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226节

  无生老母大旗下,一个骑在马上的长须大汉对身边的捻子首领李杰道:“我看清狗的火药箭枝消耗的差不多了,得同他们动真格的,不能再在宿州耗下去了,要不然清狗的援军就要到了。”

  大汉名叫龚胜祖,并非安徽人,而是湖北人,乃三阳教主刘之协在湖北发展的弟子,也是去年随刘之协潜回安徽传教的骨干,之前在亳州一带秘密发展了好几千信徒,手里有一支八百多人的“神兵”。

  李杰是皖北本地的大族,追随刘之协后就带着以族人为骨干的捻子到处活动,但这次于宿州起事却非刘之协的意思,而是龚胜祖未经请示擅自举事。

  李杰本不想就这么同龚胜祖一起造清廷的反,奈何龚胜祖是追随教主多年的大弟子,于教中威望很高,他这个刚刚才经三劫加入白莲教的新弟子无法与其对抗,又见宿州这边灾民太多,加之清军前番在亳州围剿他们这帮捻子时其族人死了不少,便把心一横跟龚胜祖一起干了。

  蒙城那边活动的捻子昨天派人来报过信,说是蒙城驻扎的清军精锐已经出动,这帮清军很是凶残,见到聚集成群的灾民就杀,根本不问对方是不是白莲教徒。

  眼下正大举向宿州压来,若龚胜祖他们再在宿州耽搁下去,很有可能被清军里外夹击。

  有鉴于此,龚胜祖便不想再等了。

  若能攻破宿州,不仅可以取得城中粮草,也能凭借宿州打退清军的攻势,且攻下宿州就能在皖北掀起反清声势,到时各地教徒纷纷起事,清军必然手忙脚乱,疲于奔命。

  如此,大明复兴就不是白莲教的梦想!

  师尊那边也不会怪他擅做主张。

  “也好!”

  李杰点头同意龚胜祖的安排,让人通知族人们做准备,继而有些遗憾道:“若师尊联络的那帮盐匪能赶过来,咱们的力量就更大了。”

  龚胜祖不屑道:“别指望那帮盐贩子了,这帮人为了钱财才肯卖命,让他们和咱们一起造反想都不用想。”

  话音刚落,手中令旗一竖,几百坐在地上休息的白莲“神兵”顿时起身,一个个脖子均系有一条崭新红巾,于烈日下连成一道红色潮线。

  “请无生老母!”

  随着龚胜祖的声音落下,顿时法螺长鸣,八名赤脚童子将一尊无生老母的泥像抬出,每抬一步,童子脚下都会留下一枚带血的莲花。

  参与攻打宿州的十几股捻子会同龚胜祖指挥的“神兵”默默看着无生老母,无一不眼神狂热,继而在法螺声中向着宿州城义无反顾踏去。

  “白莲教的妖人上来了!”

  宿州城上清军都意识到真正的考验来了,所有人都紧张的看着那红色血潮向着城墙缓缓压来。

  走在最前面的赫然是那八个童子抬着的无生老母像。

  这些童子如鬼魅一般面无表情,似乎前方就是极乐天堂,而不是会随时夺走他们生命的地狱。

  “放箭!”

  周库的声音都在颤抖。

  当第一轮箭雨落下时,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出现了,那些中箭者竟没有倒下哀嚎,而是相互搀扶着踉跄前行。

  一个被射穿肺叶的老头甚至狂笑着着撕开衣襟,露出胸前用朱砂画的八卦图。

  “无生老母,天佑大明!”

  八名童子稚嫩的嘶吼声响彻城墙上空,令得那些攻城的教徒和捻子们如被施咒般哇哇叫喊冲向前方。

  三十余辆裹着湿棉被的独轮车突然出现在清军视线中,车上载着的都是用坛子装的火药,是白莲教徒从皖北各地收集到的火药。

  这些火药原本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的,此时却变成了白莲教用于炸毁城门的利器。

  推着这些独轮车的白莲教徒身上无不穿着浸过水的棉衣,还有专门人员手持简易盾牌甚至是铁锅替他们遮挡清军的铳子、箭枝。

  龚胜祖手下的白莲神兵用于抵御清军攻击的不是盾牌,而是从方圆几十里坟地中挖出来的棺材板。

  这些厚实的棺材板均被用朱砂写着“刀枪不入”的符咒。

  冲在最前面的神兵们突然从怀里掏出灰布包不断往前方丢去,瞬间裂开扬起一道道烟雾。

  也不知用什么东西制成的,腾起的烟雾令得清军视线受限,等到烟雾散去,清军这才发现白莲教已经冲到城墙下面。

  疯狂的白莲军不断冲击宿州城墙,双方都是红了眼,因为双方都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有“宗教”加成的白莲军士气高昂到城上的清军都为之胆裂,如果不是有高大的城墙作为依托,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恐怕早已逃之夭夭。

  皖北的捻子果然厉害,其中那些神箭手可谓箭不虚发,打的清军都不敢探出垛口查看。

  有个叫丁旺的捻子更是练的一手弹弓好本领,一枚枚圆形铁丸在他手里比铳子都好使,躲在队伍后面专打清军的军官,接连射死一个把总、两个哨官。

  轰的一声,城门传出巨响,然而城门并没有被白莲教炸开,只是引发大火,吓的躲在门后的清军赶紧浇水灭火,那些被衙门征召的青壮则不断运来巨木、石块用以堵塞城门。

  惨烈的战斗仍旧是攀城与反攀城,城墙根下已堆起七层尸垛,最底下是被踩进泥里的尸体。

  城上的清军将能用的武器都用上,一床床烧着的棉被也被扔了下来,一锅锅原先舍不得倒的热油也被推了下来

  空气中很快弥漫着一股怪异的香味。

  肉香味。

  宿州城下上演着人类厮杀惨剧,从泗州紧急赶往宿州的赵安也到了距离宿州不到百里的大店驿。

  除了泗州绿营600多士兵外,赵安手上能用的是自发随他赶来救援的侯封部300多人,以及叶志贵带来的700多漕帮弟兄。

  装备的火器极少,只有100多杆,其余均是冷兵器。

  而他将面对的是十几万造反的灾民,以及裹挟这些灾民的白莲精锐。

第313章 包衣名将赵有禄

  赶来宿州途中,赵安没有再接到宿州方面的告急,估计是宿州城被白莲军围死缘故。

  一些宿州方向过来没有参与造反的灾民成了赵安了解宿州情况的第一渠道。

  然而这些灾民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有效信息就两个。

  一是灾民造反的确是白莲教煽动蛊惑,主力是从西边来的捻子,大概有几千人;

  二是宿州在灾民造反前几天就把城门关闭了,所以白莲教没能攻进城去。

  “大人,白莲教缺乏攻城器械,只要城中没有白莲教的内应,他们很难攻进去”

  说话的是泗州绿营张参将,作为军阶最高的将领,他有必要向急于援救宿州城的暂署藩台大人提出自己的专业意见。

  就是留在此地等候收到调兵命令赶来的各地绿营兵共同替宿州解围,而不是带着这一千多人傻乎乎的去送人头。

  就算灾民都是帮乌合之众,那也是十几万乌合之众,更何况这当中存在大量捻子,冒然救援,这一千多人都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是个比较稳重的建议,当然,本质是张参将贪生怕死,这一点赵安心知肚明。

  也不怪张参将怯战,实是泗州绿营这六百多人能称为兵勇的最多百余人,其他大多都是凑数的,别说什么铁甲了,就是棉甲加一起也才16件。

  自告奋勇要替赵大人平贼的扬州绿营候封部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不是赵安在扬州时对这帮绿营兵太过“关怀”,搞的营兵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个个念赵大人的恩情,否则就算候封这个把总愿意卖命,这帮营兵也不傻。

  毕竟,他们是客兵,而且任务是押运粮食,而不是平什么贼。

  哪怕来了,也是出工不出力“磨洋工”。

  不把他赵藩台丢给白莲反贼,就算对得起大清了。

  再说大清开国到现在,扬州绿营压根就没打过仗,叫他们镇压一下地方黑恶势力个个得劲,让他们同反贼真刀真枪打仗,够呛。

  总结起来就是勇气可嘉,实力真不行。

  叶志贵他们带来的七百多漕帮兄弟倒是愿意为少君卖命,且由于长年在水上谋生缘故一个个都很精壮,身体素质比烂透了还抽大烟的绿营强了不少,问题是他们的装备连绿营都不如,要不是出发时赵安让泗州方面搜刮家底提供了三百多把刀,估计就得拿着船桨、竹篙上阵。

  整个看下来,表面能动用1700人,实际最多1000人可用。

  所以人张参将心里能不打鼓么。

  其意见客观来说也是对的,赵安已用藩台名义给淮北各地绿营发去命令,等上三五天至少有三四千营兵能赶到宿州,而且宿州出了这么大乱子,在亳州的巡抚朱珪不可能真坐视宿州“沦陷”,不管他情不情愿都得向宿州派出精锐绿营,否则城陷他这个巡抚也脱不了干系。

  只要宿州能坚持住,城外的白莲军就会被各路清军“反包围”,这不比赵安这个暂署藩台带一千多人前去救援好的多。

  还有个原因张参将没好意思说,就是平叛打反贼那是巡抚大人的事,你个管民政的藩台凑什么热闹。

  搁正常人不是躲的越远越好么。

  要不是赵安手中有老太爷赐的遏必隆刀,你看他张参将愿不愿意听调遣。

  赵安不置可否,只叫张参将先去休息,尔后将候封、叶志贵、庄迎九还有庆遥等人叫到屋中。

  直接了当将宿州情况如实告诉众人,之后又将张参将的意见也说了出来,问众人如何看法。

  候封犹豫了一下,道:“大人,乱民好对付,就是那帮捻子怕不好对付。”

  言外之意就是支持张参将的意见,等各路援军到齐再说,人多力量大嘛。

  庆遥听后连忙点头,也说最好等援军到齐再行动,就这么点人去救宿州实在是太过冒险。

  赵安没有生气,目光看向叶志贵他们:“你们怎么说?”

  庄迎九和任朝阳是漕帮的“家生子”,两人之前都在头帮瞎混,打仗的事哪懂,你看我,我看你,都没吭声。

  心里其实都挺怕的。

  叶志贵见状却不屑道:“捻子有啥不好对付的,都是人,他捻子难道三头六臂不成?我听人说捻子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就出来打家劫舍,说白了就帮欺软怕硬的土匪,这种货色能横到哪去?大人要说打,别人不打我叶志贵替大人打!”

  因候封和侍卫庆遥等人在场,叶志贵他们不敢称呼赵安“少君”。

  赵安微微点头,捻子没有成为捻军前,真就是帮土匪,也压根没有什么反清的民族大义,没少欺负老百姓。

  同太平军接触并接受太平天国改造后,方才成为一支真正的反清武装,战斗力和战斗模式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说的对,捻子是没有什么好怕的,一群土匪而已。这白莲教是去年才潜入安徽活动,可能发展了一些捻子为教徒,但多数捻子在本官看来未必为白莲教所用,即便两者暂时合一也是为了各自利益。

  稍遇挫折捻子和白莲教就会离心离德,因此我们真正要对付的是白莲反贼,对于捻子可以剿抚并用。”

  赵安的判断基本正确,结合之前刘宝提供的情报判断宿州起事的白莲教徒其实没有得到其教主刘之协的同意,故而宿州的白莲教徒属于“独走”,也就是说真正的狂信徒很少。

  之所以闹出这么大声势来,不过是因为宿州突然聚集大量灾民,给了白莲教造反“土壤”原因。

  缺少攻城器械注定宿州这次的白莲起事雷声大、雨点小,只要清军反应过来,这帮人不可能成事的。

  如此,这场仗他就必须要打,绝不能躲在后面让朱珪大出风头,重新“赢”得老太爷的信任。

  说白了,这仗就是打给老太爷看的。

  是一场必须打赢,且必须无比漂亮的政治仗。

  要让老太爷知道他赵有禄不仅能办事,能替他老人家捞钱,更能替他老人家拎刀杀敌。

  还有三年就嘉庆元年,这年福康安、海兰察都死了,大清能打仗的八旗名将找不到第三个。

  只能从包衣和绿营里找了。

  没办法,赵安只好把自己包装为包衣名将。

第314章 弟兄们,跟我上

  调子,赵安定了,打,一定要打。

  要让老太爷知道大清还是后继有人的,不然到时候赵安怎么上场呢。

  太平军打完了,湘军、淮军崛起了。

  那白莲打完了,是不是该轮到他崛起了。

  “曾左李”成了满清的中兴功臣,他想的却是挖空老太爷墙角,自个上市的。

  大丈夫,安能为辫子奴。

  问题是怎么打?

  几千白莲和捻子外加十几万灾民组成的庞大造反集团摆在宿州城外,这已经是大兵团作战范畴了。

首节 上一节 226/3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