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方就一千来号人,总不能就这么一头扎进去吧?
候封不反对打,但建议至少要等两天,起码等泗州各地的驻防绿营赶到,这样力量能翻一倍。
赵安却等不了,纵使他往最好的方向去想,得出的结果是他这边只要慢了,那这场平乱大功就会落到朱珪手中。
朱珪的实力远比他这个暂署藩台强,除了几千淮南绿营被其强行扣着,还有归巡抚直接指挥的两千抚标精兵,赵安只要慢半拍,胜利就属于朱珪。
须知,老太爷最看重的可不是文治,而是武功,甚至都不在乎你是不是清官。
好不容易利用几件事成功让朱珪掉大分,这回怎么能让他满血复活呢。
所谓时不待我,别说两天,半天赵安都等不了。
“宿州那边的乱民是多,不过正因为多才好对付,诸位须知灾民之间本就不互相统属,白莲与捻子又是临时拼凑在一起.”
赵安给众人提了一个关键概念——指挥系统。
没有电台发报机的这个时代,想要有效指挥十几万临时拼凑在一起的乌合之众,哪个名将复生都干不了这活。
所以,能够断定的一点就是白莲教那帮主事的最多也就能有效指挥上万人,甚至只有几千人,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建立起十几万人的指挥体系。
他们真要有这本事,也不至于后来跟清军打了八年都没成功推翻满清。
有一点也不讳言,白莲教起义虽然是一次浩大的反清起义,但白莲教的军纪实在是一言难尽,所以明面上清廷是依靠团练剿灭的白莲教,实际是最后湖北、四川、河南这些地方的百姓抛弃了白莲教。
这也是赵安一开始就不打算支持(加入)白莲教起义的原因。
“大人的意思是?”
指挥系统的概念不难理解,白莲教在宿州匆匆起事,傻子都知道他们不可能把十几万灾民瞬间变成一支能征善战军队的,何况白莲教缺少武器,更缺少粮食。
整个就是一后劲不足。
哪怕他们打下宿州城,都没法通过缴获壮大自身,只要清军部署及时,不让他们流窜,别说打了,困也能困死他们。
理解了这一点,白莲教其实就不可怕。
侯封有点跃跃欲试,就连庆遥也品出点味来,这仗表面看凶险万分,实质却是个搏取军功的好机会,要是能趁机立功回京,说不定就能飞黄腾达。
毕竟,他庆遥可是宗室子弟。
就是二人一时没想到怎么个打法。
赵安开口了,拿出自己的方案,就是出其不意斩首。
“斩首?”
众人不解如何个斩首法。
赵安意不与灾民纠缠,过去后直接打掉白莲教的指挥中枢,只要这个指挥中枢瘫痪掉,那灾民数量就算上百万也不足为虑。
届时就地安抚,利用粮食这个武器就能化乱民为良民。
侯封想了想觉得这个法子好是好,但是他们哪知道白莲教的指挥中枢在哪呢。
十几万人摆在那,想要精准找到指挥中枢,这难度不是一般大。
第一时间没找到肯定打草惊蛇,就算灾民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只要被他们拖上片刻,白莲教的主力肯定就会反应过来,到时就麻烦了。
赵安笑了笑,看向庆遥:“白莲教的那些切口你都掌握了?”
庆遥点了点头,那个被策反了刘宝交待了很多切口和白莲教的联系方式。
“那咱们就大摇大摆过去就行。”
赵安朝自己一指,“我不是什么暂署藩台,你们也不是朝廷的兵将,我们就是听说宿州起事过去支援的教徒,就算接近不了他们的指挥中枢,于十几万人中搅个天翻地覆,这仗不胜也胜了。”
能不胜么,十几万人乱起来,敌我难分,几千白莲主力压都压不住,兵败如山倒可不是开玩笑的。
泗州张参将和侯封刚才想的都太多,只要能混进去,哪怕就混进上百人,半夜炸一嗓子官兵来了,十几万人都得作鸟兽散。
之所以顾虑太多,无非是自身太烂,没了胆气。
“妙!”
众人都被赵安这个想法鼓动起来,就连一直当混混的庄迎九和任朝阳都磨拳擦掌要干上一番。
“大人你下令吧,我叶志贵带漕帮弟兄替大人把这帮反贼扫了!”
艺高人胆大,手中更有多条人命的叶志贵表现最为积极,因为此人不仅不害怕白莲教,更觉得与其在扬州分舵丁九手下做事,不如直接跟少君在安徽官场混。
就少君这脑袋和魄力,他叶志贵将来说不定也能当大官。
如此,就得让少君看到他叶志贵的“价值”。
“这仗不是你们替我打,而是我带你们去打。”
赵安抬手示意众人莫要劝他,他虽是从甘泉县税务局一步步走上来的文职人员,但他手上也是有点功夫的。
不管什么时代,领导向前冲都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弟兄们跟我上”同“弟兄们顶住”可是有天壤之别的。
没有马上下令出发,而是吩咐侯封和叶志贵回去召集士兵和帮众,不要强制士兵和帮众随他去宿州,要自愿去。
泗州绿营则直接留在大店驿负责粮食运输,要确保泗州的粮食能源源不断运到宿州,否则就无法让成为乱民的灾民重新成为良民。
“另外,凡独子的一律不准去。”
环顾众人后,赵安沉声道:“告诉士兵和漕帮弟兄,愿意去的本官感激他们,但刀枪无眼,本官无法保证去的人都能活下来,但只要本官没死,死了的妻儿老小本官养,伤了的也归本官管,总之一句话,本官绝不会亏待随我拼命之人。”
第315章 白莲败了!
徐州,萧县。
御前侍卫明安泰同吏部汉郎中萧景伦已于此耽搁两天,二人沿运河南下至徐州,原本是要经此地折向西南入宿州宣旨的,因为暂署安徽布政使的赵有禄就在宿州。
哪曾想宿州方面过来的灾民说宿州那边有白莲教造反,如此别说安全去宿州了,就是徐州这边的“战备”等级都提到红线了。
萧景伦胆倒是大,要求萧县派营兵护送他们前往宿州,可明安泰却吓的要死,怎么也不肯冒险前往。
地方官这边也怕出事,劝说明安泰不如绕路继续沿运河南下至淮安,再从淮安西进泗州看看局势发展如何,若宿州乱事平定最好,若未平定也能先到凤阳,这样虽然绕了一圈,但无疑要安全许多。
尽管萧景伦一再坚持直接前往宿州,但贪生怕死的明安泰最终还是采纳了地方官建议南下淮安。
随着宿州白莲教造反消息传播,如今不仅淮北各地提升战备等级,便连相邻的苏北各地也紧张起来。
尤其是邻近运河的州县。
好消息是安徽方面没有任何消息通报“友省”,这说明白莲教虽然造反,但安徽方面有能力予以平定,否则安徽巡抚告急的文书早就飞到江宁和京师。
诚如赵安猜测,突然爆发的白莲教起义令得心中郁结的朱珪如打鸡血般,疯狂调兵遣将进入泗州境内,甚至将巡抚行辕从蒙城移到了宿州南部的罗家集,此地距离宿州城也是不到百里路程。
归朱珪指挥的巡抚标兵连同陆续从淮南各地赶来的绿营疯狂屠戮所谓“聚众”灾民,其中虽有小股捻子和白莲教徒,但大多都是无辜灾民。
庐州过来的一支人数不到四百人的绿营兵甚至砍杀了四千多灾民,带队的游击骄傲向抚台行辕请功,称所杀皆教徒、乱民。
明知该游击杀良冒功,朱珪依旧为其向朝廷请功,意欲通过此举鼓励绿营勇于“杀贼”,以证明他朱珪与白莲教毫无瓜葛。
眼下已经进入宿州境内的清军有抚标一部七百多人,安庆、宁国等地驻防绿营三千余人。
为一举绞杀围攻宿州的白莲教匪,朱珪另命亳州及境内两千多淮南绿营兵自亳州东进,沿洽河南下,同由南边北进的清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关于白莲起事的相关奏报除发往京师外,朱珪亦向两江总督如实说明,不过未请总督衙门派发援军。
赵安这边在大店驿作了临战动员,带着自愿随他前往宿州平乱的八百多人携带干粮武器,轻装疾行。
因是假扮白莲教援军,故官兵人等皆是便服,又叫叶志贵、庆遥等人于前方带队,途中若遇捻子或白莲教的探马,都以其教中切口应对。
从大店驿出发到宿州大概百里,为抢在朱珪动手之前夺取首功,赵安带队于早上出发,要求凌晨时分赶到宿州,这就是要求所有人员以急行军日行百里速度抵达“战场”。
步兵的行进速度肯定不如骑兵,八旗的骑兵因全员骡马高机动,日行军能达一百里左右,雍正年间八旗在青海甚至创造过日行军三百里的记录,由此达到奇袭效果。
而步兵平均行军速度只有四五十里,赵安带的是由绿营和漕帮组成的“敢死队”,身体素质强于一般绿营,即便如此想要日行军百里也是吃力无比。
除了以身作则,又教会这八百多号人打绑腿外,赵安也没更好办法。
等到了离宿州不到三十里时,整个队伍能跟上的不到五百人。
其余都掉队落在了后面。
但在这里,赵安却得到了一支生力军,正是先前他离开宿州时从滁州调过来的徐霖部。
不过徐霖部只有五百人,另外五百人留在了宿州东南方向的固镇,此地是凤阳通往宿州的必经之地,也是滁州、凤阳方向往宿州运粮的中转站。
见到少君,徐霖大发牢骚,说宿州城把他们运军当成白莲教匪提放,根本不让他们进城。
“要不是大人,我早带弟兄们回去了!”
徐霖越想越气。
“行了,牢骚话以后再发,眼下先拼命!”
赵安让任朝阳将计划告诉徐霖,徐霖听后二话不说让手下弟兄脱掉身上那件写有“丁”字的号服,摇身一变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
休息一柱香补充水份和食物后,赵安下令继续出发。
一路过来碰到不少从宿州“开溜”的灾民,但没见到白莲教组织的巡逻队,由此可见白莲教的组织非常松散,领导层的军事素养也低,连起码的警戒都做不到位。
也有可能是白莲教将主要方向放在了南边和西边,毕竟那两个方向的清军远比东边多。
不管什么原因,赵安一行无惊无险就接近了宿州城,于一处丘陵向前方看去时,篝火一望无垠,隐约看见无数人聚在篝火边,竟没多少帐篷。
再瞧宿州城墙上也是插满火把,好似嵌了无数LED灯。
“大人,白莲教这帮人欺软怕硬,只晓得把灾民当炮灰使,碰上硬茬子他们也不敢惹.”
徐霖说他们无法进城离开时,那些白莲教的人就远远看着,根本不敢向他们发起攻击。
又说白莲教的人一点用没用,这都围着宿州攻了几天也没能攻下来。
赵安点了点头,让众人准备混过去“斩首”,为免等会打起来误伤自己人,又吩咐动手时将事先备好的白毛巾系在胳膊上。
准备就绪,队伍悄悄离开丘陵向前方摸去,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赵安一行,可这些人一看就是饿的就剩口气的灾民,一个个有气无力的躺在地上,根本没人问赵安他们是哪来的,干什么的。
赵安四下看了眼,心情有些深沉,四下里灾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如果不是偶尔的咳嗽声传出,看着俨然就是一片“尸堆”。
越往前走,空气中的味道就越难闻。
一股尸体焚烧的焦臭味,闻着便令人恶心。
往前走了三四里地,所见依旧是死气沉沉的灾民,没有任何白莲教的人现身,直到又走了里许地,前方出现几座帐篷,未等赵安他们过去,那帐篷突然就走出一群持刀的汉子,其中有几人还牵着几匹骡马,骡马背着的不是粮袋就是箱子。
不远处还有不少人打着火把往这边靠近,由于篝火视线不足,一时看不出数量。
那群持刀的汉子在帐篷外简短说了几句,便有一群汉子向着赵安他们这个方向过来,为首的几个人一下就注意到赵安一行,有人立即挥刀警惕喝问道:“什么人?”
“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回话的不是庆遥,而是一口安徽话的叶志贵,因为庆遥口音太过京片子,很容易被人发现身份。
站在叶志贵身边的庆遥此时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唯恐对面发现不对打来一铳或放上一箭。
对面听了叶志贵的回话倒是没有生疑,而是继续问道:“那你们当家的是传头还是莲籽?”
“传头”是白莲教的底层骨干,类似漕帮的主事,一个“传头”一般能控制几百教徒,有些地方捻子首领充当的“传头”甚至能拉出几千人来。
“传头”上面则是香主,一般由教主的亲传弟子担任。
三阳教在刘松、刘之协师徒这些年发展下,仅亲传弟子就有上百人,大部分在湖北活动。
“莲籽”则相当于教徒队长,有管上百人的,有管几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