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辰的这一番话,仿若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众人的内心。降卒们先是一愣,继而眼中泛起光芒,有人带头高呼:“愿效忠大秦,追随将军!”一时间,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十余万降卒的声音汇聚在一起,仿若惊涛骇浪,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赵北辰见此情景,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但他深知,恩威需并济,方能长治久安。于是,他脸色一肃,再次高声喊道:“
尔等既然已表明忠心,本将军便信你们这一回。但若日后有人敢生反叛之心,休怪本将军诛其全族!”
这冰冷的话语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让降卒们心中一凛,他们明白,这是将军给他们的警示,也是他们必须坚守的底线。“记住,在我大秦军中,不论出身,只看战功!只要你们奋勇杀敌,荣华富贵、封妻荫子,都不在话下!”
·· 0求鲜花····· ···
随后,赵北辰转头看向屠睢和章邯,语气坚定地命令道:“你二人即刻着手统计预备军人的数量,发放兵器和战甲。
将这些降卒的编制打乱,分入其他锐士部曲,在其中甄选有才能之人担任军职。千人将以上的职位,由本将军亲自定夺,千人将之下的,你们全权处置。
务必让这支队伍尽快融入我大秦军队,成为一支虎狼之师!”屠睢和章邯领命而去,虽然心中仍有顾虑,但见赵北辰决心已定,也只能依令行事。
0 .... ....
就在赵北辰忙碌于降卒之事时,张铁匆匆赶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行礼:“将军,王贲将军派人传信,此刻正在阳城将府等候,说是有关于将军的大事。”
赵北辰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揣测,王贲此时派人前来,所为何事?他交代了屠睢和章邯几句,便大步流星地朝着将府走去。
踏入将府,赵北辰一眼便看到了石敢。石敢站起身,迎上前,行礼道:“见过赵将军。”赵北辰微微抬手,示意免礼,急切地问道:
“石敢,王贲将军派你前来,究竟所为何事?”石敢嘴角泛起一抹神秘的笑意,故意卖了个关子:“将军,此事《."可事关重大,关乎您的切身大事。”赵北辰一脸疑惑,心中愈发好奇,他在脑海中快速搜索,却想不出究竟是什么大事能让王贲如此郑重其事。
石敢见赵北辰一脸茫然,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将军,您有未婚妻一事,为何从不告知我们?”赵北辰先是一愣,继而恍然大悟,心中既欣喜又有些不好意思。
他知道,王贲定是知晓了李嫣儿的事情,派人前来告知,想必还有后续的安排。想到这里,他心中对王贲充满了感激,也对家中的情况愈发牵挂起来么.
第186章 烽火家书至,恩仇心底生
阳城的将府内,气氛凝重而压抑,赵北辰刚处理完降卒的诸多事宜,身心俱疲,还未及喘口气,石敢便匆匆入内。
石敢身着秦军的制式铠甲,步伐急促却不失沉稳,他双手恭敬地捧着一支竹简,走到赵北辰面前,单膝跪地,行礼道:“将军,王贲将军有要事相托,特命我前来告知您。”
赵北辰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揣测,这节骨眼上,王贲能有何事?他抬手示意石敢起身,目光落在那竹简之上,隐隐有种预感,此事非比寻常。
石敢站起身,将竹简递上,同时说道:“将军,您打开看看便知。”赵北辰接过竹简,缓缓展开,目光扫过,瞬间,他的身体猛地一震,眼中先是闪过一抹惊愕,继而被狂喜所填满。“零七七”
“嫣儿……她生下一对龙凤胎!”赵北辰喃喃自语,声音微微颤抖,手中的竹简险些滑落。那一刻,他的脑海中仿若炸开了锅,各种情绪汹涌澎湃。
他想起与李嫣儿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起出征前对她的承诺,如今孩子呱呱坠地,他却远在千里之外,未能陪伴在她身旁,愧疚之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嫣儿,苦了你了……”他眼眶泛红,低声呢喃。
许久,赵北辰才缓缓平复心情,他深吸一口气,看向石敢,眼中满是期盼:“石敢,我想……我能不能偷偷潜回村子一趟,就看一眼,马上回来。”.
石敢面露难色,连忙劝阻:“将军,万万不可啊!如今您身负镇守韩境的重任,韩境初定,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您若是此刻离开,万一出了乱子,后果不堪设想。”
赵北辰闻言,心中一凛,他深知石敢所言非虚,身为一军主将,他的一举一动关乎着无数将士的生死、大秦的边疆安危,无奈之下,他只能长叹一声,放弃了这个念头。
“石敢,劳烦你帮我多谢王伯伯和王大哥的照顾,若不是他们,嫣儿和孩子还不知要吃多少苦。
”赵北辰感激地说道,说着,他走到案前,拿起毛笔,饱蘸墨汁,迅速写就一封书信,将书信递给石敢,“这封信,你帮我带回,交给嫣儿,告诉她,我很想她,也很想孩子们。”石敢接过书信,郑重地点头:“将军放心,我一定带到。”
赵北辰顿了顿,又问道:“石敢,嫣儿的父母……他们可有什么反应?”石敢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说道:
“将军,实不相瞒,六个月前,李嫣儿姑娘就被逐出家门了,府邸也被关闭,若不是村民们古道热肠,相助于她,她恐怕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更别提生产了。”
“什么?”赵北辰瞪大了眼睛,怒火蹭地一下蹿了上来,“为何会如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双手紧紧握拳,指关节泛白。
石敢见此情形,心中暗忖这事儿终究是瞒不住,便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将军,李嫣儿姑娘的父亲,乃是廷尉李斯。
李斯大人原本获大王恩赐,欲将长公子扶苏与自家女儿联姻,选中的正是李嫣儿姑娘。可李嫣儿姑娘钟情于您,坚决拒婚,甚至不惜绝食抗争。后来,她怀有您的骨肉之事被李斯大人知晓,李斯大人大怒,认为她丢了家族颜面,便将她抛弃了。”
赵北辰听完,气得浑身发抖,眼中满是愤怒与难以置信:“他怎能如此狠心?嫣儿可是他的亲生女儿啊!”石敢见状,赶忙上前劝道:
“将军,您息怒。李斯大人深得大王恩宠,在朝堂之上权势赫赫,眼下咱们还不能与他轻易为敌啊。”
赵北辰咬了咬牙,强压下心头的怒火,他明白石敢说得在理,此刻若是冲动行事,不但报不了仇,还可能连累家人和麾下将士,只得恨恨地说道:“这笔账,我记下了,日后定当与他清算。”
石敢离开后,赵北辰独自坐在将府内,思绪万千。
他感慨王翦父子的恩情,心中明白,他们不仅照顾了李嫣儿的私事,还将此事上奏给秦始皇,这般举动,既巧妙地解了秦始皇对自己的疑虑,让皇帝知道自己有牵挂、有弱点,反而更容易掌控,从而更加信任自己;
又实实在在地助自己在朝堂之上走得更远,让自己在这波谲云诡的权力漩涡中有了更坚实的后盾.. 0 这份人情,他铭记于心,暗暗发誓,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涌泉相报。
与此同时,赵北辰对李斯的恨意愈发浓烈。他深知李斯此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择手段,连亲生女儿都能狠心舍弃,简直泯灭人性。
“李斯,你等着,今日你加诸于嫣儿身上的痛苦,我定会让你加倍偿还。”赵北辰暗暗发誓,他手中如今握着韩非这张王牌,韩非与李斯本有旧怨,且才学过人,日后定要寻得良机,利用韩非将李斯拉下马,为嫣儿讨回公道。
最后,赵北辰再次拿起写给李嫣儿的书信,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温情流露:“嫣儿,你放心,我定会为了咱们的家拼命努力,尽快回去与你团聚。
等我扫平这乱世的硝烟,定能让你和孩子们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此时,李家村赵北辰家中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咸阳派来的王使,身着华丽的官服,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来到了李嫣儿家中。王使展开诏书,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闻5.3赵北辰未婚妻李嫣儿产龙凤胎,特赐婚赵北辰与李嫣儿,封李嫣儿为赵北辰正妻夫人,又从俘获之韩王族中择二女赐为妾室,另赐布千匹、千金及五十名婢女以照拂李嫣儿。钦此!”
李嫣儿怀抱婴儿,跪地谢恩,眼中泪光闪烁。村民们围在一旁,纷纷道贺,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老村正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指挥着众人帮忙安置赏赐之物,口中念叨着:
“咱村出了赵北辰这么个大英雄,如今又有这等喜事,真是老天眷顾啊!”
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李家村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里,而远在韩境的赵北辰,虽未能亲临,却也能想象到家中的温馨画面,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守护家人、建功立业的决心.
第187章 帝王恩重!
李家村的上空,晨光穿透淡薄的云层,洒下丝丝缕缕的暖光,仿若为这片古老的村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村口的老槐树,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低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喜事。
今日,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既兴奋又庄重的氛围之中,因为秦王的诏书即将送达。
村民们早早地便齐聚在了赵北辰家的院子外,男女老少,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奔跑,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老人们则拄着拐杖,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都深知,村子里出了赵北辰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全村人的骄傲,如今秦王的诏书一来,这份荣耀更是要传遍四方了。
“来了,来了!”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村口。只见一队20人马浩浩荡荡而来,为首的是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寺人,身后跟着一众侍从,个个神情肃穆,步伐整齐。他们的到来,仿若一阵旋风,瞬间让整个村子安静了下来。
寺人迈着小碎步走进院子,清了清嗓子,展开手中的诏书,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我大秦良将赵北辰,驰骋沙场,屡立奇功,为我大秦拓土开疆,功不可没。
然其在前线奋战之际,家中妻室产子,却无法归乡相伴,朕心甚怜。特赐婢女五十,以照料其妻儿起居;布千匹、千金,充盈府邸,保其妻儿衣食无忧;所赐之物,皆留于府邸伺候赵北辰之妻子李嫣儿。朕又闻二人情深意笃,特赐婚二人,待赵北辰凯旋归来,择期完婚,以全其夫妻情义。
另,朕念其功勋卓著,从新近俘获之韩王族中,择二女赐为姬妾,侍奉赵北辰与正妻,共享荣华。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院子里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继而爆发出一阵欢呼。李嫣儿虚弱地跪在地上,眼中泪光闪烁,她双手接过诏书,声音微微颤抖:“民女李嫣儿,谢主隆恩。”身旁的婢女赶忙上前,代她接过诏书,妥善安置。
随后,一众婢女鱼贯而入,她们身着统一的服饰,面容姣好,举止端庄;一箱箱金帛也被抬进府中,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寺人走上前,对着李嫣儿和众人交代诸事:
“夫人,这些婢女皆受过宫中调教,知书达理,定会悉心照料您和小公子、小小姐。这金帛之物,您按需取用便是。待将军归来,还望夫人告知将军,陛下对他的期许与厚爱。”李嫣儿微微点头,轻声道:“多谢公公,民女记下了。”
寺人见诸事安排妥当,便带着侍从们离开了李家村,回咸阳复命去了。
屋内,李嫣儿坐在床边,激动得难以自持。回想起此前,自己因未婚先孕,被父亲李斯视为家族的耻辱,遭受种种冷遇与磨难,甚至被逐出家门,她的心中就满是苦涩。而如今,秦王的这道赐婚诏书一下,她便名正言顺地成了赵北辰的妻子,就算是李斯,也再无可奈何。
几位婶子围坐在她身边,脸上同样带着喜悦的笑容,纷纷出言安慰。“嫣儿啊,苦日子总算是过去了,往后就等着北辰那孩子回来,享清福咯!”
“就是,咱村出了这么大的喜事,全村人都跟着高兴。”李嫣儿感激地看着她们:“多亏了婶子们这段时间的照顾,若不是你们,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说着,她的目光落在一旁摇篮里的孩子身上,眼中满是温柔,“我给孩子们都取了小名,等北辰回来,再让他定大名。”
正说着,王贲大步走进屋内,手中拿着一封信。“嫂子,这是北辰托我带给你的信。”李嫣儿连忙接过,展开书信,看着那熟悉的字迹,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信中,赵北辰倾诉着对她和孩子的思念,提及在韩境的种种艰辛,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他承诺,定会早日归来,与她团聚,给她和孩子一个安稳幸福的家。
李嫣儿读罢,抬起头,对着窗外的天空,仿佛在隔空与赵北辰传话:“北辰,你放心,我和孩子都会安心等你回来。”
王贲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满是感慨。待李嫣儿情绪稍缓,他走出屋子,来到院子里,却忍不住发起愁来。原来,赵北辰在韩境改变了大秦对降卒的处置方式,这无090疑是开了先河,他实在不知该如何收场。
以往,降卒要么被贬为奴隶,要么编为刑徒军,可赵北辰却给了他们成为预备军人的机会,还许以岁俸、军功爵位,虽说是为了收服人心、扩充兵力,但毕竟打破了常规。
如今,王翦已被大王召见去了咸阳,王贲心想,有父亲在大王面前求情,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况且,赵北辰此举看似大胆,却也有着恰当之处。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王家父子已然将赵北辰当作后辈悉心培养,他们深知赵北辰的谋略与胆识,相信他这么做必有深意。
与此同时,在咸阳的章台宫内,气氛却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嬴政身着黑色龙袍,端坐在大殿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
大殿内,王翦、李斯、尉缭、郑国、冯劫等大秦大半的中流砥柱齐聚一堂,个个神情肃穆。
显然,有重大事件即将发生,众人心中都在暗自揣测,大王此番召集,究竟所为何事?.
第188章 赵卿
章台宫,巍峨壮丽,殿内雕梁画栋,金柱生辉,却弥漫着一股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息。嬴政高坐龙椅之上,身着黑色绣金九龙袍,头戴冕旒,十二旒白玉珠在微光中闪烁,冷峻的面容不怒自威,目光扫过阶下众臣,似能穿透人心。
李斯率先出列,他一袭深紫色官袍,腰束玉带,头戴进贤冠,面容清瘦,眼眸狭长,透着精明与冷峻。上前几步,跪地行礼后,挺直腰板,言辞犀利: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那赵北辰实在是辜负圣恩,肆意妄为,公然违背我大秦对降卒的百年处置之法。
他竟私自大赦韩军降卒,给予这些降卒脱离奴籍、堂而皇之加入我大秦军队的机会,此等行径,置律法威严于何地?
恳请陛下严惩,以正国法。”说罢,伏地叩首,言辞恳切,可微微颤抖的双手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王翦闻听,浓眉紧皱,目光如炬,几步跨出,同样跪地行礼,朗声道:
“陛下,李大人所言有失偏颇。赵北辰并非直接赦免降卒,而是令其通过杀敌立功来免罪,此乃契合我秦法中奴隶立功可脱离奴籍的律条。这般处置,既能激发降卒斗志,又维护了律法公正,何错之有〃々 ?”王翦身形魁梧,声若洪钟,话语落地有声,震得殿内嗡嗡作响。
李斯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再次辩驳:“王将军莫要混淆视听,即便依将军所言,那赵北辰也罪无可恕。他未按惯例将降卒编为刑徒军,反而给予这些新兵一半岁俸,凭空增加我大秦财政消耗,长此以往,国库如何支撑?此乃祸国殃民之举!”
他句句紧逼,实则心中另有盘算。赵北辰助力韩非归秦,坏了他与扶苏联姻的美事,又兼黄岐莫名身死,诸多仇怨交织,此刻只想借机将赵北辰彻底扳倒.
王翦气得胡须抖动,怒目而视:“李大人,你怎就目光短浅!赵北辰此举看似破费,实则大有深意。如今韩境初定,降卒众多,若依旧法,降卒必然心生怨恨,极易哗变。给予他们一丝希望,换得大军安定,韩境平稳,这是用小钱防大祸,怎就成了祸国殃民?”
他双手握拳,据理力争,为赵北辰辩得面红耳赤。二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最终都向嬴政投去期盼的目光,等待裁决。
恰在此时,上将军将决从蓝田大营归来述职,大步踏入殿内,甲胄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他听闻赵北辰之事,眼中一亮,未及行礼便脱口赞道:
“陛下,臣刚至便听闻赵北辰一事,这小子有勇有谋,实乃我大秦之福。他这改变降卒论处的法子堪称高招,既恩泽降卒,又能杜绝哗变隐患,将降卒混编入军中,由锐士监督,还愁他们不乖乖卖命?”
王翦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面露得意之色,斜睨了李斯一眼,仿若在说“你看,并非我一人偏袒”。将决眼角余光瞥见王翦的小动作,心中不满,暗自腹诽这老王卖乖。
李斯见将决也推崇赵北辰,心中焦急,面色愈发阴沉,再次高声道:“¨` 陛下,莫听将决将军一面之词,赵北辰此举分明有罪,若不严惩,律法将成一纸空文,日后人人皆可效仿,我大秦危矣!”
将决、王翦闻言,怒从心头起,齐声怼道:“李大人,你莫要血口喷人!赵北辰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所为也是为大秦着想,若你执意给他定罪,我们二人绝不答应!”二人并肩而立,气势汹汹,与李斯对峙,殿内气氛瞬间升至顶点,仿若一点即燃的火药桶。
嬴政一直冷眼旁观,见双方争执不下,目光转(的诺的)向一直未出声的子非等臣子,眼神中带着审视与问询。子非见势,心中权衡利弊,出列拱手,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言辞圆滑:
“陛下,臣以为,秦法乃国之根本,自然不可违背,然为保大秦安稳,特殊情形下似也可适当变通,如此方能两全其美。”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两边都不得罪。
冯劫略作思索,也上前一步,手中捧着布卷奏折,恭敬呈给嬴政:“陛下,臣提议应以在韩掌政的冯去疾奏报为准,他身处当地,最知详情。”.
第189章 朕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儿子
章台宫,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砖地面上,泛起粼粼金光。嬴政高坐于龙椅之上,身姿挺拔,面容冷峻,威严之气四溢,仿佛整个宫殿都笼罩在他的气场之下。阶下,群臣身着朝服,神色各异,或恭敬、或沉思、或暗藏心机,气氛凝重而压抑.
嬴政伸出手,冯劫赶忙呈上冯去疾的奏报。嬴政接过,展开竹简,目光缓缓扫过,起初神色平静,随着阅读的深入,眼中渐露欣喜之色,待阅毕,竟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好!好一个赵北辰,果真没让朕失望。有此等良将,实乃我大秦之幸!”
冯去疾在奏报中,事无巨细地详述了赵北辰处置韩军降卒一事。他开篇点明,赵北辰所面临的局势险峻万分,十余万降卒若处置不当,极易引发哗变,危及韩境乃至大秦根基。
然赵北辰独具慧眼,开创全新之法,恩威并施,威慑与攻心并用。他先是当众宣布降卒以往发配为奴或沦为刑徒军的悲惨命运,令降卒们心生恐惧,知晓反抗无路
随即话锋一转,给予他们一线生机,只要真心归附,愿为大秦效力,便可成为预备军人,杀敌立功者不仅能转正,还可获军功爵位。此举既让降卒们看到生存希望,又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得降-卒们纷纷宣誓效忠。
更为难得的是,赵北辰深知此举打破常规,触犯部分律法条框,却甘愿以身犯险,主动向朝廷请罪,担下所有责任,只为换取韩境长治久安。
奏报中还提及,韩非经赵北辰苦口婆心劝说,毅然归秦,如今正全力协助冯去疾掌管韩境政务。韩非才学出众,对韩境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其出谋划策,诸多政令推行顺利,成效显著。
冯去疾预估,不出一年,韩境将初步纳入大秦掌控,届时赋税、徭役有序,民心渐安,可为大秦东进之路提供坚实后方。
子非上前,接过嬴政递回的奏报,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群臣听闻,先是一愣,继而爆发出一阵低声惊呼,脸上满是震惊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