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大人?”
童训导只当赵教授欢喜过头,怕出什么事,赶紧放下米袋扶住可能会晕过去的年轻教授大人。
“啊?啊,本官没事,没事。”
恍惚过来的赵安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纯粹出于本能的朝屋中看去:“那个谁?”
“下官在!”
马学正闪现的速度比声音传播还要快。
“啊,没事,你忙你的,本官要静静。”
赵教授真的要静静,因为他不知道这个校长怎么当法。
第74章 富贵险中求
幸福来的太突然。
虽然想过自己可能凭借一千两入了老太爷同和中堂的法眼,但赵安也没想到一千两的效果这么好,搞的老太爷直接给他来了个连升五级,从九品一下提拔为正七品了。
一个副乡长给提拔成府属重点中学的校长,不说闻所未闻也是绝对够惊掉人下巴的。
尤其,这校长连小学生文凭都没有。
不得不说老太爷够随便,大清朝也够野。
当然,他赵安也是又高又硬,愣是用智慧的脑袋押对了宝,做了议罪银定制实施以来获利第一人。
这口螃蟹真就吃在点子上了。
升官是好事,大大的好事。
就是这个正七品教授的含权量不太行,毕竟,主管教育的官哪有实印知县来的快活嘛。
而且教书育人这一块,实是超出赵安的业务范围。
说实在的,四书五经那玩意他真不擅长,别说给学生讲解奥义,自个写篇“论文”都费劲。
有的选的话,赵安宁可去当个正八品的县丞,也不当这鸟校长。
只是事情已成定局,这个校长他不当也得当,为了自己的仕途也好,为了家乡学子的前程也好,必须要用点心的。
独自呆在学录办公室的赵安开始琢磨,寻思府试快要开考了,之前他只是个没人搭理的从九品小学录,上面吃肉分汤不带他,如今他成了仅次于知府的副考官,是不是府试这碗红烧肉得让他先伸筷子夹两块大肥肉出来?
县案首、府案首是知县、知府大人的业务,这一点赵安还是知道的,但身为府试的副考官,包揽府试前十到前五名应该没问题吧。
心不黑,弄个几千两意思意思也就行了。
毕竟,教育这一块不能烂的太彻底。
作为主管扬州教育的府学教授,赵安还是有一点道德底线和良心的。
不管有多少,有就行了。
至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扬州学子在乡试的竞争力,目前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他又不是主考的座师,一个参与阅卷的房师还指望能桃李满天下不成。
就算他全身心投入努力提高扬州府学的教学质量,教出来的好学生考中举人再考中进士后,也不会有人念他这个地方府学教授的好,更不会有人把他这个七品官当根葱看的。
科举门生关系真正受益的是会试的主考官!
因为,这位的级别够高。
级别高,才能给门生带来利益,彼此形成所谓的师生关系。
况进士起步就是正七品,而他这个校长也不过正七品。
谁领导谁呢?
给别人做嫁衣的事情,赵安才懒得干。
何况,他才不会傻乎乎的当一辈子校长。
现在就等前任江教授过来跟他交接,结果江教授没等来,倒把甘泉县的“老领导”丁县尊等来了。
同丁县尊一起来的还有县学的宋教谕,理论上这位局长已经成了赵安的下属。
府学和县学虽然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却是有指导关系的。
如果府学足够强硬的话,形成事实上的领导关系也不是不可能。
看着靠自己弄的假材料摇身一变成为府学一把手的赵安,宋教谕心中必定不是滋味。
可还能怎么办?
有苦自个知了。
“什么风把丁大人您吹到我这来了?”
满面春风的赵安十分热情,习惯性的伸手要同“老领导”握一下,好在收的够快。
县尊脸色不太好看,气呼呼的一屁股坐在赵安的椅子上。
为啥气?
之前赵安一直管他叫县尊,如今却成了“丁大人”,不说级别不级别的,就这忘恩负义的嘚瑟劲,搁谁不来气。
“无事不登三宝殿,如今您赵大人高升府学教授,对本县是不是得有个说法?”
县尊大人说话也阴阳怪气的。
宋教谕则是铁青着脸自个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县尊边上。
一高一矮的挺鲜明。
“什么说法?”
赵安不太理解,“本官不太明白,还请丁大人有话直言。”
“那我就直言了!”
县尊大人微哼一声,“赵安,你是不是觉得你如今升官了,发达了,跟本县一样都是七品官,从此就不把本县放在眼里了?”
“丁大人这话说的,我赵安是那种人吗?要不是丁大人对我的提携,我赵安能有今天?”
赵安笑着就要给两位过去的老领导倒茶,结果找了一圈也没找到第二只茶碗,只得讪讪作罢。
这让丁县尊更加恼火,心道你赵教授朝外面吆喝一嗓子,岂能没人送茶具过来!
如此做作,分明就是仗着当了教授鼻孔朝天看人。
一怒之下便要赵安出钱。
赵安愣住:“出什么钱?”
县尊怒极:“当然是议罪银的钱!”
赵安再愣:“议罪银的钱我已经交了啊。”
“你交了,我们没交呢!”
要不是对方如今跟自己平起平坐,县尊大人铁定要拿书砸人。
赵安仍是不解:“你们交议罪银为何要我出钱?”
“不是为了你,我们至于要交议罪银吗!”
县尊大人被赵安弄的就差嗓子眼冒火,宋教谕也被气的牙痒痒。
好家伙,原来这小子真是个白眼狼,县尊和他过去都看走了眼,他们是叫这小子给蒙骗了!
强按心头怒火,沉声道:“赵安,我与丁大人为何要交议罪银你心中有数,只现在丁大人与我手头都紧,你若念在丁大人与我对你有恩,是不是应该稍稍补偿一下?”
“噢,”
赵安点了点头,“照这么说,我确实应该出些钱帮二位凑一凑的,毕竟此事因我而起。”
稍顿,却是两手一摊,“可我现在没钱啊。”
“没钱?”
丁县尊一脸没好气看着赵安,“马上府试了,你这个教授大人怎么也有进项的。”
赵安无奈解释道:“府试的事先前一直是江教授在办,我哪里知道内中门道,况我这调令还没到呢,一时半会叫我到哪找钱给二位,再说二位加一块要交一万五千两,你们就是把我卖了也凑不出来啊。”
“你这是不打算出钱了!好嘛,你要我们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大不了咱们仨一块死!”
实在气极的丁县尊“霍”的起身,摆出一付同归于尽的样子。
宋教谕也气的站起来,横眉冷对。
“二位这是逼我了?唉,不至于走到这地步的,”
赵安轻叹一声,苦恼的摇了摇头,“不瞒二位,钱我现在肯定是没有的,不过我在东台有条路子,风险是大了点,但利润很高,所谓富贵险中求,不知二位有没有兴趣同我谈谈这桩买卖?”
第75章 多多关照
盐是暴利。
赵安在东台时侧面了解过盐商从当地灶户手中收盐的价格为每斤两文,但只要把盐运出去,哪怕在江苏地面都能卖到十倍利润,而淮盐的主销售地并不是两江地区,而是湖北和湖南。
于这二省,淮盐的价格能暴涨到六十余文一斤,利润三十倍还多!
当然,以赵安现在的能力肯定不可能把私盐贩到湘、楚二省,他就是单纯的想在周边地区小打小闹一下,挣点零花钱用用。
谈不上跟那帮内务府名下的红顶盐商抢饭吃,最多也就跟那些没占窝的盐贩子扳扳手腕。
东台县那边因乾隆不像龙的事肯定全程配合,毕竟大家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左右都犯了举族消消乐的事,也不怕再摊个贩私盐的罪。
何况还是有钱大家赚的好事。
这要再把甘泉县拉下水,产销一体化就出炉了。
两个地头蛇知县打掩护,赵安这个府教育局长从中协调,还有社团组织青帮参与,别说那些亡命徒组成的贩盐小团伙,就是把盐弄到盐商眼皮底下的扬州城销售都没问题。
灯下黑嘛。
现在就看老丁上不上道了。
结果老丁不上道。
“混账,你让本县当盐贩子!”
丁县尊还道赵安有什么来钱路子,未想竟是要他堂堂知县参与贩卖私盐,简直是孰不可忍。
地方官收取盐贩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一码事,纵是事发最多也就是摘顶戴,可地方官要是直接参与贩私盐那就是罪无可赦的死罪!
因为,这是挖朝廷的墙角!
盐税可是朝廷重要赋税来源,都被地方官们变相给掐了,朝廷吃什么喝什么。
进士出身的县尊大人对国法还是心存忌惮的,况这种事也有辱斯文、有失体统,和圣贤书灌输给他的正确价值观完全悖道而驰,真就无法接受。
边上的宋教谕对斯文看的不是太重,直觉告诉他赵安这法子来钱的确快,能解决他们眼下面临的最大危机,问题是这盐不是他们能碰的。
管盐的是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和两淮巡盐察院署,贩盐的是内务府名下那帮红顶盐商,从生产到销售压根不经地方,甚至连盐税都不归地方收取。
可以说地方上除了查缉私盐的巡检所,其余机构是一点盐都沾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