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70节

  刚鼓起来的腮帮子瞬间又瘪了下去。

  那个捐监的正盯着他看呢。

  现场气氛活跃,接下来流程就很顺利了。

  马学正代表府学对学生们做了考前总动员,声情并茂很是打动人心,又有两位秀才代表先生们对学生讲了一番读书报效家国的道理,弄得仪式效果非常好。

  不少学生激动的都抽泣起来。

  可就在众人以为仪式结束时,却有府学工作人员将一块写满字的黑板放到了学生面前,不等众人细看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就见赵教授已经来到学生面前,对一众备考学生扬声道:“现在请各位同学随我一同宣誓!”

  宣誓,宣啥誓?

  不仅在场的各位官员诧异,就连学生们也是一脸迷茫。

  之前先生们讲的流程里没有这个环节啊。

  集体疑惑间,赵教授激昂的声音已然在他们耳畔响起:“我宣誓,忠于皇上忠于大清!”

第104章 赵老师的竹杠你也敢敲!

  忠于皇上忠于大清!

  扬州府学的“主旋律”高考冲刺仪式给前来参加仪式的各位大人留下了极其深刻印象。

  书可以读不出来,但忠字必须在心头,这一点真是讲的太好,太好了。

  如果不是因为时间仓促,赵安怎么也要搞个大清开国史座谈会,邀请一众大人和学生们面对面谈一谈大清是如何紫气东来,如何一统宇内,当今乾隆老太爷又是如何缔造如今这盛世,给学生们创造如此好读书条件的。

  涉及到扬州方面,重点就要谈老太爷六巡江南对扬州经济、民生的影响,至于十日那些不和谐的东西就不要谈了,容易犯错误。

  是否要开设思想教育课程,赵安也在考虑当中,作为府学教授想出政绩最好的办法肯定是大幅提高学生考试通过率,成为全省科举带头羊。

  君不见江南那些府学教授升的一个比一个快么。

  只是,这个有一定难度,而且需要相当长时间。

  除非赵安能把乡试的考卷提前弄到手,不然就算他把后世的衡中模式搬过来,至少也要两三年才能见成果。

  两三年太久了,根本不利赵安的快速成长。

  因为老太爷还有九年就要挂了。

  在这九年内必须将自己的地位提高到保险范围内,至少也得混个藩台当当,不然下场就将很不妙。

  嘉庆那龟儿子干爹的人可是不遗余力的。

  无法在自身业务范围内创造奇迹一鸣惊人,从而飞黄腾达,那就只能走歪门邪道了。

  老太爷晚年最喜欢的是什么?

  就是一个忠字!

  为了这个忠字,多少嘉庆任命的大臣被老太爷撵走,连儿子的老师也不例外。

  由此可见,这个忠字份量有多重。

  既然老太爷喜欢忠于他的人,那赵安当然就要高调宣传忠字,把自己打造成大清第一忠臣。

  甭管别人怎么骂他不要脸,尬不尬,都不用管,老太爷喜欢就成!

  反正他又不是正途出身,捐监的不这么搞还怎么搞?

  何况因为议罪银的事,他已经成为大清官场的“共敌”。

  保守估计三四品以下官员七八成都是恨他恨的牙痒痒的,基层官员对他赵教授也好不到哪去。

  如此,更要大张旗鼓走捷径了。

  有捷径不走跟没苦非要吃苦的傻子有什么区别?

  官员们的反应也皆被他收在眼底,甭管这些大人们怎么想,起码没一个敢说府学倡导忠字在心头不对。

  就连贤臣之后的知府大人也无话可说。

  读书人不忠于皇上不忠于大清,忠于谁?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高举忠字旗,高唱爱大清,这就牢牢占领政治与舆论高地了,哪怕他赵安这会东窗事发估计都能把官帽保住。

  贪污不要紧,造假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忠不忠!

  和中堂要是不忠,老太爷能让他这么放肆捞钱么。

  如此简单的道理不加以发挥利用,赵安就甭混官场了。

  娄老师却给心中得意的赵安泼了一盆冷水:“你说你一捐监的搞这些东西做什么?你以为这帮人还能替你上书朝廷不成?”

  言下之意他早就看穿赵安的心肝脾肺肾了,晓得赵安这小子是在打造“人设”,好让自个再次登上邸报,运气好再来个官升五级。

  可惜你小子做的根本都是无用功,因为你小子跟这帮官员没有任何利益瓜葛,人家吃饱了撑的要把你捧上去。

  这年头没好处的事,哪个当官的肯干?

  何况这帮官员包括那位正三品的参府老爷连给皇帝上折子的权力都没有。

  赵安对此的理解是新闻素材有了,就是没地方发表。

  没地方发表,就没人知道,那你干个屁啊!

  事实嘛的确是事实,只是赵安并不指着这帮官员帮他造势,他心中早有人选了。

  便是省里的学台大人。

  “我做的这一切并非娄大人以为的钻营之道,实则是我心中真实想法,没有皇上就没有我这个教授,没有人比我更忠于皇上,更爱大清了

  所以娄大人您不要对我有什么偏见,府试结束后最迟一个月学台大人最好能过来,要不然,哼哼。”

  给娄老师摞下这句话后,赵安热情邀请各位大人在府学走一走、看一看。

  到了午饭时间,自是要请诸位大人吃个工作餐。

  地点在距瘦西湖只有里许地的四望亭,东家就是给赵校长孝敬了二百两的黄体仁。

  从四望亭楼上向东看去是沿湖而建的一片三层小楼,这便是扬州有名的鸣玉坊。

  人间烟火气很重的地方,每日华灯初上时坊间各家院子便是一片丝竹和欢笑之声,中间夹着猜枚行令,唱曲闹酒,当真是笙歌处处,一片升平景象。

  类似北京八大胡同的存在。

  大人们的官轿陆续抵达四望亭,没有不来的,因为这也是官场规矩。

  坏了规矩,不好。

  知府大人下轿后见在这么高档的酒楼吃饭,也仅仅是眉头微皱,然也没有不进的道理。

  赵安是最后抵达的,原因自是他坐的是三人轿,比起四人轿慢点。

  从轿中跟刑满释放似的下来后,赵安随手叫来跟着走过来的童训导,压低声音问他道:“刚刚本官过来时见有不少姑娘站在巷口,她们是做什么的?”

  童训导立时会心同样压低声音道:“大人有所不知,那些都是落选的瘦马,因无家可归只得涂脂抹粉,打扮妖冶出入巷口,游离于茶楼酒肆门前讨个生活。”

  “噢,站街的。”

  赵安恍然大悟,“这个我熟。”

  不仅熟站街的,还熟“瘦马”。

  所谓“瘦马”是扬州畸形娱乐业的产物,因这地方多的是盐商,盐商又富甲一方,如此,就诞生了围绕盐商这一群体的“瘦马”。

  被选中为“瘦马”的女孩相当可怜,从小就要挨饿以养成瘦体,此外必须是“三寸金莲”,正常脚是绝对不允许的。

  运气好的,颜色未衰之前享尽富贵,运气不好的被大户人家的正妻杖毙、投井,甚至沦落为流莺。

  刚才过来时赵安见到的巷口女有很多就是落选的瘦马。

  这一群体的命运是很悲惨的,赵安对此也是深表同情,奈何无力改变,只得叹了一声问童训导:“你知道一个瘦马要卖多少钱么?”

  “怎么,大人也想买一个暖暖脚?”

  童训导眼神都变了,有点猥琐。

  赵安见了自是不快,当场板脸微哼一声:“胡闹,本官像是那种人吗?.多少钱一个?”

  “听说一等瘦马要一千五百两以上,二等的也得千两银子,三等的几百两。大人若想买一个,回头卑职替大人打听打听。”

  童训导是扬州地头蛇,当的又是学官,自是晓得行情,也有这方面的人脉。

  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行业对风尘业都是非常八卦的,也是这行业的常客。

  赵安“噢”了一声没说什么,他真的只是单纯问问,因他不喜欢小脚的女人,更不可能花钱买个瘦马回来当花瓶。

  就他现在的情况,女人越多越不安全。

  抬头看了看酒楼牌匾,发现竟是郑板桥题的店名,不禁觉得有趣,有点见到名人的感觉。

  负手迈入店内正欲上二楼时,在堂中喝茶的巡盐御史郑大人却起身朝他点头招呼。

  “郑大人怎么不上去坐的?”

  赵安自是过去打招呼,刚要请郑大人上楼,郑大人却笑着摇了摇头,四下看了眼低声道:“赵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借一步说话通常代表有重要事商量,不方便被外人听去。

  自己的私盐买卖还没干,这巡盐御史能有什么重要事和自己说?

  带着好奇,赵安随郑大人进了堂下一间空着的包间,落座之后郑大人不无欣赏的看了眼赵安:“赵大人今日在府学带领学子们发的誓言很好,我们读书人理当以忠于皇上为先,如果不忠于皇上不忠于朝廷,那这书读的再多又有什么用那句生入文华殿、死入紫光阁的学训亦是叫人拍案叫好,真难为赵大人这等良苦用心”

  在那说了一通表扬赵安的话,搞的赵安都有些不好意思。

  以为对方就是单纯替自己叫好时,未想对方话锋一转很是神秘道:“赵大人费了这般心血,难道只为让我们这些扬州官员夸你两句?”

  “这”

  赵安不太好接这话,对面见状微微一笑:“赵大人想不想今天的事能被皇上知道?”

  嗯?

  闻言,赵安差点脱口说想,硬生生止住,做出一脸困惑的表情:“郑大人的意思是?”

  “赵大人是聪明人,理当明白本官的意思,如果赵大人愿意出一万两,本官可以帮你这个忙。”

  说完,郑博文不无自信补了句,“本官是无权给皇上直接上折子,不过本官可以将这道折子交到能在皇上身边说话的人手里,所以这一万两赵大人你花的绝对值。”

  “.”

  不是,你给我写份材料要一万两,疯了吧!

  我攒了大半年也不过才攒了一万两啊!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竹杠,而是杀伤力一万点的竹杠,要人命的。

  赵安很懵,但更多的是怀疑对面这位巡盐御史能不能把事给他办了。

第105章 出门左拐普通班

  一万两真的过份了,单以粮价计算,换算下来起码几百万钞票。

  按克重算的话,一克几块钱,差不多也这数。

首节 上一节 70/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