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遥等鹰狗侍卫随宣旨的中书一行回返京师,御前侍卫的功劳不归吏部、兵部拟定,有相关八旗机构予以评定。
侯封带来的那几百扬州绿营兵早前几天就回去了,赵安给侯封上报的是有功一等,下面的军官不是二等就是三等,还着重表扬了扬州营兵几句,回头封赏下来肯定亏不了这帮人。
但赵安还是私下给了侯封四千两,让其给士兵们每人发十两,余下的归军官。
一句话,不能让弟兄们白替他赵大人卖命。
庆遥等临行前,赵安请他们吃了顿饭,饭后有行辕工作人员懂事的给侍卫大人们每人奉上三百两。
现银,说别敬也行,说车马费也行,总之,是赵大人代表安徽百姓给几位侍卫的一点心意。
抓获的那十几个白莲教骨干成员也均叫庆遥带回京,是死是活赵安懒得管了。
第二天赵安没亲自去送庆遥等人,因为地方官和侍卫是不能有过深联系的,倘若真要大张旗鼓欢送,搞不好就有御史弹劾他勾结内官了。
又在宿州停留一天,将救灾复产的紧要事务对代理知州的同知崔映秀再次交待后,赵安方下令启程出发安徽真正的权力中心所在。
是去安庆的藩台衙门,不是去巡抚衙门。
因为巡抚衙门赵安住不了,署理巡抚本质是代理工作,这个职务可以对巡抚衙门的人事进行调整,但实际工作地点还是本职衙门。
江苏巡抚福崧署理两江总督时就是在苏州办公,而不是真把办公室搬到江宁的总督衙门。
原因很简单,万一转不了正,尴尬么?
随行的除了留用的抚辕工作人员,就是自愿留在安徽跟少君干的漕帮弟子,之前赵安给他们套的是运丁身份,这会直接给就地转为巡抚标兵,先带到安庆,等赏功文书下来再予以安排。
按理说新官上任,尤其是赵安这种圣眷正浓、顶着署理巡抚事头衔的二品大员,沿途州府官员还不得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来巴结逢迎?
就算不敢明目张胆巨额行贿,那程仪、土仪总得备得厚厚的吧?
这可是官场千年不变的老规矩。
坐在那辆特意吩咐弄的不算太奢华但绝对结实的马车里,一身二品大员服的赵安心里有点小期待,倒不是真贪图那点银子,主要是想看看地方官的反应,摸摸他们的底细,顺便充实一下他那始终鼓不起来的私人金库。
毕竟,老太爷和福长安那边的高利贷利息不低,安徽的大经营也需要巨额资金,不多搞点钱后面很有可能玩不转。
结合过往惯例,一路少说也能收个两三万两,碰上迫切想进步的说不定还能得笔巨款,这笔钱拿去还利息也能维持一段时间。
然而,行程刚过第一站蒙城县,赵安就感觉有点不对味。
蒙城县令是个干瘦的老头,带着县丞、主簿等一干佐贰官早早地在县界牌坊处迎候,恭迎藩台大人的礼节那是挑不出半点毛病,跪拜、请安、引路,一丝不苟。
城中接风宴席也备了,菜肴算不上山珍海味,但也是鸡鸭鱼肉俱全,明显是用了心的。
可直到宴席结束,赵安被恭恭敬敬送到临时下榻的馆驿,除了几句漂亮的官面文章和一堆本地特产,诸如麻饼、花生酥之类的吃食外,赵安预想中的程仪孝敬连个影子都没见着。
“难道这蒙城县令是个清官?”
赵安排除这个可能,因为看那蒙城县的样子怎么也不可能比自己清,估计是胆子太小不敢贸然行动,又或是怕人多眼杂想等夜深人静时悄悄送来。
便刻意晚点睡下,结果等到哈欠连天,只等来了蒙城县令派来问候藩台大人是否需要添置夜宵的仆役。
赵安挥挥手把人打发走,心里直犯嘀咕:“这王八蛋是真清廉,还是不懂规矩?”
无奈又不好去问,想着一个县令能有多少孝敬,便没放在心上。
下一站寿县,情况却几乎一模一样,该县知县马屁拍得震天响,把赵安在宿州的“丰功伟绩”吹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什么诸葛再世,勇绝冠军侯的词儿都往外蹦,听得赵安自个都不好意思再听下去。
然而,寿县知县吹捧完毕依旧是干净利落的接待,一顿工作餐标准的宴席,外加几大包当地名产小花茶叶。
至于银票?
那是什么?
没见过!
吃的赵安脸上笑容有点僵硬。
接下来,舒城、桐城、怀宁.
一路过来,各个州县仿佛提前通了气开过会似的,对藩台大人的接待礼仪绝对无可指摘,对藩台大人的态度都是恭敬有加,言语间尽是对藩台大人雷厉风行、爱民如子、不畏险阻的由衷敬佩,但就是没有一个官员私下里或者公开地给藩台大人递上那么一封装着小小心意的信封。
事情不对劲。
从一开始的疑惑到后来的纳闷,再到隐隐的不安,等到距离安庆府只剩两天路程在最后一个驿站休息时,面对当地知县那真诚的目光和摆在面前的一筐本地鸭蛋时,赵安悟了!
这帮孙子,不是不懂规矩,也不是一个个清廉如水,更不是不想给他送礼,是他妈的不敢送啊!
为啥不敢送?
因为赵安是青天大老爷啊!
暂署藩台后,赵安接连杀了几个贪官糊涂官,之后跟灾民同吃同住,又亲自下地干活搞什么与民同苦,不管在哪都把清廉挂在嘴边,青天形象经过多轮发酵早已传遍安徽官场。
谁敢给一个油盐不进、软硬不吃,一心只求政绩名声,不管官员死活的“酷吏”青天大老爷行贿送礼?
真敢这么做,铁定被赵青天当典型给办了。
想通此节,赵安差点一口老血喷在那筐鸭蛋上。
第339章 不让我好过,那都别过了
青天形象不是目的,只是工具。
工具这东西就是拿来用的,具体到赵安身上,这个工具就是帮助他积极进步同时也奠定其在军民心目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最后,天冷了,披件衣服。
水到渠成。
可如今这工具倒像是遏必隆刀般有点噬主,搞的赵安别说堂而皇之受贿捞钱,连最基本的常规进项也收不上来,老话怎么讲来着?
对,叫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搁别省藩台,一年法定工资155两,养廉银12000两,听起来是笔巨款,但对半个封疆大吏的布政使而言远远不够。
常规、陋规才是真正的大头,且这些收入不是下属送,而是“缴”,是一种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安徽一省有八府、五直隶州、五十一个县,全按规矩办事,赵安这个藩台单靠下面的各种孝敬每年就能拿个七八万两。
官员升迁调动按规矩都会以各种名目给藩台、抚台送来“辛苦费”、“咨询费”,境内的盐、漕、税关好处藩台、抚台都有分润,这些一算又是大几万两。
另外,虽然道府一级的官员任命权在吏部,但知县、佐杂等低级官员的委任调动,藩台有极大话语权,安徽这地方整体是穷,但也有富裕的地方,穷知县一个要你三五千两,富知县要你个一万两,过份么?
为啥吏部任命的官员要借高利贷上任,不就因为到任了还得给上面的这个台那个台交一笔“保护费”么。
不交保护费,哪个上官罩你?
总之,在赵安不干涉司法,也不横征暴敛情况下,其每年至少能有四十万两左右的收入,因为其虽然实任安徽布政,但却署理巡抚事,相当于抚台是他、藩台也是他!
一个人收两份礼是过份,可两份礼并成一份,那就是懂事。
当然,收入多支出也大,毕竟要养的人多,后世有名的名臣张之洞当巡抚时一年支出就二十多万两。
两相一抵,一年干下来赵安纯落个二十万两进兜肯定没问题。
如果赵安往死了捞,不顾一切捞,如王亶望、国泰、李侍尧那般贪婪无忌,一任藩台下来几百万两根本不在话下。
当然,赵安不可能这么干。
青天形象他要,老百姓的钱他不要,昧良心的钱他更不要,可该他应得的那部分却是要的。
他不拿,这钱也回不到老百姓头上。
他拿了,反而百姓能跟着得点实惠。
毕竟,赵安不是传统官员,他有一颗狼子野心。
就说一年二十万两纯利润吧,把这二十万两算成利息的话,赵安能在老太爷那薅两百多万两的小贷!
只要每年按期还款,卡里的额度就会越来越高,再结合各种金融操作,各种威逼利诱,各种拉人下水,各种攻守同盟,拿这两百多万两本金翘杠杆的话,估计能把老太爷薅破产。
现在好了,下属不送礼,直接断了他最大、最稳定、最安全的财路,等于说赵安一下损失了至少二十万两,而眼下安徽这局面处处要钱,你说这青天人设要不要命。
真是痛并快乐着。
不解决这个“既要又要”的问题,赵安很可能会被小贷拖死,毕竟,老太爷还能活六年,这六年内他真得结算利息。
目前算上老丁、老宋还有娄老师以及自己名下贷款,“小贷党”已经从扬州分号那里骗了四十多万两银子出来,每年一分二厘息,一年都要还五六万两的。
贷出来的钱哪去了,这里用用,那里用用,如今所剩无几,急需新鲜血液注入。
兴隆号和咸丰行都是草创,如今虽说有了起色,但赵安不打算动这两个固定资产,尤其后者目前不仅不能动,还要不断投入助其壮大为大清最大的商业银行。
因为,反清的金融战事随时都会打响。
而且指着咸丰行到处化债呢。
欠粮商那里的可是巨款,几百万两起算的,这会把咸丰行资金抽走,拿什么解决粮商欠款。
赵安现在恨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块花,一下没了二三十万两纯收入,能不急么。
送了一筐鸭蛋的知县走后,赵安就气得在屋里直转圈:“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
“大人?”
把身边充当临时秘书的刘鹏高看的莫名其妙,不知大人何以突然动怒。
“你说这帮官员是不是不把我放在眼里?我不收礼那是我的事,是我的姿态,可他们不能不送啊,这是规矩!自古以来,什么最可恨?坏规矩者最可恨!”
赵安的声音虽低,却压不住那股愤懑。
“.”
刘鹏高半天才明白赵大人气的什么,憋着笑道:“大人息怒,这帮当官的不给您送礼,不正说明您清名远播么。”
“清它个锤子!”
赵安差点爆了粗口,微一摇头,“这清名是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银子使?我说执中啊,你好歹也是生员,怎么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执中”是刘鹏高的表字,读书时老师给起的。
“这帮当官的不能因为我是清官就不给我送礼,你要知道我收不收是我的事,他们不送就是他们的事。再说,他们送了,我义正辞严地拒绝,这不就让我的青天形象更饱满么?”
赵安一脸没好气,“嘿,直接就不送!我这个新官上任屁都没捞着一个,传出去,别人还真以为我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呢!没钱,我是实授巡抚、总督又能如何!别的不说,就行辕这一摊子人,要不要我养着?”
“大人,那您说怎么办?”
刘鹏高有点明白过来的样子。
“怎么办?”
赵安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揉了揉气的生疼的太阳穴:“这会我是没法跟他们明着要钱了,不然我这青天招牌就毁了。”
旋即轻叹一声,自嘲道:“这回失策了,光想着立人设,没考虑人设太成功也会阻碍创收,这下好了,全省官员都把我当成了不吃荤腥的猫,以后日子怎么过?”
忽的心中一动,抬头看向刘鹏高吩咐道:“明日你让吏房、刑房还有工房、户房抽调一些人员组成几个工作小组,到这几个接待本官的地方查一查,哼,一个月内,我要安徽所有官员都要知道一件事!”
刘鹏高不解:“什么事?”
“我可以不收礼,但他们不能不送!”
赵安哼哼一声,“不让我好过,我就让他们过不好,正好借此肃清朱珪遗毒,还本省一个朗朗乾坤。”
第340章 可造之材!
因为下面官员不敢给自己送礼,就动用特别手段去查人家,看上去赵安有点蛮不讲理。
实则,就是蛮不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