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08节

  如果天下只有一个神,那只能是我大明的天子!

  其余的人,如何配与我大明天子,共立于天,共存于世,共同享受世人的朝拜呢?

  如果日本王愿意的话,朕会让他做真正的日本王,如果他不愿意的话,朕也可以为日本换一个日本王。

  朕是大明的皇帝,朕有能力做到这件事情,使者觉得呢?”

  使者还能说什么呢,只能不断的苦笑,况且在日本这些贵族的眼里,也根本不把天皇放在眼里,天皇真正得到权利是到了近代之后,有一群底层的真的把天皇认为是神的人,为天皇抢夺回了权利而已。

  “陛下您就是天,您就是日月,您就是所有巍峨的山川,您说的话自然是正确的。

  区区的日本如何能够忤逆您的意志呢?

  如果谁那么想,那他可谓是极其的愚蠢了。”

  日本使者深深地拜倒在地,这些事情已经不是他所能解决了,大明非要派使臣前去,他还能说些什么呢?

  况且大明皇帝如此的厌恶天皇,或许幕府将军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吧!

  毕竟如果能够成为真正的统治者,谁又会不愿意呢?

  在过去的时代中,幕府将军或者日本的实际统治者,难道不想推翻天皇吗?

  只不过天皇虽然没有政治权力,但是他的精神领袖地位却是不可撼动的,一旦攻击天皇,担心被人围剿罢了,而现在有大明皇室的背书,完全可以祸水东移。

  朱棣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一旦深度的参与日本政治,那么大明皇室就必须要解决掉天皇这个不稳定的因素,这毋庸置疑,是在为自己树立敌人。

  但是日本天皇的存在让他切实感觉到了一种威胁。

  这种威胁自然不是对大明的,而是对大明未来对日本的统治的。

  一个真正的精神领袖,而且还是一个传承下来的活着的精神领袖,而且他对政治有着天然的合法性,只是被架空了而已,这比儒家的衍圣公还要可怕无数倍,因为衍圣公永远威胁不到皇权,只能成为皇权统治天下的工具,可日本天皇真的有统治整个国家的可能。

  如果是过去的时候,那便算了,毕竟日本内部如何与大明没有关系,朱棣对日本的领土也没有任何的欲望。

  但是现在,在日本发现了巨量的白银矿,关乎着大明生死存亡的情况下,朱棣必须要保证日本的统治者不会威胁这座白银矿的存在。

  这种情况下,日本天皇这样的不稳定因素,朱棣绝对不允许它存在。

  既然日本天皇自称为神,那他就应该回到神该呆的地方去。

  人间的归人间,天上的归天上!

  这世上有活着的神吗?

  朱棣认为没有!

  大明没有,日本更不会有。

  正月初七大朝会后,朱棣将郑和召进宫中,要求他立刻准备着手前往日本。

  朱棣的声音和神情之郑重,郑和这么多年只在朱棣宣布靖难的时候见到过。

  “郑和,朕要你率领当初下西洋的团队前往日本,你应该明白朕的用意吧,朕让你带着数万人前往日本,如果日本国王不听朕的宣召,你便直接动手。”

  郑和颇为震惊的望向了朱棣。这还是他第一次从朱棣的口中,听到让下西洋的船队,去主动进攻一个国家。

  “陛下,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日本触犯了您的天威吗?臣又要做到一个什么地步呢?”

  “你到了日本之后去见日本国王,然后和他说,朕要当初石见国的那一片土地,看他答不答应,如果他不答应,你就直接离开,而后准备和日本开战,如果他答应那便简单了,如果他要提什么条件,你便让人回报,如果不太难,你可以直接在日本和他签署国书!”

  朱棣在宫殿之中踱步,而后将自己已经准备好的言语以及底线,一一向郑和交代。

  他相信已经出使过数十个国家的郑和,有丰富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郑和,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一次的任务。

  “等你到了石见国中,就去查看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巨大的白银矿,如果有,速速派人来回报。”

  郑和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怪不得陛下如此的反常,竟然要让下西洋的团队去近在咫尺的日本,原来竟然是日本可能有巨量的白银矿,他当然知道白银矿对大明意味着什么。

  郑和深深的跪倒在地,然后向着朱棣重重的磕了几个头,抬起头道:“陛下,臣定不负您的期望,一定将白银的消息传回国内,为我大明昌盛尽一份力!”

  正月初八,皇帝将户部尚书等人召入宫中,要求他们立刻准备足以支撑一场大战的粮草。

  “一个月内朕就要见到成果,郑和的船队在一个月内就会集结完毕,朕不希望有任何事情耽误接下来的大事。”

  皇帝的这种雷厉风行,让所有大臣都愣住了。而后户部尚书夏原吉说道:“陛下,在去年的时候不是说过下西洋的船队全部要停止吗?

  为何现在又突然要下西洋了呢?”

  对于眼前的这些大臣,朱棣还不是那么放心,现在白银的消息还只是一种可能,他不可能现在就将其说出去,如果不能成功的话,这对他的威望反而是一种打击。

  于是他只摆了摆手道:“这次不是要去万里之外的西洋,而是去东洋的日本,所以这次行程的距离非常短。

  郑和的团队将会随着日本的使团一起回去,与日本国王见面,朕有旨意要宣达给日本至于。

  到底为何,如今还不是说出来的时候,诸卿只要知道,朕不会无敌放矢,既然说了,不会让下西洋船队再无端前往万里之外,朕便不会食言。”

  派遣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去日本?

  然后你和我说,这仅仅是去日本拜访的使团,我们难道都是一些傻子吗?

  会相信你这么滑稽的话。

  对皇帝明显是忽悠他们的话语,群臣都没有放在心上,但他们的脸上已经出现了慌张之色。

  兵部尚书更是直接跪下,向皇帝建言道:“陛下难道是准备进攻日本吗?

  日本是太祖皇帝所定下的不征之国,如何能够这般违反祖训呢?

  况且元朝两次进攻日本都在海上全军覆灭。实在是大大的不祥之地啊!

  臣恳请陛下万万三思!”

  当初那么强大的元朝,两次进攻日本都全军覆灭,这件事对于所有的中原人士都是一种上天的警示,海那边的那个国家仿佛是中原王朝所不能攻克的一样。

  朱棣嗤笑道:“先帝所定下的不征之国……

  安南部不也是不征之国之一吗?

  最终现在还不是变成了我大明的交趾?”

  “那是因为安南的国王已经被乱臣所杀,没有后人,所以我大明为了安南的国民,不得不将之纳入土地,可日本并不是如此。”

  “可朕已经几次晓谕日本国王,让他清剿倭寇,他却不听从朕的命令,导致我大明的子民被倭寇所杀,尔等诸人大部分皆是出自东南,难道不知道倭寇有多么猖狂吗?

  此番朕将联合日本国王一起清剿海上的倭寇,而后和日本开展贸易,我大明之外的万里海疆,日后将是一片朗朗晴空!

  况且,朕听闻日本有号称天皇者,日本人甚至将其视作神灵在世,这天下的皇帝难道不只有朕一个人吗?

  难道还有其他人能够僭越称皇,而不受到惩罚吗?

  如果朕不去惩罚,又怎么能够彰显朕才是天地间唯一的王者呢?”

  诸臣对朱棣前面所说的话,都不放在心里,和日本的贸易也并没有几个人在乎,倭寇强大却远不如嘉靖时期的危害之大,因为大明在海边上有许多卫所,现在还足以镇压。

  但是朱棣后面说日本有号称天皇的统治者,这一下就触及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底线。

  礼部尚书骇然变色道:“日本国王乃是陛下所亲封,他怎么敢自称为天皇呢?”

  作为礼部尚书,他最是不能容忍这等践踏宗法的行为。

  谁知皇帝抛出了一个更加让众人震撼的消息?

  “日本的这位天皇不仅仅是日本真正的皇帝,他还是日本人唯一所认可的神,他是日本真正的天,甚至不是天子,而是天!

  而朕所册封的日本国王,实际上只是他的臣子,相当于古代的霸府权臣!

  日本的这个天皇号称万世一系,乃是日本至高神天照的血脉后裔,他们号称从数千年前就一直是天皇,所以纵然日本经常换霸府权臣,可这些权臣却不敢谋朝篡位,没有一个人敢于替换这个所谓的天皇。

  诸卿可知道朕想要说什么了吗?”

  皇帝的声音中满是赤裸裸的杀气,有毫不掩饰的血腥之气,面前的众人都忍不住冷冷的打了一个寒颤,但是他们却明白了皇帝的顾虑和愤怒的来源。

  “如果真的如同陛下所言,那这个日本的天皇绝对不能留,其人既然胆敢僭越称皇,必然有不臣之心,虽然现在有日本国王这个霸府权臣,但谁知这个天皇不能有朝一日兴复权力呢?”

  其实从朱棣说出,日本统治者僭越称皇开始,最终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以大明这种家国天下的统治秩序,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个中心。

  大明高层很快就统一了意见,日本的这个天皇必须要死,或者必须要去掉天皇称号,日本国王这就是他们最高、最高的爵位。

  在确定了这一点之后,兵部尚书反而发出了另外一个疑问,“陛下,日本虽然是个小国,但其人口并不少,甚至比安南还要强大的多,曾曾经和日本逝者聊过其国内人口,甚至有两百万户,我军劳师远征,且仅仅派出郑和的船队两三万人,就想要进攻日本,怕是力有不殆。

  而且为何此番不曾见五军都督府的任何一位将军呢?”

  朱棣都被兵部尚书问得一脸懵。

  他撒了一个谎,然后现在需要用更大的谎言去弥补,他根本没有想和日本来一场全面的战争,只是想拿到那一块银矿地。

  正如兵部尚书所说,日本日本的面积虽然不大,按照郡县制下的土地,其只有大明十分之一,但远比安南更加强大,其人口有200万户,千万人口。

  后世万历三大征之中,最有含金量的一场就是抗日援朝战争,日本的战斗力非常强大。

  而且日本和大明隔海相望,在这个古典的时代,大明想要把军力通过大海投入过去,比安南更是十倍的艰难,如果和日本开启全面战争,绝对是一场持续五十年以上的国战,甚至不亚于汉匈之战!

  “其日本国内天皇被架空,而日本国王源道义,以及朕方才册封的日本国王源义持,皆对我大明有恭顺之状,正欲借其手除去日本天皇,并不欲和日本爆发全面战争!”

  朱棣自己找了一个绝佳的理由。

  众人听的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根本没有怀疑皇帝有其他心思。

  “陛下圣明天纵,臣等敬服。”

  大明永乐八年,三月初七,郑和再次率领着自己的船队扬帆起航,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仅仅隔海相望的日本。

  可这一次,他的使命却比前两次下西洋更加的伟大。

  这将是一个帝国新生的开始!

  这将是一个帝国真正伟大的开端!

  这将是一个帝国冉冉而升起的朝阳!

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东南

  渤海滔滔,浪花滚滚,遥望天际之边,海天呈蔚蓝一色,数以百计的大船载着大明的战士往日本而去,李显穆在码头上遥望远去的舰船,目光中满是担忧之色。

  李祺亦在九天之上,遥望着远去的大明船队,整个大明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日本的局势。

  在上一任日本国王源道义(足利义满)前期,日本实际上处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和北朝各有一个天皇,这个时期的天皇,比起藤原氏所处的平安时代、奈良时代,实际上是有一定政治权力的。

  在源道义时期,日本归于一统,现在的日本,正处于幕府大将军的鼎盛期,且刚刚统一,内部矛盾极小。

  距离历史上著名的日本战国时代还有100多年,相当于是一个王朝的鼎盛期,而一个海岛农耕文明的王朝鼎盛期所能发挥出来的实力,甚至比隋唐时期的高句丽还要强大!

  朱棣不愿意和日本开战,李显穆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和日本开战,毕竟北方的威胁还没有解除。

  可是日本的银矿又是大明所必须得到的东西,他希望不会走到最后全面国战的结局。

  双方最好是能够合作。

  上一代的日本国王源道义非常喜欢和大明做贸易,所以对大明所封的日本国王头衔欣然接受。

  可是按照历史来看,这一代的日本国王源义持麾下的大名和武士,都不愿意对大明卑躬屈膝,在明年永乐九年的时候就会断绝和大明的贸易。

  直到下一任幕府将军源义教,双方之间才重新恢复了贸易关系。

  纵然是李祺,也不知道大明这一次的使团出使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既然明达对使团如此不放心,为何不跟着去呢?如果你向陛下提议的话,陛下是不会拒绝你的。”

  王艮有些不解。

首节 上一节 108/2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