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65节

  各自为战。

  八年抗战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指挥中枢,也没有将几十万起义军的力量充分调动发挥出来。

  赵安如今连白莲会员都不是,短时间内想要将白莲教打造成可以推翻满清的政治势力,难度可比运河奇袭紫禁城大的多。

  不到最后一步,他不会这么做,太费脑细胞。

  排除以上三个办法,就是弃官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当富家翁。

  显然这也不符合赵安个人的一点小小政治追求。

  姑且走一步看一步,利用九年安全期尽可能往上爬,顺便培养一支忠于自己的力量才是正道。

  放下邸报,赵安想了想,走到隔壁类似校长办公室跟两个书办(秘书)要了把剪刀回到屋中,小心翼翼的将自己在新闻上的那豆腐块报道给剪了下来。

  剪下来后拿在手中跟验钞票似的又仔细端祥一番,便要将之按在玻璃下长期保管,结果发现桌上没玻璃,不由扫兴,也觉十分不方便。

  只得从书架上抽出一卷老太爷发行的《御制诗初集》,随手翻到某页将报道给夹在其中。

  正欲合上时眉头却皱了起来,心道老太爷写诗怎么也不讲究的。

  什么叫“既已承明命,宁令为茧丝?”

  “抗金存气节,匡宋岂高閒”也是能随便写的?

  咱大清开国那会也是叫大金啊,身为大金传人,老太爷你抗的什么金?

  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也就是办不到,要不然赵安怎么也要给乾隆定个文狱,来个举族消消乐。

  却不知这会甘泉县学校长办公室中,宋教谕也在看刚刚送来的邸报。

  看完尹壮图的报道宋教谕倒没怎么,因为他和丁县尊前两天刚把议罪银给交了,县尊交的是一万两,他交的是五千两。

  为了凑齐这笔巨额罚款,真是落得个倾家荡产,钱庄那边就欠了一千二百两,到年底利滚利算下来得还两千两。

  好在府试马上要开始,多少也能从考生中回点血,不至于亏的太狠。

  见堂堂从二品的侍郎大人因反对议罪银落了个官降六级,宋教谕不仅没生出愤愤不平来,反而没来由的舒坦许多。

  再看头条下面的报道,却是气的将邸报一巴掌拍在桌上,端起茶碗“咕嘟”就给闷了。

  为啥?

  气的呗!

  气的只想把邸报撕个粉碎,眼不见心为净。

  兀自生着闷气,办公室的门却被推开了,进来的是县尊大人,头一句话就是:“今天的邸报你看了么?”

  “看了看了。”

  宋教谕赶紧起身让座位给县尊大人,一脸郁闷道:“朝廷这是闹的哪出,这种人这种事怎么能登上邸报刊发天下呢。”

  言外之意皇上太不要脸了。

  只不敢说出来。

  没想到县尊大人却将门给关了起来,有些焦急的走到他面前沉声道:“甭管皇上要不要脸了,你先查查与病死的那个赵有禄同届的学生,今年有几人参加府试?”

第96章 校长好人呐

  府学这边,赵安上午基本没啥事,因为他只掌总不管具体落实,要是没字签的话就是看报喝茶,连到各班级巡视都懒得去。

  目前府学最重要的工作无疑是府试的事,不过府试的事前任江教授跟府衙那边早就敲定好方案,府学这边按之前定下的规章办就是。

  收了前任五千两的赵安不想失信于人,更不想搞妖蛾子,何况新来的知府大人明显瞧不上他,那就更没必要热脸跑去府衙贴人冷屁股了。

  其实不想出去的最大原因就是他这个教授身份有问题,因此能不出去就不出去,窝在府学无疑是最安全的。

  要知道历史上不少如他这般的假官就倒在“高调”二字。

  明明身份学历履历都是假的,非要到这开个会到那亮个相,甚至还到处与人合照给人题字,不抓你抓谁?

  只在办公室呆了半天又觉太过无聊,正想着不如提前下班回家重温小娘子故道好抓紧生孩子时,下属复设训导王文和来了。

  复设训导是没有品级的吏,也可以叫吏头,于府学主要负责采购这一块。

  王文和这几天按马学正意思一直在忙校舍清理和教具采购的事,过来是给校长大人汇报工作进展的。

  基本情况可用万事俱备,就等东风来形容。

  一听硬件都已落实,赵安自是满意夸了王训导几句。

  得到校长大人的肯定和鼓励后,王训导却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

  见状,赵安来了兴趣,连带着腰杆都直了许多,面带鼓励道:“老王这是有事要和本官说?”

  迟疑了下,王文和以不太确定的语气小心翼翼问道:“听说大人打算在府学新设几个吏员职事?”

  “你消息蛮灵通的嘛,这事早上本官刚和马大人通过气,不过具体还没定下来,毕竟是府学的大事,吏员又要报学政衙门,草率不得.

  怎么,你对这件事有想法?有想法就大胆说,只要是对府学发展有利的,本官只有八个字,那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可嘛。”

  赵安明显在打太极,或者说是在引蛇出洞,以确定王文和是否有向他行贿的念头。

  见校长大人这般说,王文和于是鼓起勇气道:“如果大人真的要增设吏职,不知卑职可否推荐一个人选。”

  说完,有些紧张的看着校长大人。

  校长大人也在静静的看着他,继而微微点头:“这人是你亲戚家的孩子,还是你朋友的子弟?”

  “.”

  王文和一下就尴尬起来,跟前任江教授一样很不适应新教授这般直来直去的行事风格,吱吱唔唔的不好意思开口。

  “无须如此,不管是亲戚家的孩子还是朋友子弟,又或什么人,只要有真材实学都可以来府学当差,这次增加人手本官宗旨是面向全社会招揽精英.

  这样跟你说吧,本官用人向来唯财是举,也希望你们能够推荐人材,不过这次新增吏职只有五个,本着实事求是态度,本官势必亲自考核报名者,所以最终能否入选府学任职,还是要看各人真本事的。”

  怕王文和听不清“财”与“才”的发音区别,赵安把个“财”字刻意加了一点音量。

  好不容易有能力卖岗位,不趁机捞钱也对不起老太爷对他的器重啊。

  公账,吏员三百两一个相比其它衙门已经便宜的不能再便宜,毕竟教育体系的油水没其它单位多。

  那边甘泉县衙一个书办的顶头银都得一百两呢。

  当然,公账以外校长大人的私人进项同样不能少。

  尤其府学即将在校长大人带领下走商业学校模式,敛来的钱财校长大人又不独享,而是让全体教职员工都从中分杯羹。

  那么,你们总不能让校长大人白忙活吧?

  朝廷命官都得借钱上班,小吏们没道理独善其身啊。

  换个角度,无非是赵安把接下来分给教职工的好处提前收上来一点而矣。

  跟老太爷搞议罪银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惜王文和脑子没转过弯来,又或是没听清校长大人说的是“财”而不是“才”,竟真的以为校长大人这次招人要唯才是举,那样的话他推荐的人肯定过不了关,当下悻悻表示这件事他可能没考虑周全,希望校长大人勿怪。

  接着便躬身告退。

  “那个谁,”

  校长大人哪能让到嘴的鸭子飞了,亲切起身看着一脸惭愧的王训导:“听马大人说你在府学也干了好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本官虽是新官上任但也不能不念旧情,这样,本官特别给你推荐之人一个破格录用机会.你晚上把人带到我家,让本官先看看人品如何。”

  “啊,好,好。”

  校长大人这般通融自是让王训导千恩万谢,待其出去后赵安却是撇了撇嘴,心道必须得找个信得过的人给自己当秘书,以后和钱有关的事都让秘书办,省得每回都得他这个校长大人亲自出面。

  一来影响不好,二来也怪折磨良心的,三来碰到脑子转不过弯来的也累人。

  找谁呢?

  竟是想到自己在税课司的小师傅刘小楼,这小子不仅是个童生为人还很机灵,是个替大人收钱的好人选。

  正琢磨怎么把刘小楼从甘泉县税课司调到府学上班时,老领导丁县尊和县教谕老宋来了。

  “贩盐的事须等个人回来,二位不用着急。”

  赵安以为两位老领导是来催他做生意的,结果被告知今年府试甘泉县学子中有三人认得赵有禄,也知道赵有禄死了。

  “有什么问题?”

  赵安不认为这三个认识赵有禄的学生是自己的威胁,毕竟世上重名的多了,他这个府学教授也叫赵有禄不行么。

  “糊涂!”

  丁县尊见赵安没将此事放在心上,气得指着其鼻子道:“你个王八蛋别以为上了邸报出大风头就没人敢动你,告诉你,有心人想查你一查一个准!”

  “是啊,赵大人,这件事如果解决不好,你的身份随时都有被拆穿的可能。”

  宋教谕不像丁县尊这么火大,心平气和指出一个极其严峻的事实。

  那就是你赵安出大风头不假,问题你这大风头可是得罪了整个官场,有皇上撑着是没人敢动你,但架不住这世上多的是好奇之人。

  要是哪个好奇心重的没事想查查你赵教授底细,也不用费什么事,直接顺着你这监生出身往下查,不就一下查到甘泉县学么。

  再接着往下查,你以为冒用赵有禄身份的事情不会被查出来?

  尤其今年府试还有三个认得赵有禄的学生参加考试,这要知道副考官跟已经死了的赵有禄同名,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把这事当成好玩的事跟家里人说。

  你一说我一说的,纸就包不住火了!

  “这事真被查出来,就算议罪银能保你小子的命,你小子以为还能接着做官!”

  丁县尊又气又急,本来就是惊弓之鸟的他大清早被那份府衙送来的邸报吓的差点没尿出来。

  真要事发,他跟宋教谕这官也就到头了。

  到头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是他刚从钱庄借了五千两高利贷,没了知县这顶官帽子他拿什么还钱。

  到时还不上钱,那放利子的能饶过他?

  “那你们说怎么办,总不能把这三个学生都给杀了吧?”

  赵安一脸没好气,头也大的很。

  “放屁!要是杀人能把事解决了,本县早就动手了!”

  丁县尊被赵安这气话气的就差吐血。

  “那怎么办,这事又不是我惹的,当时可是您二位死活逼我冒认那赵有禄的!”

  赵安也委屈,事情一步步走到今天难道都是他的错,您二位就没错?

  “二位大人,眼下可不是谁对谁错的事,还是想法子把事情给解决了吧。”

  宋教谕无奈只得拉架,免得两位七品官吵来吵去再把府学的人给惊动了。

  丁县尊气乎乎坐在那一声不吭,他要有办法解决就不会来找赵安了。

  赵安气归气,脑子却在转着,想到什么问宋教谕:“这三个学子学业如何?有没有可能以他们学业不好为由不准他们参加府试?这样不就解决了么。”

  答案是否定的。

  那三位学生成绩非常优秀,要不然也不可能参加府试。

  三个有望通过府试、院试获得生员功名的学生突然被取消考试资格,这种事再借宋教谕十个胆他也不敢。

首节 上一节 65/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