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211节

  在福昌看来,以遏必隆刀的“威力”处斩一个救灾不利的四品知府完全没有问题,反正先斩后奏,事后再搜罗些这知府贪赃枉法的证据,三法司复核都没问题。

  不过那寿春镇总兵是从二品的官,且与布政没有隶属关系,动用遏必隆刀将之处斩似乎有些不妥,且可能引发绿营兵乱。

  眼下救灾乃首重,这要再闹出兵乱的话,那麻烦就大了,纵是“五福儿”有皇阿玛撑腰怕也难以跟朝廷交待。

  轻重缓急,还是要提醒一下的。

  年轻人仗着后台做事急燥些可以理解,但作为老大哥,福昌还是要起一点良师益友作用的。

  不管怎么说,他吃过的盐都比五阿哥吃过的饭要多。

  光一个稳字,就是多少人琢磨不透的道理。

  念及此处,福昌便想出面做个“和事佬”,只其身子刚动,耳畔却传来“五福儿”老弟的声音:“福大人不必劝我,我意已决,今日定借这二人脑袋一用,否则这安徽的官便不知我的厉害!不知我厉害,如何能为我所用?”

  福昌听后无奈放弃劝说,只低声道:“绿营之中多奸滑之徒,老弟不可不防。”

  “无妨,我早有准备,若绿营生乱正好借机整肃营治。”

  赵安说的准备自是指正从天长向凤阳赶来的徐霖部,倘寿春镇绿营真因总兵之死哗变,便以徐霖部镇压,继而腾笼换鸟直接把寿春镇兵员花名册给换掉,两千漕帮子弟就地使用安徽的身份证。

  张三变李四,李四变王二麻子。

  反正安徽全省的户籍造册都归赵安管。

  就是老太爷想将全家户口迁到安徽来,也得赵安点头。

  徐霖部虽只两千人,但乃是漕帮精选的青壮,且平日便是有组织之力量,战斗力绝不会差于绿营。

  当日徐霖在高邮湖便领着帮众用竹篙大败过漕标亲兵,而漕标亲兵乃漕运总督直属的亲兵,论战斗力的话可比安徽绿营高的太多。

  再者,寿春镇虽有六千多绿营兵,然并非驻扎在一处,而是分布在淮北各地,真有丁木三的亲信为之叫屈率众哗乱,能够影响的最多也就千余人,甚至可能响应者寥寥无几。

  毕竟,眼下的绿营是喝兵血的重灾区,底层营兵过的跟前明的军户差不多。

  弄不好杀了丁木三这个总兵还能得到绿营底层士卒的欢呼与支持。

  真就兵乱,赵安亦有足够底气镇压。

  见赵安都这么说了,福昌微叹一声不再多言。

  年轻人嘛,该闯还是要闯的嘛。

  别说,五福儿还真有点他皇阿玛的气魄和格局,不愧是龙种啊。

  “速将二贼拖下去砍了!”

  赵安手中遏必隆刀朝虚空一扬,众侍卫忙将那凤阳知府李源、总兵丁木三往外拖去。

  眼看穿黄马褂的侍卫真要将自己砍了,吓的已经手足发软的知府李源情急之下大叫:“纵是下官有怠慢不周之罪,依《吏部处分则例》,大人您可向吏部参劾!无论严议、察议,下官甘愿领受!可大人这般不经三司过审便要斩杀下官,下官不服!”

  李源的嘶吼如同投入死水的一颗石子,原本吓得魂飞魄散的丁木三跟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也猛地挣脱侍卫钳制,嘶声吼道:“赵大人!我不过来迟而已,就算有罪,也罪不当死!”

  “不服?罪不当死?”

  赵安冷笑一声,抬手示意侍卫莫急着拖人,走到那凤阳知府面前深深看向对方,眼神锐利如刀,看的那凤阳知府李源下意识一个寒颤。

  “凤阳府,抬起头来!告诉本官,自去岁灾象初显至今数月,你这凤阳府治下究竟饿死了多少黎民百姓!”

  赵安的声音无比愤怒,如雷霆万钧般质问。

  “这”

  李源嘴唇哆嗦,脑中一片空白。

  凤阳府死了多少人?

  他只知道每天都有人死,也知道城外乡野有些地方尸骸枕藉,可具体死了多少人,他真的不知道。

  官方目前为止根本没有统计数据,府里没统计,县里也没统计,但所有人都知道死了很多人。

  可没有数据就没有死人。

  县里不往府里报,府里不往省里报,这才有朱珪给朝廷奏报中所言的“部分地区严重,但总体可控”,饿死人也属个例,不能以偏概全。

  “不知道?”

  赵安微哼一声,视线转向旁边的丁木三,目光如冰锥,“丁总兵!你寿春镇兵丁遍布凤阳境内,你告诉我!灾民流徙,饿殍遍野之际,这凤阳可曾有人相食的惨绝人寰之事发生?又有多少灾民是被你的兵堵在家里活活饿死的!”

  “我,我”

  丁木三刚想抬头解释,却被赵安杀人般的目光骇的再度浑身一僵。

  别的地方他或许不清楚,可眼皮底下的凤阳灾民惨状他哪里会不知道,但这些惨状他选择默不作声,甚至严令不得外传。

  也是,救灾是文官的事,跟他这个武将有什么关系?

  巡抚大人的军令他可是毫不犹豫执行的,若不是他麾下的绿营兵在各处封堵围卡,怕上百万灾民如蝗虫大军般啃食四野,哪还轮得到你这毛头小子在这拿遏必隆刀喊打喊杀的。

  真要论起来,他有功无过!

  可有功无过四个字却怎么也无法从他口中喊出来,因为下面曾经报上来的那些可怕画面让他不得不保持沉默。

  李源也在沉默,二人的沉默如同死寂深渊。

  无论他们如何辩解,凤阳都是活生生的人间地狱,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什么不服,什么罪不至死,都如同跳梁小丑最后的哀鸣。

  “一个不知道,一个说不出,荒唐,可笑!”

  赵安微微摇头,右手轻轻一抬,“庆遥,皇上说什么了。”

  “回赵大人话!”

  庆遥的声音很大,“皇上说,安徽的官不管是庸官、贪官还是糊涂官,赵大人都可以用遏必隆刀把人砍了,大胆砍,天塌不下来!”

  “听到没有,是皇上让本官砍你们这帮庸官贪官糊涂官的!”

  话音刚落,抽出一半的遏必隆刀完全出鞘,于半空中寒光一闪狠狠挥落,伴随刀刃入肉声,人群发出惊呼,继而就见凤阳知府的脑袋滚落在地。

  落地之时,双眼犹睁,尽显茫然。

  太快,一切发生的太快,快到凤阳府的脑袋在地上滚了几圈后还下意识看向自己的身躯,意识产生的瞬间,双目瞳孔炸裂般放大。

  我真的被砍了?!

  “按住!”

  庆遥一声令下,几名侍卫死死按住总兵丁木三的手脚,庆遥更是将总兵大人的辫子往前拽去,这一动作迫使总兵大人的脑袋不受控制向前探去,露出长且白的脖子。

  赵安二话不说双手持刀用力斩下,根本不给丁木三哀嚎讨饶的机会。

  “噗嗤”一声,人头落地,鲜血喷涌。

  血泊之中,脑袋不偏不倚滚落在福昌脚下。

  福大人跟见了鬼似的一哆嗦,本能往后退了几步,继而意识不妥,又硬着头皮往前踱了几步,居高临下扫视那帮被吓破了胆的凤阳官吏们,只无人知道福大人的心这会跳的比什么都快,快到福大人随时都能晕过去。

  惊呼的人群此时鸦雀无声,有的只是那不住颤抖的身躯,以及一张张面无人色的脸庞。

  这会,只怕能站起来的官员不会超过半数。

  命人将李源和丁木三的尸体抬走后,赵安环顾一众肉眼能清晰看出在发抖的凤阳官员们,一字一句道:“自即日起,凤阳若再饿死一人,本官便把尔等这帮混账东西丢进那赈灾的大锅里烹了,拿尔等血肉骨头去填那些嗷嗷待哺的饥民肚肠!”

  不能再死人,是赵安给凤阳官员,也是给安徽全省官员的红线。

  谁越过这条红线,谁就该死。

  他既决心当“赵剃头”,就不会刀下留情。

  凤阳官吏们叫这话震住,福昌也叫这话震住,望着手持还在滴血的遏必隆刀的“五福儿”,福大人不禁想到一句古诗:“生子当如孙仲谋。”

  回江宁的路上,陈师爷很是为难,因为大人吩咐他回去后给安徽调拨两百万石粮食,不仅要瞒着朝廷,还得把账做的漂亮。

  这账怎么做?

  地方留存的钱粮只有两成,把藩库跟地方库全调出来也不够啊,就算勉强凑够秘密调给安徽,本省怎么办?

  明年官吏们的工资怎么发?地方上的常规维修工程资金又从哪来?

  很麻烦的。

  “先生多费点心,旧管应收可改为新收,新收改为明年的,把总账打成若干小账,叫江北那些府州县都领些去,另外再叫地方临时开支一些报到省里批了就是。”

  福昌一直在闭目,不是养神,而是叫那颗总兵脑袋给吓的心里有了阴影。

  既然答应了“五福儿”,那两百万石粮食他肯定要凑出来。

  想不被朝廷发现,办法只有一个,无非在账上做手脚。

  两百万石粮食是吓人,可要是几万石几万石的报账做账,再给些合理名义,那就瞧不出什么了。

  “实在不够,就把明年截留的应支先用了。对了,赵大人请我帮个忙,回去后你把咱们藩库存银从那几家转出来全存进咸丰行。”

  说完,福昌把眼睛又闭了。

  “咸丰行?”

  陈师爷愣了下,没听过江宁有这号钱庄啊,迟疑了下不禁询问这咸丰行莫不成跟赵大人有关。

  福昌没说话。

  不否认就是默认。

  陈师爷心中有数了,这咸丰行肯定是赵大人开的,他安徽的藩司存银入了咸丰行,江宁的藩司存银要也入了咸丰行,这咸丰行不立马就成了两江第一大银号?

  纵是赵大人是“五福儿”,事关一省财政的大事,自家大人却毫不保留的配合,是不是有些过于大方了。

  福大人的眼睛忽的又睁开了,看着心里犯嘀咕的陈师爷,淡淡说道:“咱们江宁今后要紧跟安徽,错不了的。”

  翻译一下,就是江宁要永远忠诚于安徽。

第297章 别闹,发工资了

  请福昌帮忙在咸丰行给江宁藩库开设一个公款账号,无疑是赵安打造两江财团势力的一个手段。

  因为金融不仅能帮助赵安化安徽的粮债,更能成为其鲸吞安徽乃至两江三省的法宝。

  历史上胡雪岩仅以浙江一省藩库存银便能打造出浙系财团,个人成为红顶商人同时也能全力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足见金融业不仅对民间有巨大影响,对政坛和军界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力。

  甭管救灾还是打仗,造反亦或起义乃至改朝换代都需要庞大资金的支持。

  大白话,没钱玩个鸟。

  赵安以安徽藩库加江宁藩库的“公款”注入咸丰行,就是要让咸丰行成为两江地面最大的“商业银行”,有安徽布政使司、江宁布政使司这两个招牌衙门替咸丰行背书,咸丰行的公信力必定是杠杠的。

  有了公信力,自然不愁“储户”。

  如果有机会说服江苏巡抚福崧劝说江苏布政使司将公款也“注资”进咸丰行,那两江三省(四布)就只剩下江西没有入股。

  遗憾是有,但有了“三布”公款支持的咸丰行理论上已经能排进大清商业银行前五。

  第一肯定是老太爷家的,第二是和珅家还是福长安家,赵安不确定,总之咸丰行排个前五绝对没问题。

  之前赵安规定粮商只能从安徽藩库拿条子到咸丰行领银子,如果将这一手段通过官府和官员影响力扩展到商业各个领域,甚至是百姓的衣食住行,那咸丰行就能一跃成为大清第一号商业银行。

  毕竟,江苏两个布政使司可是清朝最富有的地区,民间游资力量十分强大,商业贸易较其它地区也很是发达。

  如何用行政手段壮大地方银行,赵安比谁都会。

  官府的公款、官员的私人存款、商人的经营资金、百姓的小额存款,甚至八旗中央军、绿营伪军的军饷、官府工作人员的工资

  大伙的钱都在赵大人的银行,大伙的工资也全靠咸丰行发放,那大伙就得明白一个道理——谁出事都行,就是赵大人不能出事!

首节 上一节 211/3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