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也研究过这些方面,你二叔做的许多,都有些超前了,只是我们之前没有看得懂,其实都是对的。
大汉国好的地方,你要学会去学习,去吸纳为己用,唯有如此,你才能让大明在以后,有可能超越大汉。
切勿扫蔽自珍,闭门造车,这条路,已经证明了,走不通,与外面脱离联系后,只会让自己坐井观天。
在你实力没有彻底超越大汉国之前,你所有的不甘愿,都只能忍,都只能放在心底,只能去学习别人优秀的一面,耐心发展自己,终有一日,你会成功的。
这些是我研究了许多年才研究出来的,可惜我知道得晚了。
但这些对你而言,并不晚,好好去做,明白了吗?”
水师的事情,朱高炽也很是赞同的。
大明的沿海之地太多了,但这么长的海岸线,大明却是根本没有制海权,这对大明而言,极为被动。
若是真的爆发大战,大明各地完全暴露在大汉的兵锋之下,大明会防不胜防。
且久守必输,哪有千日防贼的。
有着这样漫长的海岸线,自己的水师却是连家门都出不去,这对大明而言,是一种耻辱。
至于后面说的那些,确实是他潜心研究了朱高煦过往的种种所看到的,以及内心所醒悟的。
大汉的发展,他看得见,他知道,之前他还不理解,朱棣做的许多决策,他还反对过。
但真的了解之后,他才对朱高煦格外的忌惮。
谁说朱高煦不会治国啊,这份治国的本事,他都无法相及。
现在对于朱棣实行的那些政策,他才知道朱棣是多有远见。
无论是新政还是针对藩王、官绅阶层,他也是在看清这些之后,更加由衷赞叹朱棣的实行。
可惜大明那些官员,愣是没有一个人去重视这些,依旧还抱着以前的那些思想,不愿去改变与学习,还沉浸在过往,他有心无力。
如今他没有时间了,他只能将这些告诉朱瞻基,让朱瞻基去做。
其实这些,本应该是他来做的,可他的身子不争气啊,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却是连皇帝那个位置都没有坐上,到头来,他还是大明太子。
他有许多想要实行的政策,他本想等自己上位之后实行的,可是,全部都来不及了。
朱高炽最大的遗憾,就是已经到了太子之位,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最终却是没有坐上皇位,早早逝去。
朱高炽对自己的死,看得很是透彻,唯独就是这点,尽管他也尝试说服过自己,但他就是说服不了。
哪怕只是当一天的皇帝,他也想死在皇帝这个位置上,而不是死在太子这个位置。
世间人对那个可望而不可及,而他对那个既可望,也能可及,可偏偏自己的身子撑不住。
朱高炽在想,当初朱棣最后一次北征,在攻灭瓦剌与鞑靼时,在营建东、西蒙古都司时,他若是没有那么投入所有去处理国事,他若是依旧已经自己的身子为重,恐怕自己还能活好几年吧?
也就是那段时间,将他本就已经不好的身子,本就快要被掏空的身体,彻底给掏空了。
朱高炽很是不甘,却是又无可奈何。
或许,这就是他的命?
命运,有时就是这样的捉弄人。
朱瞻基听着朱高炽的叮嘱,前面还很欣喜,但后面那些,他心中很是膈应。
去学习大汉国?去学习朱高煦是怎么治国的?
当初他才跟着朱高煦一起出海,但朱高煦却是从未教过他这些。
想着当初朱高煦什么也不教他,只是让他一味的看书,朱瞻基心头没由来的对朱高煦更恨了。
在他看来,既然朱高煦有这样的本事,当初为什么就不愿意教他一些?
当初明明是朱棣亲自交代的,要让朱高煦教他,让他跟着朱高煦学一些东西。
那时的他还很小,可就在那个时候,朱高煦原来都已经对他有这么深的防备了啊。
那段经历,朱瞻基很是不愿意去想,去提及,在他眼中,全是因为朱高煦。
如今朱高炽又说出让他去向大汉学,学习大汉的政策,学习朱高煦的治国,还要增强大明与大汉之间的贸易往来,朱瞻基很是不愿意。
之前朱棣去了一次大汉之后,回来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带回来的那些金银,让大明的物价都上涨了不少。
是的,随着大量金银流入大明,尤其是银子,大明的物价都在上涨,原本就没有钱的大明百姓,更加的没钱了。
原本一两银子能够买到的,现在要用一两三钱以上的银子才能买到,让大明的银子再也不像之前那样值钱。
这些,其实谁都没有怀疑过大汉,他们自己其实也没有弄清楚为什么是这个情况。
明明之前通过与大汉做生意,以及朱棣带回来的银子,大明应该更加富庶才是,但反而让民生越发艰难。
直到现在,大明才勉强适应了之前的物价上涨,可在这个时候,大汉又推出了大汉纸币,全面使用大汉纸币,不再用金、银、铜钱了。
本来之前大明与大汉之间的贸易就收紧了,如今想要与大汉做生意,更加艰难,因为大汉的纸币兑换,对他们而言极为不利。
这些其实都没有看出来朱高煦是在对大明不利,朱瞻基也没有看出来,但他心中就是将大明的这些不好的情况,全部推给了朱高煦。
误打误撞的算是想到了真相。
朱瞻基尽管不愿,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爹,我知道了,我尽量去学,去做。”
朱高炽听着朱瞻基勉强的话语,也没有去苛责太多。
他知道朱瞻基的想法,能够让朱瞻基应下,就已经尤为难得了。
如今自己的时间不多,朱高炽不想在一件事上不断重复嘱咐。
“儿子,还有一件事你要记住,不能为了皇位,去做什么对不起你爷爷的事情。
你爷爷什么时候让出来,你再什么时候上去,万不可有一丝急切。”
朱高炽是真的担心朱瞻基会在这件事上想不开,看着他如今的样子,会产生邪念。
他怕自己的死会让朱瞻基生出朱棣太能熬那样的念头,从而想要走邪路上位。
朱瞻基闻言,坚定的点头应下。
“爹,你放心吧,我不会的,我还年轻,我等得起!”
这点,朱瞻基心中也怕,他怕朱棣熬死朱高炽之后,又熬死他。
朱高炽身为太子却是无法坐上那个位置就早逝,他怕自己在太孙的位置上被熬死,也做不到那个位置。
但朱瞻基更加清楚,他若是乱来,恐怕更加难以坐上那个位置。
这些,他想得还是清明的。
朱高炽闻言,欣慰一笑,只要朱瞻基不走邪路,他清楚,那些早晚都会是朱瞻基的。
又叮嘱了其他不少,朱高炽也感到很是疲惫。
很想闭眼,但朱高炽知道,自己不能闭眼,不然这一闭眼,恐怕就再难睁开了。
良久,张妍端着粥走了进来。
朱高炽让张妍来到自己身前,和朱瞻基嘱咐好了,他还要再嘱咐张妍。
张妍看着朱高炽,用勺子打出一勺,不停用嘴吹着热气。
其实她的粥早就熬好了,中途还热过一次。
但朱高炽与朱瞻基还没有交谈完成,她只能一直在门外等着。
直到父子两人交代完,她才进来。
“趁热,吃一点。”
“好。”
朱高炽最后享受着张妍的投喂,满脸的笑容。
第351章 朱棣的悲凉与绝望,朱高炽逝世
朱高炽看着眼前年纪还不大就已经有了白发的丽人,心中满是亏欠。
他知道,因为自己处理国事的原因,很少陪在家人身边,如今却是就要早早离去了。
“差不多了,吃不下了。”
朱高炽吃了半碗,实在吃不下了。
其实在第一勺过后,他一直都是硬着头皮吃下去的。
张妍闻言,将碗放在一边,担忧的看向朱高炽。
“好些了吗?”
“比刚才有劲多了,你熬的粥就是好喝。”
朱高炽主动握住张妍的手,笑着调皮着。
其实都是一样的,哪里来的不一样。
看着张妍的脸庞,朱高炽缓缓道:“今后这个家,就要靠你撑起来了。”
“我不在之后,这小子做得混的地方,你要给他提出来。
老爷子年纪也大了,除了你,没有人能够管得了他了,你多用些心思。
这些年,我亏欠你们娘俩许多,看来这辈子,我是还不回来了。
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一定好好陪你们。”
“胡说什么,会没事的,我不让你走。”
张妍听着,逐渐又哭成了一个泪人,双手紧紧握着朱高炽的手,很不想让朱高炽离开。
一股悲伤的气氛,在屋内弥漫开来,却是让人万般无奈。
朱瞻基已经别过头,看着屋顶,双眼红润,右手掐着自己的鼻梁,他实在不忍去看。
朱高炽笑了笑,想要改变这样的氛围,却是徒劳,也只得嘱咐着张妍一些宫内的事情。
不一会,房门被推开,一道苍老的身影径直向着床榻快步奔来。
“老大,老大你可好些了?”
来人正是朱棣,在知道朱高炽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朱瞻基与张妍行礼,将位置让给朱棣,随即主动退了下去。
他们都知道,接下来朱高炽肯定有话要给朱棣说。
张妍守在门外,不想离开。
而在一旁的朱瞻基,也是静静的等候着。
屋内,朱棣握着朱高炽的手,面色苍白,无比虚弱,有气无力的朱高炽,心头止不住的悲凉。
他几个儿子之中,他虽然不怎么喜朱高炽,但到底是他亲儿子,是他的嫡长子,又哪里真的没有感情。
作为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最怕的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一直担心这一天的到来。
自己的生死,朱棣已经看淡了,但朱高炽的身子,他真的无法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