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36节

  可能分班也参考年龄因素,丙班的秀才学生大多不到二十岁,甚至有几个看着才十三四岁的样子。

  因此看到年龄和他们差不多的新学官来授课,这帮秀才同学也颇是好奇。

  只迟迟不见新学官开口,直到坐在后面的学正大人轻咳一声:“赵学录,你可以讲了。”

  “噢,好。”

  事已至此,赵安还能真出洋相不成,放平心态讲了:“各位同学,今天是赵某担任学录的第一天,应府学教授大人要求由我为同学们讲授一课。”

  话音刚落,就见学生们集体起来朝他鞠了一躬,齐声道:“先生好!”

  这声“先生好”听的赵安有点模糊,转念一想中国的传统文化本就是一代代传承下来,起立叫老师好有什么稀奇的。

  “坐下,”

  赵安有了点感觉,竟是离开讲台走到最前面一排笑着说道:“同学们,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为何在这里读书?”

  学生们有几人大胆发言,说为了举业的有,为了出人头地的有,为了不负父母厚望的有,当然也有小聪明说是为了报效朝廷。

  赵安一边听一边不断点头,面上也始终微笑,搞的后面听课的同僚和领导们面面相觑,不是讲论语么,讲这些废话做什么。

  莫不是这小子连论语都不会教?

  想到这里,联合同僚准备抵制赵学录的李秀才有点激动。

  那边赵安话锋已经转了,拍了拍身前的一张桌子,凝神对众人说道:“同学们看到这张书桌了么,我认为这张书桌虽小,但它就是你们举业的延伸,也是你们人生的重要经历,更是我大清精神文明更是我读书人努力奋斗的阵地,也是齐家治国的基础!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增强责任,唯有如此才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话音未落,伸手指了坐在他边上的一个学生:“你来说说,我们要统一的是什么思想,提高的是什么认识,明确的是什么任务,增强的是什么责任?”

  “.”

  那学生愣愣看着赵老师,半天也说不出一个字。

  “你这种躺平式的学生还能坐第一排?”

  赵老师非常生气。

第55章 赵老师的苦心

  思想、认识、任务、责任,均是赵安前世的用语。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对这些词语有别的说法,如思想可为心虑意旨,认识为知晓熟悉,任务为职责差事解。

  至于责任倒不陌生,因为顾炎武就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论语》中也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因此被赵安提问的那个学生除了明白责任是什么意思,于思想认识这一块完全不解何意。

  不解,如何回答赵老师的提问。

  不过,听课的一众府学官员和那帮老教师们却被小小的震撼了下,因为思想、认识这些说法严格来说都能从经典中找出来源注解,只是在此之前并无人专门引用过。

  难不成这走后门进来的对经典研究的造诣还在他们之上不成?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知府大人能破格提拔此人,怕这小子肚中真有点货。

  不少等着看赵安出丑的老秀才们收起轻视之心,也纷纷好奇统一的究竟是什么思想,提高的是什么认识,明确的是什么任务,增强的又是什么责任。

  说实在的,活这么久头次听到这种说法,老教师们也稀罕着呢。

  只挑事的李秀才不服,明明说好讲《论语》的,你姓赵的搁这胡扯什么呢。

  又不便现在出声质疑,便耐着性子等下去。

  前边,那位被赵安斥责的学生臊的满脸通红,虽然不明白赵老师责骂的“躺平式”学生是什么意思,但肯定不是好话。

  作为丙班的优秀生,当众被新来的老师如此贬低,搁谁心里能好受,委屈的眼泪就差掉出来了。

  别的学生更加不知道赵老师指的是什么,一个个皆是巴巴看着赵老师等着传道释惑。

  赵老师总不能光抛出问题,然后丢下一句“大家自习”就下课吧?

  为人师表不能这样的。

  所以,赵安必须给出标准答案。

  《论语》那玩意真不是他能教的,搁前世找个教授来都讲不了,因为彼《论语》非此《论语》,光是那密密麻麻的注解就能把人绕晕。就他这半吊子水平硬扯几句除了让人看轻,别无用处。

  故而必须扬长避短。

  他的长处在哪?

  胡扯呗。

  把这帮人绕进去,绕晕,绕到对他赵老师五体投地,至少不排斥他这个来镀金混履历的。

  但见赵安重新踱步回到讲桌后,一幅道貌岸然的师表模样,朗声道:“同学们,我希望你们统一的是认真求知的思想,提高的是对学业的钻研认识,明确的是读书肩挑的任务,增强的是对家国的责任心。”

  说完,故意顿了顿,好让学生们能够回味并消化一下,继而方道:“唯有做到以上四点,你们的学业才能突飞猛进,你们的道德才能与日俱增,你们将来才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这番话说的就相当有水平了,众学生恍然大悟,有学生甚至立即提笔将赵老师的谆谆教诲给记了下来。

  后面听课的一众学官连同部分老师也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赵学录虽是走后门进的府学,但人家说话还是很有道理和学问的嘛。

  眼见众人竟是去了对姓赵的敌意,李秀才不干了,因为他怎么觉得姓赵的讲到现在全是废话,什么统一求知思想,提高学业认识?

  你倒是说说求知思想体现在哪里,又如何提高学业认识啊

  说这么多压根就是车咕噜话,来回转着玩,一点干货都没有。

  一气之下直接起身问道:“赵学录,你讲的这些与学生们的举业有何关系?”

  赵安打量了眼发问的李秀才,微笑点头道:“阁下认为钻研举业为的是什么?”

  李秀才脱口便道:“自是上报效朝廷,下光宗耀祖。”

  话音刚落赵老师就不满的斥道:“肤浅!”

  屋内众人皆为之一愣:难道不对吗?

  “光宗耀祖乃小节,以此为自豪,不是图私利是什么!报效朝廷是应该的,只我问你谁是朝廷?”

  赵安确实不高兴,因为这人的发问打断了他的节奏。

  谁是朝廷?

  李秀才反应也快:“当然是我大清朝廷了!”

  这个回答对是对,可在赵安心中却是大大的不对,因为朝廷是个抽象的存在,得具体到人。

  谁是皇帝支持谁啊!

  既然节奏被打断,那就只能提速了。

  “这位老师我且问你,如果运河航行靠的是掌舵人,万物生长靠的是太阳,那为我大清掌舵的是何人,谁又是我大清的太阳?”

  赵安步步紧逼,隐隐倒盼着对方犯个原则性的大问题。

  李秀才却不糊涂:“自是我大清乾隆皇帝!”

  赵安不得不点了点头:“既然我大清乾隆皇帝是我大清朝廷的掌舵人,是我大清朝的太阳,那我等读书人钻研举业不是为了忠诚于我大清的掌舵人,忠诚于我大清唯一的太阳吗!

  只想着光宗耀祖,只想着出人头地,却不知读书首要乃是忠诚于皇帝,这书读的再多,叫你举业走的再远又能如何!”

  不等对方开口,直接挥墨于纸上写下大大的忠诚二字“叭”的一下拍在了身后白墙之上。

  也不知怎么就粘在墙上的,怪哉。

  屋内众人目光齐唰唰的盯着墙上忠诚二字,有恍然大悟的,有若有深思的,有深以为然的,有完全没跟上节奏的,有莫名其妙的

  赵安懒得再废话,拿起讲桌上的戒尺朝“忠诚”二字“叭叭”一敲:“各位同学一定要谨记,唯忠诚二字才是我读书人之首要,唯忠诚二字才是举业的基础,否则,任你书读的再好,举业考的再好,终有高楼广厦将倾的那一天。”

  言罢,放下戒尺,很是感触的摞下最后一句话:“这就是我这个新学录为大家上的第一课,就叫思想品德课!”

  说完,也不理会学生和听课那帮人的反应,将先前领的几本教材往胳肢窝一夹推门而去。

  屋内,沉寂一片。

  直到白墙上的“忠诚”二字被微风吹拂,缓缓飘落坠地。

第56章 侯补贷

  赵老师的思想品德课上的真叫好。

  水平不敢说有三层楼高,起码也是个合格的初中政治老师。

  当然,如果赵老师敢讲国家的本质是什么,那大清朝必然容不下他的。

  必须飞升。

  九族消消乐。

  但讲忠诚,尤其说乾隆爷是大清的太阳,整个府学上下还没人敢质疑赵老师的“论点”。

  虽然人皆知赵老师的马屁太大,可谁又敢说赵老师是在拍马屁?

  要知道赵老师拍马屁是小,你这个质疑马屁的事才大咧。

  得知新来的赵学录没按事先安排的课程讲,反而跟学生们扯了一通读书人首要忠诚于皇上的道理,府学的江教授觉得新鲜之余还是特意找来主管课程安排的童训导做了些调整。

  就是后面不用给赵学录排课了。

  当了二十年教授的江大人,能猜不出赵老师这是连最简单的课都教不了么!

  左右也算应付过去,往后消停点就行,等上面调令过来赶紧走人。

  眼不见心为净。

  不用上课对赵安来说是好事,因为他总不能老跟学生们胡扯吧,真老老实实讲什么经典,府学上下立马就知道他是个样子货。

  事实归事实,可他多少也要点脸的。

  知府大人好心好意给他弄个从九品的学官,不就指着这清贵官将来能够帮他在仕途上稍稍走远些么。

  这要混成学官眼中的大笑话,那知府大人这番心血就白费了。

  风评这东西,关键时候真能要人命的。

  但是学校又不给他这个从九品的学官安排具体工作,哪怕让他管管食堂、教材采购都行,偏是一点活不给派,甚至都不要求他准点上下班,搞的赵安对这个新单位一点融入感都没有。

  如同是个边缘人。

  也很茫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了。

  茫然之余,专程去下关码头给赴省城的臬台大人送行。

  “别敬”是按府衙从九品官的标准包的,不多,三十两银子。

  赵安这个学录官面工资一年三十五两,县令工资则是九十两(一年领两次,一次四十五两)。

  当然,大清朝的官员和吏员哪怕下面的书办、临时工,没一个是靠工资过日子的。

  真靠工资,当官的得饿死一大堆。

  正三品的臬台大人肯定不能直接从属下手中收“别敬”,赵安也不可能真把这三十两当面交给臬台大人,所以要经中间人之手过一下。

首节 上一节 36/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