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是维系夫妻关系的重要思想前提。
歇了一会,小娘子忽的弱弱道:“我来城里快一个月了,能不能回去看看爹娘。”
“应该的,应该的,等抽空买点东西去探望下赵家二老,”
说到这,赵安心中忽的一个“咯噔”,“咕噜”一下翻身坐起,直勾勾的看着小娘子:“你说的是谁的爹娘?”
见赵安反应这么大,春兰小娘子有点被吓到,低声道:“我爹我娘。”
这话听的赵安后背一紧,意识到自己光顾着赵有禄那头,却把罗春兰这头给忘了。
赶紧问对方家里情况,结果越问头越大,那罗家竟是个大族!
族中起码有上百人见过真的赵有禄!
女婿给老丈人送礼是应该的,可赵安能去么?
能放罗春兰去么?
谁知道罗春兰回趟娘家能给他惹出什么事来!
思虑再三,握住小娘子的手:“你现在是不是我的人?”
这话问的,小娘子迟疑片刻点了点头。
不是他的人,自个身上的衣服哪去了,刚才又是谁给她肚中塞种子的。
赵安点了点头:“既然是我的人,那你听不听我话?”
小娘子也是微微点头。
“听话那你这几年就先不回娘家,我给你些钱,你让人捎给咱爹咱娘就是。”
赵安二话不说从衣服兜中摸出张一百两的银票塞在小娘子手中。
小娘子欲言又止,终是什么也没说。
这边小娘子安抚住,赵安便去找孙瑞商量利用漕船贩盐的事,未想孙瑞押船去通州交粮了,无奈放下此事在府学继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
没过几天,县衙有警了。
宋教谕火急火了把赵安给叫去了县衙,刚进县尊办公室就被县尊大人迎面泼口一阵大骂。
被骂不敢还嘴的赵安总结了三点,一是县尊骂他乱出风头,因为这样很容易暴露他的假身份;
二是你小子哪来一千两的?
不是犯奸作科得来的,难不成还是地上捡的!
三是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事先跟县尊大人禀报请示一下,是不是如今你小子眼中就没县尊大人了!
季师爷也觉赵安这事做的太过,不便在边上替他说话。
“说啊,哑巴了!”
气头上的县尊大人差点又要拿书去砸赵安。
“学生不知说什么,”
这回轮到赵安弱弱的了。
县尊大人气的一哆嗦:“你不知说什么,怎知出这活丑的!要叫人知道你身份有问题,天王老子来了也保不住你!”
“.”
赵安觉得有必要提醒县尊大人一句,“学生交这一千两不就是为了不被查么。”
“.”
办公室内有些沉寂。
千里之外的紫禁城养心殿中,正在给主子乾隆老太爷念折子的和珅突然不敢往下念了。
自打承德回来,老太爷眼睛越发不好使,耳朵也越发听不清,连带着说话声音都不清了,以致没有和珅在,朝臣们都不知老太爷说啥。
和珅的模样瞧在已经老眼昏花的老太爷眼中不由奇怪,玉如意轻轻一叩:“和珅呐,念啊,怎么不念了?”
又问是谁的折子。
殿中还有左都御史,充任皇上万寿恩科会试主考官的纪昀在。
和珅不敢不回,说是丁忧期满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尹壮图的折子。
“噢,他回来了。”
老太爷点了点头,“折子都说些什么?”
未想和珅却突然跪下道:“禀主子,尹壮图这折子奴才不敢读。”
“不敢读?”
老太爷纳闷了,示意纪昀将尹壮图的折子拿过来。
“是,皇上,”
纪昀赶紧从和珅手中接过尹壮图的折子,递给老太爷时偷瞄了眼,脸色顿时一凝。
因为尹壮图上的是坚决反对议罪银制度的折子。
第70章 三品以下第一人
尹壮图这是存心给老太爷添乱,要知道如今京中万寿庆典还没结束,等会老太爷还要去漱芳斋同贵妃、格格们听大戏呢。
难得过个八十岁生日,你身为臣工的不给老太爷祝寿,反而在这给老太爷添乱,不是存心又是什么?
而且尹壮图的折子还写的十分气人,不仅说议罪银制度纯是以国法与贪官污吏交易,使违律者愧惧之心全无,致地方贪污横行,亏空流弊。
更言“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又说“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折子中充斥“各”“皆”“狼藉”等令人发指的虎狼词汇。
末了怕老太爷不信他说的,请老太爷派遣干员与他一同查访。
他要用事实证明议罪银实乃大清第一祸害。
搞的一字一句用放大镜看完的老太爷勃然大怒,“叭”的一声将放大镜拍在桌上。
镜裂、桌震同时,两位宠臣和珅同纪昀也都叫吓的一个激灵,后者“扑通”一声就给跪了。
“这个尹壮图太放肆了,如他所言朕的乾隆盛世难道民不堪命矣!朕这个十全老人难道就是昏庸无道的昏君不成!”
大好心情被弄得极不开心的老太爷怒气值简直爆棚,抓起尹壮图的折子就砸在了地上,痛骂道:“这狗贼上这折子不过是想邀名于天下,想让朕对他破格重用什么密访,照朕说他就是想到地方索贿讹诈!”
“主子(皇上)息怒!”
和珅和纪昀吓的跪在那大气都不敢出,连带着把尹壮图骂了个狗血淋头,大过节的你添什么乱啊!
“息怒,息什么怒!”
怒气未消的老太爷直接看向纪昀,老手朝他一指:“你这个大才子说说朕让和珅办议罪银,是否真如尹壮图所言错了!”
二十年前因牵涉两淮盐引大案的纪昀被流放到汉城(迪化)的纪昀如今早成了老狐狸,哪敢说皇上错了,趴在那撅着屁股小心翼翼道:“回皇上话,臣以为议罪银一事于国于民是有利的。”
“噢,你仔细讲讲。”
上了年纪的老太爷听到这等合心意的话,眉梢间的怒气顿时少了不少。
纪昀赶紧道:“皇上,臣以为地方官员难免偶有过误,若因此便革职查办的话,朝廷一时之间找不到熟悉地方事务的合适继任者,反而于地方、于百姓不利。
有了议罪银这个法子,日后便能以此为定制用罚银方式对偶有过误的官员进行薄惩。如此,既体现皇上对臣工的爱切,对人才的重视,也能使地方官们知天恩不敢再犯.”
和珅在边上听了不由暗道纪晓岚个老狐狸切入点找的挺不错,一个爱材惜材倒是合了议罪银的初衷。
朝廷培养一个官员容易么?
这要犯了点小事就给办了,有多少官够办的?
“不错,是这么个道理,朕当初就是这么想的,”
老太爷很是欣慰的看了眼纪昀,这个娼优之辈果然懂他。
“主子,各地收上来的议罪银虽然进了内务府,”
和珅是直接经办人,当然也要替议罪银说好话,其解释罚缴的议罪银虽然统一汇入广储司的账户,但盘账之后也会相应返还地方一部分用于工程公用,造福百姓,哪里像尹壮图说的全成了皇家私产,供皇帝一人挥霍了。
哪怕就是事实,也不好这么讲的。
其实议罪银打乾隆四十三年和珅就办了,只不过当时能交议罪银的必须是督抚以上官员,普通官员根本没这资格。
这次之所以将其弄成定制全国官员通用,还不是因为给皇上过大寿亏空的太狠么。
纪昀那边接着道:“皇上登基五十五年来,对天下施以恩德,四次免去天下钱粮,两次免去各省漕粮,遇水害天灾,不惜花费国库千百万钱财赈灾,天下百姓无不感恩.”
老家伙的意思是皇上你给天下人免了不少钱,如今您过大寿亏空了上千万两,可您老人家却没有向百姓收取,只是通过议罪银的法子向官员变相收取,这不妥妥的仁政么。
至于交了钱的官员从哪回补,就不在纪大人的讨论范围了。
跟和珅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老太爷就没装糊涂?
一唱一和的,议罪银就成了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老太爷听的不仅怒气没了,老脸皱纹都笑开了。
“主子,”
和珅为人虽贪,但有一点好,就是不害人,虽然尹壮图这道折子打的就是他和中堂的脸,但还是为其求情,无非说尹壮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人刚刚丁忧回来,途中听了些风闻就乱上书,属于没有调查就乱发言。
纪昀当然明白和珅的意思,也跟着帮腔说了几句,最后道:“皇上,尹壮图既要密访,皇上不如准他就是。”
“也好,省得说朕老了昏庸听不进谏言,”
老太爷右手一挥,“传旨,叫户部侍郎庆成与尹壮图一同查访各地,但不准密访,每到一地需提前通知地方。另,庆成查访,其马匹饮食一切由地方负担,至于尹壮图,哼,车马吃住一切费用自理。”
“.”
和珅同纪昀对视一眼,心道这样一来尹壮图能查出个鬼来。
还是主子(皇上)圣明啊!
老太爷跟孩子似的下完旨意后,又关切的看向和珅:“议罪银的旨意朕下了也有些日子,和珅呐,如今有多少地方官主动缴纳议罪银的?”
“奴才来时广储司刚列了近期交银官员名单,名单就在奴才身上呢,奴才这就给主子说,”
和珅起身从怀中取出名单,一一念了起来。
足足三页,大多是地方督抚和布政,织造盐运、提督总兵,但下面官员主动认缴的并不多,这也没什么稀奇的,政策刚传达下去,地方官们肯定都在观望。
而且,交多少朝廷没给定额,都你看我,我看你呢。
反观高品官员对朝廷动向的把握就精准多了。
估摸再有一个月广储司就当财源滚滚。
“江苏织造奇丰额认缴白银三万两,扬州府学从九品学录赵有禄认缴一千两,福建巡抚.”
嗯?
刚要读福建方面时,和珅给顿住了,回头朝上面再看了下,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没错,是江苏有一个叫赵有禄的从九品学官主动向朝廷缴纳一千两议罪银。
三品以下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