,器宇轩昂,英气不凡,进门之后一句废话都没有,“晋德已衰,楚德将兴,楚王遣在下前来,特来询问都督之意若何。”
刘道规心中一乐,桓玄要篡位,还派人来问自己,派的还是何无忌,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没入建康之前,水准还在,击败殷仲堪、杨佺期,果断出兵顺江而下,占据主动,策反刘牢之,兵不血刃拿下建康。
称王之后,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高珣脸色有些低沉,“元帝南渡,虽未中兴,但这么多年,收容北方流民,保全社稷,虽无建树,志气犹存,敢问楚王何德之有?”
刘道规望了他一眼。
何无忌笑道:“平定司马元显、刘牢之,岂曰无功?平定庾仄之乱,稳定江左,使江左百姓安居乐业,岂曰无德?”
南面的庾仄在襄阳闹得大,但并未引起江左震动,也没得到士族的支持,三下五除二便被冯该和桓石康平定了。
桓玄大肆宣传,借此事掩盖北伐无功而返的窘境。
其党羽还弄出各种祥瑞,不是汉水里面玄武出世,便是江陵城外凤凰降生,传的有鼻子有眼,整个江左百姓都在议论纷纷。
这年头玄学大兴,有的是人信这个,不然天师道也不会死灰复燃。
高珣还要争辩,刘道规挥手制止了他,“足下以为如何?”
桓玄现在篡位时机正好,刘道规被牵制在北面,慕容德也无暇南顾,西面的姚兴刚刚经历柴壁惨败,四万精锐覆灭,没个四五年很难恢复。
错过这个机会,以后形势更复杂。
何无忌眼神左右扫了一下,意味深长道:“建武将军有言:乘运禅代,有何不可。”
“哦,兄长真这么说?”刘道规诧异不是刘裕会赞成桓玄称帝,而是何无忌将刘裕抬出来。
他跟兄长刘裕的关系不一般,东海何氏也属于淮泗武人的一支。
“建武将军还说,天命无常,顺势而为。”
如果之前还是遮遮掩掩,那么这句话明显就是说给自己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