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胡言,完全是一派胡言!”
娄老师气的站了起来,老脸涨的通红,“赵大人是皇上钦定的扬州府学教授,谁敢质疑赵大人的学问?难道说皇上他老人家有眼无珠不成!”
“.”
看着一脸正气外加很激动的娄老师,赵安感慨人原来是可以如此善变的。
同时心定,代表省学政衙门的娄老师不跟知府穿一条裤子,他这个不归知府管的教授就有足够底气硬杠。
你知府内定两淮盐政的公子为府案首问过咱这教授的意见么?
你不要钱,我没说不要钱。
“.本官也是第一次参与府试,若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还请娄大人多多关照。”
赵安起身走到门口,想了想又转身对脸上硬挤着笑容的娄老师道:“本官希望学台大人能多来扬州走一走、看一看,对我们扬州府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意见,也对我这个府学教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肯定此事就拜托娄大人了!”
娄老师哪敢不答应,连连点头:“好,好,老夫定促成此事,促成此事。”
赵安为啥提出这个要求,还不是他想往上升升么。
当官的想要往上升,除了工作全面出成绩外,就是必须得到直属上司的肯定,年终考核给个上上签,再花点银子打点打点说不定就能升了。
可赵安认不得学台大人,跟学政衙门的人也不熟悉,只能通过娄老师来牵线搭桥。
谁让娄老师喝高了非要吟诗一首的。
也不枉在酒楼外干站了一个多时辰,收获满满。
到了外面就见童训导领着姑娘在候着,随手摸出张一百两银票递了过去,又瞧了眼那位从事特殊业务的姑娘,给了童训导一个便宜你了的眼神。
“多谢大人!”
又有钱拿又有乐子玩的童训导眉开眼笑,“大人,里面那位?”
赵安点了点头没说话,径直下楼梯,并不担心童训导这边横生枝节把老娄喝高吟一首反诗的事捅上去。
因为,借读费节余小金库有他一份。
相比小金库分成的可观收入,冒风险去攀告百分百不划算。
走到拐角处又停下来特意回头朝童训导说了声:“今天的费用你明儿到马学正那里报一下,就以府学公车费的名义报。”
第85章 不准自作聪明
赵安搬新家了。
府学出动十几位工作人员帮赵校长一家三口给搬的家。
作为正七品教授,保姆、司机、保安都是要配的。
这些小事当然不需校长大人亲自操办,都是副校长马学正安排,总共给校长大人家配了一个厨子、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两个门房保安,以及一个专用车夫。
所有开支都由府学承担,校长大人家里用的油盐酱醋、米面果菜也均由府学食堂特供。
这要换一个校长来,老家亲戚肯定要跟过来一趟,只赵安身份有问题,故而不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把戏。
且总觉自个在扬州府混迟早要出事,毕竟他老家兴化就是扬州的下辖县,赵有禄这个实际已经不在的人也有不少人认识,短时间通过低调做人能降低东窗事发的风险,时间长了就不太好说。
因而一门心思想调到其它省份任职,这便有了想请学台大人莅临府学指导的想法。
甭管效果如何,先给学台大人一个好印象再说。
赵安手头现在有近万两银票,大不了送三千两给学台大人就是。
这钱必须要花,千万不能舍不得。
吏部选拔迁调时上级官员的意见是重要参考标准。
乡下人出身的罗春兰哪里见过这场面,抱着闺女小小在院中傻站了好久,很不适应下人们对其“夫人”的敬称,对突然拥有的幸福生活也有一种极不真实感。
赵安见怪不怪,象征性的走完乔迁仪式后便回到府学主持全面工作。
根据赵安的意思,马学正已经拟定好借读制度,并请示将府学西北角的十间空置校舍收拾出来用于借读生就读。
借读一事是赵安在扬州圈钱的好项目,自是无比重视,在马学正、童训导等属下簇拥下亲自视察校舍。
已有工作人员正在空置校舍打扫卫生,见教授大人前来自是连忙过来参见。
每一个脸上都挂着真诚的笑容。
涨工资的效果呗。
“本官只是过来看看,你们忙你们的。”
赵安笑着挥手示意工作人员不必管他,同马学正等人一起走进一间已经收拾好的校舍,于内驻足良久后,提出自己的一点改进意见。
就是加装大黑板一块,用粉笔授课,方便老师授业,也方便学生记录。
黑板好弄,木板刷黑漆就行。
石灰加水制成条状或块状的粉笔其实早就有了,甚至不排除民间工匠已经弄出真正的粉笔,只是没有用于教育这一块。
赵安现在就是将后世的教育理念和一些工具引入这个时代,看看是不是能将扬州府学打造为大清教育界的一面红旗,给他这个监生教授增加一笔亮眼的政绩。
校长大人的吩咐马学正自是不敢怠慢,一一记下回头找人落实,尽可能满足校长大人的要求。
“府试结束名次出炉后,借读一事就要提上府学日程,这件事你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这关系到本府举业能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也关系我们这些学官的前程.”
赵安一边负手走出教室,一边就借读工作的具体细节做微调。
马学正请示是否对外招聘一批老师,因为借读生多了,府学的老师就忙不过来了。
赵安微微点头:“要聘的,不过要聘就聘最好的,你们安排人去苏州、松江等地遍访名师,当地给他们多少月例我扬州府学出双倍。”
去江南聘名师,工资还要给双倍?
马学正愣在那里,这样一来开支不就又大了么。
“舍不得孩子咱们做学官的不能光顾府里开支,顾着自家小算盘,眼光要长远,要站在学子角度考虑,要以全面提高本府教化水平为目标”
赵安的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一点——想办好教育就别怕花钱。
“名师多了学子成绩自然就会提高,等本府的秀才、举人名额超出它江南,它江南的学子也可以到我们扬州借读嘛。”
嗯?
马学正他们被赵校长新鲜出炉的大饼吸引住。
省内学子要都来借读,府学不就赚大发了么。
跟未来钱景相比,聘名师能花几个钱?
舍不得孩子能套住狼!
见众属下深刻领悟自己要将扬州府学办成产业化精英学校的精髓,赵校长自是心慰,继而目光被远处空荡荡的学庙墙壁吸引。
“大人?”
马学正不解校长盯着空墙看什么。
校长大人这边已经指示了:“找人用石灰水给本官在墙上写这么一句话就写举业征途没有捷径可走,但每一步坚持和努力都是通往成功的最坚实道路。”
言罢,指了指空荡荡的学庙前方,“再给我竖块牌子,现在距离府试还有十五天,就写十五,明天十四,依次类推,直至府试,如此既能提醒学子府试日期在即,也能起到鞭挞学子奋发图强、刻苦钻研之效。”
“下官马上安排人做。”
马学正想都不想就点了头,童训导却自作聪明的插了一句嘴:“大人刚才这句话可不可以理解为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意思是这么个意思,直接写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肯定要比在墙上写一行大白话要好。
看着也正规些。
就是赵校长不太喜欢比他聪明的,瞥了眼等着夸奖的童训导直接负手走了。
“糊涂,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插什么嘴,自作聪明!”
瞪了眼童训导后,马学正赶紧小碎步跟上。
“我?”
意识到自己似乎犯了错误的童训导急的就差扇自己一个耳光,眼见教授大人走远,忙提了提有些松垮的裤子撵了上去。
“大人,下官的意思是说.下官没有别的意思,下官的意思.”
教授大人拉的很难看的脸色搞的童训导不仅说话不利索,连想说什么都不知道了。
马学正见状便想打圆场,刚要开口校长大人却突然停了下来,指了指学庙空荡荡的墙壁问道:“你们觉得在墙上写‘生入文华殿,死入紫光阁’用于激励学子努力向上可好?”
第86章 能打招呼吗?
大学士是读书人这辈子能够享受到的最高荣誉,乾隆朝大学士有“三殿三阁”之说。
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加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能成为这三殿三阁大学士的,基本上都能称中堂大人,读书人这辈子的天花板存在。
紫光阁则是乾隆老太爷专门存放为国捐躯有功之臣画像的地方,跟汉代的云阁、唐代的凌烟阁差不多。
“三殿三阁”又以保和殿最贵,只原保和殿大学士傅恒死后,该殿大学士不再授予官员,如此一来形成“二殿三阁”格局,文华殿成了最贵大学士。
赵安提出“生入文华殿、死入紫光阁”的口号,表面是以此激励学生努力读书,在科举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超越前人的存在,光宗耀祖同时也为大清奉献一生。
实则就是变相的将马屁艺术上升到一个高到不能再高的高度,从而引起上司重视。
这个上司也包括老太爷。
赵安现在的品级跟老太爷也就差了十二级。
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努努力还是能缩短双方差距的。
在此之前,各地官学可能也有一些激励学子的标语口号存在,但哪句标语口号有赵安提出的这般响亮,这般动人心魄,这般振聋发聩,这般直击灵魂深处,这般忠孝无双?
没有,肯定没有。
没有比赵安更不要脸的学官了。
别地的教授、教谕那都是经过正统教育在科举场上杀出来的举人老爷,再怎么想进步也得顾及一下最基本的脸面,不能被官场笑话是个马屁精。
摊上这污点,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赵安在乎这?
老太爷都不在乎,他在乎个屁!
大清开国以来就没有捐监的童生当府教育局长的先例。
你老太爷都不要脸了,赵安要脸这不就是跟老太爷唱反调么。
既然是大清教育界的独一份,当然就得继续标新立异,沿着这条成功的道路毅无反顾走到底。
这句口号也给赵安带来一个直接好处,那就是他在扬州府学做的一切大胆尝试都不容质疑。
因为,赵教授主打一个忠字在心头。
任何对赵教授的质疑都是对老太爷的质疑,都是对“生入文华殿、死入紫光阁”这一伟大口号的质疑。
当天学庙的墙壁就被石灰水刷上了大大的“生入文华殿、死入紫光阁”的口号。
配上学庙正前方那根三尺高竹竿挂着的府试倒计时牌子,效果一下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