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97节

  幸好朱棣不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不然李显穆都担心朱棣生出轻敌之心。

  人在倒霉的时候,真的是喝凉水都塞牙缝。

  本雅失里不敢往东边跑,因为兀良哈现在是明朝的藩属,他担心兀良哈直接把他交给明朝,于是就一路往西边跑,结果没想到啊。

  直接在路上碰到了朱棣的大军!

  本雅失里直接吓傻了,那连绵如山丘的大军,前后数里都看不到终结。

  而这仅仅是朱棣麾下的精锐骑兵!

  本雅失里会碰到朱棣说是倒霉,但也可以说是某种必然。

  因为朱棣把大军甩在了后边,只带着易于行动的精锐骑兵,提前预料到了本雅失里会跑路,所以往西边来堵他。

  在这场二人思维的争锋中,朱棣略胜一筹。

  结果则是,本雅失里刚刚列阵还不曾完毕,就被朱棣一冲而散,只能将辎重和金银珠宝等全部丢弃,再次仓皇而逃。

  朱棣自然在后面紧追不舍,完全不给本雅失里一点活路,甚至就连休息都不敢。

  于此同传令后方的军队跟上来,以防止精锐骑兵出现问题。

  这场追击一直到了一条潺潺而流的大河面前,才算是停止。

  这里是斡难河!

  在蒙古的历史中,这是神圣之河,堪比班朱尼河,在班朱尼河,成吉思汗许下了和诸人共享富贵的誓言,并且在之后践行了誓言,每一个参加盟誓的人,最终都功成名就,名字篆刻在了历史之上。

  而斡难河,这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地方。

  本雅失里逃到这里之后,泪流满面,对所有的蒙古人说道:“这是蒙古的圣地,难道我们真的就要在这里,被如同奴隶的汉人所驱赶吗?

  就像是我们驱赶牲畜一样!

  就在这里!

  伟大的长生天,伟大的成吉思汗,会庇佑我们,击败那些可恶的汉人,我是被日月所环绕的大可汗,是长生天的垂佑者,勇士们,随我进攻!”

  一路奔逃所逸散的士气,在斡难河畔重新被激发。

  “这里是斡难河啊。”

  朱棣微微眯着眼望着士气重燃的鞑靼军队,“怪不得那些蒙古人突然不逃了,还胆敢向我还击!

  可惜,饭是一口一口吃的。

  军队,是一次一次锤炼出来的。

  虚弱的蒙古培育不出强大的军队,而我大明,正当盛世!”

  朱棣高高举起了挥舞的战刀,厉声高喝!

  “将士们!”

  “这里就是斡难河!”

  “是蒙古人所谓的圣地之一。”

  “从唐朝之后,汉人有五百年都没有到达过这里了。”

  “开平王、中山王,还有蓝玉,都没有来到过这里,而现在,你们踏足的,已然是五百年不曾踏足的土地。”

  振奋士气,朱棣亦是一把好手,在靖难之役那些失败、困苦的岁月中,他能坚持过来,是因为他有强大的意志,而士兵们能坚持过来,是因为他将强大的意志降临在每个人身上。

  “现在鞑靼的可汗就在对面,试图向我大明天军挑衅,告诉朕,我们该怎么做?”

  “杀!”

  “杀!”

  “杀!”

  一道更比一道高的声音响彻,甚至就连天上的云朵都被这煞气激的一散。

  “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朱棣身披玄色铠甲,于诸军之中策马而奔腾,他所到之处,皆是震天的欢呼之声。

  鞑靼骑兵呼啸而来,迎接他们的却不是明军骑兵,而是三大营中的神机营!

  三段式火铳和火炮!

  靖难之时,燕军有绝对的骑兵优势,朝廷军队难以抵抗,一开始燕军的确是纵横无敌,但很快就被铁铉、盛庸等人用火器打的找不着北,甚至在野战中输了。

  从那之后,朱棣就改进了战法。

  这便是三大营!

  三大营自然便是三营。

  五军营是骑兵和步兵的混合,这是朱棣攻击的主力。

  三千营则是由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是最强的骑兵。

  三大营中的神机营,就是火器营,这是对付骑兵的第一道阵线。

  先用神机营对着骑兵一顿轰,而后五军营正面挡住,神机营撤到后方和两侧继续杀伤,三千营也随之进攻。

  说起来很简单,先用火器轰,再用骑兵冲,最后让步兵上,但却相当看重指挥官的能力。

  在后世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擅长这套火器和骑兵结合的战法,他叫拿破仑,打下了大半个欧洲。

  而朱棣,自然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就在两个时辰前,刚刚说过要重振蒙古荣光的本雅失里,面对着崩盘的大军,瞬间将所有豪言壮志,弃之脑后。

  什么斡难河是圣地,什么不想再跑了。

  都不过是一派虚言罢了,他策马狂奔,心中则在安慰着自己,“不会真有人主动去赴死吧,那也太蠢了,草原的汉子,从来不缺乏重来的勇气。”

  朱棣骑乘着喷着粗气的战马缓缓停下,美丽的斡难河畔满是尸骨和鲜血,甚至将河水都染成了红色。

  结束了。

  夕阳挂在天际。

  远看地上已然生出了绿草。

  绿色、红色,交织在一切。

  美丽、诡异。

  ————

  在漫天风沙之中,在连绵的山丘之间,在美丽的斡难河畔,这里曾经是成吉思汗一统蒙古的神圣之地,蒙古大帝国横扫亚欧,触及到了几乎东西方每一个文明世界!

  两百年后,一个汉人的皇帝,率领着自唐天宝年后,汉人前所未有强大的军队,君临这里,击溃了成吉思汗的子孙,黄金家族的可汗!

  这就是伟大的汉文明,真正的上天宠儿,纵然跌落低谷,却从不缺乏生机,无论多久,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如神圣之姿的天人,带领着民族复兴!

  在这个时代,他叫做——

  明太宗文皇帝!

  朱棣!——《明朝这些事儿》

第126章 廷议对峙郑和!

  利刃归鞘。

  骏马回转。

  自苍茫阴山之下经过,大明正是繁花似锦的盛夏。

  胜利是如此煊赫。

  天下之间,又有谁值得做大明的对手呢?

  当外部的敌人不能对帝国造成威胁时,内部就必然会撕裂出巨大的创伤。

  在北征时,李显穆一直都在暗中盯着朱高煦的一举一动,可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一向以莽撞而著称的汉王,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的举动。

  这并未让李显穆有丝毫的放心,反而愈发的警惕不安起来。

  汉王有夺嫡之心,他绝不会相信汉王能无动于衷的看着太子登临九五。

  果不其然,朱棣回到京城后,出乎众人意料的,并没有举行庆功宴,而是突击检查了朱高炽的监国成果!

  当皇帝宣布此事时,李显穆立刻就知道不妙。

  太子监国又有什么可检查的,难不成太子还能趁机做些什么不成,这分明就是皇帝要故意找茬。

  什么时候?

  到底是什么时候,皇帝对太子生出了怀疑?!

  很多人开玩笑说朱棣不过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罢了。

  这句话的确体现了朱高炽对大明帝国的重要性,他监国是有累累成果的。

  可这同样是极危险的事!

  任何对皇帝政策的改变,任何试图做实事的举动,就会被皇帝认为是对其权力的挑衅!

  而朱高炽偏偏是那种希望能做出一番事业,且对永乐帝的许多政策颇有不满的人。

  有些类似于洪武年间的朱标。

  可二人境遇大为不同,朱标的太子之位是相当稳固的,朱高炽则身边始终有个虎视眈眈的汉王!

  ……

  东宫之中,气氛颇为压抑,朱高炽被朱棣劈头盖脸的一顿毫无缘由的训斥,几乎有些心灰意冷起来,对李显穆抱怨道:“明达,皇帝让我监国,可不做事不行,做事也不行,这让我如何去做?”

  “殿下!”

  李显穆喝然道:“这点挫折就让殿下踌躇不前了吗?那不如趁早去向汉王摇尾乞怜,看看他会不会像殿下一样宽容大度,留您全家性命!”

  朱高炽顿时打了一个激灵。

  “是孤的错。”

  李显穆语气这才缓和下来,“殿下,这世上哪条路是简单的呢?

  做太子已经是最简单的。

  至少陛下不会真的杀您,您再看看身边的那些大臣,有多少人仅仅是替您说一句话,就会被杀、被贬斥。

  再看看天下的百姓,有多少人啊,想要活着就很难了,这等自暴自弃之语,日后万万不能再有。

  有太多的人为了您而付出了所有,包括生命、尊严、理想、未来,您已然不是一个人存在。”

  朱高炽叹息道:“我明白了。”

  “早在离开京城之前,我就叮嘱过殿下,要做些事,但不能和陛下有所冲突,尤其是要远离大臣,任何会侵夺君权的事情,都不能做,要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经历了这次风波后,我是真的明白了。”

  朱高炽神情还是有些低落,“陛下在防备我,他不相信他的儿子。”

首节 上一节 97/2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