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第326节

  现在朱高煦要做的,就是将这个架子先搭起来,后面再进行完善。

  如今想要一步到位,基本不现实。

  柳进与陈治平闻言,当即应了下来。

  这次两个部门之间的统筹协作,两人都很是看重,尤其是柳进。

  毕竟,这关乎的是商部的未来。

第341章 危险频出的航线,被大汉正式发现并标记的美洲大陆!

  一日时间过去,朱高煦早早在大殿开始等待着。

  今天的国事,朱高煦全部交给朱瞻壑去完成,此刻朱高煦只想看看美洲舰队归来的收获。

  殿内,王玉看着朱高煦难得的没有静下心,微微有些急躁的样子,都感到一丝惊讶。

  他已经是不知多少年,准确来说从离开大明出来之后,他几乎就没有见过朱高煦这样着急。

  哪怕是当初情况最难的时候,朱高煦都一直是最能保持稳重的人,都没有能够让朱高煦有丝毫的慌乱。

  “王爷,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王玉心中既是凝重,又是好奇,他是真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今天他被朱高煦叫过来都已经好几个时辰了,王玉也是有些急的。

  本来他事就多,朱高煦还在这里拖着他,发生了什么也不说,可是急死了他。

  朱高煦看着王玉也开始有些着急的样子,顿时乐了。

  “王玉,我不是跟你说过了,不管发生什么事,什么时候,都需要稳重,你怎么又开始急躁起来了?”

  王玉听得嘴角一抽,他急?

  也不知道是谁急,还好意思说他?

  但王玉又能怎么办,好歹是自己的王爷,当初决定了宠,只能继续宠了。

  而朱高煦这话,也是让他知道了不是什么坏事,不然朱高煦是绝对不会有这个心情来打趣他的。

  那不是坏事,不就是好事咯?

  “王爷,您这早早把臣叫来,到底是什么事啊,您给臣透透气吧。”

  王玉现在是格外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好事,居然能够让朱高煦都表现出了着急。

  王玉想了一遍所有的事,也实在想不到到底能够是什么。

  如今大汉发生什么事,只要不是朱高煦特意把控的,他基本都能够知道。

  也只有科研院那些特殊部门,除非有什么必要的紧急之事,会直接将消息传给朱高煦。

  但王玉也想不到这些部门有什么大的突破,如果要是真的有,他们也不至于在这里等这么久。

  朱高煦闻言,收起笑容缓缓开口。

  “之前我派了一支舰队东出,你也知道的,当初你还特意问过去哪儿了,后面你也问过两次。

  如今那支没有消息的舰队有消息了,今天就到。

  现在回来,如果是真的完成了我交待给他们的任务,会对大汉有极大的影响,才叫你来。”

  朱高煦并没有想要继续吊着王玉的打算,他刚才看得出来,这人是真的急了。

  他也知道王玉的事情很多,他要是再不说,王玉指定要开始跟他发飙了。

  王玉听后一阵惊奇,这支舰队他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当初朱高煦派这支舰队出去是什么目的。

  这么多年的时间过去,他是真的都有些忘了大汉还有这么一支舰队在外面。

  现在听到之后,王玉是更加好奇。

  毕竟为了完成朱高煦交代的任务,出去了十多年,而朱高煦也说着对大汉影响极大,可见这个任务有多特殊,又怎么能让他不好奇。

  两人继续等了一会,王玉发现,自己好像就不该问。

  现在好了,他是越来越有些着急,想要知道结果,朱高煦反而是冷静了下来。

  他要是静静的等着,没有去追问,现在何至于这么糟心?

  时间逐渐流逝,王玉都忍不住站起身走来走去的。

  就在王玉的耐心即将耗尽,想要去处理事务之时,陈宏匆匆走了进来。

  “王爷,臣已经将人接回来了,并且还带着舰队带回来的物品。”

  陈宏话音落下,朱高煦也忍不住看向外面。

  准确来说,从陈宏进来开始,朱高煦心头就微微有些激动起来,毕竟接下来就是见证结果的时候了。

  这时枚青从后面匆匆走入。

  “臣枚青,参见王爷!”

  “枚青?真的是你,快起来。”

  朱高煦来到枚青近前,一时都不敢相信。

  此刻枚青的肤色都变黝黑了不少,与当初离开时相比,苍老了太多,极为沧桑的感觉。

  但现在的枚青,也不过才三十多罢了。

  “一别十二载余,你的变化有些大了,这一路,辛苦你了,也辛苦出去的将士了。”

  “谢王爷挂怀,臣不负王爷重望,今日,回来了!”

  枚青看着朱高煦,眼中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淌而出,说话的声音都充满着哽咽。

  只有亲身经历这一路,才知道究竟有多难,才知道如今能够回来,是多么的不容易。

  枚青快速调整好心绪,再度开口。

  “王爷,臣此去,所行共有五千六百三十二人,如今仅有三千九百七十二人归来,其余人命丧大海,臣无能,未能将所有人平安带回来。”

  朱高煦听得心头极为复杂,接近一千七百人没有能够回来,并且全部都是葬身大海,可见这一路,有多不容易。

  枚青所走的这条航线,朱高煦只是知道有这么一条航道,但航道有什么危险,他是真的不清楚。

  如今看来,这去美洲他认为最近,相对最安全的一条路,也不是那么安全的啊。

  “此事不怪你,你们对外面的大海一无所知,如今能够带着大部分人回来,已经非常优秀了,极为难得。

  死去的大汉儿郎,本王不会忘记他们的,稍后朝廷会按最高规格的抚恤金进行发放,发放到他们的家室手中。

  本王会让人给他们建造墓碑,他们的子嗣,会安排他们进入学院学习,成为大汉栋梁。

  你以及回来的所有人,过后都会有赏赐,本王不会忘记每一个人,放心吧。”

  朱高煦并没有责怪枚青分毫,枚青能够做到这样,就像他说的,已经非常的了不得了。

  在不知道任何海域的实际情况下,还能存活过半,并且回来,这就是一件极为不容易的事情。

  而说的这些,朱高煦也还有一些没有说,这是因为如今说了枚青也不知道。

  这些人的事迹,待到后面,他必然会公布出来的,为大汉带回来了什么。

  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会被大汉史书所记录,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知道。

  出去十多年,死亡接近一千七百人,并没有对那里有任何的留念,没有想着在那里占山为王,占地为国,极为不易了。

  枚青听得格外感恩,他之所以先说这件事情,就是他答应了死去的那些人,给他们的家人一个交代,要让他们的家人知道他们的事迹。

  “臣,谢王爷!”

  朱高煦闻言,亲手将枚青扶起,随即看向王玉。

  “去准备大宴,让他们休息三日,三日后本王要亲自宴请他们。

  届时,百官不得请假,必须全部入席!”

  朱高煦也无心去管顾枚青这趟的收获了,哪怕什么都没有,他也要这样去做。

  外出十二年有余,依旧选择了回来,这份心迹,就值得他这样去做。

  他也要借此告诉所有人,只要是为大汉做事,他以及大汉朝廷,不会忘记每一个为大汉付出的人。

  “是,王爷,臣稍后便通知下去。”

  王玉当即应了下来,更是十分赞成朱高煦的这个决定。

  虽然他到现在依旧不知道枚青带着的这支舰队去了哪里,但就凭借着出去十二年有余的时间,葬身大海接近一千七百人,如今返回大汉,就值得。

  且这次的大宴,经过宣传司与大汉日报的宣传,他相信必然能够更加鼓舞所有人。

  人心向来最是难以捉摸的,以这支舰队哪怕就是当初的实力,在外面都是一支强大的舰队。

  这么多年,没有人想要留在外面,这份心,王玉心头都很是动容。

  朱高煦安抚了枚青一会,枚青调整好心绪,渐渐平复下来,开始说着这次航行的事情。

  “王爷,臣此次出库页岛北上,到了北海,那里有一个半岛,曾经在那里还有一个与汉人有过往来的小国,名叫流鬼国。

  在那里得知唐朝时期,他们就前往中原朝贡过,只是后面没有了来往的联系。

  臣带着舰队在那里补充了淡水和物资,就继续沿岸东出。

  很快来到王爷所说的白令海,也正是在那里,舰队遭遇了极大的困难。”

  枚青说到这里,一脸的痛苦之色,显然脑海之中已经回忆起了那段往事。

  随着枚青的述说,朱高煦才渐渐明白为什么会损失这么多人了。

  白令海洋流大且繁杂,表层流为气旋性环流。

  而哪怕就是在南部海域,温度也不高,偏低。

  枚青的舰队在抵达后,正是在夏季到来之前,海面还飘着茫茫浮冰。

  探路的那艘船,进去发现之后就已经晚了,被洋流裹挟,且又下起暴雨,海浪翻滚,又弥漫起了浓雾,枚青不得已只得带着舰队返回。

  一直等到五月,海面上的浮冰开始消融,直到六月之时,枚青带着舰队再次出发。

  然而即便是这样,为了弄清楚了洋流,方便通行,在过程中又有一艘船因为突如其来的风暴沉没,直到七月才开始通行。

  可即便如此,在航行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不少挑战,纵然是夏季,依旧会面临极大的危险,尤其到了黑夜,海面更是不平静。

  直到进入白令海峡,形势越发危急,因为浮冰再次出现,期间又有三艘船沉没。

  正当刚刚过了白令海峡,后面的舰船还没有完全经过,遭遇海上大风暴,后面的船只无一幸免,全部卷入。

  哪怕是过去了,极端的天气也让不少人的身体出现不适。

  而枚青在度过之后,又留下来观察了整整两年时间,最终才发现,那片海域通过的最佳时间,也就是夏季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一旦错过这个时间,那片海域全是浮冰,并且风暴频繁发生。

  至于那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也只是相对的,同样会有极大的危险,因为天气变化太快太频繁,且温度极低,尤其是夜晚。

  “后面臣带着舰队抵达了王爷所说的大陆,臣在那里停留了半年,随后沿着大陆南下。

  半年之后又发现了一处群岛,臣带着舰队一直行驶,才发现原来在白令海之外,虽依旧有洋流,但综合情况却是比白令海更好的一条路线。

  就是沿着群岛南部海域行进,只要不迷失方向,就能直接抵达之前流鬼国之地。

首节 上一节 326/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