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皇上当年六次南巡风流事是不少,这个朝野都是心中有数的。
孙士毅听后却道:“这么看,此事八成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兴风作浪,隐有世宗夺嫡和皇上乃汉人谣传声势,更像是叫魂再现,不能不防!”
其所说世宗夺嫡谣言是说圣祖康熙爷传位给十四阿哥而非四阿哥;当今皇上登基后又说皇上并非先帝亲生骨肉,是什么海宁陈家之子。那叫魂案更是离奇,前后延续数年,遍及大江南北,搞得民间人心惶惶。
本朝文字狱之所以大兴,与这些谣言有很大关系。
如今又出了个赵有禄是皇上私生子谣言,还是出在他两江境内,这就不由孙士毅不紧张了。
什么人在造谣?
造这个谣的目的又是什么?
连江南官场都传遍了,可见推动之人能量不小。
心念之下,命人将门生娄三强叫来。
正在总督府经历大堂办公的娄老师听说恩师要见他,赶紧放下手头公务赶来,到了后不及行礼,恩师便问他道:“赵有禄在扬州任府学教授时,你曾去扬州监试,与此人有过交道,你可知此人身世有什么特别?”
“特别之处?”
一直在总督府忙的团团转的娄老师哪里听过赵有禄的谣言,见恩师和江宁将军表情都很凝重,忙道赵有禄身世并无特别,就是扬州本地人。其在扬州监试期间与赵有禄也没有深交,只觉此人脑袋甚为灵活,是个很会做事,也很会来事的人。
娄老师心中还是警惕的,所以尽捡的无关紧要的讲,至于他被赵安骗上贼船的事只字不提。
孙士毅听后点了点头,对永庆道:“这般说来,赵有禄的身世并无问题,此等谣言完全是中伤大臣,欲辱圣体,我看当彻查才是,以防有人兴风作浪。”
是真心想要彻查,不仅要查清谣言根源,还要斩断谣言传播,免得谣言越传越广再传到皇上耳中。
那样一来,天知道“老糊涂”的皇上又会做出什么震怒之事。
永庆迟疑了下,却告诉总督大人一个轰动全城的大新闻。
是真事,不是谣言。
就是朝中军机大臣福长安名下的通州钱店竟出借给赵有禄二百万两巨款,为此跟几家钱庄短期拆借了不少现银,如今这笔巨款已经从码头启运发往安庆。
“还有这事?”
纵是贵为两江总督,孙士毅也被这笔借款的数目给惊住,若属实,当真是大清第一贷了!
永庆这里还有一件不为外人所知的密事,那就是两淮盐政阿克当阿不久前以各种名义筹得价值五十万两的粮食、药材“捐”给安徽灾区。
“阿克当阿仗着和珅的关系向来目中无人,何时对地方如此殷勤过?五十万两也不是小数目,他阿克当阿再是活财神,怕也不至于就这么随便给出去吧?”
永庆的口吻是疑问,听在总督大人耳中却是一种“指点”。
“赵有禄这官升的如此之快,连制台大人都没有的双眼花翎皇上也赏给了他,难道制台大人真不觉这其中有问题?”
将军所言让边上站着的娄老师心头也是直打鼓,不怪江宁将军都对这谣言心生疑惑,因为种种蛛丝马迹串联起来,这谣言确实耐人寻味,可以说毫无破绽。
但直觉告诉娄老师,这个谣言很有可能就是赵有禄自个造的!
赵有禄为什么要造自己身世谣?
无非这个谣言有个天大好处,那就是会让两江官场对他的皇子身份产生忌惮,进而去巴结他,去迎合他,从而让赵有禄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那么多当官的都被骗子耍的团团转,况一个实打实的“政治”新星摆在那,就凭发生在赵有禄身上的种种“奇迹”,不是皇子能解释得过去?
一传十,十传百,众口烁金,花花轿子一起抬,弄到最后,赵有禄不是皇子他也是皇子!
因为,被骗的官员肯定和他娄老师一样都上了贼船,想下都下不来。
可这话,娄老师哪敢说出来,正想从自己角度替恩师分析谣言不可信,免得着了赵有禄的道,总督府的秦师爷却过来说了件事。
也是赵有禄的事。
这位上任没多久的安徽藩台竟在安庆宣布凡通过一家名为咸丰行的钱庄汇兑银钱,凭汇票可在江苏、安徽两省关卡优先通行,而且官银汇兑全免手续费!
“大人,有安徽藩台支持,那咸丰行怕是要抢尽东南钱庄的生意啊。”
秦师爷不知道恩主同江宁将军在谈什么事,只知有了安徽布政使司的支持,那咸丰行不久之后肯定成为东南数一数二的大钱庄。
听说存钱的利息不低,琢磨是不是把自个存在其它钱庄的“工资”取出存进咸丰行,好跟着赚点“生活费”。
他不说还好,一说江宁将军永庆就猛的醒悟过来,“呀”了一声:“我懂了!福长安那二百万两不是白借的,是赵有禄要用这笔银子做本钱打通两江三省银汇!
对,对!
安庆地处长江要冲,若是掌控三省银汇,就等于掐住了江南财赋的咽喉.嘿,咱们这位赵大人不仅会做官,这做生意的头脑也非平常人可及,厉害,厉害!”
再瞧总督大人,却发现对方的眉头竟是皱的比先前还要狠,尔后缓缓起身看向他,低声道:“福康安手握兵权,福长安位居中枢管着兵部、户部,兄弟二人可谓权势滔天,现在又借这么大笔银子支持赵有禄想掐江南财赋的咽喉,他们想干什么?”
他们想干什么!
负手走到窗户边的孙士毅脑中只反复在想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福家两兄弟要扶持赵有禄,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是皇上新贵?
恐怕和那个私生子传闻有关吧。
如果私生子的传闻是真的,这件事背后隐藏的图谋未免太过可怕。
没来由的,孙士毅的目光就看向了北方,想到了圣祖康熙爷晚年的九子夺嫡。
第357章 赵大人校兵
十月的安庆城很是热闹,不是因为安庆突然来了一批富商,也不是因为安庆城东的工商产业园挂牌,而是城中的官绅被署理巡抚事的藩台赵大人邀请前往巡抚标兵营地“观礼”。
赵安是有资格检阅辖区内绿营驻军的,巡抚全称是“巡抚安徽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一般都会加上“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这个头衔赋予巡抚对辖区军务总负责的权力。
如此,作为署理巡抚,赵安当然有权检阅安徽境内的绿营驻军,这也是他对朝廷的一种负责。
决定检阅安徽巡抚标营时,赵安的“政治”合作伙伴臬台张诚基有过规劝,意思虽然抚标三分之二的军官都被抓了起来,这帮人已经对抚标彻底失去控制,或者说前任巡抚朱珪在抚标的遗毒基本被肃清,但谁也不敢保证没有忠于这些军官的士兵会铤而走险,于检阅过程中刺杀藩台大人。
万一这种事情真的发生,那不仅是安徽百姓的巨大损失,也是安徽官场的巨大损失,更是大清朝的巨大损失。
“刺马可以,刺赵不行。”
赵安坚持检阅,不能因为担心遭到刺杀就不去抚标嘛。毕竟,巡抚标兵是全省绿营最精锐的武装力量,他必须要将这支部队牢牢掌握在手中。
同时,也想进一步了解抚标的战斗力,将检阅中发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整治,确保这支部队随时能拉上战场。
检阅通知是巡抚衙门的经历官郑符阳派人告知抚标的,此人原先在江安粮道衙门担任管粮通判,通判是佐贰官,晋升前景和空间都不及正印官。
经历官其实也是佐贰官,但巡抚和布政衙门的经历官都是督抚亲信担任,晋升空间比其它“厅”级单位的佐贰官不知高出多少。
外放起步就是五品的直隶州同知,关系够硬一步上到四品知府都不稀奇。
因此,郑符阳由粮道通判调任抚衙经历,绝对是高升!
此人经历也充分说明赵安对信得过的属下都是不遗余力提拔的。
由于按察使司衙门前期对抚标将领的大规模抓捕,导致抚标如今品级最高的将领是正四品的都司杜满,这位在当日藩司二堂抓捕现场的表现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那就是不堪一击。
或者说胆小如鼠、畏敌如虎。
其他几个没被抓的军官跟杜满基本一个德性,就差没吓的尿裤子。
至于杜满等人有没有杀良冒功,有没有做过欺压百姓的事,这些其实不重要了,即便有,赵安也会压下。
原因是他准备推荐杜满担任安徽巡抚标兵的副将,也就是安徽绿营最精锐部队的最高指挥官。
杜满越是贪生怕死就越符合赵安的利益,说白了,他需要的就是个过渡性的傀儡。
没办法,漕帮出身的徐霖、叶志贵等人出身起点太低,即便宿州大捷封赏下来,最多也就实授个六品千总,不可能一跃成为三四品的高级将领。
如此,赵安只能在军中拉拢一批“体制”内的将领,杜满这个胆小鬼无疑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只要杜满乖乖配合,赵安就能通过安排在抚标的中基层军官,实现抚标的“全盘赵化”。
三年后,再以保举方式把杜满这帮废物以高升为由调离安徽便是。
接到通知后,侥幸没有进按察使司大牢的杜都司不敢怠慢,赶紧召集抚标剩下的几位军官种子,众人好一番商量后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是必须全力配合赵大人!
第二个结论是必须全力支持赵大人!
胆小不代表人傻,这帮“幸存者”个个门清,知道应该怎么站队,要不然下一批被请去臬司衙门喝茶的人就是他们。
兵变,哗乱?
谁敢?
有必要么?
他们没被抓进臬司衙门已经说明问题,所以再不配合的话,当真是提着灯笼上茅房了。
赵大人那可不是什么善茬!
实任布政使署理巡抚事,手里捏着钱袋子,还攥着把遏必隆刀,再不晓事的也当知道怎么做。
不然,关在臬司衙门的那帮同僚就是他们的下场。
淮北镇总兵丁友三,抚标副将李忠的教训还不够血淋淋的么?
于是,在杜满和几位“幸存者”的组织下,抚标全体官兵做好迎接藩台大人检阅的准备。
安庆城中各大衙门机构、官绅富商等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收到了藩台衙门的请帖,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千余百姓获邀观礼,搞的很隆重,轰动一时。
随着检阅时间临近,抚标大门外停满了各式轿子以及各式车辆,收到请帖的官绅富商陆续进场,百姓们则在安庆知府衙门工作人员引导下被安排在校场东南角。
上一次抚标被校阅还是乾隆三十五年,距今足足过去二十一年,因而为保证不出纰漏,不仅巡抚衙门派人前来协调,藩台衙门、臬司衙门都派出相关工作组同抚标对接。
等候期间,作为校阅总指挥的杜满不止一次带人检查士兵装备,按其吩咐军官们都将各自手下长的强壮、装备好的士兵排在队伍前面,这样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无比精锐样子。
杜满又叮嘱“幸存者”之一的钱千总:“一会赵大人来了若要演武,你就让手下弟兄们演练那套五虎断门枪,动作不一定多整齐,但吆喝声一定要大!”
转头又吩咐另一个马千总:“你们营的火器给我装装样子就行,绝对不准装药试射!妈的,那玩意儿有的年头比咱们都老,万一炸了膛就丢人丢大发了!”
二位千总自是连连点头,钱千总看了眼已经就座的那帮文官,嘿嘿一声道:“大人放心好了,我看赵大人也就是走个过场,看看热闹,咱们把面子功夫做足肯定出不了问题。”
“但愿吧。”
杜满也不认为赵大人是来真的,过来校阅主要目的无非是确立一下他这个署理巡抚于抚标的绝对权威,顺便向安徽官场展示他的“力量”,威慑省内潜在的反对势力。
所以只要他代表抚标全体官兵对赵大人予以绝对支持,赵大人肯定不会难为他们的。
说话间,安庆各衙门的官员陆续都来了,先到的安庆知府宋嘉问还特意过来跟杜都司打招呼,大意这是新任藩台大人第一次校阅抚标,希望抚标全体官兵能够重视,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杜满自是陪着有一茬没一茬的,宋嘉问是省城知府,对驻军影响力还是有的,抚标将领平日的私人事项,如一些买卖什么的都需要安庆府照拂,因而杜满虽也是正四品的都司,但在同样正四品的安庆府面前却是自觉的很。
何况大清这会跟前明晚期一样,也是文贵武贱。
二人正聊着,远处有大队人马开来,当中赫然是一抬八抬呢子大轿。
“赵大人到!”
伴随亲兵唱应声,八抬呢子大轿缓缓落下,一身二品官服的赵安从轿中走出,脸上挂着笑意同一众或是等在门口,或是从不远处快步奔来的官绅点头招呼。
一眼看到人群中辫子花白的安庆最大布商陈老爷子,赵安不由上前,毫无架子的拉住对方的手,脸上笑容更显亲切:“老爷子,您身体好啊!前几日听宋知府说,您老往城东的工商产业园投了三万两,一口气租了几亩地,还要引进苏州的织机,扩大经营?好,好啊!您老这可是给全城的士绅商贾做了表率!咱们安徽的工商振兴,正需要您这样的老成耆宿鼎力支持噢!”
陈老爷子没料到赵安这个署理巡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此礼遇自己,激动得胡子微颤,连声道:“不敢当,不敢当!老朽一介商贾,蒙大人信重赐予良机,敢不效犬马之劳?再说大人创设这工商产业园乃利国利民之善政,老朽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跟着大人沾光,求个富贵罢了.”
“哎,老爷子过谦了,”
赵安用力握住陈老爷子的手,将声音提高到周围的人都能听清,“士农工商,皆为国本。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诸位若能都如陈老这般支持本省工商发展,我安徽何愁不富?我百姓何愁无生计?.今日在此,本官再给诸位交个底,凡在产业园投资兴业者,巡抚衙门、藩台衙门、臬司衙门必定全力支持,绝不让守法经营的商家吃亏!”
这番话既是说给陈老爷子听,更是说给在场所有官绅富商听的,既褒奖了陈老爷子这样的表率,也再次宣示省里鼓励工商的政策。
众人自是纷纷附和称赞,场面很是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