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实习也算工龄 第116节

  里长没有抬头,低声说:“我们每家都留了五两。”

  贾川沉默片刻问:“你们将包袱带回了家?”

  里长点头说:“不然怎知有多少银子?我们想着年后去兑换成钞银……”

  “不对,时间上不对,你们将包袱带回家的时候是不知道四人已死的,既然要做出四人离开的假象,自然会将银子全都留下……”

  “就是想着全留下,一家五两多点,可昨日我知道县衙竟是来人了,便将我们四家的都放回到包袱里,只让狗子留下了银子,他家妞妞病了半年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医馆,看的还行,只是……哪有钞银买药呀,他家之前两个孩子都夭折了,总不能……”里长叹气解释道。

  贾川张着嘴,不计前嫌的又深吸一口气,再次被呛的咳嗽了几声,这时老郑头端着一碗水进来递给贾川,说:“他们可比咱们的县尊像人。”

  贾川喝了两口,说:“用你说!”

  他把碗递给老郑头,很无语的看向里长问:“我就纳闷了,你不将银子放回能如何呢?”

  “我……没干过,怕!再说,庙里这事儿蹊跷,说不准是因我们动了佛祖面前的银子,县衙这才找来的。”

  贾川叹了口气,站起身说:“我需要再去一趟村子中的小庙,你们几个给我带路。”

  ……

  这一趟,赵光也跟着了。

  他觉得想要找机会与宋县丞沟通感情,陪着他查案是最佳方法。

  所以这次出行有马车。

  贾川还是疼爱自己的,拉着老郑头上了马车。

  赵光一直认为老郑头是宋县丞家中老仆,虽说听衙役说过从枯井中拽出尸体后,是老郑头先开始查验的,赵光觉着定是与主人学了些,这么冷的天,宋县丞不愿意出手也正常,只是一个参加过科考的书生怎会懂得仵作之能?

  赵光没工夫细想这个问题,马车缓缓向城门驶去,赵光几次看向老郑头,示意他下车,可老郑头一直不看他,只与贾川低声耳语。

  “……你不等高云天回来,万一地窖里藏了个高手,你没死在乐安,死在一座破庙里,回头朵朵找我要人,我可咋办?”

  贾川眼睛一亮,低声问:“你看出朵朵对我……嗯?”

  “啥?”

  “你说啥?”

  老郑头假装认真的说:“顺子要是出事了,朵朵也会急,都是一起经历生死的,我是没本事,不然我也急。”

  贾川撇了一眼老郑头,开始闭目养神。

  “我可没跟你说笑,你想啊,庙门是上拴的,你肯定不信是神鬼之力,那便是武功高强之人,能飞檐走壁,身上多个几十斤也能越墙而过……”

  “如此浑话你怎说得出口!”赵光听不下去了,忍不住插口道:“那院墙是那么好翻的?若是有人有这等样的本事,那些高门大户家的院墙还有何用?岂不是形同虚设?”

  “我不是没想过这种可能,你猜怎么着?我昨日竟是只知道查看院门两侧的院墙是否有翻越的痕迹,还有三面院墙呢,我竟是忘了查看。”

  贾川只当没听到赵光的话,继续与老郑头讨论。

  “这说明啥?说明这世上没有完人,像我这样的尚且有纰漏,更何况他人。”贾川谦虚的说。

  老郑头哼了一声问:“真说有人做了此事,明明有庙门可走,他为何要翻墙?”

  “如此一来,有些傻子便会以为是神鬼之力,这案子便也成了悬案。”

  赵光顿时脸上有些许烧的慌。

  老郑头摆手说:“你明明已作出推断,他们四人都是冻死的,既然非他杀,为何要遮掩?直接报官,若是真有旁人,他不方便出面,便将尸体摆在原处,等村民们发现,自会报到县衙,到时意外冻死这个结论总比悬案好听。”

  “是啊,他或者说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呢?再说,你怎知冻死是意外?你见过的冻死都是冻死,没地方去,或者没能坚持到目的地,天气又太冷,而庙中的四人完全可以不被冻死……”

  “确实像是有人眼睁睁看着他们冻死的,可图啥呢?”

  “庵房内有墙体挡风,有被褥保暖,虽说不上暖和,但完全不至于冻死,冻病继而死亡倒是可能,至于为何有人要这么做,这不是得查嘛。”

  老郑头想了想说:“这些人不仅看着四人冻死,还将他们的尸体弄到山下的枯井中,得有把子力气才行。”

  贾川搓了搓脸,看向怀中抱着汤婆子的赵光说:“我们这一趟凶多吉少,我是习惯了,县尊确定要与我们一同赴死?不对,应说一同历险,不一定就是死。”

  赵光深吸一口气,他紧张的探身问:“你觉得这案子是人为?”

  “你亲眼见过神和鬼?”

  “呃……”

  “不在一个维度,他们管不了人间事,就算能管,也是先管管你这个昏聩无能的知县,人家和尚道士招谁惹谁了?”

  “你……”

  “你快些决断要不要跟去,眼下刚出城门,一会儿再返回,你可不好回去,这马车我可不让你,临死前总要让自己舒服些。”

  赵光真就顺着贾川说的思路想了下去,想到在自己顶着西北风往城门走,他顿时坐不住了,叫停了马车,本想再与贾川说些什么,贾川不耐烦的先开口道:“快走吧,这本就不是你能掺和的……”

  “若是上官问起……”

  “你等不到那一日。”

  ……

第131章 团圆

  赵光站在冷风中看着马车慢慢远离自己,心中涌起一股悲凉,怎就走到今日这一步了?一个多月前还好好的。

  跟在马车旁骑驴的几名衙役,现下无比的羡慕县尊,他们也想回衙门,谁愿意大冷天的喝风。

  里长几人愿意,他们现下的心情五味杂陈,但一会儿便能见到家里人了,还有机会回家看看,只这一点他们便很知足。

  ……

  再次进村,贾川让里长他们先去家中报个平安,再去庙中找他。

  这一回马车停在了山脚下,众衙役陪着贾川来到庙中,贾川直奔三处院墙,果真在后院院墙上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

  非常不一样。

  后院院墙上的积雪都被清理干净了,贾川皱眉看着,他想不通自己昨日为何没有注意到,下山去枯井的时候,路过后院院墙,刚下山的时候,只要回头望一眼便可看到,可他就是没有注意到,是脑子冻住了?

  别看隔了一日,结论可就不好下了。

  贾川叹了口气,急匆匆走出庙门,来到后院院墙外侧,懊恼的蹲在墙下,仔细查看靠近墙边的这片空地。

  “你听我句劝,地窖先别下去查。”老郑头在院里喊了一句:“我看了下地窖旁的脚印,你看看村民都穿的啥鞋?这周围脚印有靴子。”

  贾川没有多大惊讶,喊道:“地窖里现下没人。”

  “你怎知道?”

  “墙下有重物砸下的痕迹,应是有人从里面将尸体抛出来的,也有靴子脚印,昨日我虽没有查看这里,但……”贾川顺着足印走向下山的小路。

  “你别走远!这地方有啥还不知道呢,你快回来!”

  贾川停住脚步,看着雪地上的几串新脚印。

  “可昨日你查过下山的路上没有负重前行的脚印呀,也没看到靴子的脚印。”老郑头扯着脖子喊。

  贾川转身往回走:“下山去枯井只是西边最近,又不是唯一的路,若是走东面的山路下去,再绕到枯井,也不是不可能,之后嘛他们胆子就大了。”

  这话老郑头没听到。

  老郑头见贾川回到庙总,上前将他拉到一旁,避开几名衙役低声说:“你这次查案可没有负责此案的捕快相随,眼下实证更是一样没有,你看到的,由此推断出来的,怎能作数?那姓赵的若是胡乱攀咬,案情难有定论事小,引得皇上对你猜忌事大啊!就那三名衙役,铁定不会跟你站一头。”

  贾川没说话。

  老郑头又说:“你让里长他们带路,并非是真的让他们带路,对吧?你想放了他们,对吧?”

  “我想看看我前面的推断是否是对的。”

  老郑头想了想问:“你是说,你想看看他们……会不会逃?”

  贾川点头。

  “若是没逃,便说明他们只是贪了银子,并无其他?”老郑头见贾川又点头,紧跟着又问:“然后呢?”

  “然后……放了他们,昨日带回去多少银子便是多少,只当他们之前做的这件事没发生过。”

  “你,哎呀,若是有一日被人发现……”

  贾川笑了笑说:“几十两银子,皇上知道我不会放在心上,我还怕没人向上说呢,这种好人好事我自己说出来,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你先别不好意思,你何时这么有钱了?皇上赏赐你了?你瞒着我没说?”

  “从乐安回来后,就数你跟我形影不离,一天吃多少拉多少你比我都清楚,有赏赐能瞒住你?我也着急呢,估摸着要等汉王……是吧,要不然赏我都没有借口。”

  “你说汉王为啥还没动?”

  “可能是想着过个团圆年吧。”

  俩人躲在一个角落里唠上了,几名衙役还站在可能是地窖入口的地方喝着冷风,几人正商量着谁出头提醒一下县丞,是进屋等着还是……

  这时,庙门传来动静,贾川扭头一看,里长带着四名村民一脸悲壮的来了。

  贾川心里踏实了,但表情没有变化,他高声问:“地窖在何处?”

  里长也是挺纳闷,这庙本就小,能空出来挖地窖的也就两块地方,几名衙役偏就站在没有地窖的那块空地上。

  里长指了指正殿后方。

  一名衙役嘟囔道:“我说怎找不见入口。”

  贾川无语的看向老郑头问:“你还有脸说地窖入口周围都是脚印?”

  老郑头老脸没有红,辩解道:“在哪不重要,你昨日也没注意到这里有靴子的脚印,当然也不怪你,原本要查的地方就多,还无人帮你,不对,昨日高云天和陈千户来了,他们……哦,你们一直都在琢磨那些银子的事,后来直接下山看尸体……”

  眼见贾川先是去看了看刚才他看过的那一堆脚印,而后起身便要去里长指的地窖方向,老郑头拦住了说:“你还是等高家兄妹来了再说吧,别管下面有啥,只凭你和那几个棒槌……反倒是误事。”

  贾川知道老郑头是因为一趟乐安行后,被吓着了,眼下身边又无旁人,只他一个自己人,有这样的担心也属正常。

  贾川想了想,首先确实有新脚印,说明有人在找什么,应是这些天都没有找到,他们之前知道消除痕迹,见衙门来人之后,便不再隐藏了,既然之前找了那么多日都没找到,也不差这一日两日的,他的命还是很重要。

  其次他觉得地窖下面现下应该没有人,若是有……他们这几人恐怕是活不到明年了,若是没有人,有其它什么都不怕先放放,隔两日再来也是一样的,或许还能抓个正着。

  于是,贾川走到里长面前说:“你们这两日莫只想着过年,有事没事的多上来看看,若是发现什么可疑之处,尽快去县衙找我,我过两日再来。”

  里长惊讶的问:“不,不抓我们?”

  “你们干啥了?银子都原数交上来了,唯有没能及时报案一条有些欠妥,但庙中人不见了,庙门还关着,你们被吓到了也情有可原,且在发现尸体后,没有因为年根县衙封印便拖着没有报官,只这一条便与之前的相互抵消了,回吧,回去好好过年!”

  里长‘扑通’一声跪地,后面的四人也跟着跪地,五人说话便要磕头,贾川赶紧低声呵斥道:“赶紧起来!你们这般做,我反倒不好交代,你们是想跟我回去?”

  五人赶忙起身,贾川拍了拍里长说:“你虽有些贪念,但……谁没有呢?关键时刻你能想着村民已是难得,过两日我再来,有机会去你家坐坐。”

  里长一边摸着眼泪一边作揖。

  老郑头想起高云天曾经跟他闲聊时说过的话:这小子最大的缺点便是心太善。

  显然朱高煦和赵光他们不是这么想的,要说这个年谁最惦记贾川,非这二人莫属了。

  ……

  贾川以为除夕这日上午便可见到高家兄妹和顺子两口子,哪知过了午时还没见人来,他急得出出进进的不知道多少回。

  昨日从城外回来,便将带来所剩不多的钞银拿出来让老郑头去买些鸡鸭鱼肉什么的,老郑头愤愤不平,先不说就这点钞银能买啥,就说为啥之前不拿出来,俩人过年就不配吃点肉了?

  贾川劝解说不知道要在这里多久,两个人好解决,他想着到时去赵光家直接取些回来便可,留下这点钞银也是为了年后的日子。

  老郑头想到之前贾川与赵光之间的赌注,便信了。

  可都到了年根的根上,商铺店面鲜有开门的,老郑头本就对这里不熟,免不得空手而归,贾川只得带着老郑头去县衙后面,赵光的后宅转了一圈。

首节 上一节 116/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