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86节

  苏泽也叹息一声。

  大礼议的余波至今还在荡漾,显然嘉靖皇帝将生父抬进七庙这件事,很多官员至今都是不服气的。

  光禄寺隆重祭祀被抬出七庙的仁宗皇帝,这不就是在暗搓搓的反抗大礼议吗?

  果不其然,沈一贯说道:

  “陛下震怒,严惩了光禄寺相关的官员,光禄少卿也上书请辞。”

  苏泽也跟着叹息。

  大礼议确实是嘉靖继位后的一步妙招。

  大礼议是关系到皇位传续的问题,是关系到嘉靖皇帝正统性的重要事件,嘉靖皇帝也是通过大礼议确定了其继位之后的法统。

  但是非要将自己的亲爹抬进七庙,这就是嘉靖皇帝有些过犹不及了。

  这件事也成为嘉靖朝后期朝廷争斗的一条暗线。

  苏泽也不知道这些光禄寺官员,偷偷用重礼祭祀仁宗,到底是对仁宗的敬仰,还是暗搓搓的恶心人,又或者只是单纯的蠢。

  反正在这个节骨眼上,闹出这样的事情,百官也担心皇帝借此发挥,再搞一轮大礼议。

  不过目前看来,隆庆皇帝只是惩办了光禄寺的官员,似乎没有扩大的意思。

  沈一贯又说道:

  “另外光禄寺的孔庙祭祀也超支了,去年衍圣公多次上表请修孔庙,光禄寺拨款了五万银元,但是据说孔家只是简单修了一下祠堂。”

  罗万化也有些无语,衍圣公孔家在大明君臣看来,完全就是大成至圣先师的负资产。

  衍圣公家有免税的特权,所以曲阜百姓都将田地投献在衍圣公府名下。

  如果这样也就算了,就当做曲阜是分封给孔家的领地也行。

  但是孔尚贤还不知足,他在曲阜设置关卡,拦截勒索往来的客商。

  除此之外,孔尚贤作为孔子六十四代孙,不但不按孔子教诲行事,还每年趁上京觐见皇帝的机会,夹带私货贩运,并对沿途驿站敲诈勒索。

  这次孔家这次又借着修庙名义,讹诈朝廷的钱财。

  苏泽也有些无语。

  沈一贯说道:

  “张阁老上书,要将孔家一年一朝觐,改为三年一朝觐。”

  苏泽摇头说道:“这都是治标不治本之策。”

  沈一贯叹息说道:“可也只能这样了。”

  罗万化也点头,孔家做的事情恶心,但是又不是谋反这类的大罪,皇帝也没办法严惩。

  而且孔家盘踞在曲阜,还享有一项特权,那就是曲阜县令都是由孔家子弟出任。

  这也让曲阜几乎成为了法外之地。

  沈一贯又罗列了一堆名字,最后看着黑板说道:

  “合计罢官人数五十三人,这都是子霖兄的‘赫赫战功’啊。”

  这是什么?战绩可查?

  苏泽无语的说道:

  “怎么又是我的战功?上书弹劾这些大臣的又不是我。”

  沈一贯说道:

  “子霖兄,上书请修《会计录》的是你吧?”

  “这一切都是由修造会计录开始的,还说不是你的‘战功’?”

  好吧,看来这口锅自己又背上了。

  苏泽走过去,又在黑板上将数字改了一下,从五十三改成了五十四。

  他说道:“既然这样,那也不吝啬多加一个人。”

  罗万化问道:“子霖兄要参奏何人?”

  苏泽冷笑说道:

  “天下第一巡抚,闵清。”

  沈一贯问道:

  “子霖兄,真的要对闵清动手?他可是刚刚被陛下降旨嘉奖的?而且闵清乃是嘉湖巡抚,想要扳倒他?”

  沈一贯的顾虑也是正常的。

  能在嘉兴湖州这一等一的地方担任巡抚,闵清在朝堂中的能量可想而知。

  坊间传闻,他是首辅李春芳提拔的。

  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闵清的政绩有问题,却没有人揭发的原因。

  苏泽说道:“闵清和李首辅无关,李首辅也主张要打击这种地方上虚报的歪风!”

  但是沈一贯却没有轻松,他说道:

  “地方官为了政绩造假,在我大明也算是常例了,这闵清虽然夸大政绩,但听说也是个清官,也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子霖兄何必要针对他呢?”

  罗万化说道:

  “肩吾兄此言差矣,闵清贪的不是银子而是名!”

  “贪名和好利都是一样,都是将政绩当做晋升之阶,视治下百姓如私奴,定是不择手段的酷吏!”

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

  苏泽看向自己两位好友,从这里就能看出两人的为官风格不同了。

  沈一贯是那种和光同尘的官员,他消息灵通,和各方面的关系都不错,擅长调和矛盾。

  罗万化嫉恶如仇,但是生性耿直,如果不是自己顶在前面,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了。

  所以原时空,沈一贯靠着一手调和手段坐上了万历朝的首辅,但是调和到最后也没能裱糊下去,最后黯然下野。

  罗万化虽然是本科状元,仕途止步于礼部尚书。

  当然,人的成就不仅仅要看自身能力,也要看历史进程。

  沈一贯的性格,在原时空只能做一个裱糊匠,在这个被自己魔改的时空,说不定也能有不一样的作为。

  罗万化在原时空没能入阁,在本时空说不定反而能做出更大的成就。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事情,只有顺应当下的历史潮流,才能做出更大的成就。

  而闵清这样的官员,则是苏泽必须要对付的。

  苏泽说道:

  “闵清这样的官员,最大的害处就是会带坏官场风气。”

  沈一贯疑惑的看向苏泽说道:

  “子霖兄,你不是最不在意这些事情吗?”

  罗万化也看向苏泽,因为苏泽是群臣中的异类,他并不是一个道德论者。

  苏泽虽然没有专门写过这类的文章,但是和他相处的密友,自然明白他的倾向。

  儒家士大夫对于官员的要求,基本上都是道德论,也就是通过道德批判来约束官员,树立高的道德标准,来让官员不要贪污爱护百姓。

  苏泽对道德论不屑一顾,他更加认同制度论,也就是通过更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官员,再通过权力协商来实现权责相当。

  苏泽说道:

  “这也不仅仅是风气问题,如果地方官员都发现,只要虚报政绩就能获得升迁,那官场又会变成什么样?”

  “一甫兄,子霖兄,你们不觉得,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重要的时刻吗?”

  “历史大势浩浩汤汤,前路已然不同了。”

  苏泽感慨了一句,沈一贯和罗万化也若若有所思起来。

  两人都是消息灵通人士,回首进入官场这些日子,时代确实不同了。

  最大的感觉就是加速。

  沈一贯和礼部很多官员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老官员都觉得现在的节奏太快了。

  以往主客司一年到头就几件事情,大部分时候都是坐在衙门里喝茶聊天。

  可现在呢?

  往来不断的番邦使团,大量和番邦有关的事务都要主客司处理,主客司还要负责管理在大明的外国人。

  各地藩属国来朝觐更加频繁,主客司已经在商议扩建四方迎宾馆了。

  也幸亏苏泽早早上书,拟定了朝贡和贸易的分界,又要求番邦使臣自己负担路费和住宿费,主客司才没有破产。

  此外主客司又多了一个职能,调停仲裁各藩属国之间的摩擦。

  随着大明开放海禁,影响力的回升,很多藩属国意识到“爸爸又回来了”。

  爸爸回来,那孩子打架会怎么样?自然是寻找爸爸调停。

  就在前几天,南掌王国的使臣和东吁王国的使臣同时抵达京师。

  东吁王莽应龙,是这个时代中南半岛的霸主,此时正在缅甸地区大杀四方。

  南掌王国这个原本的霸主,此时却正处于衰落期,正在和莽应龙交战,被打得节节败退。

  双方使臣几乎是同时抵达京师,互相告状,甚至还在四方迎宾馆发生了一次肉搏战。

  皇帝将调停的工作交给了主客司,沈一贯通过西南的快速驿站,搞清楚了中南半岛的战争经过,最后上奏皇帝敕令东吁王罢兵。

  这种工作节奏的变化,也不仅仅出现在礼部,在京师各大衙门都有这样的转变。

  这一切似乎也都和苏泽有关。

  沈一贯看向苏泽,如今大明变化最大的,也最忙碌的,就是六科都察院了。

  自从苏泽推动考成法以来,六科都察院的权威并没有降低,反而日重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以往科道经常无缘无故弹劾大臣,虽然看起来气势汹汹,但都是党争的工具,成败也都靠政治投机。

  这个时期,虽然科道称之为清流,但被当做权臣的刀子,狂吠的疯狗。

  考成法之后,科道虽然有了考核指标,但是行使弹劾监督权也更加严谨了。

  如今的言官,就像是藏在树林里的毒蛇,平日是不出手的,一出手就是致人死地。

  比如这次马政的事件,科道就搜罗了详细的证据,又利用报纸舆论造势,一举就落下了朱大器这个太仆寺卿。

  这样的六科都察院,反而更让群臣畏惧。

  而结果是,六科都察院的言官御史们,整日都在京师奔波忙碌搜集线索。

  前几天还传出,刑科给事中沈束,为了调查民间冤案,乔装成讼师寻访百姓,扳倒了刑部和大理寺两名五品官。

首节 上一节 286/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